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7章 關鍵
八零海島:乘風破浪的軍嫂 作者:歡歌笑語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等魚都賣了後,林彩蝶跟著林衛國和趙崢嶸一起回去。
到夥房的時候,劉福三人也在食堂那屋等著了,另一邊,楊三妹也開始往外端飯了。
林彩蝶也趕緊過去幫忙。
今天的菜也算豐盛,主要是有了江珧,自然就新鮮的多。
劉福看著盆裏的江珧,有些不好意思了:“這是不是太奢侈了,我們那點夥食補助哪夠這麽吃的。”
林衛國笑了:“都是自己家船捕撈的,就是一個新鮮,我隻要回來也是在這吃,就都別客氣了。”
劉福搖搖頭:“不是客氣,而是不好意思啊,這麽好的夥食,實在有些咽的困難。”
林衛國也是開懷大笑:“哈哈,劉老弟能習慣就好,小蝶這邊還得你多幫襯,一點吃喝不算啥。”
劉福:“我們這工作都是應該的,我也不喝林老哥你客氣,對於魚苗培育這塊,我肯定會拿出所有的能力,而且我就交個實底,在這段時間的研究中,已經有所突破了。”
說到這裏,劉福顯得有些興奮,研究進度確實遠超出自己的預期了。
其實主要是這裏工作的順心,自己拿主意,確定方向就做,硬件設備也準備的全,自然就快速了一些。
當然海洋更主要的,就是林彩蝶把空間中的大黃魚當時也是摻在裏邊一起給的,以空間裏海洋生物的強勢,培養出來的黃魚基因肯定厲害。
這才是他們小組取得突破技術的關鍵。
否則若是換個環境,讓他們再來一次,也很難達到現在的成果。
魚苗培育和雜交水稻育種是一樣的。是在要讓眾多的大黃魚交配產卵,並且在其中找到更合適的,然後再進行下一代的培育,一直到適合養殖為主。
哪個合適也看機緣的。
所以林彩蝶一點都不擔心自己的研究成果被占,魚苗在她的池子裏是走不了的。
林衛國聽到劉福這麽說大喜過望:“真的,哈哈,到底是懂技術的,來,多吃點,來個江珧,鮮著呢。”
說著就給三人開始夾了。
林衛國自從家裏條件好了後,就仗義的多,也大方的多了。
現在聽到好消息就更不用說了。
林彩蝶聽到後也高興,在上一世,大黃魚的培育可是經曆了漫長的時間的。
現在能有這個效率,簡直了,可能很快自己的漁場就能增加產值了。
這個時候,林彩蝶最希望的就是,大黃魚的價格能盡快漲起來。
其實也快了,現在已經瀕臨絕種。
嗯,有點誇張,不過數量絕對不多就是了。
但是要想價格漲起來,估計還要幾年。
不過無所謂了,這時候也不分什麽野生和養殖,養殖出來也能賣個幾毛一斤,也不會虧就是了。
林彩蝶高興了,然後開始問關於養殖的問題。
“劉叔,要是我先養殖的話,漁場做些什麽準備最好。”
劉福想了下說道:“現在最好的養殖方式還是圍網養殖。”
這個時候的圍網和後世的那種科技圍網也不同,就是簡單的網,上邊掛好浮標,隻要保證魚在裏邊出不來就行。
還有就是保證魚生活的過程中不會受到威脅,這裏的威脅除了來自海裏的天然食物鏈威脅,還包括魚的生長過程中可能產生的魚病、自然災害、人為破壞等。
雖然大多數時候都沒事,但是漁場主也要做好未雨綢繆的準備。
林彩蝶已經決定回頭確定一下大小,然後去買網了。
對了,買網的時候還要叫上鄭海英,她也一直等著呢。
林彩蝶已經想好了,到時候黃魚鮑魚兩手抓,漁場的基本產出也足夠消費了,然後就自己找渠道,長期供貨就行了。
夾起一個江珧,打開,裏邊好大一塊肉,林彩蝶先把不能吃的去除,然後咬了一口。
鮮美、口感順滑還有一點彈力。
吃著就是最原汁原味的味道,然後再蘸醬油的吃了一口,也很好吃。
可惜,現在醬油沒有後世的那種細致分類,多少影響了一些口感。
但是整體上是鮮美的,林彩蝶也算是大快朵頤了。
第二天,林彩蝶就找到了鄭海英,說了最近要去買網的事。
鄭海英很高興:“終於要去買網了?也就是說能養殖了?”
