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輩親,在華夏是個非常普遍的現象。長輩,甚至比父母更喜歡孩子,更寵孩子。


    岸邊的一個老者大手一揮。聲音也很洪亮:


    “丫頭,一切順利。隻要阿公能走,就一定會來接你。明天4點,阿公在碼頭,等你平安歸來。”


    旁邊也有送行的一些人,紛紛和老者打著招呼,有的還說著客氣話。


    “萬老培養的好啊,丫頭都能獨立出海打漁了。”


    老頭皮膚較黑,寬額方臉,臉上有很多皺紋,刻著歲月的痕跡,但一雙眼睛炯炯有神。


    他非常驕傲地說。“千金丫頭,這都已經是第三次獨立出海了。”


    有人還是有點兒擔心。“千金畢竟還小啊,海上情況變化莫測。族長你還是要安排個人跟著,更放心一些。”


    也有人對這個擔心不屑一顧,直接反駁。


    “你不知道嗎?千金不但打漁本領高超,水性極好,一身功夫更是出類拔萃,說是龍女都可以。而且她懂科學、知天文,上次和老六出海,遇到險情,都是她化解的。”


    “就是,就是,千金多厲害啊!這就是我們未來的族長,漁家新的話事人。”


    老者聽到後麵,非常開心。他哈哈一笑。“不經風雨,怎麽長大?咱們漁家永遠不怕大海。”


    “我先回家睡覺了,明天早晨來接我孫女。”


    說完,和眾人拱拱手,在眾人的一片恭維中,轉身走了。


    楊曉帆在一旁靜靜地看著,他有很多問題想問,但他知道還不到機會,也沒有碰到合適的人。


    前來送別的人,零零散散地先後都走了。喧鬧的碼頭,一下安靜了很多。


    這時,一個原本坐在一側擺弄漁具的老者站了起來,很不屑地哼哼了幾句,還往地下吐了一口痰。


    楊曉帆知道,這就是很好的詢問對象。


    隻要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


    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就會有遠有近,有疏有合。特別是一些領導或者管事的人,肯定會得罪一些人的。


    “大叔,咱們一般都是晚上出海打漁啊?”楊曉帆非常客氣地詢問。


    “你是幹什麽的?”老者很是警惕,發聲質問。


    “大叔,我陪著家裏長輩來海興辦事,聽說龍王灣的海鮮好,準備買點新鮮的,拿給長輩嚐嚐。”


    對於老人來講,最看重的就是晚輩的孝順了。果然聽到此話,老人的麵色好轉了很多。


    “你還挺有心的,我們這裏離市區較遠,運輸不易。隻能晚上出海打漁,淩晨返回。這樣的海鮮,能賣出價錢。無論是飯店,還是自用,基本就是午飯和晚飯才吃,你懂吧?”


    “大叔,您這麽一說,我就徹底明白了。這樣,我明天早上4點過來,正好買點最新鮮的海貨。”楊曉帆漸漸將話題,轉移到他需要的地方。


    “不用4點,那個時候,也就剛剛看見船帆子。打了漁的船沉,跑不快,還得一個一個排隊上岸。你5點過來,都趕趟兒。”


    老者先是解釋了一句。然後就開始了吐槽。


    “你是聽剛才萬老頭講的吧,他對孫女寶貝的很。每次都提前1小時過來,祈禱平安,為出海漁民祈福。他這其實也是贖罪呢。”


    楊曉帆知道到了關鍵時刻,他此時隻恨自己身上沒有帶香煙,不然遞上一支,就能很輕易地拉近兩人關係。


    但楊曉帆也很機靈,看見老人正在整理一個很大的漁網,連忙走了過去。


    “大叔,這漁網怎麽整理啊,我很好奇。您教教我,怎麽能把它折起來放好,而且還不傷網。”


    這也是楊曉帆的聰明之處。對待這樣倔強性格的老人,你絕對不能說去幫助他,而要說讓他教你,指揮你怎麽幹。


    這其實一樣,也是幫忙。


    老人果然很高興,嘴裏說著要領,指揮楊曉帆幹活。楊曉帆上手很快,理解能力也強,很快兒就幹的有模有樣了。


    不大一會兒,就幫老人,整理好了三張大網。


    “小夥兒,你以前真沒有整理過漁網?”老者非常好奇,特別意外。


    “大爺,海邊我都是第一次來,這不是您教的好嗎!”小楊同學的這張嘴,是真會說話。


    “你這小子,是真聰明,和千金有的一拚。”老者也不禁發出了讚歎之聲。


    楊曉帆覺得火候差不多了,開始非常驚奇地詢問。


    “大爺,我聽說,一般女子是不出海啊。怎麽剛才看見一個少女獨自出海,而且大家還都覺得很正常!”


    確實有這樣的舊傳統。


    古時,漁民們認為女人上船會帶來晦氣,導致漁船發生危險、打不上漁獲、漁網破碎等問題。


    加上,出海打漁本身就是一項充滿挑戰和風險的事業,過程較為艱苦,需要較強的體力、耐力和強大的心理,確實也不太適合女性。


    這些都導致了,一般情況下,女性不會出海打漁。?


    “你這娃娃懂的還不少啊,一般的女子,肯定不能出海打漁,既幹不了,大家也不會允許。但也有例外的。”


    “您指的是未來的接班人?”楊曉帆嚐試地問。


    不得不說,老者也發現了,和楊曉帆聊天非常舒服。既能得到應有的尊重,這孩子反應還快,腦筋好使,溝通不費勁。


    “是的,隻有未來的族長,漁家話事人的接班人,才能不論男女,都可以出海打漁,也必須獨立出海打漁。”


    “上一個是萬老頭的女兒。”老者說這話時,有些黯然。


    楊曉帆意識到了這裏肯定是有問題的。但他知道問下去,可能會引起懷疑。可這個太重要了,又不得不問。


    “大爺,您住哪裏啊,我開車過來的,送您回去。”楊曉帆先迂回了一下。


    “你會開車?”大爺非常納悶,又自己開始嘟囔。“我那臭小子最喜歡車了,老纏著我給他買。可是車太貴了,咱打多少次漁,才能湊夠一個車輪子啊?”


    “大爺,汽車以後,會越來越便宜的,咱們都買的起。”楊曉帆認真回應了一下。


    “車是會越來越便宜,可是我的兒子呢。都怪那個該死的萬老頭,硬說天氣沒問題,安排大家出海。結果夜間突遇大風,我那兒子就沒能回來。”


    老者放聲痛哭了出來。


    白發人送黑發人,本就是人間慘事。


    就連屍首都沒能回來,永遠地留在了大海裏。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重生之助力華夏崛起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想飛翔的翅膀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想飛翔的翅膀並收藏重生之助力華夏崛起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