壓歲錢,林彩蝶沒想多給,形式大於實際。


    不過也讓弟弟妹妹們高興的很。


    兩個小的還給趙初雪拜年,甚至兩人來回拜,趙初雪也是用兩個紅包把兩個小的打發了。


    趙初陽高興的打開紅包看了下,發現是1毛錢,就不那麽歡喜了。


    雖然意思一下就行,但是1毛錢也太少了。


    這就能看出城市和農村的差別,在前海,中學生能拿1毛錢壓歲錢,也挺高興的。


    吃過了飯,就到院子裏放煙花,這時候已經跨年,正好是放煙火的時候。


    當一個個煙花如仙女散花般的在天空炸響,林彩蝶.mnbcdxsza著這一切都覺得有些不太真實。


    這輩子的命運和上輩子相比,自己走出了一個不一樣的人生。


    在這個大年夜的晚上,林彩蝶感覺無比的充實。


    轉頭看向身旁的男人,心裏也有著一陣的溫馨。


    恰好此時他也看過來,在夜裏,煙花和燈光的映射下,兩人都看到了對方眼中的光影。


    彼此對視一眼後又笑了一下。


    然後,趙崢嶸心裏也釋然了,不管林彩蝶是因為什麽原因,沒有告訴自己她的秘密。


    但終究是夫妻,兩個人是一家人,想那麽多也沒必要。


    接下來一直到初三,林彩蝶都老實的呆在家裏,主要是這裏她也沒其他地方去,市裏的店鋪什麽的也沒開門。


    一家人都在家,每天也就是玩玩紙牌或者看電視,聊天。


    偶爾林彩蝶也會拿初雪的一些書來看,不過她看的都是那種文學類的名著這種。


    趙初雪還十分貼心的給她介紹。


    “嫂子,從前兩年開始,咱們國內就流行傷痕文學,我這有兩本這類的書,你要看我找給你。”


    林彩蝶表示不理解,也是趙初雪給她介紹後才稍微了解了一些。


    傷痕文學,顧名思義就是傷痕。


    是這兩年國內的一些文學作家,針對文*ge時期,給人們、尤其是知識分子造成的傷害為基調,以真實、質樸甚至粗糙的形式,無所顧忌地揭開這段過程中的傷痛和傷疤,從而宣泄積鬱心頭的大痛大恨,恰恰契合了文學最原始的功能:“宣泄”。


    這類文學在那段時期結束後,自然而然的就成為了文學的主流,既迎合了國內的百姓心理,也迎合了市場。


    所以就流行起來了。


    林彩蝶笑笑:“也行吧,你給我找一本就好,我還是更喜歡看一些喜劇情節的。”


    好不容易過好日子了,她可不想看那些苦難的東西。


    趙初雪就給她找了一本出來,書名叫《班主任》,林彩蝶確實沒看過,也拿了過去想著好好欣賞。


    不過,看書也隻是這幾天的小插曲,歡樂才是主旋律。


    不止是趙家,整個院子、甚至整個街道、整個城市都是以歡樂為主。


    過了初三,趙家也要走親戚了。


    趙家的親戚就是趙興邦的兩個舅舅家、一個姨家。


    當年在趙家老爺子到了京市拋妻棄子後,趙興邦母子在趙家的老宅也不舒服。


    後來趙興邦的母親就帶他回了娘家,也是在娘家把趙崢嶸養大的。


    想著自己母親當初在家照顧婆婆,伺候一大家子,最後落得那麽個下場,趙興邦和趙家就親近不起來。


    所以,即便趙家在老家還是有兩門親戚,但是趙興邦也從來沒有找過。


    他到現在也沒說用了趙家什麽資源,但是也承認自己是趙家的長子。


    不然,趙家即便不幫他,給他搗亂一下還是可以的。


    而且他的出身是注定的,早已經打上了趙家的烙印,別的派係或者家族也不敢用他。


    所以,趙家走的都是趙崢嶸舅舅的親戚,還有就是孫清的娘家這邊。


    林彩蝶也跟著去認親,一連走了三天,見完這些親戚後,就初七了。


    趙崢嶸的假期時間倒是足夠,孫清的意思也是想讓兩人留到十五以後。


    趙崢嶸問了林彩蝶的意見,林彩蝶表示都可以。


    她覺得多幾天少幾天自己都沒啥,反正她也沒工作,沒有什麽事情。


    不過趙興邦已經開始工作了,過了兩天,孫清也開始工作了。


    家裏還是老樣子,林彩蝶和趙初雪在家負責一家子的吃食。


    用趙初陽的話來說,就是嫂子在這些日子,家裏的條件呈直線的上升,他都不知道嫂子走後的日子該怎麽過了。


    因為平日多數,他們在家吃的都是食堂打回來的飯菜。


    “嫂子,我跟你和大哥過去吧,到你們那邊讀書。”


    一次吃飯時,趙初陽就這樣的和林彩蝶說道。


    林彩蝶有些想笑:“不行啊,你這馬上也讀高中了,島上也沒高中,你得去縣城,不說教學水平,就是條件還不如這裏呢。”


    趙初陽難受,感覺眼前的飯食也沒那麽香了。


    在家待了兩天後,林彩蝶感覺自己又有點待不住了。


    這次回來,下次再回來可能得一兩年以後了。


    既然守著海邊,不如去海裏多收點魚獲。


    其實林彩蝶還有想法在這邊的造船廠訂船。


    威海衛的船廠是老廠,技術好,價格也不貴。


    而且自己的漁場肯定需要船的,再說了,守在海邊的日子,也該有艘漁船。


    尤其是那種大一點的,能到遠海一些的,就更需要了。


    畢竟現在的海洋漁業資源還相當豐富,有船就肯定會掙錢,勤勞一點,不用一年就能回本。


    所以,買船也是這年代漁民最好的投資,畢竟房地產這些還沒興起。


    不過考慮到路途遠,開回去也要一大筆油費,最後還是放棄了。


    但是林彩蝶也不想就這樣在家裏老實的待著。


    趙崢嶸倒是待的挺穩,他的幾個朋友過來找他,他也隻出去一次,就再沒有出去。


    給林彩蝶的解釋是,這些朋友的關係都一般,他是在鄉下的外公家長大的,然後又去了京市。


    等他回威海衛的時候已經很大了,認識的也是父親的戰友的孩子,但是多熟也不是,畢竟沒待兩年就又去當兵了。


    所以,在本市,他認識的人還不如三個小的多,畢竟在這裏的時間更長。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八零海島:乘風破浪的軍嫂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歡歌笑語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歡歌笑語並收藏八零海島:乘風破浪的軍嫂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