林彩蝶解釋:“也是剛剛開始,屬於實驗性質的,估計還要等上一段時間,不過劉老師說了,第一批應該也很快就能有成果。”
鄭海英連連點頭:“咱們聽專家的。”
其實鄭海英最近也很是著急,家裏的漁場沒少出錢,但是天天是養著漁場,連捕撈都不敢。
這漁場又不是遠海,天天下人工礁就是希望能吸引一些魚過來。
要是捕撈的狠了,白忙活了。
她家雖然投入不如林彩蝶多,但是壓力比林彩蝶大。
鄭海英本來一個相親都差不多確定的對象,聽說她家承包漁場,直接就黃了。
這年代自己出錢占一塊漁場,對於海邊生活的人來說,純純就是浪費錢。
隻有漁場真正有產出了,他們才會想:“喔,原來人家是有遠見,自己孤陋寡聞了。”
其實鄭海英原本是想先養扇貝的,鎮上就有開始的,最起碼每年有固定產出。
不過看林彩蝶這邊搞的風生水起,她也就等著了,自己好朋友做的,怎麽也不會坑到自己。
誰知道林彩蝶這邊折騰的挺大,但是一直沒有別的聲響,她還有些愁呢。
家裏可不是林彩蝶,有個當兵的管著。
她也認為是趙崢嶸出錢林彩蝶才能這麽折騰。
現在好了,終於有希望了。
林彩蝶笑笑:“在等幾天一起去,今天鮑魚的魚苗那組人也會過來,他們已經有一種鮑魚苗了,那個可以直接養殖,現在研究的是新的,你要是想先養,回頭可以訂一批鮑魚苗。”
鄭海英點頭:“行,我不急,等他們來了,我詳細問問再說。”
林彩蝶也表示讚同,養殖這方麵,一定要多聽專家的建議。
現實中就出現過很多養殖苗投進去死了的情況,這對養殖戶來說是最大的打擊。
到夥房的時候,劉福三人也在食堂那屋等著了,另一邊,楊三妹也開始往外端飯了。
林彩蝶也趕緊過去幫忙。
今天的菜也算豐盛,主要是有了江珧,自然就新鮮的多。
劉福看著盆裏的江珧,有些不好意思了:“這是不是太奢侈了,我們那點夥食補助哪夠這麽吃的。”
林衛國笑了:“都是自己家船捕撈的,就是一個新鮮,我隻要回來也是在這吃,就都別客氣了。”
劉福搖搖頭:“不是客氣,而是不好意思啊,這麽好的夥食,實在有些咽的困難。”
林衛國也是開懷大笑:“哈哈,劉老弟能習慣就好,小蝶這邊還得你多幫襯,一點吃喝不算啥。”
劉福:“我們這工作都是應該的,我也不喝林老哥你客氣,對於魚苗培育這塊,我肯定會拿出所有的能力,而且我就交個實底,在這段時間的研究中,已經有所突破了。”
說到這裏,劉福顯得有些興奮,研究進度確實遠超出自己的預期了。
其實主要是這裏工作的順心,自己拿主意,確定方向就做,硬件設備也準備的全,自然就快速了一些。
當然海洋更主要的,就是林彩蝶把空間中的大黃魚當時也是摻在裏邊一起給的,以空間裏海洋生物的強勢,培養出來的黃魚基因肯定厲害。
這才是他們小組取得突破技術的關鍵。
否則若是換個環境,讓他們再來一次,也很難達到現在的成果。
魚苗培育和雜交水稻育種是一樣的。是在要讓眾多的大黃魚交配產卵,並且在其中找到更合適的,然後再進行下一代的培育,一直到適合養殖為主。
哪個合適也看機緣的。
所以林彩蝶一點都不擔心自己的研究成果被占,魚苗在她的池子裏是走不了的。
林衛國聽到劉福這麽說大喜過望:“真的,哈哈,到底是懂技術的,來,多吃點,來個江珧,鮮著呢。”
說著就給三人開始夾了。
林衛國自從家裏條件好了後,就仗義的多,也大方的多了。
現在聽到好消息就更不用說了。
