自己何不利用這個特長,開一家做衣裳的店鋪呢!
沈淩有了這個念頭後,就對著布料比劃起來。她雖然沒有學過服裝設計,但是做了這麽多年衣裳,比那些專門做衣裳的裁縫也不差了。就是不知道現在的流行趨勢是什麽,畢竟陸萍一直生活在鄉下,而鄉下女人們在衣著上又不是太講究,不能給沈淩什麽參考。
沈淩隻得依照陸萍原來的衣服,簡單裁剪了一下,然後準備縫製的時候,在細節之處做一些小的改動,讓衣裳更為貼身一些。
三天以後,衣裳就做好了。正值沈淩娘家那邊過廟會,沈淩徵求了一下衛太太的意見,就坐著驢車回了娘家。
作者有話要說: 當年文學史學到魯迅的時候,教我們的老師說了很多魯迅髮妻朱安的事,當時就特別同情她。
第71章
沈淩的娘家是江浙一帶典型的一個小鎮, 廟會那天, 鎮上的仙女廟前就像是集場一樣,處處都是貨攤,吃、穿、用、耍應有盡有。
陪同沈淩趕廟會的是她的嫂子還有幾個堂姐妹, 幾人簇擁著沈淩立在一個雜耍攤前,看場中的人耍猴。沈淩還是第一次看到這樣的民間表演,不由看的津津有味。
接下來,她們一行人又看了半個多時辰的戲, 沈淩聽不懂戲文唱的是什麽,她的注意力在那些周邊擺著的攤位上,那裏有各種各樣的民間小吃。
在沈淩吃了兩塊糕和一串糖葫蘆後, 一行人又去了廟會的貨攤前。沈淩的嫂子想買一件窯貨,就在一處貨攤前停了下來。
嫂子徐氏蹲在攤前選砂鍋,沈淩和幾個堂姐妹在邊上等她。幾人正說些閑話,就聽後麵有人說道, “你這件衣裳上繡的花紋真好看, 是在哪做的啊?”
沈淩身上穿的是其中一塊杏黃色春綢做的夾襖袷裙。夾襖的腰身處稍微收了一下,下擺袖口處則用金色緞條滾邊。裙子上則繡著一種淡綠色的小花, 疏疏淡淡的點綴在上麵,看上去清新雅致。
她穿這身衣裳純是出於愛美的天性,如今聽到有人讚嘆, 便轉過頭,看見是一位年輕的少奶奶,頭上戴著金簪, 穿著海棠紅的對襟衣裳,身後還跟著幾個下人。
沈淩客氣的答道:“當不起你的誇獎,這衣裳是我自己做的。”
那位少奶奶不禁好奇的打量了她一眼,然後試探的問道:“你這衣裳上繡的小花,可不可以描個花樣給我?我可以付你銀元的。”
沈淩就笑了笑:“對不住,這花樣我以後還要留著做衣裳,不能給你。不過你若實在喜歡,我倒是可以幫忙縫製一套這樣的衣裳。”
那位少奶奶要來花樣本就是為做一身這樣的衣裳,如今聽到沈淩可以幫忙縫製,當即喜出望外,“那就這樣說好了,我也有塊杏黃色的緞子,比著這個做一套襖裙,至於報酬,就比著城裏的裁縫來,你看如何?”
