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波海港的事情,影響隻在葡萄牙與寧波官府之間產生。


    正如塗澤民的料想。


    葡萄牙人雖然很是憤怒,可也隻能畫個圈圈生悶氣,麵對海洋政策改變的大明朝,現在的他們是要慎重對待的。


    這可不是荷蘭,西班牙。


    大明的體量放在這裏,各地的水師戰船,士兵,早就跟他們這些西洋人較上勁了,要不然,怎麽會一言不合就撞船呢。


    再加上戰略位置,以及當地官府對待他們的強硬方式……


    雖然,賠償要不到。


    可人家的賠償不能不給啊。


    葡萄牙人離開巡撫衙門不到半日,他們的租住的房子,就被一隊火槍隊,弓箭隊兵卒圍住了。


    要求葡萄牙人無條件服從他們巡撫大人的命令。


    賠償寧波水師十五萬兩白銀,作為修繕鎮海號戰船的費用,並且要求葡萄牙商船繳納五萬兩白銀,折合葡萄牙銀幣一萬塊作為不服從管理的懲罰費用。


    罰單不交,賠付若是不給的話,葡萄牙人不被允許離開住地,也不允許離開寧波城……


    葡萄牙人這次談判的老大阿爾瓦羅氣得暴跳如雷。


    他將自己最喜歡的的青瓷茶盞掃到地上。


    “明國人這是搶劫!”


    他紅著眼眶扯開領口的金紐扣,鑲著紅寶石的短劍在腰間叮當作響。


    “我們帶著教皇祝福的商船來貿易,他們卻用海盜的手段......”


    阿爾瓦羅憤怒的說完之後。


    他的副官趕忙接著說道:“我們不能給,明國人要的從來不是銀錢。他們用我們的船教工匠測繪,用我們的銀兩鑄新式佛郎機銃……他們會走的更遠……我們與明國人定有一戰,我們應該拖著,讓爵士派人去他們的北京城,見他們的皇帝,對他們的地方官員進行約束,這個塗澤民前幾年就跟我們作對,他不怕我們的戰爭威脅,北京會怕的。”


    而副官的話,讓阿爾瓦羅萌生了新的想法。


    對啊,作為一個東方大國,外交方麵不應該這麽霸道,而大明的統治階級害怕戰爭,現在他們的訴求,在寧波城得不到滿足,那可以在北京城找到。


    阿爾瓦羅知道,現在大明國的統治者是一個十幾歲的小孩子。


    阿爾瓦羅卻不知道,當第一縷晨光照亮招寶山炮台時,福建水師的主船正揚起青雀旗。


    桅杆上懸著的不是令箭,而是半幅繡著金線的龍紋纛。


    那是萬曆六年,萬壽節,大明皇帝生辰之時,大明的皇帝陛下賞賜給水師的龍紋纛……從福建水師的擴充,到寧波水師的新編,一開始,就是為了麵對海上衝突準備的……


    葡萄牙人本來想拖下去。


    但,寧波巡撫衙門的下一道命令又出來了。


    而葡萄牙商船被限製離開港口,貨物積壓,損失與日俱增的消息傳來,讓阿爾瓦羅徹底慌了神。


    他召集手下,麵色陰沉地商討對策。


    最終,無奈與妥協占了上風。


    他們不得不湊齊了那二十萬兩白銀。


    當銀子被運走的那一刻,阿爾瓦羅感覺自己的尊嚴也被踐踏殆盡。


    他也算是一個老外交了,靠著葡萄牙這些年的興盛,可從來沒有受到過這種委屈。


    錢給了,巡撫衙門也就放人了。


    禁令解除,阿爾瓦羅帶著滿腔的怨恨,登上了返回呂宋的船隻……他要早一些見到他們的遠東總督,一個有權利做出決定的人……


    這種小事,塗澤民都沒有上奏給皇帝。


    但,寧波城內的眼線,錦衣衛部署在港口的探子還是將這個撞船的事情傳送到了皇帝這裏。


    在乾清宮內,朱翊鈞身著常服,慵懶地靠在龍椅上,手中隨意翻看著奏書。


    張國之恭敬地站在下方,將寧波港葡萄牙人的事情一五一十地匯報完畢……


    “陛下,葡萄牙人雖心有不甘,但最終還是乖乖賠付了銀子,已然離開寧波港,返回呂宋去了。”張國之的聲音沉穩有力。


    朱翊鈞微微抬眸,神色平靜,輕輕放下奏書,漫不經心地說道:“不過是些跳梁小醜罷了……”


    這時,一旁的司禮監掌印太監馮保,臉上堆著慣有的笑意,尖著嗓子說道:“陛下聖明,咱大明國力強盛,豈會怕了這些西洋蠻夷。那葡萄牙人也該知曉,在我大明的地界,就得守我大明的規矩。”


    陳矩也是微微頷首,補充道:“陛下,此事雖小,卻也可看出沿海防務不可鬆懈。此次葡萄牙人能乖乖就範,一來是咱水師強硬,二來也是地方官員處置得當。往後還需加強水師操練,嚴管沿海貿易,方能保我大明海疆太平。”


    朱翊鈞微微點頭,手指輕輕敲擊著龍椅扶手,思索片刻後說道:“陳矩所言有理。傳朕旨意,命沿海各地水師加強操練,定期巡查海疆。地方官員但凡遇到此類涉外之事,務必謹慎處理,不可丟了我大明的威嚴,也不可無端挑起事端。”


    “遵旨!”眾人齊聲應道。


    馮保眼珠子一轉,諂媚地說:“陛下如此心係海疆,實乃我大明之福。今年,沿海貿易更盛,稅銀增收,國庫充盈,我大明定能更加昌盛。”


    朱翊鈞嘴角微微上揚,露出一絲自得的笑意:“朕登基以來,革新吏治,推行新政,這大明的根基愈發穩固。這些西洋人,若想在我大明獲利,就得守規矩,否則,休怪朕不客氣……”


    說罷,朱翊鈞揮了揮手,示意眾人退下。


    待眾人離開後,他又拿起奏書,繼續翻閱起來,那平靜的麵容下,藏著對大明江山的深深思慮 ,而這一場小小的涉外風波,不過是他漫長帝王生涯裏的一個轉瞬即逝的插曲罷了 ……


    當然,這個時候的朱翊鈞,還不知道過不了多久,葡萄牙人,西班牙人,荷蘭人組成的高規格使團便一同入京了……


    …………………………………………


    書友們,除夕快樂……發財,發財……幸福,幸福……餘周周說了,萬事勝意是最好的祝福詞,送給大家……


    老李今天就一章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明:當了三年聖孫,稱帝六十載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光頭李三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光頭李三並收藏大明:當了三年聖孫,稱帝六十載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