隻不過拿著肉票出去買肉時,沈淩幾乎是使出了在高中時代到食堂打飯的渾身解數,才從一眾老老小小中殺出一條路來,買到了一斤瘦肉。
除夕那天晚上,沈淩用白菜和瘦肉做餡,包了五十來個餃子。
餃子端上來以後,沈淩咬一口下去,滿嘴都是豬肉的鮮香。鄭浩也直嚷嚷好吃。
不合時宜的,沈淩想起了從前,每次過年的時候,母親總是會做一大桌子好菜,然後從初一到十五的晚飯總會是各種餡的餃子。隻是沈淩總嫌那些菜放的油多,餃子餡放的肉多。
如今可好,每個人每月隻有二兩油的供應,至於豬肉,則在過年時才能吃到。
“姥姥,什麽時候我們能天天吃上餃子啊?”鄭浩吃的有些撐了,打著飽嗝問沈淩。
沈淩笑道:“等你什麽時候長到姥姥這麽高,家裏就能頓頓吃上餃子了。”
春節一過,大地開始回春。
兩三個月的功夫,陳芸在院子裏栽下的杏樹就吐出了花苞,院子裏的邊邊角角也長出了不少野草的嫩芽。
春光爛漫,鄭浩不肯再窩在院子裏玩耍,非要嚷嚷著到郊外踏春。當初沈淩勸他鍛鍊身體的時候曾經允諾過,隻要他每天做十遍體操,春天的時候就帶他出去踏青。
沈淩自然言出必行,祖孫倆很快選了一個晴天,坐上公共汽車到了郊外的燕青山。
這時候的旅遊業還不發達,加上燕青山本身並不是什麽名勝古蹟,所以基本沒有什麽遊人,倒是可以時不時看見兩三個半大的姑娘或小子在山上挖野菜。
這時候中學已經停課,半大的姑娘和小子已經可以抵得上半個勞動力了。大人們下地掙工分,家裏其餘的活計便落到了他們身上。
沈淩覺得自己現在既然承擔起撫養鄭浩的責任,不光該關心他的健康值,也該培養一下他的生活技能。雖然五六年以後,他的生活又會走上正軌,但是也該知道一下生活的艱辛,勞作的不易。
等鄭浩玩的累了,沈淩就帶他坐在草地上,開始認一些能吃的野菜。接下來的那個下午,鄭浩跟在沈淩後麵,將那些灰灰菜、薺菜、蒲公英、馬齒莧認了個全。
回到家裏,鄭浩就著那些野菜做成的菜餚比平日多吃了半碗米飯。末了,他還嚷嚷著過幾天還到山上挖野菜。
沈淩答應他,等他什麽時候能認完一百個生字,就再帶他去燕青山。
沈淩說這話倒不是為了哄他認字,而是上次在燕青山挖野菜時,她曾無意間在山上看見了一隻野兔。在缺肉少油的時代,沈淩想要給鄭浩加強營養,也隻能打這些野物的主意了。
不過還未等她想到辦法,鄭浩就認完了一百個生字。
這次兩人再到燕青山時,沈淩忽然發現山上忽然多了幾個大人,他們手裏都還牽著土狗。沈淩明白了過來,敢情不光是他,這些郊區的人也打上了野兔的主意。
沈淩帶著鄭浩在旁邊挖野菜,不時聽見他們幾人的叫喊聲和狗吠聲,整個燕青山立刻熱鬧了起來。
等日上中天,那幾人便提著幾隻野兔出現在了沈淩的視線裏。
沈淩看著那幾隻野兔,終於忍不住叫住了幾人,提出要用錢買他們手裏的野兔。
那幾人上山逮兔子為的就是改善家裏的夥食,如今聽說有人要拿錢來買,有兩個人當即問道:“那你出多少錢?”
沈淩道:“一塊錢一隻怎麽樣?”
最後經過一番討價還價,沈淩用三塊錢買了兩隻野兔,剩下的三人中有一個問道:“你手裏有布票嗎?有布票我就把這隻野兔給你。”
旁邊的人道:“根子,你要布票做什麽?你家裏又不過喜事。”
那叫根子的漢子道:“孩子他娘下個月要去走親戚,想扯幾尺布做一身衣裳。可是一直湊不齊布票。”他看向沈淩,“這位大姐,不知你手上有沒有布票,有的話,別說這一隻野兔,就是十隻,我都想法子給你弄來。”
沈淩心中一動,不由微微笑道:“布票我有,不過野兔有兩三隻也就夠了。如果你手裏有細糧,我倒是可以跟你換。”
根子想了想:“好,不過你得寬限我幾日。”
沈淩含笑道:“這好辦,五天後,我們來這裏,一手交票一手交糧。”
回到家裏,沈淩找出過年發的布票,這布票是有使用期限的,一年後便會作廢。她有從前的衣裳穿用不著布料,鄭浩還小,也用不了多少布料。這剩下的布票,還不如拿去換細糧。
五天後,沈淩拿十七尺布票換了十斤白麵。
夏天的時候,沈淩又用家裏用不到的一些糕點票和餅幹票換了一些新鮮的蔬菜,這些蔬菜可以放在空間,留著冬季吃。
秋天的時候,沈淩則帶著鄭浩到燕青山摘柿子,敲核桃。既鍛鍊了身體,又儲藏了過冬的食物,一舉兩得。
時間一晃就到了年末,家裏要添置過冬的白菜蘿蔔,取暖的煤球,樣樣都要花錢。沈淩糊了一年火柴盒掙的錢幾乎花的精光,她正在想有什麽來錢的路子,陳芸的女兒寫信來了。
信裏先是表達了對陳芸及鄭浩的思念,然後就寫到他們下放的地方條件是多麽艱苦,最後希望陳芸能援助他們幾十塊錢,讓他們過一個相對好一點的冬天。
