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我奪定了。”
一句話,再次令諾貝爾物理學獎成為大眾關注的熱點。
“白神發聲了,看來今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一定有戲看。”
“肯定的,白神進入的領域絕對精彩。”
“今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我奪定了,這句話太威武了。不過,白神,你真確定?”
怎麽說呢?
對於這種如此之高的物理學術,很多大眾是不太懂的。
但他們不懂,他們卻是知道每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的競爭實在是太激烈了。
這並不是說莫白不能獲得諾貝爾獎,關鍵的是,有資格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的有幾十個。
這幾十個人當中,其實每個人都有可能獲得諾貝爾獎。
就像日國的作家村上春樹一樣,他獲得過幾十次諾貝爾文學獎的提名,但可惜,他一次諾貝爾文學獎都沒有獲得過。
“白神會不會太有自信了,我怎麽好像聽說前些時候麻省理工也搞出了一個很牛逼的發現。”
“中微子震振現象,理論上來說,這個發現比不上宇宙加速膨脹,但這個也不一定。西方媒體乃至西方世界一直沒將我們華國放在眼裏,加上這兩個發現的逼格相差並不是特別大,白神未必真能獲得諾貝爾獎。”
“是的,現在米國那邊的媒體炒作的這麽凶,諾貝爾委員會未必不會受到他們的影響。”
雖然莫白說是這麽說,但一些專業人士仍是心裏沒底。
另一邊,那些一直在炒作中微子震蕩的西方媒體這時卻是不由得相視一笑。
“哈哈,夥計們,幹的不錯,這幾天將那個莫白整得夠嗆。”
“確實,我們的科羅教授一聲不坑,他倒先發聲了,這是不自信的表現。”
“確實是有一些不自信。這家夥當諾貝爾獎是他們華國的嗎,想頒給誰就頒給誰。不好意思,我看今年他也就去那裏打打醬油。”
說實在。
這一些西方媒體之所以炒作,其實他們也知道“中微子震蕩”未必拚得過“宇宙加速膨脹”。
不過,他們仍是不斷的炒作。
他們希望這樣的炒作能夠影響諾貝爾委員會的判斷。
同時,他們也希望這樣的炒作引起莫白的怒火。
結果,莫白真憤怒了。
“那個華國的莫白很囂張嘛,我與他一樣,也有一種預感,他若是能得到諾貝爾獎,我直播吃翔……”
“雖然很想看你的直播,不過,我估計你沒什麽機會了。”
“有個屁的機會,諾貝爾委會員給誰投票也是看人的。在兩個學術差不了多少的情況之下,肯定投給自己看得順眼的那個。”
“對。莫白那一句這個獎我奪定了,不知道諾貝爾委會員的委員們會不會感覺吃了一隻蒼蠅。”
“肯定的,我是諾貝爾委員會的委員,我也不會投給他。真當這個獎是他家開的呀,你不說這句話我還考慮一下,你一說,不好意思,我投給別人。”
“就是,除非這丫的能再搞個震驚世界的發現。”
不少西方民眾樂不可吱。
他們沒想到,堂堂大物理學家,竟然這麽沉不住氣。
“他再搞出個震驚世界的發現也沒用,宇宙加速膨脹已經算是震驚世界的發現了,但與其他發現其實差不了多少。有的時候獲得諾貝爾獎需要一定的運氣,因為大家的發現其實差不多,能不能獲獎,隻能看天意。”
“這倒不一定,我說的震驚世界的發現是那種完全超過其他世界級的發現。”
“怎麽可能,現在不可能有這樣的發現了,我們又不是生活在上個世紀。”
“怎麽沒可能,各位,大家可別忘了【希格斯的預言】。”
“我靠,你不會說的是【上帝粒子】吧。”
這一說,一眾在討論的網友一片震驚。
所謂的上帝粒子,他又稱之為【希格斯玻色子】。
60多年之前,在物理學家的努力之下,他們建立了標準粒子模型。
這個模型是將所有不可分割的基本粒子統計在一個表格裏麵,這有一些像元素周期表。
正因為有了這個標準模型,幾十年來,無數的科學家通過這個表格,發現了60種基本粒子。