林彩蝶聽到後也高興,在上一世,大黃魚的培育可是經曆了漫長的時間的。
現在能有這個效率,簡直了,可能很快自己的漁場就能增加產值了。
這個時候,林彩蝶最希望的就是,大黃魚的價格能盡快漲起來。
其實也快了,現在已經瀕臨絕種。
嗯,有點誇張,不過數量絕對不多就是了。
但是要想價格漲起來,估計還要幾年。
不過無所謂了,這時候也不分什麽野生和養殖,養殖出來也能賣個幾毛一斤,也不會虧就是了。
林彩蝶高興了,然後開始問關於養殖的問題。
“劉叔,要是我先養殖的話,漁場做些什麽準備最好。”
劉福想了下說道:“現在最好的養殖方式還是圍網養殖。”
這個時候的圍網和後世的那種科技圍網也不同,就是簡單的網,上邊掛好浮標,隻要保證魚在裏邊出不來就行。
還有就是保證魚生活的過程中不會受到威脅,這裏的威脅除了來自海裏的天然食物鏈威脅,還包括魚的生長過程中可能產生的魚病、自然災害、人為破壞等。
雖然大多數時候都沒事,但是漁場主也要做好未雨綢繆的準備。
林彩蝶已經決定回頭確定一下大小,然後去買網了。
對了,買網的時候還要叫上鄭海英,她也一直等著呢。
林彩蝶已經想好了,到時候黃魚鮑魚兩手抓,漁場的基本產出也足夠消費了,然後就自己找渠道,長期供貨就行了。
夾起一個江珧,打開,裏邊好大一塊肉,林彩蝶先把不能吃的去除,然後咬了一口。
鮮美、口感順滑還有一點彈力。
吃著就是最原汁原味的味道,然後再蘸醬油的吃了一口,也很好吃。
可惜,現在醬油沒有後世的那種細致分類,多少影響了一些口感。
但是整體上是鮮美的,林彩蝶也算是大快朵頤了。
第二天,林彩蝶就找到了鄭海英,說了最近要去買網的事。
鄭海英很高興:“終於要去買網了?也就是說能養殖了?”
林彩蝶解釋:“也是剛剛開始,屬於實驗性質的,估計還要等上一段時間,不過劉老師說了,第一批應該也很快就能有成果。”
鄭海英連連點頭:“咱們聽專家的。”
其實鄭海英最近也很是著急,家裏的漁場沒少出錢,但是天天是養著漁場,連捕撈都不敢。
這漁場又不是遠海,天天下人工礁就是希望能吸引一些魚過來。
要是捕撈的狠了,白忙活了。
她家雖然投入不如林彩蝶多,但是壓力比林彩蝶大。
鄭海英本來一個相親都差不多確定的對象,聽說她家承包漁場,直接就黃了。
這年代自己出錢占一塊漁場,對於海邊生活的人來說,純純就是浪費錢。
隻有漁場真正有產出了,他們才會想:“喔,原來人家是有遠見,自己孤陋寡聞了。”
其實鄭海英原本是想先養扇貝的,鎮上就有開始的,最起碼每年有固定產出。
不過看林彩蝶這邊搞的風生水起,她也就等著了,自己好朋友做的,怎麽也不會坑到自己。
誰知道林彩蝶這邊折騰的挺大,但是一直沒有別的聲響,她還有些愁呢。
家裏可不是林彩蝶,有個當兵的管著。
她也認為是趙崢嶸出錢林彩蝶才能這麽折騰。
現在好了,終於有希望了。
林彩蝶笑笑:“在等幾天一起去,今天鮑魚的魚苗那組人也會過來,他們已經有一種鮑魚苗了,那個可以直接養殖,現在研究的是新的,你要是想先養,回頭可以訂一批鮑魚苗。”
鄭海英點頭:“行,我不急,等他們來了,我詳細問問再說。”
林彩蝶也表示讚同,養殖這方麵,一定要多聽專家的建議。
現實中就出現過很多養殖苗投進去死了的情況,這對養殖戶來說是最大的打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