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張郵票,八分錢;一封信,查半年。”
這句俗語,生動地描述了,在體製內,寫告狀信所具有的超強“性價比”。
特別是匿名告狀信。
還是在不透露自己身份的情況下,通過書信的形式向有關當局或組織,報告某人或某組織的不當行為或違規行為。
隻要是事實清楚、證據明確、講述明白的,一般組織上,還是要查一下的。
那更是超雄。
這個寫信告楊騰飛的人,不是別人,正是他的寶貝兒子楊曉帆。
楊曉帆為什麽要寫匿名信,告自己的親生父親。甚至冒著“天打五雷轟”的危險,做出這麽大逆不道的行為。
他也是經過慎重考慮、周密計算、科學籌劃的。
老爸楊騰飛費盡功夫,使上全力,甚至不惜押上自己的事業前途,幫助印刷廠拿到了第一批貸款。
從他的專業角度判斷,是有很大勝算,是值得去做的。
當然也絕對不會是百分之百有把握,正如行長想的那樣,多少有賭的成分。
不過他賭的目的是幹大事、幫大忙、成大名。倒不是行長想的那樣,單單是為了升職當官。
但楊曉帆不同,他是知道的,這件事情一定會成功,而且很成功。
楊騰飛考慮的隻是,成功了可以揚眉吐氣,證明自己的業務能力和專業水平,在業內留下個好名聲。
而楊曉帆考慮的則是,如何謀求利益的最大值。既然付出了,就要有收獲,而且還要盡可能取得最大的收獲。
“兒子寫書,父親放貸。”
這件事情,隨著新書大賣,印刷廠解禁秘密,銀行方麵也會關注。等這件事慢慢地發酵起來,肯定是瞞不住的。
那樣就會出現很多極端的傾向性認為。
嫉妒的人會說。你明知道自己兒子的書可以火、可以大賣。還裝的壓力很大似的,搞什麽調研,走什麽特批,立什麽軍令狀。
這些都是演的。就是為了攬功勞、出風頭、謀業績。
太假。
陰暗的人會說。兒子拿了稿費出版書籍,父親幫助協調貸款印刷。這裏麵是不是有什麽利益交換,是不是違反了法律?
一切都是假象。拿公家的錢,還個人的人情,如果書賣不動,印刷廠闖關失敗,這損失還得讓銀行承擔,
太黑。
對頭,比如那個小“boss”則有可能說。雖然這次貸款的效果不錯,但你兒子寫書出版,你牽頭放貸,多少是有些不合適。
一定要注意。信貸工作太敏感了,涉及到親屬的事宜,能不做盡量不要做,不然很容易招人非議。
太過。
還會有很多很、各種各樣議論和非議。
為了避免這些,必須要提前把這些所有的關鍵因素曝光,讓大家提前都知道,讓有關部門認真查一查。
查一查有沒有以權謀私、濫用職權、利益輸出?
查一查貸款是否符合要求、嚴格程序、監管到位?
查一查信貸工作是否用心、盡心、上心?
