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王之所以率先攻擊明國,最重要的原因就在於自己,或者說,就因為左武衛。
失蹤的自己,肯定成為武王心上的一根毒刺;而在南方的呂學文和呂唯晨,在得到楊摯爽的信息後,肯定也沒有再遵從武王的號令,甚至還有可能做出了一些令武王感到心悸的事情來。
所以武王害怕與鼎國激烈交戰的時候,自己突然帶領左武衛大軍出現,給武國軍隊致命一擊。
如果是大巫妖王馬修克勞德的詛咒沒有被驅逐前的自己,隻怕是真的會做出這樣的事情。
所以這才是武王最擔心的事,正因為如此,他才會打算率先攻下明國,接著整合實力,再對鼎國蠶食鯨吞,到那時,獨木難支的左武衛也就隻是纖芥之疾。
原來如此。
不過在戰鬥的最開始階段,武國並沒有發動攻擊,反倒了表現出了很強的和好誠意。
在邊境線之前一年的對峙時間裏,武國人非但沒有主動惹事,竟然還表現的很友善,兩國在國界線上巡邏的士兵,日子久,熟悉了還會互相聊聊天,聊的久了,還成為了朋友,打到了野味或者家裏有東西寄來,甚至還會和對麵的明國人分享。
來而不往非禮也,於是明國士兵有好東西,也會給武軍一些。一來而去,邊境線上非但沒有劍拔弩張的緊張氣氛,反倒是一副其樂融融的和諧場麵。
這種場麵隨著兩國高層的頻繁走動,原本就越來越稀薄的硝煙,更是已經弱不可聞。
隻是明國人經曆的鐵血戰爭真的太少,武國人帶來了禮物,帶走的是明軍兵力部署,糧草位置,當地山川地理等等重要情報。明軍去武軍那邊,就真的隻是去喝酒作樂。
日子一天一天過,很快就到了八月中秋節,武軍邀請很大一部分明軍的各級軍官一起去參加中秋狂歡。
因為之前端午節武軍各級軍官去過明軍大營,因此這次明軍軍官們也就真的大搖大擺的去了。
現在兩國高層也是交流密切,聽說武國最近就有公主要嫁給本國王子,武國人總不好意思在這個節骨眼上動手吧?
和武國人比起來,明國人簡直純潔的有如處女一般。
明軍高級軍官來到武軍大營,看到的不是新鮮的水果,烤的金黃的乳豬,或者是一桶桶的美酒,而是一臉殺氣、整裝待發的軍隊。
幹什麽,這是要我們來檢閱部隊嗎?
一些明國軍官還自我安慰。
不是要讓他們來檢閱部隊,而是要用他們的鮮血和人頭來祭旗。
新紀元一零二六年八月十五,武國軍隊假借晚會之名,一舉殺害將近明國各級軍官將近千人,隨即大舉侵入明國邊境,將猝不及防沒有一絲心理準備的近四十萬明國軍隊摧枯拉朽般擊潰。
明國大元帥呂霽戰死,三位大將軍陣亡,兩位大將軍被俘,三十三名將軍戰死,五十七位被俘,將軍以下職位各級軍官戰死被俘,不計其數。
獲得如此大勝之後,武國軍隊將俘虜集中在戰俘營後,未做絲毫停留,當即分成三路大軍齊頭並進,一路勢如破竹,鋒芒直逼明國首都永樂城。
如果說前一天還是晴空萬裏,再下一秒鍾,就突然刮起十二級的風浪,要將明國這艘大船一舉覆滅。
粉飾的太平被無情的撕碎,整個永樂城沒有準備奮起反擊,反倒是陷入了末日前的狂歡之中。
幸好在名族危亡時刻,總有一些英雄豪傑出現,這次也不例外。
明國另外一名大元帥呂新意領軍出征,在稟明明王後,他要了另外一個人成為自己的副手。
那就是之前戰死大元帥呂霽之子呂正心,他的父親是侯爵位,因為大敗,所以他繼承的爵位被削了一級,成為了伯爵。不過這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對不守信用的武國人恨之入骨,並且想盡一切辦法,也要為父報仇。
