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朝堂之上風雲如何變幻,翰林院裏還算風平浪靜,隻要你不刻意出風頭,沒人會注意到你。
陸仁炳也不像張居正那樣深受大佬器重,每日打卡上班,在班上抄書讀書。下了班就回家。
如果不是大佬召見,從不主動前去拜會。這讓經常去大佬家請教學問的張居正,很是恨鐵不成鋼。
奈何,奈何!
不過這世事就是這麽不如人意,你越是想低調,有些事他就越讓你高調。
事情是這樣的,因為嘉靖皇帝崇道,宮內每天都要祈禱,做法事,因此對於青詞的需求量龐大,因此朝中大員為皇帝寫青詞是基本技能,供皇帝給天地發短信用。
作為皇帝禦用文書班子的翰林院,這寫青詞的任務就更甩不脫了。
每天寫一篇青詞太誇張了,但是隔三差五交一篇,還是必須的。
青詞這東西是有一定規製的,駢儷體詞藻華麗,既要拍老天的馬屁,也要拍皇帝的馬屁,再就是要幫著皇帝拍老天的馬屁,展示皇帝的功績,祈求上天賜福。
正史上嘉靖皇帝的青詞,老天有沒有收到,陸仁炳不知道,但是這個世界,陸仁炳可以猜想,估計是老天收到了,也收煩了。
陸仁炳作為庶吉士,平時也會寫青詞交作業。一般情況下他們這些小卒子的青詞是不會引起注意的。
再說了陸仁炳的青詞,寫得根本就不夠出彩,怎麽也輪不著他出頭。
可是事情就是這麽寸,這一天庶吉士陸仁炳正在自己的桌案上,抄錄上司交付的文書。
突然有人小吏,來叫他,說是宮裏有人傳喚他。他趕忙整理衣冠,前去正堂見禮。
正堂裏值班的學士,正在招呼一個麵白無須,著內侍裝的人。
陸仁炳上前見禮,值班的老學士介紹了來人,是西苑負責伺候皇帝煉丹的火者。
沒有聖旨,也沒有口諭,那火者隻是來傳召他去西苑見駕。
陸仁炳一頭霧水,暗地裏詢問裏值班學士,那人也不知道怎麽回事,隻說陸仁炳要發達了。酸溜溜的語氣,誰都聽的出來。
陸仁炳交接了手頭的工作,匆匆忙忙地就去見駕了,也沒有沐浴更衣什麽的。時間不允許,那火者一個勁兒地緊催。
嘉靖皇帝自從壬寅宮變以後,便搬到了西苑居住。
壬寅宮變是嘉靖心裏的一根拔除不掉的刺。一幫宮女企圖弑君,並且幾乎就已經成功了,方皇後趕來後,救了皇帝,卻也借機幹掉了兩個和自己不對付的妃嬪。
不管事情的真相如何,反正這根刺紮在他心裏,永遠也拔不去了。當初的知情人都已經被幹掉,連給嘉靖看病的太醫,都驚懼而死。
去年年底,也就是嘉靖二十六年底,皇後寢宮失火,嘉靖竟然不許別人救火。於是最後一個知情人方皇後,就在這場大火後,驚嚇而亡了。
對於嘉靖來說,那個皇宮大內,一直以來就是不詳之地。
他登基九年都沒有子嗣,宮內經常能聽到鬼哭的聲音。
心虛的嘉靖認為,那是他讓孝宗一脈絕嗣,苛待張太後的報應。
但是想讓他低頭是不可能的,有鬼他就請高人捉鬼,正一道的道士邵元節,被他請進宮中捉鬼,又在宮內修建宮觀鎮壓鬼怪。
邵元節又薦了陶仲元,二人也算是真正的高人,祈禳捉鬼求子無有不靈,再加上二人都是深諳養生之道,這讓嘉靖皇帝對於修仙問道,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壬寅之變的根由,就是他為了實踐煉丹術,苛待虐殺宮女造成惡果。
事發之後,他就搬到了西苑,沒有大事,就不再回那個不詳的宮城。
邵元節已經仙去了,現在在西苑伺候皇帝修道的道人就剩下陶仲元一個了。
陶仲元今年已經七十歲了,鶴發童顏,一派仙風道骨的樣子。
陸仁炳被帶到的時候,宮室內,身披道袍盤腿坐在蒲團上的嘉靖,和同樣在打坐的陶仲元。
房間內香煙繚繞,果真有那麽點神仙洞府的意思。
二人都閉目養神,陸仁炳也靜靜地站著沒有打擾,同來的火者,把他帶進來之後,便退出了。
過了一炷香的時間,打坐的二人組才睜開眼睛,看向陸仁炳。
陸仁炳趕忙見禮,嘉靖皇帝也沒難為他,便讓他平身。
他沒有問陸仁炳話,反而詢問陶仲元“真人,這便是做那篇青詞之人,你看他有何特別之處?”
