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曉得林國公不知是沒領會了林老人的意思,還是遷怒要懲罰他們,居然把林二爺外放到江南府蘇州郡,一個偏僻的小縣,蔣嬤嬤覺得,林國公太過了點,可她是奴婢怎能非議主子。
想當年,林大爺是世子,註定要習爵。林家走的是從武的路子,林大爺從小就培養他習武。
林二爺呢,先是習武,在學了三年後,林國公說林大爺將來要習爵的,林二爺還是應該從文。
其實當時林二爺,已經練得有模有樣了。連教武的師父都說林二爺有習武的天賦。二爺自己也很愛習武,且當時二爺都已經八歲了,雖說也在家學念過書,可是誰都知道,勛貴家的家學,跟走科舉路的書院,所學還是有區別的。
當時林二爺想不通,就是不同意,小小的人兒,跪在祠堂裏一夜,就是不低頭。林國公脾氣執拗,薛夫人又個是什麽事都聽林國公的。
故而林二爺,很是吃了一番苦頭。還是林老夫人親自去了祠堂,把林二爺領了出來,細細地講了老國公一生戎馬,最後戰死沙場的事兒。又言林國公出於對兒子的疼愛,才讓林二爺從文的。
“少小多才學,平生誌氣高。別人懷寶劍,我有筆如刀。”蔣嬤嬤嬤到現在還記得,林老夫人勸勉林二爺知學上進的話。林老夫人還親自找了當時靈山書院的院長,當世的大儒董鵬承。
董大儒可不輕易收徒,要不是林老夫人長公主的麵子,二爺連麵都見不著,也是林二爺爭氣,董大儒一番考校之後,欣然收他為學生。
要知道,董大儒親自收的學生,當世兩隻手都數的過來。林二爺也爭氣,未到弱冠就摘得探花。
多少人到現在還記得,當年“玉麵探花”打馬遊街的風姿。林二爺成親,京城一眾少女也知揉了多少帕子,碎了多少心。
府裏人都道林老夫人和薛夫人都不喜李氏,就蔣嬤嬤看,其實林老夫人對李氏並無惡感,畢竟那些都是老一輩恩怨,林二爺和李氏的婚事,還是林老夫人最後定下的。
要說這李氏也是命好,幾年未孕,林二爺也一直守著。這生了個小娘子,又跟老國公一個生辰,更兼還是這麽伶俐可人。這幸虧是沒見麵,要是歸了京,入了老夫人的眼。可就把這府裏的一眾人都比下去了!林二奶奶真是好福氣,就說二爺對她這情分,京裏那真是獨一份的!
“哈哈,你看這小丫頭,吃了茱萸的虧,盡跟茱萸較上勁了,也不怕辣,今兒個,咱們也吃鍋子放茱萸!”林老人笑著跟蔣嬤嬤道。
“那老奴也沾沾您和暖暖小姐的福氣,也吃吃這種茱萸鍋子”蔣嬤嬤湊趣著。
“準了!”林老夫人大笑。
“這個小丫頭倒也有趣,說是不喜人口水,故而隻要鍋子裏的紅白湯,將食物放入,再蘸食,嗯,頗有意思,還將這鍋子取名鴛鴦。”
林老夫人拿著信箋看個看,“你當為啥取名鴛鴦?”林老夫人忍住笑對蔣嬤嬤道。
“想必,暖暖小姐還小,胡亂起名”蔣嬤嬤想著這點幼小孩童林老夫人必不會多想。看林老夫人的樣子,也不像是生氣。
“哈哈,這丫頭,有意思!說是一日看到湖中有著的鴛鴦,就追問李氏,這鴨子可吃否?李氏道是鴛鴦,不可吃。她就心心念念想著。這不,白鍋子和紅鍋子,讓她想到鴛鴦的白眉紋和紅眉紋,這丫頭就給這個鍋子取名為鴛鴦鍋,哈哈,這個小丫頭。”
“……”蔣嬤嬤目瞪口呆,敢情自己真是想多了。
第七章 鳩杖
“母親,請您移步壽堂,兒給您拜壽”林國公領著一行人進來後,向林老夫人行禮後道。