沈淩自然沒有什麽問題,兩人交換了雙方的地址,約定了時間,那位少奶奶就帶著下人們走了。
沈淩接了這單生意後,再沒了逛廟會的興致,在娘家隻待了兩天就匆匆返回了衛家。
第三天,許少奶奶依約讓人送來布料並她的尺寸,沈淩告訴來人讓她五天以後再來。這一番來往,自然被衛太太問起,沈淩就實話實說,告訴了衛太太實情。
衛家在當地隻算得上小有薄產的人家,一年的出息全靠祖傳的幾十畝地。又要供衛臨在學堂念書,是以衛太太有時也帶著吳嫂替人家做一些針線活。
如今聽見沈淩替許家的女眷做衣裳,衛太太記得那許家是當地有名的大戶人家,就放下了心,叮囑了沈淩幾句,回房去了。
沈淩花了三天的時間將那套杏黃色的夾襖袷裙做好,剩下的那兩天時間則另外用一塊淡綠色的料子做了一件對襟長褂,上麵繡的卻是白色的蒲公英。
許少奶奶派人帶著銀元過來拿衣裳時,沈淩告訴那人,那件對襟長褂是她額外贈給許少奶奶的,希望她能替自己多介紹幾個客戶。
那人拿著衣裳走後,沈淩將錢袋的銀元倒出來一數,一共有十塊。雖然這點銀錢在她看來,根本不算什麽,但是畢竟是自己依靠雙手得來的,也就十分高興。將銀元仍舊放進錢袋,收到箱子裏。
過後幾天,許家少奶奶那邊並未派人上門,沈淩索性將自己穿過見過的衣裳撿那些樣子雅致的通通畫到紙上,然後再加以修改。
衛臨的大姐給的布料裏除了那塊杏黃色的春綢,還有一塊藕色的緞子和一塊輕灰色的春縐。
沈淩打算用那塊藕色的緞子做一件對襟褂子,上麵可以用銀線繡幾叢蘭葉,至於花瓣花蕊則可以縫上細碎的米珠拚成相應的圖案代替。
而那就輕灰色的春縐,沈淩則用它做了一條百褶裙,顏色正好配藕色的對襟褂子,至於在款式方麵,沈淩也借鑑了現代的樣式,進行了一番修改,比舊式的百褶裙要稍微合身一些。
這兩件衣裳做好以後,沈淩就藉口有事和衛太太說了一聲,穿著這兩件衣裳由吳嫂陪著去了城裏找陸萍的一個表姐。
陸萍這個表姐嫁給了城裏的一個商戶,是陸萍的親戚裏唯一一個有錢人。沈淩覺得與其等許少奶奶給她介紹生意,還不如自己主動去找幾個潛在的客戶。
陸萍的表姐馮梅,就是她的第一個潛在客戶。
</br>
沈淩有了這個念頭後,就對著布料比劃起來。她雖然沒有學過服裝設計,但是做了這麽多年衣裳,比那些專門做衣裳的裁縫也不差了。就是不知道現在的流行趨勢是什麽,畢竟陸萍一直生活在鄉下,而鄉下女人們在衣著上又不是太講究,不能給沈淩什麽參考。
沈淩隻得依照陸萍原來的衣服,簡單裁剪了一下,然後準備縫製的時候,在細節之處做一些小的改動,讓衣裳更為貼身一些。
三天以後,衣裳就做好了。正值沈淩娘家那邊過廟會,沈淩徵求了一下衛太太的意見,就坐著驢車回了娘家。
作者有話要說: 當年文學史學到魯迅的時候,教我們的老師說了很多魯迅髮妻朱安的事,當時就特別同情她。
第71章
沈淩的娘家是江浙一帶典型的一個小鎮, 廟會那天, 鎮上的仙女廟前就像是集場一樣,處處都是貨攤,吃、穿、用、耍應有盡有。
陪同沈淩趕廟會的是她的嫂子還有幾個堂姐妹, 幾人簇擁著沈淩立在一個雜耍攤前,看場中的人耍猴。沈淩還是第一次看到這樣的民間表演,不由看的津津有味。
接下來,她們一行人又看了半個多時辰的戲, 沈淩聽不懂戲文唱的是什麽,她的注意力在那些周邊擺著的攤位上,那裏有各種各樣的民間小吃。
在沈淩吃了兩塊糕和一串糖葫蘆後, 一行人又去了廟會的貨攤前。沈淩的嫂子想買一件窯貨,就在一處貨攤前停了下來。
嫂子徐氏蹲在攤前選砂鍋,沈淩和幾個堂姐妹在邊上等她。幾人正說些閑話,就聽後麵有人說道, “你這件衣裳上繡的花紋真好看, 是在哪做的啊?”