但是,唯獨第61種粒子沒有發現。
1964年,英國物理學家“希格斯“發表了一篇學術理論文章,提出一種粒子場的存在,預言一種能吸引其他粒子進而產生質量的玻色子的存在。他認為,這種玻色子是物質的質量之源,是電子和誇克等形成質量的基礎,其他粒子在這種粒子形成的場中遊弋並產生慣性,進而形成質量,構築成大千世界。
這種粒子,便是當時希格斯預測的上帝粒子。
不過,當時他將這個粒子命名為該死的粒子,並不是叫上帝粒子。
後來出版商覺得這個名字不好聽,於是便將這個名字取名為上帝粒子。
時至如今,上帝粒子似乎對得起他的名號。
幾十年過去,上帝粒子就像上帝一樣,一直沒有被找到。
當然,沒找到本來也沒有什麽。
這個世界有太多的難題,太多的未解之迷,沒找到將他放在一邊很正常。
物理學家完全可以將有限的精力放在別的地方。
可是,要知道,標準模型可是“量子理論“最為重要的基礎。
如果上帝粒子真的沒找到,或者說他真的不存在。那麽,關於之前物理學家所研究的一切知識,全都白費。至於原因,這也很簡單,因為之前的研究是錯誤的。
而我們又知道,“量子理論”與“相對論”是現代物理學的基石。
如果標準模型是錯誤的,那麽,量子理論可能也是錯誤的。
如果量子理論是錯誤的,那麽,全球幾十年來所有的物理學家所研究的都是錯誤的。
這影響實在是太大太大了。
於是,幾十年來,不知道有多少物理學家,發誓一定要找到這一個該死的粒子。
但仍然很可惜,不管他們做了多少努力,這個該死的上帝粒子,他們一直都沒有找到。
“對,沒錯,就是上帝粒子。”
“嗬嗬,你覺得他們華國人能找到上帝粒子?”
“我隻是說說而已,隻是打個比方,如果那個叫莫白的能找到上帝粒子。那麽,他就是再囂張,他也必得諾貝爾物理學獎。”
“嗯,好吧,如果他找到了,我也無話可說。”
這當然是調侃。
西方國家用了幾十年都沒能找到的上帝粒子,他們絕對不相信會被其他人找到。
更何況,很多人都以為,要找到上帝粒子,估計仍需要100多年。
一句話,再次令諾貝爾物理學獎成為大眾關注的熱點。
“白神發聲了,看來今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一定有戲看。”
“肯定的,白神進入的領域絕對精彩。”
“今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我奪定了,這句話太威武了。不過,白神,你真確定?”
怎麽說呢?
對於這種如此之高的物理學術,很多大眾是不太懂的。
但他們不懂,他們卻是知道每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的競爭實在是太激烈了。
這並不是說莫白不能獲得諾貝爾獎,關鍵的是,有資格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的有幾十個。
這幾十個人當中,其實每個人都有可能獲得諾貝爾獎。
就像日國的作家村上春樹一樣,他獲得過幾十次諾貝爾文學獎的提名,但可惜,他一次諾貝爾文學獎都沒有獲得過。
“白神會不會太有自信了,我怎麽好像聽說前些時候麻省理工也搞出了一個很牛逼的發現。”
“中微子震振現象,理論上來說,這個發現比不上宇宙加速膨脹,但這個也不一定。西方媒體乃至西方世界一直沒將我們華國放在眼裏,加上這兩個發現的逼格相差並不是特別大,白神未必真能獲得諾貝爾獎。”
“是的,現在米國那邊的媒體炒作的這麽凶,諾貝爾委員會未必不會受到他們的影響。”
雖然莫白說是這麽說,但一些專業人士仍是心裏沒底。
另一邊,那些一直在炒作中微子震蕩的西方媒體這時卻是不由得相視一笑。
“哈哈,夥計們,幹的不錯,這幾天將那個莫白整得夠嗆。”
“確實,我們的科羅教授一聲不坑,他倒先發聲了,這是不自信的表現。”
“確實是有一些不自信。這家夥當諾貝爾獎是他們華國的嗎,想頒給誰就頒給誰。不好意思,我看今年他也就去那裏打打醬油。”