陸仁炳剛進來的時候,陶仲元瞥了他一眼,見隻是個身穿青色素服,連個品級都沒有的人,起初還不太在意。等他聽到皇帝的話,睜開眼正式打量陸仁炳的時候,赤色的紅光差點亮瞎了他的眼。
他趕忙起身,向陸仁炳行禮,“小道不知上仙駕臨,還請上仙恕罪!”
這一下輪到嘉靖吃驚了,陶仲元有多大本事他是清楚的。皇帝不是傻子,如果這道人真的什麽也不會,嘉靖才不會憑白無故的養著他們。
他是見過邵元節,陶仲元施展法術的,也接受過他們二人調理身體,吃過他們配置的藥丸,那是實打實的真東西。
除了這些之外,邵元節,陶仲元都是那種真正的得道高人,對於嘉靖賜予他們的恩惠,其實並不在意。
他們也實話對嘉靖說了,他們本身隻是修道入門,並不是什麽陸地神仙,隻會一些養生法門,並不能讓人長生不老。
至於煉丹之類的,也非他們所長,讓嘉靖不要期望太高。正是因為他們的坦誠,才讓嘉靖更加信任他們。
自視甚高的嘉靖,其實隻是需要一個引路人而已,邵元節,陶仲元不會煉丹,不代表他這個天子不行。
所以他還是將二人留在京師,賜予高位,還蔭及他們的家人,以籠絡他們安心陪他修道。另外也是樹一個靶子,給那些文官。嗯,朕之所以沉迷修道,全是妖道蠱惑,你們不要罵朕,要罵就罵他倆。
好在邵陶二人,都是真正的聰明人,從不亂伸手,為人也是謹慎內斂,才沒有招致更大的災禍,都得以壽終正寢,全身而退。
陸仁炳也不像張居正那樣深受大佬器重,每日打卡上班,在班上抄書讀書。下了班就回家。
如果不是大佬召見,從不主動前去拜會。這讓經常去大佬家請教學問的張居正,很是恨鐵不成鋼。
奈何,奈何!
不過這世事就是這麽不如人意,你越是想低調,有些事他就越讓你高調。
事情是這樣的,因為嘉靖皇帝崇道,宮內每天都要祈禱,做法事,因此對於青詞的需求量龐大,因此朝中大員為皇帝寫青詞是基本技能,供皇帝給天地發短信用。
作為皇帝禦用文書班子的翰林院,這寫青詞的任務就更甩不脫了。
每天寫一篇青詞太誇張了,但是隔三差五交一篇,還是必須的。
青詞這東西是有一定規製的,駢儷體詞藻華麗,既要拍老天的馬屁,也要拍皇帝的馬屁,再就是要幫著皇帝拍老天的馬屁,展示皇帝的功績,祈求上天賜福。
正史上嘉靖皇帝的青詞,老天有沒有收到,陸仁炳不知道,但是這個世界,陸仁炳可以猜想,估計是老天收到了,也收煩了。
陸仁炳作為庶吉士,平時也會寫青詞交作業。一般情況下他們這些小卒子的青詞是不會引起注意的。
再說了陸仁炳的青詞,寫得根本就不夠出彩,怎麽也輪不著他出頭。
可是事情就是這麽寸,這一天庶吉士陸仁炳正在自己的桌案上,抄錄上司交付的文書。
突然有人小吏,來叫他,說是宮裏有人傳喚他。他趕忙整理衣冠,前去正堂見禮。
正堂裏值班的學士,正在招呼一個麵白無須,著內侍裝的人。
陸仁炳上前見禮,值班的老學士介紹了來人,是西苑負責伺候皇帝煉丹的火者。
沒有聖旨,也沒有口諭,那火者隻是來傳召他去西苑見駕。
陸仁炳一頭霧水,暗地裏詢問裏值班學士,那人也不知道怎麽回事,隻說陸仁炳要發達了。酸溜溜的語氣,誰都聽的出來。
陸仁炳交接了手頭的工作,匆匆忙忙地就去見駕了,也沒有沐浴更衣什麽的。時間不允許,那火者一個勁兒地緊催。
嘉靖皇帝自從壬寅宮變以後,便搬到了西苑居住。
