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向陽,這名字一聽就非常有時代感。


    作為建國前出生、建國後早期大學生的他。


    生長在農村,成長在田野,進步在學校。當過知青,進過工廠,成為教師。


    無論何時何地何期,他對黨和國家充滿感情,對知識充滿向往,對未來充滿希望。


    1977年柳水中學全麵複課時,徐向陽是被應召的第一批老師。他十幾年如一日,對工作勤勤懇懇,精益求精,成績突出。


    他淡泊名利,甘於奉獻,對學生耐心教授,對同事熱情真誠。


    他多次被評為“突出貢獻者”、“高考功勳教師”、“首席班主任”、“最受學生歡迎教師”等。


    和他差不多年紀的同事,要麽早改行了,要麽就專職當任課老師了。始終幹班主任,而且一帶就是一屆三年的,就他一個了。


    學校領導也很器重他,並體恤他,早早就安排好了好幾個合適的崗位,讓他挑選。


    徐向陽雖然很喜歡當班主任,願意和孩子一起努力奮鬥,一起激情歲月,決戰高考。


    但歲數不饒人,身體也不是很爭氣,也想著應該給年輕人一些機會。


    畢竟薪火相傳,代代不息。


    但在一次教師表彰聚餐中,一個意外情況,讓他受了大委屈,必須要再繼續帶學生,要爭口氣。


    同行是冤家。這句話是一點錯兒都沒有,即使在老師這個非常神聖的職業中,鄙視鏈也是存在的。


    主科老師看輕副科老師,普通老師嫉妒優秀老師,教研組長壓製同科老師。


    徐向陽在第一批物理老師中是最出色的,第一個當上班主任,第一個當上教研組長,而且還大刀闊斧地進行教學改革。


    他帶領教研組成員,加班加點,專心研究物理出題規律、出題特點,還深入鑽研教材,努力改革課堂教學,積極探索教學規律。


    工作量大了,強度增加了,各種創新探索,自然也引起了別人的不滿。


    比他還大一歲,還早一屆的物理老師孫藝戰,不僅習慣墨守成規、按部就班,而且還是一個暴脾氣。


    不服從徐向陽領導,不支持教學改革,處處挑戰,回回質疑,經常和徐向陽頂著幹。


    後來鬧的影響有點大了,為了避免矛盾激化,學校特意把他倆調開,不在一屆,自然也不在一組了。


    但兩人還是經常比著,互相不服,相互較勁,形成了獨特的對立關係。


    後來孫藝戰也當了班主任,兩位就在學生教學、管理、培養上繼續頂牛,順帶著兩個班的學生也開始了良性競爭。


    “名校錄取人數,重點率,本科率,專科率”這些指標,本來學校也是要統計的,更是兩人比較的關鍵。


    徐向陽抓管理,搞教學,還是很有一手,“各項指標”曆來都穩穩地壓孫藝戰一頭。


    後來孫藝戰轉崗了,去教務幹行政了,而徐向陽則在教學崗位幹的越發得心應手,異常出色,取得了很多成績,獲得了很多榮譽。


    徐向陽自覺已經將孫藝戰徹底打敗,穩穩占了上風。


    柳水中學從小到大,從弱到強,實現了跨越式發展,慢慢成為了省重點高中。


    “華清、京大”錄取人數,不但順利破0,還逐年遞增,這也是徐向陽的驕傲,這裏麵有好幾個都是他的學生。


    而孫藝戰則一個都沒有。


    1993年夏天,徐向陽帶的畢業班再次斬獲了一個華清,他感到心滿意足、功德圓滿。心裏也計劃著,下一步同意學校的建議,辭去班主任職務,專心當任課老師。


    這時,一個小插曲出現了。


    高考之後,學生狂歡,畢業班教師一樣輕鬆不少,特別在成績公布之後,柳水中學每次都是不出意外地創造記錄,成為新的奇跡。


    表彰自然不可少,聚餐必須要安排。


    那時,徐向陽開心地喝著小酒,禮貌地和表示慶祝的老師寒暄,自在且灑脫,得意而興發。


    現在,能有資格,讓他主動去敬酒的,確實也不多了。


    孫藝戰已經是教務處處長了,是聚餐活動的組織者,需要遊走各桌,一一慰問,表示慶祝。


    麵對徐向陽,孫藝戰早就已經可以做到心平氣和了。


    事實也早已證明,徐向陽不但在教學上,還是管理上,都確實勝出一籌,高出一截。


    而且作為學校主抓教學的中層領導,他還真的很感謝徐向陽的奉獻和成績。


    “徐主任,熱烈祝賀啊,再次斬獲各項指標第一。”