經過痛苦的洗禮,他發現對付像武國這樣凶殘而狡猾的敵人,隻有比他們更凶殘,更狡猾,之前他學的那些堂堂正正的戰爭之道根本沒用。
可是在倉促之間兵力不足的情況下,他除了跟隨呂新意元帥占據大城據守之外,沒有絲毫辦法。
可是在武國人連續不斷的攻城下,似乎這城市也守不了多久。
於是他說服了大元帥呂新意接受他的計劃,接著派手下的將領偷偷向武國軍隊投降,約定幾點幾時打開城門,兩軍裏應外合,攻下城池。
武軍中路統帥蕭卓翔精明萬分,很快就發現了破綻,並得知被打開的城門處埋伏有重兵,於是他就將計就計,準備派之前的投降翔軍士兵去佯攻那城門,自己則是親自帶領精銳埋伏在城牆的另外一側,準備來一個出其不意,一舉攻下雄城。
決戰時間很快到了,聽到遠方傳來震天的喊殺聲。蕭卓翔隻是報以一聲冷笑,接著就帶著很容易就攻上了城牆。(.mianhuatang.info無彈窗廣告)
隨後他就鑽進了口袋,遇到了埋伏。
為了這次戰鬥,明軍幾乎把吃奶的力氣都用出來了,他們已經憋的太狠。
這是一場豪賭,如果蕭卓翔信了那些“投降”將領的話,真的去攻擊那打開的城門的話,他發現那裏的守軍寥寥無幾,發出廝殺呐喊聲的隻不過是城裏組織起的民壯,這樣的兵力,他親自帶人的話幾乎可以瞬間衝垮,這樣這座雄城也會被徹底攻克。
可惜他選擇錯誤。
戰場上沒有重來的時候,一次錯誤,就是致命的。
新紀元一零二六年九月三日,武國新任大元帥蕭卓翔中伏戰死,明軍隨後出城掩殺,雙方混戰一晚,群龍無首的武國軍隊稍稍後退。
九月四日,明軍主動出擊,切斷了武軍的糧道,武軍不得不主動後退,一路遭受偷襲、騷擾無數。
九月十三日,在路過一個名為“天線澗”的地點時,武軍遭遇到了明軍的伏擊,傷亡慘重,幾近崩潰時左驍衛大將軍李錯帶兵來援,才逼退了明軍。
可是這一仗依然讓武軍銳氣大失,中路十萬軍隊足足陣亡三萬人,徹底打破了“武軍不可戰勝的神話”,極大地提升了明軍抗擊武軍的信心和決心。
呂正心獲勝之後,沒做任何休整,立刻調轉兵力,憑借對地形的熟悉和抗武救國的堅定信念,隻用一個星期便翻越了祈連山脈,出現在了武國左路軍的後方,趁著武國大軍還沒從震驚中反應,不顧行軍疲憊,立刻從武軍背後發動了猛烈攻擊,而守軍也是趁機組織了所有兵力,對武軍發動了自殺性衝擊。
在遭受前後夾擊以及沒有絲毫準備的情況下,雖然左路軍統率高飛拚盡全力,可無奈明軍在大義的感召下,舍生忘死,付出了比武軍更大的努力。
雙方鏖戰了三天三夜,殺的屍橫遍野,血流成河。而在最膠著的時候,鼎軍恰到好處地出現了。
這支生力軍加入,頓時起到了立竿見影的效果,武軍的防守陣線終於被擊潰,主將高飛身受重傷,不得不帶兵撤退。
明、鼎聯軍銜尾急追,在這場拚速度的戰鬥中,孤軍深入的武國左路軍在撤退途中還遭受到無數騷擾和埋伏,沒有一天不在戰鬥,這導致軍隊戰鬥力銳減,甚至還出現了斬殺不盡的逃兵,就連高飛也幾近絕望。
幸好這時李錯又是帶著軍隊適時的出現,給了追襲而來的明、鼎聯軍迎頭痛擊,最後親自斷後,掩護友軍撤退。
見到沒有便宜可占,明軍也隻是遠遠吊在武軍的深身後,一直跟到了最初的邊境線為止。
至十月三日,武國與明國的第一階段戰爭正式宣告結束。
在這次曆時不長但影響深遠的戰爭中,明國至少損失了三十萬正規部隊,北方數城不是不戰而降,就是慘遭血洗,百萬戰區民眾流離失所,近年來不斷占著翔國和鼎國小便宜的明國,終於連本帶利的把吃進去的全都吐了出來。