壽堂是林國公在林老夫人滿六十後林國公讓人在萱堂東首的東廂房內搭建的,堂分兩層。
一樓萱廳用作拜壽,二樓三麵有窗,推窗而看,左邊可見水榭裏蜿蜒而來的荷塘,在六月荷開後,推窗而立,聞香,賞荷,當真是件雅事。
後麵是一大片牡丹,這裏的窗戶開的比較大,人立在前麵,推窗望去,有種憑欄遠眺之感,四,五月間牡丹開放,在此賞景,頗有詩意。
此間三月牡丹不能賞,但是在牡丹邊上有一排桃樹,樹雖不多,不能成林,卻也“逃之夭夭,爍爍其華”,很有番意境。
有道是“萱鶴堂前臨遠眺,春光遠困斜倚微。桃花一簇開數朵,不愛深紅愛淺紅。”
初時,林國公想著讓花匠在此栽滿梨樹,地上間種牡丹,因著林老夫人不喜“梨”通“離”音,後改的桃花。沒想,無心插柳,卻很有一番意境。
按說,內宅後院,林國公隻需交代一番就可。他一個武將,慣會舞刀弄槍,哪裏有這閑情逸緻,移花弄草的。這一番舉動,除了林國公確實侍母至孝,與薛夫人不問後宅俗事,也不無關聯。
薛氏是大夏僅有的兩國公之一薛國公的女兒。
薛國公僅有一女,在西南一戰中重傷不治,當時薛氏的娘親身懷六甲,已有七個月的身孕,驚聞噩耗,動了胎氣,都說七活八不活,可能悲傷太甚,孩子落地就沒了聲息,薛氏的娘親也因出血不止身亡。
一代名將就此隕落,就隻剩一個閨女,今上憐其悽苦,又贊薛國公為國捨身之大義,特封其為榮華郡主。
</br>
想當年,林大爺是世子,註定要習爵。林家走的是從武的路子,林大爺從小就培養他習武。
林二爺呢,先是習武,在學了三年後,林國公說林大爺將來要習爵的,林二爺還是應該從文。
其實當時林二爺,已經練得有模有樣了。連教武的師父都說林二爺有習武的天賦。二爺自己也很愛習武,且當時二爺都已經八歲了,雖說也在家學念過書,可是誰都知道,勛貴家的家學,跟走科舉路的書院,所學還是有區別的。
當時林二爺想不通,就是不同意,小小的人兒,跪在祠堂裏一夜,就是不低頭。林國公脾氣執拗,薛夫人又個是什麽事都聽林國公的。
故而林二爺,很是吃了一番苦頭。還是林老夫人親自去了祠堂,把林二爺領了出來,細細地講了老國公一生戎馬,最後戰死沙場的事兒。又言林國公出於對兒子的疼愛,才讓林二爺從文的。
“少小多才學,平生誌氣高。別人懷寶劍,我有筆如刀。”蔣嬤嬤嬤到現在還記得,林老夫人勸勉林二爺知學上進的話。林老夫人還親自找了當時靈山書院的院長,當世的大儒董鵬承。
董大儒可不輕易收徒,要不是林老夫人長公主的麵子,二爺連麵都見不著,也是林二爺爭氣,董大儒一番考校之後,欣然收他為學生。
要知道,董大儒親自收的學生,當世兩隻手都數的過來。林二爺也爭氣,未到弱冠就摘得探花。
多少人到現在還記得,當年“玉麵探花”打馬遊街的風姿。林二爺成親,京城一眾少女也知揉了多少帕子,碎了多少心。
府裏人都道林老夫人和薛夫人都不喜李氏,就蔣嬤嬤看,其實林老夫人對李氏並無惡感,畢竟那些都是老一輩恩怨,林二爺和李氏的婚事,還是林老夫人最後定下的。
要說這李氏也是命好,幾年未孕,林二爺也一直守著。這生了個小娘子,又跟老國公一個生辰,更兼還是這麽伶俐可人。這幸虧是沒見麵,要是歸了京,入了老夫人的眼。可就把這府裏的一眾人都比下去了!林二奶奶真是好福氣,就說二爺對她這情分,京裏那真是獨一份的!