    “一般一般啊,隻有一個華清,還是有點遺憾。”麵對別人,可以謙虛,麵對老對頭,必須要驕傲。


    “一個華清,已經很厲害了,全校這麽多理科班才三個。你連續幾屆都有學生考入華清,全校首屈一指。”


    話題到了這裏,本來已經很圓滿了。


    但喝了小酒的徐向陽有點興奮,看不慣孫藝戰的官僚作風和領導派頭,就多說了一句:


    “是啊,孫處長,我理解你的心情。畢竟你教過的學生,最好隻是人大。”


    安靜,安靜,很是安靜。


    無論是教務處的工作人員,還是旁邊的老師們,都沒有說話,也不敢發出任何聲音。


    孫藝戰身為教務處處長,重要科室領導,雖然涵養好了不少,不再是當初的火爆脾氣,但遇到這樣的嘲諷,也是根本接受不了的。


    “徐主任,你說的很對,謝謝你的關心。我帶過最好的學生,確實是人大畢業的。他現在發展的很好,而且還在國內。”


    “各位老師辛苦了,多吃點,多喝點,我再去別的桌轉轉。”


    孫藝戰轉身走了,但他的話留下了。


    優秀物理老師,智商自然是很高的,一下就聽出了話中的蹊蹺,還有隱含的嘲諷。


    徐向陽感覺是針對他的,受了刺激,一下清醒了,也沒心思再喝小酒了,和周邊老師連聲說了聲抱歉,起身離席了。


    他悄悄跟了上繼續敬酒的隊伍,抽空把教務處的一個小年輕拉到一邊角落,問道:“你們處長剛才說的,你都聽到了,他是什麽意思?”


    這個小年輕也是柳水中學畢業的,當初還聽過徐向陽的課,很是尊敬這位醉心於教學的老師。


    不願意說實話,顧左右而言他。想蒙混過關。


    徐向陽自是不同意,也不放他走,非要打破砂鍋問到底。


    小年輕實在沒辦法,才說了實話:“徐老師,我也是您的學生,就不瞞您了。其實和您關係也不大的,孫處長也是有些感觸而已。


    “按照校領導的要求,我們教務處,前段時間做了一項統計工作。”


    “聯係所有從柳水中學畢業,考上名校的學生,製作《柳水中學學生風采展示錄》。”


    “工作中,發現一個情況,華清、京大畢業的,幾乎全部出國了,而且目前沒有回來的。”


    徐向陽從來沒有想過這個事情。


    那時,出國熱席卷全國,更是形成了一股潮流。隨著改革開放的擴大,中國與世界接軌,越來越多的學子開始漂洋過海地去留學。


    國外名校的綜合實力很強,可以接觸到最前沿的資源和、信息和科學。


    而華清、京大的學生,也是非常優秀,國外名校更是非常願意接受。


    畢業後,麵對更優的待遇,更好的條件,更高的尊崇,能回來的更是寥寥無幾。


    這也是我國教育的一個現狀,無奈且悲哀。


    徐向陽利用了幾天,通過多方了解,基本確定並接受了這個事實。


    他熱愛國家,但他認真培養的那些最優秀的學生,現在沒有一個,在建設他們共同的祖國。


    徐向陽真的覺得很委屈,雖非他之過,但仍意難平。


    同時,他也下定決心,必須要接著再帶班帶學生,以後不但要努力教書,還要注重加強對愛國情懷的培養。


    教育學生們,長大要為建設我們最好的祖國而出力。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重生之助力華夏崛起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想飛翔的翅膀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想飛翔的翅膀並收藏重生之助力華夏崛起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