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李太後的宮殿中,朱翊鈞與母親李彩鳳一同享用著早膳。


    馮保,張鯨兩人在旁伺候。


    精致的菜肴擺在桌案上。


    母子兩人吃完早膳之後,宮女們撤下餐盤,李彩鳳輕抿一口茶,目光溫柔地看向朱翊鈞。


    “皇帝,近日朝堂之事可還順遂?”李彩鳳關切地問道。


    朱翊鈞微微低頭,答道:“母後,兒臣盡力而為,隻是諸事繁雜,仍需多多費心。”


    李彩鳳輕輕點頭,緩緩說道:“吾兒,為君者當有容人之量,亦要有洞察之明。道家有言,‘知人者智,自知者明’。你需明了身邊之人的心思,也要知曉自身的長短,知曉臣子的心思,懂得自己的長短,便可做出正確的判斷……”


    朱翊鈞聽著李彩鳳的話,趕忙點了點頭。


    李彩鳳接著說:“母後這些時日啊,看了一些道典,有所收獲,道家常講‘無為而治’,但這並非是你皇爺爺那樣全然不管不顧,這個無為而治,應是順勢而為,不妄為。你治理國家,亦當如此,不可強為,要順應時勢,遵循天理。”


    朱翊鈞心中苦笑:說的還挺像那回事。


    “母後教誨,兒臣謹記在心。”


    聽著朱翊鈞地話,李彩鳳滿意的點了點頭。


    她看著朱翊鈞,越發的感覺自己兒子,是有靈根的………要比他的皇爺爺,萬壽帝君靈根道基還要高……不過,她也清楚自己兒子走的是帝王之道,她不能強行灌輸給他其他的道……


    從李太後的宮殿出來後,朱翊鈞便返回了乾清宮,到了乾清宮門口的時候,一直跟著朱翊鈞的馮保卻停下了腳步。


    朱翊鈞先是走了進去,而後發現隻有張鯨一人跟著他走了進來。


    當下,回頭看向馮保。


    “大伴,為何不進……”


    馮保聞言,隻感委屈,他低聲回複道:“陛下昨日說了,沒有要事,不要讓奴婢進乾清宮礙陛下的眼……”


    昨日,馮保一出宮,朱翊鈞就已經知道了。


    “朕昨日,說道都是氣話,大伴是朕的左膀右臂,怎會礙朕的眼呢。”朱翊鈞笑著說道。


    這個笑容,很溫暖。


    而馮保聽完朱翊鈞的話後,臉上大喜,趕忙謝恩。


    隨後便進入了乾清宮中。


    朱翊鈞知道馮保去了張府,卻不知他去了張府之後,與張居正說些什麽,原先東廠安排在那裏的人,不知道怎麽回事失聯了……東廠的人還在暗中調查探子的去向,並且想盡辦法安排進去新的人 。


    這個時候的朱翊鈞對於張府內部的情況是一無所知的。


    朱翊鈞坐在龍椅上,他也不急著問馮保昨夜你們兩個人聊了什麽。


    而是讓馮保幫他念各地布政使,督撫的這一個月到京的奏章……


    此時的大明帝國絞滅了東南倭寇,開了海疆,減少沿海賊寇的滋生,又促成俺答封貢,任用戚繼光,李成梁等一幹能征善戰之將穩定北方……


    大明帝國建國兩百餘年,第一次同時在南北兩個方向獲得了安定的局麵。


    朝廷中樞,圖進取,思變革……


    換作任何人來看,這都是“盛世”起源……


    但在曆史上的神宗皇帝,卻自廢了武功,將張居正的一幹變革,全部廢除,其中最為重要的就是考成法……


    朝中的基調已經定下了,考成法的推行已經成了必須上馬的國策。


    各地的封疆大吏,要緊緊圍繞在朝廷中樞身邊,起調子……不上書讚同的,或是背地裏麵使絆子的都要被清洗一遍。


    第一批因考成法而落馬的官員,必定是考成法的實施人員……


    各地奏章,千篇一律,朱翊鈞一直閉眼聽著,忽然他睜開了眼睛,看向了還在念著奏章的馮保。


    而馮保注意到了陛下的目光,趕忙停下。


    “昨夜,大伴出宮,去了張居正的府邸?”朱翊鈞輕聲問道。


    馮保趕忙應道:“是,陛下,奴婢昨夜專門去找了張居正。”


    如果自己不去的話,今日估摸著還進不來這乾清宮,這也讓馮保對昨日下的決定,感覺到了慶幸。


    “啊……”


    “去了……”


    “你們,說了什麽?”


    朱翊鈞若無其事的問道。


    這個時候,就到了考驗馮保政治智慧的時刻了。


    什麽時候,該把話說明白,什麽時候,該把話說的不明白。


    “陛下,昨夜老奴去張居正府上,乃是為了商討考成法推行之事,奴婢瞧著陛下整日為考成法的事情勞神,也想盡一些綿薄之力……”


    朱翊鈞點了點頭,他微微眯起眼睛,手指輕輕敲擊著龍椅的扶手。


    “張居正提及,如今朝中仍有不少官員因循守舊,對考成法頗有微詞。但他定當全力以赴,為陛下推行興國之策。”


    “而且,張居正還為奴婢說了,昨日陛下賜匾給高拱的事情,他看到那些字之後,聯想到了是開海之事。”


    “雖然,張居正怕弄巧成拙,但他還是較為信任高拱的能力,願意協助高拱推行此事……”


    朱翊鈞聽完之後點了點。


    “辛苦大伴了。”


    “為陛下辦差,是奴婢們的福分,不敢言其辛苦啊……”


    “繼續念吧……”


    “是,陛下……”馮保點頭,而後繼續念起了奏疏。


    朱翊鈞再次閉上了眼睛。


    他雖然聽著馮保念奏章,但內心深處,亦是開始對考成法最終框架的梳理。


    六部,作為帝國運行的核心支柱,他們手中掌握著民生、軍事、財政等諸多關鍵事務,然而在考成法的框架下,他們卻不向內閣負責,而是直接向六部之下的六科以及至高無上的皇帝負責,禦政房並不能直接與六部對接。


    六科給事中,本就是六部內部中的監察體係,在考成法的框架下有著審查六部的權力,在利用考成法的完善,確保每一項決策、每一筆開支、每一個舉措都能有跡可循……


    而都察院的各道禦史,在考成法的框架下,需對各地的官員考成負責。


    內閣,雖擁有著統籌全局的權力,卻無法直接掌控六部。


    但在張居正主導的考成法框架下,內閣卻轄製著六科,試圖通過影響六科來間接對六部施加影響,現在朱翊鈞加了禦政房,算是間接的分走了內閣大部分的轄製權力,但,還是無法改變,內閣影響力擴大的事實……


    但這也是變革所需……


    內閣首輔,成為實宰相,也是曆史發展的必要……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明:當了三年聖孫,稱帝六十載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光頭李三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光頭李三並收藏大明:當了三年聖孫,稱帝六十載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