沈淩身上穿的是其中一塊杏黃色春綢做的夾襖袷裙。夾襖的腰身處稍微收了一下,下擺袖口處則用金色緞條滾邊。裙子上則繡著一種淡綠色的小花, 疏疏淡淡的點綴在上麵,看上去清新雅致。
她穿這身衣裳純是出於愛美的天性,如今聽到有人讚嘆, 便轉過頭,看見是一位年輕的少奶奶,頭上戴著金簪, 穿著海棠紅的對襟衣裳,身後還跟著幾個下人。
沈淩客氣的答道:“當不起你的誇獎,這衣裳是我自己做的。”
那位少奶奶不禁好奇的打量了她一眼,然後試探的問道:“你這衣裳上繡的小花,可不可以描個花樣給我?我可以付你銀元的。”
沈淩就笑了笑:“對不住,這花樣我以後還要留著做衣裳,不能給你。不過你若實在喜歡,我倒是可以幫忙縫製一套這樣的衣裳。”
那位少奶奶要來花樣本就是為做一身這樣的衣裳,如今聽到沈淩可以幫忙縫製,當即喜出望外,“那就這樣說好了,我也有塊杏黃色的緞子,比著這個做一套襖裙,至於報酬,就比著城裏的裁縫來,你看如何?”
沈淩自然沒有什麽問題,兩人交換了雙方的地址,約定了時間,那位少奶奶就帶著下人們走了。
沈淩接了這單生意後,再沒了逛廟會的興致,在娘家隻待了兩天就匆匆返回了衛家。
第三天,許少奶奶依約讓人送來布料並她的尺寸,沈淩告訴來人讓她五天以後再來。這一番來往,自然被衛太太問起,沈淩就實話實說,告訴了衛太太實情。
衛家在當地隻算得上小有薄產的人家,一年的出息全靠祖傳的幾十畝地。又要供衛臨在學堂念書,是以衛太太有時也帶著吳嫂替人家做一些針線活。
如今聽見沈淩替許家的女眷做衣裳,衛太太記得那許家是當地有名的大戶人家,就放下了心,叮囑了沈淩幾句,回房去了。
沈淩花了三天的時間將那套杏黃色的夾襖袷裙做好,剩下的那兩天時間則另外用一塊淡綠色的料子做了一件對襟長褂,上麵繡的卻是白色的蒲公英。
許少奶奶派人帶著銀元過來拿衣裳時,沈淩告訴那人,那件對襟長褂是她額外贈給許少奶奶的,希望她能替自己多介紹幾個客戶。
那人拿著衣裳走後,沈淩將錢袋的銀元倒出來一數,一共有十塊。雖然這點銀錢在她看來,根本不算什麽,但是畢竟是自己依靠雙手得來的,也就十分高興。將銀元仍舊放進錢袋,收到箱子裏。
過後幾天,許家少奶奶那邊並未派人上門,沈淩索性將自己穿過見過的衣裳撿那些樣子雅致的通通畫到紙上,然後再加以修改。
衛臨的大姐給的布料裏除了那塊杏黃色的春綢,還有一塊藕色的緞子和一塊輕灰色的春縐。
沈淩打算用那塊藕色的緞子做一件對襟褂子,上麵可以用銀線繡幾叢蘭葉,至於花瓣花蕊則可以縫上細碎的米珠拚成相應的圖案代替。
而那就輕灰色的春縐,沈淩則用它做了一條百褶裙,顏色正好配藕色的對襟褂子,至於在款式方麵,沈淩也借鑑了現代的樣式,進行了一番修改,比舊式的百褶裙要稍微合身一些。
這兩件衣裳做好以後,沈淩就藉口有事和衛太太說了一聲,穿著這兩件衣裳由吳嫂陪著去了城裏找陸萍的一個表姐。
陸萍這個表姐嫁給了城裏的一個商戶,是陸萍的親戚裏唯一一個有錢人。沈淩覺得與其等許少奶奶給她介紹生意,還不如自己主動去找幾個潛在的客戶。
陸萍的表姐馮梅,就是她的第一個潛在客戶。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