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思念孩子的,永遠是母親。


    十月懷胎,一朝分娩。那是多少個日日夜夜,多少次吃不下,睡不好,走不動,累彎腰。


    人出生時,所有的痛,都由母親承擔了。


    王馨怡聽到是這事,眼淚已經止不住流了下來,放聲大哭了起來,似乎要宣泄出心中所有的鬱悶。


    楊曉帆也沒有勸她,他知道,適當的發泄是很有必要的。心思鬱結才是最麻煩的,王姨就是一個人憋屈太久了。


    哭聲慢慢小了一些,情緒也緩和了一些,雖然眼淚還是不要錢似地一個勁兒流淌。


    前麵有中學生鋪墊,吃飯麵對著教學樓,又有楊曉帆談起中學生活,王馨怡已經能夠接受並麵對這個問題。


    心理上有了準備,痛哭了一陣,釋放出了情感的她,反而覺得心暖暖的,沒有了疼痛和麻木。


    原來還有人在努力找她的女兒,這個世界還有人在關心著我們。我和我的女兒,並沒有被徹底放棄。


    那作為母親,我又怎能袖手旁觀、視若罔聞、置身事外呢?


    她從包裏拿出了手絹,擦拭了眼淚,平穩了一下情緒,對著楊曉帆正色說:“好,謝謝你做的這一切。”


    “我要找回我的女兒。她馬上就要16歲了,還有幾天就是她的生日,她初中可能都要畢業了。”


    “已經十三年了,我已經錯過了她的很多成長。以後我要陪著她,無論需要我付出什麽代價。”


    “曉帆,需要我做什麽,我都可以的。”


    楊曉帆看到比預想中還要順利,不禁為王姨的堅強和韌性所感動,母愛當真是世上最偉大的。


    他沒有說話,起身走了出去。等他回來的時候,後麵跟著張國慶和金令鎮,金令鎮還貼心地穿上了便裝。


    他們早就在隔壁包間等候著了,既是很期待,內心也是很感慨。


    楊曉帆也沒有進行介紹,伸手接過了金令鎮手裏遞過來的一張放大的照片。


    “王姨,這是一個犯罪嫌疑人。初步懷疑省城的幼兒拐賣案,他就是主謀。您看看,認真回憶一下,當初在公園現場,您有沒有看到過他。”


    照片上正是張鐵柱,彩色照片,拍的非常清晰。


    王馨怡已經慢慢進入到了工作狀態。她從小學畫,經過美院深造,又拜過名師,眼力自是不俗,記憶也是驚人。


    她知道,不但要和自己的記憶進行對應,還要按照人衰老的變化及規律,進行樣貌還原。


    她認真觀察著,內心分析推斷,這個人十多年前的模樣。並在自己那場永生難忘的記憶中,進行尋找,對照。


    女兒在正在小遊樂場裏玩,有滑梯,有秋千,有旋轉木馬,裏麵有幾個小朋友,周邊不遠處還分散站著幾個家長。


    突然有個男人走過來,向她問路,公園最近的出口在哪裏。


    她並沒有轉頭,隨口說了一句,向西邊走。女兒坐著木馬轉過來了,她還和女兒揮了揮手。


    那個男人有些可憐地說:“您行行好,哪邊是西啊,和俺好好說說,我進來後就轉向了,現在著急出去。”


    王馨怡有些好奇,轉身看了一眼,是一個中年男子。看穿著,聽口音,應該是鄉下人,來省城遊玩或辦事的。


    她本也是善良之人,心一軟,就詳細和男人講了一下出口的方向,並用手比劃了一下,要如何走出去。


    等她再回頭時,身前站了兩個女性,也在注視著小遊樂場,恰好擋住了她的視線。


    她快速從旁邊繞過去走向前,看到木馬上已經沒有了女兒。她馬上又找遍了整個遊樂場所有項目,都沒有發現女兒。


    問了周邊的幾個大人,答案也不一樣。


    有的說沒注意,有的說小姑娘從木馬上下來,玩滑梯去了,還有一個女性說,看到一個小姑娘向東麵湖邊跑去了。


    除了問路的男子,在場還有2個男人。和照片上的這個人不像,一點都不像,和時間,以及衰老都沒有關係。


    她又開始回憶,在整個尋找過程中,見過的男子,並一一對照印證,還是沒有發現相似之處。


    王馨怡想了很久,又將遺失孩子前後那一段時間內,記憶中有印象的男子樣貌,定格為她最擅長的畫麵。和照片進行比照。


    最後還是確定,不僅當時,她從來都沒有見過此人。王馨怡隻能無奈地搖搖頭,將照片交還給楊曉帆。


    楊曉帆有些意外,也較為失望。他覺得自己的推斷,應該是沒有問題的。


    這樣的突發隨機拐賣孩子,沒有張鐵柱的批準,怎麽可能實施呢,還有什麽是自己忽略的。


    而張鐵柱又的的確確是這個案子的主謀,那麽案子的破局點,究竟在哪裏呢?


    楊曉帆內心思考著,嘴裏卻安慰說:“王姨,不用著急,可能他藏的比較隱蔽,您當時沒有看到他。”


    “省廳那邊還要進一步加強審訊,咱們也再想想辦法,一定能找出證據的。”


    張國慶也有些失落,但看到妻子比想象中堅強,也覺得很欣慰。不行再想想辦法。


    他也已經和省城家裏進行通報了,省廳重啟辦案了,要家裏關注一下,必要時提供助力。


    金令鎮反而是現場最冷靜的一個。他從公文包裏又拿出了一張照片,遞了過來。“您再認認她,看有印象嗎。”


    王馨怡也不排斥,順手接了過來。其實關於這點,張國慶是有些不能理解妻子的真實想法,或許是男女不同。


    男性更加理性,女性更加感性。


    丟失孩子的那個場景,無數次出現在她的夢裏。這也是失眠的一個重要原因。每次夢醒,都淚濕枕巾。


    平時王馨怡怕觸景生情,刻意回避話題,都不想到學校教書,但她尋找女兒的意願是最強烈、最迫切的。


    讓她看到青春少女,她或許不適。讓她尋找自己的女兒,她全力以赴。


    王馨怡看到這張照片,是一個中年女人,臉上多少帶些狠厲,又有些惶恐。


    歲月對於女人,更加殘酷一些,不僅皮膚粗糙,皺紋增多,眉眼都有較大變化,辨認的難度更大一些。


    但王馨怡表現的很是激動,她緊緊地捏著這張照片,手指上的青筋都有些凸起,目不轉睛地盯著,嘴裏大聲喊著:


    “我認識她,沒錯,就是她。她當時就在,她現在哪裏,我要去找她,我要她還我的女兒。”


    一番話,說的在場所有人,皆是精神一振。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重生之助力華夏崛起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想飛翔的翅膀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想飛翔的翅膀並收藏重生之助力華夏崛起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