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瑞,看著張居正,高拱,郭樸三人離去,心中也是不明白,陛下為何隻留下自己。


    而在三人離開後。


    朱翊鈞便看向海瑞:“海愛卿,你覺得張居正說的考成法,能否一改我大明吏治弊病……對朕所提議的這個百官考成總述,以及禦政房,有什麽看法。”


    海瑞趕忙應道:“陛下,臣覺得想要恢複大明的吏治,便應遵循太祖高皇帝洪武舊製……”


    聽到海瑞的話,看著他的這個表情,朱翊鈞不由苦笑一聲。


    太祖高皇帝朱元璋出身貧苦,深知百姓疾苦,對貪官汙吏深惡痛絕。


    在他主政期間,對貪汙腐敗的官員采取了極其嚴厲的懲罰措施,設立《大明律》,將《受贓》專門設為一篇,詳盡規定對腐敗的懲罰,還下令編寫《大誥》等司法教材,發到每個家庭,規定藏有《大誥》的家庭在執法時可罪減一等,反之則罪加一等,且《大誥》被列入全國各級學校的必修課程,連科舉選士的題目中,也有大誥……


    在洪武年間,太祖高皇帝對不法貪官大批處死,包括開國將領朱亮祖、女婿駙馬都尉歐陽倫等,在郭桓案、空印案中也牽連殺死數萬名官員……


    數萬名官員,什麽概念,幾乎各個崗位都清算了一遍……


    他不僅利用皇權反腐,還鼓勵民間反腐,頒布《大誥》,規定布政司、府、州、縣的在職或賦閑官員若有違法亂紀行為,當地賢良方正、豪傑之士可將其抓起來綁送京城……


    為讓百姓有冤情能申告,他在通政司門口放置紅牌,寫明百姓可取牌直接進入內府,各門禁不得阻擋,還在午門外設立“登聞鼓”,若地方官員不受理冤案,當事人可擊鼓,由禦史帶著上奏,允許民告官、百姓越級告狀,甚至鼓勵百姓直接把貪官綁赴京城治罪,各級官員若“截訪”,將被治以誅滅家族的重罪……


    當然,這些也不全是洪武年間對待貪官汙吏的舊製精華。


    精華是在那些酷刑上麵,如刷洗(把犯人剝光放在鐵板上,下麵燒水煮沸,用鐵刷子刷人皮)……


    梟令(用鐵鉤子吊起犯人的脊骨示眾)……


    稱竿(把犯人綁在杆子上,另一頭掛石頭,慢慢撕裂人的骨骼)……


    抽腸(用鐵鉤子把腸子勾出,再在杆子另一頭掛石頭,利用彈力將腸子全部勾出)……


    剝皮(在人的頭上開小口灌鹽水,犯人受刺激後會順著小口把自己的皮剝下來,人皮被做成麻袋)……


    這種種的舉措,讓大明在洪武年間,官員腐敗的問題得到了有效控製……


    但盡管如此,仍未能完全杜絕貪汙現象,一方麵是官員俸祿過低、第二是封建製度下官員權力大且缺乏有效監督管理等,就拿此時來說,一個小縣城的七品縣令都有“百裏侯”的民間稱呼……


    海瑞此番提及舊製,讓朱翊鈞頗為哭笑不得。


    隻因,能玩這一整套,大明還不玩完的,唯太祖高皇帝朱元璋一人……


    就連,永樂大帝朱棣,都無法做到用這麽嚴苛的律法,來約束官員,治理天下……


    他想讓自己一個十歲的天子同意他幹這些事情,這太不現實了,不,六十歲的萬壽帝君,世宗陛下在世,也沒有威望,甚至是“膽量”幹這種事情啊……


    當然,世人皆知洪武舊製,對官員心狠手辣,但卻很少有人知道,這個舊製,也是在太祖高皇帝晚年,被他親自廢除。


    太祖高皇帝朱元璋認為,守成之君,不應像他這般殘暴,在洪武二十年正月,朱元璋下令焚毀錦衣衛刑具,該衛“詔獄”所係囚犯,皆送刑部審理,在洪武二十八年六月,朱元璋禦奉天門,敕諭文武群臣,就廢除酷刑、罷設宰相及宗室待遇三大問題,做了帶遺囑性的交代,並將其收入《皇明祖訓》。


    其中,關於廢除酷刑,太祖高皇帝朱元璋親自發了旨意做了解釋。


    之前使用法外加刑,是為了讓人知所警懼,不敢輕易犯法,但這隻是權時處置,非守成之君所用常法,以後嗣君統理天下,止守《律》與《大誥》,並不許用黥刺、剕劓、閹割之刑,以防嗣君不了解人情善惡而誤傷善良……若臣下敢有奏用此刑者,文武群臣可即時劾奏,處以重刑……


    他不僅廢除了,還特別做了解釋,自己玩的這一套,後來之君都不能玩,要有哪個臣子,上奏用此刑者,文武群臣全部彈劾他,處以重刑。


    朱翊鈞苦笑一聲說道:“海愛卿啊,太祖高皇帝之洪武舊製固然有其可取之處,但,但大明建國已有兩百餘年,如今時過境遷,再去遵循,一來有傷天和,二來嗎,恐生亂子……在朕看來,張居正之考成法亦有其獨到之考量,可以嚐試一番……”


    朱翊鈞說的很是委婉。


    但海瑞也聽明白了,不過,他絲毫不怕。


    在他看來,重刑警示世人,沒有什麽不妥之處。


    “陛下,張居正之考成法,雖意在督促官員,然施行過程中或有偏差,易滋生新的弊端,洪武舊製重在嚴刑峻法,對貪腐瀆職之官員嚴懲不貸,以雷霆手段肅清朝堂。如今若要重振吏治,當以重典治之,凡有違法亂紀者,絕不姑息。”


    朱翊鈞目光深邃:“海愛卿,可知,太祖高皇帝在皇明祖訓中,曾言,若是有臣下上奏,重啟舊製,需重刑處之……”


    “臣知道……”


    海瑞,朱翊鈞,四目相對。


    最後,還是朱翊鈞最先扭轉了目光。


    他自己心虛了。


    “海愛卿所言不無道理,但重典之下,是否會令官員人人自危,反而不敢有所作為?”


    海瑞道:“陛下,臣以為,若官員皆因畏懼懲處而不敢為非作歹,盡心盡力為朝廷辦事,乃是好事。且隻要賞罰分明,對於清正廉潔、政績卓著者予以重賞,自能激勵官員積極作為。”


    “舊製呢,是不能再用了,當然,現在還不到用的時候,以後啊,海愛卿,也不要提這樣的事情了。”朱翊鈞輕聲說道。


    在真正的曆史上,海瑞一生清正廉潔、剛正不阿,在他死前一年,他再次上書直言,指出他認為的吏治敗壞的原因是刑法太輕,並提議恢複太祖皇帝朱元璋的舊製,即枉法八十貫一律絞死,貪官汙吏剝皮萱草……


    這一刑罰不可謂不重,從中可以看出海瑞對於貪官汙吏的憎恨,但同樣這份上書,也讓大明朝的所有官員們對其恨之入骨……


    朱翊鈞勸說海瑞,實際上,是愛護海瑞……


    海瑞聽完朱翊鈞的話後,隻能歎了口氣,並未再多言其他……


    而朱翊鈞看著海瑞,心中不免歎了口氣,若是海瑞侍奉的君主,是太祖高皇帝,該多好啊……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明:當了三年聖孫,稱帝六十載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光頭李三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光頭李三並收藏大明:當了三年聖孫,稱帝六十載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