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夜晚上,李成梁便將那兩個羅斯女子送到了馮保的私宅中……


    馮保是個太監,還是一個老太監,他除了能在人身上留下口水,還能幹什麽?


    雖然年輕的時候,因為自己的不全之身懊惱過,掙紮過,可時間是世界上最好的良藥,在配合權力的滋潤,讓此時的馮保在女子身上留下口水的欲望都沒了……


    他之所以沒有拒絕李成梁,反而很是樂意的接受。


    是因為,馮保當然清楚,這裏麵是有著彎彎繞繞的。


    兩個充滿異域風情的妙齡女子,正常人,誰會送給太監。


    若是,腦袋轉不過來的人,定會覺得,送給自己美女,是對自己的一種羞辱。


    李成梁費了那麽大的勁,從遼東千裏迢迢帶回來的這兩個女子,是想獻給陛下的。


    不過,他到了京師之後,一係列的遭遇,讓他不敢付諸行動………


    而馮保收了,說白了,就是給皇帝陛下收下的。


    在馮保的視角中。


    十六歲的天子,好像沒有那麽多的樂趣。


    世宗皇帝陛下醉情與修道問仙,穆宗皇帝陛下享樂與男歡女愛……


    而在前麵武宗皇帝陛下愛好便更加廣泛了,什麽,馳逐畋獵,廣納美女,豹房逸樂,,軍務征戰,角色扮演……


    而跟大明朝前三代的君主相比。


    當今陛下,太無趣了,日子過得太明白了。


    他寫字吟詩,可並不那麽專注,他騎馬射箭,好像也不是為了樂趣,而鑽在西苑之中,跟匠人們混在一起,也不是為了角色扮演。


    年紀輕輕,便像是看透了世間百態一般,除了對國事,好像什麽都提不起來他的興趣。


    十六歲的少年郎,剛剛婚配,竟然能夠克製住自己的原始欲望,說一個月不寵幸嬪妃,便真的一個月不盡女色……


    這太可怕了。


    這無限接近朱熹提出的,存天理,滅人欲的觀點了。


    而馮保這次收下兩個羅斯女子,就是給陛下留著呢。


    馮保收下李成梁進獻羅斯女子一事,皇帝陛下肯定會第一時間得知,在他的私宅之中,東廠的探子也是有的……


    馮保當然不會主動去進獻,而是等著陛下來要……


    這是主仆之間的一種默契……


    馮保想的不錯,在第二天一大早,朱翊鈞跟著皇後一同到兩宮皇太後處,請安返回乾清宮後,便從陳矩的口中得知了此事,當下苦笑一聲,隻是輕聲說了句:“大伴也是一片苦心啊……”


    實際上,這個時候,朱翊鈞已經禁欲超過二十四天了。


    一聽在這個時候,自己竟然還有機會能領略一番俄羅斯的美紙……


    他肯定是動心的,即便心不動,身體的某個部位也動了。


    朱翊鈞讓陳矩伺候著自己寫字……


    他站在禦案前,躊躇了片刻後,便提筆寫道:“男歡迷豹室,聲色意陶然。廣納嬌娥眾,常耽逸樂綿。修道希神佑,求仙冀壽延。方士圍身側,丹丸入口咽。縱有淩雲誌,迷途誤盛年,朝綱拋腦後,社稷起烽煙……”


    而一旁的陳矩看著陛下寫字,臉色變得越發謹慎起來了。


    男歡迷豹室,聲色意陶然,這句話怎麽聽著那麽像武宗皇帝陛下呢。


    廣納嬌娥眾,常耽逸樂綿,這不是在說先帝嗎?