壬寅宮變是嘉靖心裏的一根拔除不掉的刺。一幫宮女企圖弑君,並且幾乎就已經成功了,方皇後趕來後,救了皇帝,卻也借機幹掉了兩個和自己不對付的妃嬪。
不管事情的真相如何,反正這根刺紮在他心裏,永遠也拔不去了。當初的知情人都已經被幹掉,連給嘉靖看病的太醫,都驚懼而死。
去年年底,也就是嘉靖二十六年底,皇後寢宮失火,嘉靖竟然不許別人救火。於是最後一個知情人方皇後,就在這場大火後,驚嚇而亡了。
對於嘉靖來說,那個皇宮大內,一直以來就是不詳之地。
他登基九年都沒有子嗣,宮內經常能聽到鬼哭的聲音。
心虛的嘉靖認為,那是他讓孝宗一脈絕嗣,苛待張太後的報應。
但是想讓他低頭是不可能的,有鬼他就請高人捉鬼,正一道的道士邵元節,被他請進宮中捉鬼,又在宮內修建宮觀鎮壓鬼怪。
邵元節又薦了陶仲元,二人也算是真正的高人,祈禳捉鬼求子無有不靈,再加上二人都是深諳養生之道,這讓嘉靖皇帝對於修仙問道,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壬寅之變的根由,就是他為了實踐煉丹術,苛待虐殺宮女造成惡果。
事發之後,他就搬到了西苑,沒有大事,就不再回那個不詳的宮城。
邵元節已經仙去了,現在在西苑伺候皇帝修道的道人就剩下陶仲元一個了。
陶仲元今年已經七十歲了,鶴發童顏,一派仙風道骨的樣子。
陸仁炳被帶到的時候,宮室內,身披道袍盤腿坐在蒲團上的嘉靖,和同樣在打坐的陶仲元。
房間內香煙繚繞,果真有那麽點神仙洞府的意思。
二人都閉目養神,陸仁炳也靜靜地站著沒有打擾,同來的火者,把他帶進來之後,便退出了。
過了一炷香的時間,打坐的二人組才睜開眼睛,看向陸仁炳。
陸仁炳趕忙見禮,嘉靖皇帝也沒難為他,便讓他平身。
他沒有問陸仁炳話,反而詢問陶仲元“真人,這便是做那篇青詞之人,你看他有何特別之處?”
陸仁炳剛進來的時候,陶仲元瞥了他一眼,見隻是個身穿青色素服,連個品級都沒有的人,起初還不太在意。等他聽到皇帝的話,睜開眼正式打量陸仁炳的時候,赤色的紅光差點亮瞎了他的眼。
他趕忙起身,向陸仁炳行禮,“小道不知上仙駕臨,還請上仙恕罪!”
這一下輪到嘉靖吃驚了,陶仲元有多大本事他是清楚的。皇帝不是傻子,如果這道人真的什麽也不會,嘉靖才不會憑白無故的養著他們。
他是見過邵元節,陶仲元施展法術的,也接受過他們二人調理身體,吃過他們配置的藥丸,那是實打實的真東西。
除了這些之外,邵元節,陶仲元都是那種真正的得道高人,對於嘉靖賜予他們的恩惠,其實並不在意。
他們也實話對嘉靖說了,他們本身隻是修道入門,並不是什麽陸地神仙,隻會一些養生法門,並不能讓人長生不老。
至於煉丹之類的,也非他們所長,讓嘉靖不要期望太高。正是因為他們的坦誠,才讓嘉靖更加信任他們。
自視甚高的嘉靖,其實隻是需要一個引路人而已,邵元節,陶仲元不會煉丹,不代表他這個天子不行。
所以他還是將二人留在京師,賜予高位,還蔭及他們的家人,以籠絡他們安心陪他修道。另外也是樹一個靶子,給那些文官。嗯,朕之所以沉迷修道,全是妖道蠱惑,你們不要罵朕,要罵就罵他倆。
好在邵陶二人,都是真正的聰明人,從不亂伸手,為人也是謹慎內斂,才沒有招致更大的災禍,都得以壽終正寢,全身而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