</br>
除夕那天晚上,沈淩用白菜和瘦肉做餡,包了五十來個餃子。
餃子端上來以後,沈淩咬一口下去,滿嘴都是豬肉的鮮香。鄭浩也直嚷嚷好吃。
不合時宜的,沈淩想起了從前,每次過年的時候,母親總是會做一大桌子好菜,然後從初一到十五的晚飯總會是各種餡的餃子。隻是沈淩總嫌那些菜放的油多,餃子餡放的肉多。
如今可好,每個人每月隻有二兩油的供應,至於豬肉,則在過年時才能吃到。
“姥姥,什麽時候我們能天天吃上餃子啊?”鄭浩吃的有些撐了,打著飽嗝問沈淩。
沈淩笑道:“等你什麽時候長到姥姥這麽高,家裏就能頓頓吃上餃子了。”
春節一過,大地開始回春。
兩三個月的功夫,陳芸在院子裏栽下的杏樹就吐出了花苞,院子裏的邊邊角角也長出了不少野草的嫩芽。
春光爛漫,鄭浩不肯再窩在院子裏玩耍,非要嚷嚷著到郊外踏春。當初沈淩勸他鍛鍊身體的時候曾經允諾過,隻要他每天做十遍體操,春天的時候就帶他出去踏青。
沈淩自然言出必行,祖孫倆很快選了一個晴天,坐上公共汽車到了郊外的燕青山。
這時候的旅遊業還不發達,加上燕青山本身並不是什麽名勝古蹟,所以基本沒有什麽遊人,倒是可以時不時看見兩三個半大的姑娘或小子在山上挖野菜。
這時候中學已經停課,半大的姑娘和小子已經可以抵得上半個勞動力了。大人們下地掙工分,家裏其餘的活計便落到了他們身上。
沈淩覺得自己現在既然承擔起撫養鄭浩的責任,不光該關心他的健康值,也該培養一下他的生活技能。雖然五六年以後,他的生活又會走上正軌,但是也該知道一下生活的艱辛,勞作的不易。
等鄭浩玩的累了,沈淩就帶他坐在草地上,開始認一些能吃的野菜。接下來的那個下午,鄭浩跟在沈淩後麵,將那些灰灰菜、薺菜、蒲公英、馬齒莧認了個全。
回到家裏,鄭浩就著那些野菜做成的菜餚比平日多吃了半碗米飯。末了,他還嚷嚷著過幾天還到山上挖野菜。
沈淩答應他,等他什麽時候能認完一百個生字,就再帶他去燕青山。
沈淩說這話倒不是為了哄他認字,而是上次在燕青山挖野菜時,她曾無意間在山上看見了一隻野兔。在缺肉少油的時代,沈淩想要給鄭浩加強營養,也隻能打這些野物的主意了。
不過還未等她想到辦法,鄭浩就認完了一百個生字。
這次兩人再到燕青山時,沈淩忽然發現山上忽然多了幾個大人,他們手裏都還牽著土狗。沈淩明白了過來,敢情不光是他,這些郊區的人也打上了野兔的主意。
沈淩帶著鄭浩在旁邊挖野菜,不時聽見他們幾人的叫喊聲和狗吠聲,整個燕青山立刻熱鬧了起來。
等日上中天,那幾人便提著幾隻野兔出現在了沈淩的視線裏。
沈淩看著那幾隻野兔,終於忍不住叫住了幾人,提出要用錢買他們手裏的野兔。
那幾人上山逮兔子為的就是改善家裏的夥食,如今聽說有人要拿錢來買,有兩個人當即問道:“那你出多少錢?”
沈淩道:“一塊錢一隻怎麽樣?”
最後經過一番討價還價,沈淩用三塊錢買了兩隻野兔,剩下的三人中有一個問道:“你手裏有布票嗎?有布票我就把這隻野兔給你。”
旁邊的人道:“根子,你要布票做什麽?你家裏又不過喜事。”
那叫根子的漢子道:“孩子他娘下個月要去走親戚,想扯幾尺布做一身衣裳。可是一直湊不齊布票。”他看向沈淩,“這位大姐,不知你手上有沒有布票,有的話,別說這一隻野兔,就是十隻,我都想法子給你弄來。”
沈淩心中一動,不由微微笑道:“布票我有,不過野兔有兩三隻也就夠了。如果你手裏有細糧,我倒是可以跟你換。”
根子想了想:“好,不過你得寬限我幾日。”
沈淩含笑道:“這好辦,五天後,我們來這裏,一手交票一手交糧。”
回到家裏,沈淩找出過年發的布票,這布票是有使用期限的,一年後便會作廢。她有從前的衣裳穿用不著布料,鄭浩還小,也用不了多少布料。這剩下的布票,還不如拿去換細糧。
五天後,沈淩拿十七尺布票換了十斤白麵。
夏天的時候,沈淩又用家裏用不到的一些糕點票和餅幹票換了一些新鮮的蔬菜,這些蔬菜可以放在空間,留著冬季吃。
秋天的時候,沈淩則帶著鄭浩到燕青山摘柿子,敲核桃。既鍛鍊了身體,又儲藏了過冬的食物,一舉兩得。
時間一晃就到了年末,家裏要添置過冬的白菜蘿蔔,取暖的煤球,樣樣都要花錢。沈淩糊了一年火柴盒掙的錢幾乎花的精光,她正在想有什麽來錢的路子,陳芸的女兒寫信來了。
信裏先是表達了對陳芸及鄭浩的思念,然後就寫到他們下放的地方條件是多麽艱苦,最後希望陳芸能援助他們幾十塊錢,讓他們過一個相對好一點的冬天。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