說實在。
這一些西方媒體之所以炒作,其實他們也知道“中微子震蕩”未必拚得過“宇宙加速膨脹”。
不過,他們仍是不斷的炒作。
他們希望這樣的炒作能夠影響諾貝爾委員會的判斷。
同時,他們也希望這樣的炒作引起莫白的怒火。
結果,莫白真憤怒了。
“那個華國的莫白很囂張嘛,我與他一樣,也有一種預感,他若是能得到諾貝爾獎,我直播吃翔……”
“雖然很想看你的直播,不過,我估計你沒什麽機會了。”
“有個屁的機會,諾貝爾委會員給誰投票也是看人的。在兩個學術差不了多少的情況之下,肯定投給自己看得順眼的那個。”
“對。莫白那一句這個獎我奪定了,不知道諾貝爾委會員的委員們會不會感覺吃了一隻蒼蠅。”
“肯定的,我是諾貝爾委員會的委員,我也不會投給他。真當這個獎是他家開的呀,你不說這句話我還考慮一下,你一說,不好意思,我投給別人。”
“就是,除非這丫的能再搞個震驚世界的發現。”
不少西方民眾樂不可吱。
他們沒想到,堂堂大物理學家,竟然這麽沉不住氣。
“他再搞出個震驚世界的發現也沒用,宇宙加速膨脹已經算是震驚世界的發現了,但與其他發現其實差不了多少。有的時候獲得諾貝爾獎需要一定的運氣,因為大家的發現其實差不多,能不能獲獎,隻能看天意。”
“這倒不一定,我說的震驚世界的發現是那種完全超過其他世界級的發現。”
“怎麽可能,現在不可能有這樣的發現了,我們又不是生活在上個世紀。”
“怎麽沒可能,各位,大家可別忘了【希格斯的預言】。”
“我靠,你不會說的是【上帝粒子】吧。”
這一說,一眾在討論的網友一片震驚。
所謂的上帝粒子,他又稱之為【希格斯玻色子】。
60多年之前,在物理學家的努力之下,他們建立了標準粒子模型。
這個模型是將所有不可分割的基本粒子統計在一個表格裏麵,這有一些像元素周期表。
正因為有了這個標準模型,幾十年來,無數的科學家通過這個表格,發現了60種基本粒子。
但是,唯獨第61種粒子沒有發現。
1964年,英國物理學家“希格斯“發表了一篇學術理論文章,提出一種粒子場的存在,預言一種能吸引其他粒子進而產生質量的玻色子的存在。他認為,這種玻色子是物質的質量之源,是電子和誇克等形成質量的基礎,其他粒子在這種粒子形成的場中遊弋並產生慣性,進而形成質量,構築成大千世界。
這種粒子,便是當時希格斯預測的上帝粒子。
不過,當時他將這個粒子命名為該死的粒子,並不是叫上帝粒子。
後來出版商覺得這個名字不好聽,於是便將這個名字取名為上帝粒子。
時至如今,上帝粒子似乎對得起他的名號。
幾十年過去,上帝粒子就像上帝一樣,一直沒有被找到。
當然,沒找到本來也沒有什麽。
這個世界有太多的難題,太多的未解之迷,沒找到將他放在一邊很正常。
物理學家完全可以將有限的精力放在別的地方。
可是,要知道,標準模型可是“量子理論“最為重要的基礎。
如果上帝粒子真的沒找到,或者說他真的不存在。那麽,關於之前物理學家所研究的一切知識,全都白費。至於原因,這也很簡單,因為之前的研究是錯誤的。
而我們又知道,“量子理論”與“相對論”是現代物理學的基石。
如果標準模型是錯誤的,那麽,量子理論可能也是錯誤的。
如果量子理論是錯誤的,那麽,全球幾十年來所有的物理學家所研究的都是錯誤的。
這影響實在是太大太大了。
於是,幾十年來,不知道有多少物理學家,發誓一定要找到這一個該死的粒子。
但仍然很可惜,不管他們做了多少努力,這個該死的上帝粒子,他們一直都沒有找到。
“對,沒錯,就是上帝粒子。”
“嗬嗬,你覺得他們華國人能找到上帝粒子?”
“我隻是說說而已,隻是打個比方,如果那個叫莫白的能找到上帝粒子。那麽,他就是再囂張,他也必得諾貝爾物理學獎。”
“嗯,好吧,如果他找到了,我也無話可說。”
這當然是調侃。
西方國家用了幾十年都沒能找到的上帝粒子,他們絕對不相信會被其他人找到。
更何況,很多人都以為,要找到上帝粒子,估計仍需要100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