偉人都說了,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調查也是一個證明清白的過程。
這一切,都需要一個引子,那就是有人舉報。
舉報的時機也非常關鍵。
要選在銀行已經放款,程序全部走完,木已成舟,無法製止的時候。否則銀行撤款,一切籌劃全部白費。
還要選在新書即將上市,書還沒有賣出時。印刷廠自然還沒有創造輝煌,一切都處於醞釀階段。否則有了良好的結果和業績,沒有人會太在乎過程中的情況。
舉報信送給的對象,也很重要。
紀檢組普通人員不行,沒有調查中層幹部的職權和能力,最多議論一下。而且楊騰飛人緣不錯,很可能就瞞下了。
中層幹部也不行。這些人背後都有各種各樣的關係,涉及麵太廣,影響較大,容易讓事件失去控製,很有可能就鬧大了。
行裏主要領導也不行。作為一把手,最講求平衡之道、安穩之法,不希望單位出現問題,很有可能就壓下了。
所以,對頭小“boss”的王副行長是最合適的。他分管信貸工作,絕對不想鬧大。但他為了撤掉楊騰飛,拔掉這個“眼中釘”,又肯定會查。
這一查,不但會給楊騰飛證明了清白,掃清了所有障礙,還讓王副行長丟了人,掉了價、受了氣。
自然短期不敢再隨意整楊騰飛。
因為那樣,就有了挾私報複的可能,除非連最起碼的臉麵都不要了。
等印刷廠一飛衝天,工行受盡褒獎時,楊騰飛前麵受的委屈越大,後麵得到的獎勵,才會更加豐厚。
所以這一波算計,楊騰飛在地球表麵,楊曉帆在大氣層,而王副行長注定要進坑。
但僅僅一個坑,肯定是不夠的,後麵還會狠狠地踩。朋友來了有好酒,若是那壞蛋來了,迎接他的有大腳。
楊曉帆知道,這個王副行長,身上是絕對不幹淨的。一查一個準,隻是現在還沒有合適的時機介入。
再世為人的楊曉帆,兩輩子都沒有寫過舉報信,開始寫的時候還真有些犯愁。
所以說任何事情,都是知易行難。
為了避免筆跡暴露,用左手寫字,而且故意寫草一些。
事情不用講太詳細。就說楊騰飛的兒子楊曉帆,剛在印刷廠拿了稿費。楊騰飛和印刷廠關係處的很好。
春秋筆法最為合適,朦朦朧朧、模模糊糊,特意留出調查的空間來。
讓那個暗地裏善於陰謀、明麵上利用陽謀的王副行長去好好調查一下吧。
書法大師楊曉飛自然懂得,什麽是留白。
事實也如同所料,這個時代信訪工作壓力,還不是很大,信件檢查的不嚴。這封信,很順利就到了王副行長的手裏,沒有引起任何人注意。
當王副行長,懷著好奇的心情,看完這封署名為“一位熱心群眾”的來信後。
他的眼睛亮了,心思也動了。
這句俗語,生動地描述了,在體製內,寫告狀信所具有的超強“性價比”。
特別是匿名告狀信。
還是在不透露自己身份的情況下,通過書信的形式向有關當局或組織,報告某人或某組織的不當行為或違規行為。
隻要是事實清楚、證據明確、講述明白的,一般組織上,還是要查一下的。
那更是超雄。
這個寫信告楊騰飛的人,不是別人,正是他的寶貝兒子楊曉帆。
楊曉帆為什麽要寫匿名信,告自己的親生父親。甚至冒著“天打五雷轟”的危險,做出這麽大逆不道的行為。
他也是經過慎重考慮、周密計算、科學籌劃的。
老爸楊騰飛費盡功夫,使上全力,甚至不惜押上自己的事業前途,幫助印刷廠拿到了第一批貸款。
從他的專業角度判斷,是有很大勝算,是值得去做的。
當然也絕對不會是百分之百有把握,正如行長想的那樣,多少有賭的成分。
不過他賭的目的是幹大事、幫大忙、成大名。倒不是行長想的那樣,單單是為了升職當官。
但楊曉帆不同,他是知道的,這件事情一定會成功,而且很成功。
楊騰飛考慮的隻是,成功了可以揚眉吐氣,證明自己的業務能力和專業水平,在業內留下個好名聲。
而楊曉帆考慮的則是,如何謀求利益的最大值。既然付出了,就要有收獲,而且還要盡可能取得最大的收獲。
“兒子寫書,父親放貸。”
這件事情,隨著新書大賣,印刷廠解禁秘密,銀行方麵也會關注。等這件事慢慢地發酵起來,肯定是瞞不住的。
那樣就會出現很多極端的傾向性認為。
嫉妒的人會說。你明知道自己兒子的書可以火、可以大賣。還裝的壓力很大似的,搞什麽調研,走什麽特批,立什麽軍令狀。
這些都是演的。就是為了攬功勞、出風頭、謀業績。
太假。
陰暗的人會說。兒子拿了稿費出版書籍,父親幫助協調貸款印刷。這裏麵是不是有什麽利益交換,是不是違反了法律?