“哈哈,你看這小丫頭,吃了茱萸的虧,盡跟茱萸較上勁了,也不怕辣,今兒個,咱們也吃鍋子放茱萸!”林老人笑著跟蔣嬤嬤道。
“那老奴也沾沾您和暖暖小姐的福氣,也吃吃這種茱萸鍋子”蔣嬤嬤湊趣著。
“準了!”林老夫人大笑。
“這個小丫頭倒也有趣,說是不喜人口水,故而隻要鍋子裏的紅白湯,將食物放入,再蘸食,嗯,頗有意思,還將這鍋子取名鴛鴦。”
林老夫人拿著信箋看個看,“你當為啥取名鴛鴦?”林老夫人忍住笑對蔣嬤嬤道。
“想必,暖暖小姐還小,胡亂起名”蔣嬤嬤想著這點幼小孩童林老夫人必不會多想。看林老夫人的樣子,也不像是生氣。
“哈哈,這丫頭,有意思!說是一日看到湖中有著的鴛鴦,就追問李氏,這鴨子可吃否?李氏道是鴛鴦,不可吃。她就心心念念想著。這不,白鍋子和紅鍋子,讓她想到鴛鴦的白眉紋和紅眉紋,這丫頭就給這個鍋子取名為鴛鴦鍋,哈哈,這個小丫頭。”
“……”蔣嬤嬤目瞪口呆,敢情自己真是想多了。
第七章 鳩杖
“母親,請您移步壽堂,兒給您拜壽”林國公領著一行人進來後,向林老夫人行禮後道。
壽堂是林國公在林老夫人滿六十後林國公讓人在萱堂東首的東廂房內搭建的,堂分兩層。
一樓萱廳用作拜壽,二樓三麵有窗,推窗而看,左邊可見水榭裏蜿蜒而來的荷塘,在六月荷開後,推窗而立,聞香,賞荷,當真是件雅事。
後麵是一大片牡丹,這裏的窗戶開的比較大,人立在前麵,推窗望去,有種憑欄遠眺之感,四,五月間牡丹開放,在此賞景,頗有詩意。
此間三月牡丹不能賞,但是在牡丹邊上有一排桃樹,樹雖不多,不能成林,卻也“逃之夭夭,爍爍其華”,很有番意境。
有道是“萱鶴堂前臨遠眺,春光遠困斜倚微。桃花一簇開數朵,不愛深紅愛淺紅。”
初時,林國公想著讓花匠在此栽滿梨樹,地上間種牡丹,因著林老夫人不喜“梨”通“離”音,後改的桃花。沒想,無心插柳,卻很有一番意境。
按說,內宅後院,林國公隻需交代一番就可。他一個武將,慣會舞刀弄槍,哪裏有這閑情逸緻,移花弄草的。這一番舉動,除了林國公確實侍母至孝,與薛夫人不問後宅俗事,也不無關聯。
薛氏是大夏僅有的兩國公之一薛國公的女兒。
薛國公僅有一女,在西南一戰中重傷不治,當時薛氏的娘親身懷六甲,已有七個月的身孕,驚聞噩耗,動了胎氣,都說七活八不活,可能悲傷太甚,孩子落地就沒了聲息,薛氏的娘親也因出血不止身亡。
一代名將就此隕落,就隻剩一個閨女,今上憐其悽苦,又贊薛國公為國捨身之大義,特封其為榮華郡主。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