而相對明國,雖然在接下來的南征中遭到重大失敗,在這次戰鬥也是損失了近十萬的軍隊,新任大元帥蕭卓翔戰死,但是因為吞並了翔國,武國獲得了無比巨大的資源,綜合國力大大提升,這些損失依然是在可承受的範圍之內。
所以武王非但沒有命令撤軍,反而是再次整合了二十萬軍隊,前來增援南方軍團。
而這一次的代理元帥,武王沒有任用在這次戰爭中表現異常出色的升任左驍衛大將軍的李錯,而是任用了武國左侯衛大將軍蕭山。
雖然在資曆上蕭山也足以服眾,但是從戰績來說,實在比不上一直在參加戰鬥的左右驍衛、左右衛、左右武衛等大將軍。畢竟他近十年一直駐守武國北方,沒有經曆大的戰鬥,在攻滅翔國的戰鬥中,他也隻是完全遵照蕭逸飛的命令,打下了幾個城市,在一大群優秀將領中,最多隻能算是中規中矩。
或許武王任命他為大將軍的原因,隻是因為他是自己的伯父,一名真正的武國王族。
手握四十萬大軍,武王又是催促出戰,蕭山沒敢停留,就派出了十五萬先鋒軍,接連攻打明國北方的各個城市。
除了沒有使用太過血腥和殘忍的雇傭軍製度,蕭山這次的行動幾乎與蕭逸飛在翔國北方的所作所為如出一轍。
這就是完全利用硬實力進行壓製。雖然不像之前狂風驟雨般的狂暴戰鬥,讓明國人感覺滅國就在頃刻之間,但是今天攻下你一個鎮,後天打下你一座城,如此步步緊逼,鈍刀子割肉,也讓明國好受不到哪裏去。
而明國君主在大元帥呂新意的要求下,終於做出了一個正確的決定,呂新意依然是明國大軍元帥,但是呂正心正式升職為監軍。
監軍的權力可大可小,可如果呂新意完全不管事的話,那呂正心的就是明國北方戰區的實際統帥,而他也正日以繼夜地學習著各種戰爭技巧,並搜集武國各軍的詳細情報。
很快,他就不得不接觸到了一個人,武國曾經最年輕的大元帥蕭逸飛。也正是這個時候,他才知道這個世界上什麽是真正的天才,也才知道一年前自己在永樂城和一群朋友高談闊論,視天下英雄如無物的情懷是多麽的幼稚和淺薄。
對蕭逸飛的了解越深入,他就越佩服,也就越欣慰,欣慰蕭逸飛死了,如果不死,自己又要如何來麵對的這個足夠讓自己仰視的人?
幸好自己的對手隻是蕭山。
呂正心又開始仔細研究蕭逸飛的滅翔國之戰,畢竟蕭山現在采取的是和蕭逸飛類似的策略。
蕭逸飛采取的雇傭兵製度,真的隻是為了屠殺翔國人而采取的絕戶計嗎?
呂正心越思考,越覺得不可能。然後他再對照目前的複雜形勢,每日苦苦思索,終於在某一刻,頓悟了。
他想明白了,也知道了雇傭兵製度並不隻是武國大軍的補充,而是這種分散作戰、四處出擊打法的最重要的組成要件。
明白了這一點,他馬上就抓住了蕭山此次戰鬥的最大漏洞,所以他花費了一個月時間,隻召集了六萬精銳,就去卻迎戰蕭山派出的十五萬前鋒大軍。
而在之前,他又派出了實力高強五千人,作為先頭部隊出發。
如果說在剛開始的時候,武國大軍的進展還能算是十分順利,那在他們越來越深入明國,占據越來越多的城池後,就顯現出了明顯的漏洞。
他們發現派出城的信使和斥候常常有去無回,甚至前去征糧的百人小隊,不是全軍覆沒,就是被那些“農民”打的頭破血流;派遣大軍出征,卻又找不到人;如果貿貿然搜山,就會被不知道從哪裏冒出的明國精銳伏擊,損失慘重。
而蕭山這時卻表現出了一定的木訥,他隻把眼光放在了一座座不斷被攻下的城池上,沒有看到自己先鋒軍的兵力因為駐紮越分越少,也沒看到除了那些如同孤島般的城市外,剩下的區域都還在明軍的控製之中。