一切都是假象。拿公家的錢,還個人的人情,如果書賣不動,印刷廠闖關失敗,這損失還得讓銀行承擔,
太黑。
對頭,比如那個小“boss”則有可能說。雖然這次貸款的效果不錯,但你兒子寫書出版,你牽頭放貸,多少是有些不合適。
一定要注意。信貸工作太敏感了,涉及到親屬的事宜,能不做盡量不要做,不然很容易招人非議。
太過。
還會有很多很、各種各樣議論和非議。
為了避免這些,必須要提前把這些所有的關鍵因素曝光,讓大家提前都知道,讓有關部門認真查一查。
查一查有沒有以權謀私、濫用職權、利益輸出?
查一查貸款是否符合要求、嚴格程序、監管到位?
查一查信貸工作是否用心、盡心、上心?
偉人都說了,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調查也是一個證明清白的過程。
這一切,都需要一個引子,那就是有人舉報。
舉報的時機也非常關鍵。
要選在銀行已經放款,程序全部走完,木已成舟,無法製止的時候。否則銀行撤款,一切籌劃全部白費。
還要選在新書即將上市,書還沒有賣出時。印刷廠自然還沒有創造輝煌,一切都處於醞釀階段。否則有了良好的結果和業績,沒有人會太在乎過程中的情況。
舉報信送給的對象,也很重要。
紀檢組普通人員不行,沒有調查中層幹部的職權和能力,最多議論一下。而且楊騰飛人緣不錯,很可能就瞞下了。
中層幹部也不行。這些人背後都有各種各樣的關係,涉及麵太廣,影響較大,容易讓事件失去控製,很有可能就鬧大了。
行裏主要領導也不行。作為一把手,最講求平衡之道、安穩之法,不希望單位出現問題,很有可能就壓下了。
所以,對頭小“boss”的王副行長是最合適的。他分管信貸工作,絕對不想鬧大。但他為了撤掉楊騰飛,拔掉這個“眼中釘”,又肯定會查。
這一查,不但會給楊騰飛證明了清白,掃清了所有障礙,還讓王副行長丟了人,掉了價、受了氣。
自然短期不敢再隨意整楊騰飛。
因為那樣,就有了挾私報複的可能,除非連最起碼的臉麵都不要了。
等印刷廠一飛衝天,工行受盡褒獎時,楊騰飛前麵受的委屈越大,後麵得到的獎勵,才會更加豐厚。
所以這一波算計,楊騰飛在地球表麵,楊曉帆在大氣層,而王副行長注定要進坑。
但僅僅一個坑,肯定是不夠的,後麵還會狠狠地踩。朋友來了有好酒,若是那壞蛋來了,迎接他的有大腳。
楊曉帆知道,這個王副行長,身上是絕對不幹淨的。一查一個準,隻是現在還沒有合適的時機介入。
再世為人的楊曉帆,兩輩子都沒有寫過舉報信,開始寫的時候還真有些犯愁。
所以說任何事情,都是知易行難。
為了避免筆跡暴露,用左手寫字,而且故意寫草一些。
事情不用講太詳細。就說楊騰飛的兒子楊曉帆,剛在印刷廠拿了稿費。楊騰飛和印刷廠關係處的很好。
春秋筆法最為合適,朦朦朧朧、模模糊糊,特意留出調查的空間來。
讓那個暗地裏善於陰謀、明麵上利用陽謀的王副行長去好好調查一下吧。
書法大師楊曉飛自然懂得,什麽是留白。
事實也如同所料,這個時代信訪工作壓力,還不是很大,信件檢查的不嚴。這封信,很順利就到了王副行長的手裏,沒有引起任何人注意。
當王副行長,懷著好奇的心情,看完這封署名為“一位熱心群眾”的來信後。
他的眼睛亮了,心思也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