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位黑衣年輕僧人神色鄭重起來,說道:“阿彌陀佛,小僧法號清上,小施主既然是要見我家主持,那便先去迎客堂等候,待小僧稟報與長老們知道,好迎接小施主才是,不知道小施主仙鄉何處,如何稱呼?”


    “在下北蒼人氏,姓蘇,受西涼天佛寺一位叫方六安的行者所托來貴寺交接一件法器,請清上師傅通稟,如果無戒大師在寺中的話,在下應盡早將東西交出,以了結那位行者所托,也盡在下之職。”


    黑衣僧人始終微微彎著腰,恭敬說道:“請蘇施主隨小僧前往迎客堂休息片刻,小僧再去與各位長老稟報,蘇施主,請。”


    和黑衣僧人一起前往迎客堂,迎客堂是九十九間佛堂中最靠近山門的一間,其實每一堂的規模都不比偏殿小,一般隻是比較重要的來客才會被請入迎客堂,由寺中負責迎客的長老接待。


    蘇顯仙被黑衣僧人請進大堂,大堂內有十幾個小沙彌正在收拾衛生,看到黑衣僧人之後都恭敬地施禮,有人稱呼其為師叔,也有人稱呼其為師伯的。


    清上行者讓幾位小沙彌給客人倒茶接待,然後匆匆往大堂後而去。


    蘇顯仙一盞茶剛喝完,便見清上行者跟著一位身穿白色僧衣的老者返回迎客堂的大堂。


    那老僧當然是個光頭,不過看樣子應該是先天性光頭,沒有頭發茬,所以頭皮顯得特別的亮,是油光發亮的那種亮,臉色也紅潤如孩童一般,不過胡子雪白,看樣子已經有七八十歲了。


    “阿彌陀佛,善哉善哉,有客從遠方來,本寺未能迎接實屬失禮,蘇施主,見諒見諒,老衲法號祖雲特來向蘇施主請罪。”


    蘇顯仙連忙彎腰施禮,正色說道:“祖雲大師太客氣了,在下入寺未與貴寺接待僧打招呼,是在下的錯才是,是在下想先參觀一下貴寺的風景才會有這樣的誤會。”


    迎客堂中沒有椅子,隻有大廳正中以原木鋪成的地板上擺著的十幾個蒲團,蘇顯仙與老僧人相對而坐,老僧人笑道:“蘇小施主年輕有為,在北蒼如此年輕而又擁有如此武道境界的人恐怕也隻有那位十四歲中舉同年便被北蒼皇帝招為駙馬的蘇鐵蛋了吧?”


    蘇顯仙笑道:“祖雲大師慧眼如炬,在下正是蘇鐵蛋,大師,也許是在下孤陋寡聞,以前一直以為寺院都應該建在名山或者是深山之中,為何念悲寺會在城中?”


    老僧人笑著解釋道:“蘇施主,寺院在山,有道是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寺院建在山上,是因為山上清靜,可避世修行,或者說,越高的地方離神仙就越近嘛,嗬嗬,至於念悲寺為何修建在城中,那是因為念悲寺不避世,念悲寺想為萬古大陸百姓做一些看得到的東西,而不是隻念幾聲阿彌陀佛,當然,念悲寺沒能保住萬古皇城,但佛還在。”


    以前在村子裏的時候,蘇顯仙在山裏認識一個老和尚,那個老和尚倒是說過一些佛與道的處世態度,說亂世道士下山救世,和尚關門避禍,盛世道士歸隱深山,和尚出門斂財。


    當時的蘇顯仙聽聽也就算了並無太深感觸,但離開文古村之後,蘇顯仙對這種說法倒是有了一定的認識。


    什麽是亂世?那就是庶民生命已如草芥,統治者也朝不保夕之世,在這樣的世道下人們大都渴望和平與幸福,而佛家講的是來世,當平頭百姓們麵對饑餓與動蕩不安的世道時想的都是當下的安寧,今生都難以保全還哪裏顧得上什麽摸不著看不見的來世,積德行善修個來世好報隻是人們安定時的期盼。


    而道教府的是今生今世,講的是替天行道,講求以苦修證大道,道教也並不需要香火,最主要的是統治者不滿,因為皇帝就是天子,道教的替天行道就有那麽一點大逆不道的意味在裏麵,所以道士盛世歸隱深山。


    佛家追求的順應天命和忍耐這種逆來順受的思維恰恰就被統治者青睞,用這種思維來管理百姓,比較便於管理國家,所以像萬古大陸唐氏皇朝便願意支持佛教發展,大力興建寺院,對各寺高僧禮遇有加,佛教自然興盛。


    萬古三千六百寺,這就是佛教昌盛的最有力佐證,在萬古大陸的道士也就沒有容身之地了。


    所以當年不論無量寺是不是因為無戒和尚遠在天佛寺而沒有在那場大戰之中出兵,在天下人眼中看來,無量寺就是避世。


    而北蒼的章尾山就不一樣了,每當北蒼帝國有奸臣當道禍國殃民的時候,總會有道士飄然下山為國解憂,當西涼大軍壓境的時候,道士們也會參與到邊境戰爭之中去,所以在北蒼章尾山的地位被抬到了如今的高度。


    蘇顯仙也不是來念悲寺與和尚討論佛法,也不願意和這老和尚打什麽機鋒,笑了笑之後開門見山直入主題。


    “祖雲大師,在下來念悲寺主要是送一件法器,而且隻能親手交給主持無戒大師,不知無戒大師可在寺中?”