    修道希神佑,求仙冀壽延,更不得了,這世宗陛下也有份啊……


    看完朱翊鈞寫的這首打油詩後,陳矩從頭到尾一言不發。


    尋常的時候,陳矩就已經開始誇好字,好詩了。


    朱翊鈞將毛筆放下,而後從上到下看了一遍……他的神色複雜難辨。


    而後他抬眼看向陳矩,似笑非笑地問道:“陳矩,你看朕寫的這首詩,是否有些韻味呢……”


    陳矩心中一凜,趕忙躬身道:“陛下這詩寫有韻味,隻是……這些事皆為過往,寫出來,不太好吧。”


    他可沒有膽子對這首詩評頭論足。


    朱翊鈞輕輕一笑,帶著幾分玩味,“你啊,倒是謹慎。朕寫此詩,不過是心中有感,你覺得朕是在嘲諷武宗皇帝,實際不然,朕隻是在警醒自己,沉迷享樂,誤入歧途,是君主的大忌。”


    這首打油詩,朱翊鈞還真的沒有把自己的皇爺爺,跟父皇給算進去,他隻是記叉了,他覺得武宗也養著方士……搜羅美女……


    雖然朱翊鈞心裏麵是這樣想的,可在陳矩看來,確是一首打油詩,調侃了三個君主。


    “朕不想重蹈覆轍,可這宮中宮外,各方心思複雜,就如馮大伴收那羅斯女子……讓朕心不能安啊……卻也怪罪不了他……”


    陳矩低著頭,大氣都不敢出,隻盼著陛下莫要再問自己。


    朱翊鈞沉默片刻,拿起寫好的紙張,說道:“這詩,雖寫得隨意,卻也是朕的一番思量,毀了也可惜了。不要在人前示人,拿去裱一裱,收錄起來……”


    陳矩趕忙應下,小心翼翼地接過紙張……


    “是,陛下。”


    等到陳矩下去之後,朱翊鈞便回到了禦台龍椅之上,剛剛坐下身去,便有宮人來稟,海瑞求見。


    “宣。”


    不多時,海瑞邁著沉穩的步伐進入殿內,行禮參拜。


    朱翊鈞讓其平身之後,便急著問道:“可是外出的禦史們有了回信。”


    大雪對於普通百姓的影響,朱翊鈞可是一直記掛在心裏的。


    海瑞直起身子,神色凝重道:“陛下,十二名禦史前往各地,視察大雪對百姓的影響,如今他們確實已經陸續回信。”


    朱翊鈞神色一凜,坐直了身子:“情況如何?”


    海瑞回道:“總體而言,此次大雪對百姓確有影響。部分地區積雪深厚,壓垮了一些百姓的房屋,所幸傷亡不大。然而,各地官員應對之態卻參差不齊。”


    海瑞稍作停頓,繼續說道:“有些地方官員積極組織百姓抗災,調運物資,安置受災民眾,讓百姓得以安穩度過艱難時刻,值得嘉獎……但也有一些地方官員玩忽職守,對災情視而不見,百姓求助無門,苦不堪言。禦史回報,百姓受災,官員卻仍在府中飲酒作樂,對禦史的問詢也諸多推諉。”


    朱翊鈞聽聞,臉色沉了下來,怒聲道:“這些官員眼中還有百姓,還有朝廷嗎?”


    朱翊鈞並不是理想主義者,他深刻的知道一件事情,世間有光明,就必定存在黑暗。


    即便是放在後世,通訊及其發達的年代,僥幸主義也是盛行……


    在禦史們離開之前,朱翊鈞就已經做好了心理準備,可此時聽著,還是控製不住的想要發火。


    海瑞拱手道:“吏治關乎民生,更關乎我大明江山社稷,還望陛下嚴懲這些不作為的官員,以正朝綱。”


    朱翊鈞深吸一口氣,思索片刻後說道:“海愛卿所言極是,對於積極救災的官員,吏部記錄在案,論功行賞,考成論述也給優,而那些玩忽職守的,著即革職查辦,絕不姑息,若駐地有嚴重災情者,重懲……”


    “陛下聖明,如此必能讓天下官員警醒,以百姓為念,實心任事。”海瑞趕忙應道……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明:當了三年聖孫,稱帝六十載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光頭李三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光頭李三並收藏大明:當了三年聖孫,稱帝六十載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