    祖雲笑道:“蘇施主乃是與我寺有大機緣之人,若是早來幾天或者晚到幾日可能都見不到本寺主持,師叔祖去了邊境有數月,昨日才回到寺中,不過蘇施主要見到主持可能要等上一兩日,主持回寺之後便閉關了,說是要三天才出關,蘇施主可以先在念悲寺周邊轉轉,我們念悲寺的藏書閣除了有佛經十萬卷,另外也收藏了很多武學秘籍,蘇施主可以去那裏打磨時光。”


    蘇顯仙無奈隻好點了點頭,由黑衣僧人清上親自接待,按照祖雲大師的安排,蘇顯仙屬於貴客,可以住在偏殿後院的客房裏麵,但蘇顯仙卻提出想要住在離藏經閣近一些的地方。


    於是黑衣僧人便帶著蘇顯仙直接到了藏經閣的第九層,藏經閣第九層可以看攬月江的江景,可以遠眺西涼千裏戈壁,倒也算是風景壯麗。


    藏經閣第九層本來是守閣僧人居住的地方,不過黑衣僧人打了個招呼之後,那守閣僧人便把房間收拾幹淨之後離去了。


    黑衣僧人和蘇顯仙閑聊了一會也就離開了,走之前告訴蘇顯仙到了飯點的時候會讓僧人送齋飯上來。


    蘇顯仙在藏書閣的第九層隻看到了一個書櫃,偌大的空間裏除了一張床,一張桌子和兩把椅子之外就隻有一個書櫃,這讓蘇顯仙有些好奇書櫃裏到底放了什麽寶藏書籍。


    不過等到蘇顯仙一本一本看過去才發現,除了佛經還是佛經,有七十二卷佛說三十七品經、有靈山石經、金城藏經、大無量經等等,蘇顯仙又不信佛,所以毫無興趣。


    雖然看不進去,但蘇顯仙是知道這些經書的珍貴,皆是孤本和善本,隨便拿出去一部都是無價之寶。


    蘇顯仙發現藏經閣從外麵看的時候是九層,但實際內部卻是十三層,蘇顯仙所在位置上麵還有一層,最上邊一層四麵都隻有欄杆,視野開闊。


    站在藏書閣最上麵可以看出隔著一條江的兩岸地勢有很大的落差,雖然說念悲寺不建在山上,但是藏經閣後卻是百丈崖頭,江水如玉帶一般環繞大地,而西涼沿岸則是一片石灘,沿岸隻有不到兩丈高的一條石頭壩。


    可以看出有攬月江流過,毗鄰江水的西涼土地還是有大片綠色的,但是再遠一些的地方就隻有荒涼一片了。


    夏日正當炎熱的季節,蘇顯仙呆在藏經閣樓頂感覺著涼風習習,平台上有幾條馬紮,蘇顯仙搬了一個坐在欄杆邊,從錦囊裏麵取出蘇大柱的那個酒葫蘆,裏麵裝著的是雲水釀。


    蘇顯仙獨自飲酒好安逸,下酒菜就隻有肉幹,但已經很不錯了,平台上酒香四溢,蘇顯仙正欣賞著兩岸風景的時候,便聽到藏經閣的樓梯咚咚咚很有節奏的響了起來,聲音越來越近,很顯然是有人在登樓。


    蘇顯仙扭頭盯著樓梯口,便看見一個圓圓的光頭先探了上來,在平台上轉了一圈看到蘇顯仙之後馬上便驚呼起來。


    “哇!如一,我就說有人在平台上,我聞到有酒香味道了嘛!敢和我打賭,我的鼻子比狗還靈呢!你可別耍賴啊,這一個月你倒馬桶哦!”


    然後便有另一個光頭探了上來,看到蘇顯仙舉著酒葫蘆正往嘴裏灌酒,這個小光頭跳了上來,叉著腰說道:“什麽人敢在藏經閣上喝酒啊!你怎麽這麽大膽!”


    那個圓一些的光頭小和尚也爬了上來,看起來隻有八九歲的年紀,穿著淡黃色的僧袍,手裏還拿著一柄掃把。


    蘇顯仙笑而不語,他在來念悲寺的路上就聽說過很多關於念悲寺的事情,念悲寺的小和尚大多數是家中貧寒,長輩實在沒有辦法才將孩子送到寺裏,一方麵是解決了孩子容易半路夭折的慘淡結局,另一方麵萬古大陸百姓皆信佛,所以入寺修行也是必經之路。


    這兩個小和尚看起來倒是不太一樣,兩個都是皮膚白嫩,腦袋圓一些的很有趣,他的光頭不論從哪個角度看都很圓,有點微胖,但是五官還很端正,眼睛靈動有神,一看就很機靈。


    另一個年紀稍大一些但也不超過十二歲,瘦瘦的皮膚白皙,唇紅齒白,也是很漂亮的一個男孩子。


    圓圓的小禿頭小心翼翼的走到蘇顯仙麵前,雙手合十很有禮貌的作揖行禮。


    “施主,如一師侄剛到寺裏不懂規矩,如果衝撞了施主還請不要怪罪,我叫靜禪,是如一的師叔祖,我和他打賭樓頂有人,他要是輸了之後一個月藏經閣的馬桶都要由他來倒,他輸了呢,施主,你是寺裏的貴客吧?”


    蘇顯仙笑著伸手摸了摸那顆圓的出奇的光頭,說道:“靜禪,你師傅給你取法號的時候一定對你寄予厚望,你參禪有多久啦?”


    真禪小和尚說道:“施主,我已經入寺八年了,參禪……我不知道什麽是禪,師傅說我佛心深厚,但也至少要二十年才能參到禪法真意,可是他老人家在寺裏參禪已經六十年還沒有悟到禪呢,所以我懷疑師傅是在誇大其詞。”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我生下來就是仙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離人不遇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離人不遇並收藏我生下來就是仙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