他隻看到了攻克敵城的光榮,而沒有發現其中的隱患。
經過近一個月的戰鬥,武國軍隊的士兵隻敢跟隨大軍出征,小隊是絕對不敢往城外跑了。在他們的眼裏,似乎每一堆稻草的下麵,都埋伏著大量明國的軍隊。
失蹤的自己,肯定成為武王心上的一根毒刺;而在南方的呂學文和呂唯晨,在得到楊摯爽的信息後,肯定也沒有再遵從武王的號令,甚至還有可能做出了一些令武王感到心悸的事情來。
所以武王害怕與鼎國激烈交戰的時候,自己突然帶領左武衛大軍出現,給武國軍隊致命一擊。
如果是大巫妖王馬修克勞德的詛咒沒有被驅逐前的自己,隻怕是真的會做出這樣的事情。
所以這才是武王最擔心的事,正因為如此,他才會打算率先攻下明國,接著整合實力,再對鼎國蠶食鯨吞,到那時,獨木難支的左武衛也就隻是纖芥之疾。
原來如此。
不過在戰鬥的最開始階段,武國並沒有發動攻擊,反倒了表現出了很強的和好誠意。
在邊境線之前一年的對峙時間裏,武國人非但沒有主動惹事,竟然還表現的很友善,兩國在國界線上巡邏的士兵,日子久,熟悉了還會互相聊聊天,聊的久了,還成為了朋友,打到了野味或者家裏有東西寄來,甚至還會和對麵的明國人分享。
來而不往非禮也,於是明國士兵有好東西,也會給武軍一些。一來而去,邊境線上非但沒有劍拔弩張的緊張氣氛,反倒是一副其樂融融的和諧場麵。
這種場麵隨著兩國高層的頻繁走動,原本就越來越稀薄的硝煙,更是已經弱不可聞。
隻是明國人經曆的鐵血戰爭真的太少,武國人帶來了禮物,帶走的是明軍兵力部署,糧草位置,當地山川地理等等重要情報。明軍去武軍那邊,就真的隻是去喝酒作樂。
日子一天一天過,很快就到了八月中秋節,武軍邀請很大一部分明軍的各級軍官一起去參加中秋狂歡。
因為之前端午節武軍各級軍官去過明軍大營,因此這次明軍軍官們也就真的大搖大擺的去了。
現在兩國高層也是交流密切,聽說武國最近就有公主要嫁給本國王子,武國人總不好意思在這個節骨眼上動手吧?
和武國人比起來,明國人簡直純潔的有如處女一般。
明軍高級軍官來到武軍大營,看到的不是新鮮的水果,烤的金黃的乳豬,或者是一桶桶的美酒,而是一臉殺氣、整裝待發的軍隊。
幹什麽,這是要我們來檢閱部隊嗎?
一些明國軍官還自我安慰。
不是要讓他們來檢閱部隊,而是要用他們的鮮血和人頭來祭旗。
新紀元一零二六年八月十五,武國軍隊假借晚會之名,一舉殺害將近明國各級軍官將近千人,隨即大舉侵入明國邊境,將猝不及防沒有一絲心理準備的近四十萬明國軍隊摧枯拉朽般擊潰。
明國大元帥呂霽戰死,三位大將軍陣亡,兩位大將軍被俘,三十三名將軍戰死,五十七位被俘,將軍以下職位各級軍官戰死被俘,不計其數。
獲得如此大勝之後,武國軍隊將俘虜集中在戰俘營後,未做絲毫停留,當即分成三路大軍齊頭並進,一路勢如破竹,鋒芒直逼明國首都永樂城。
如果說前一天還是晴空萬裏,再下一秒鍾,就突然刮起十二級的風浪,要將明國這艘大船一舉覆滅。
粉飾的太平被無情的撕碎,整個永樂城沒有準備奮起反擊,反倒是陷入了末日前的狂歡之中。
幸好在名族危亡時刻,總有一些英雄豪傑出現,這次也不例外。
明國另外一名大元帥呂新意領軍出征,在稟明明王後,他要了另外一個人成為自己的副手。
那就是之前戰死大元帥呂霽之子呂正心,他的父親是侯爵位,因為大敗,所以他繼承的爵位被削了一級,成為了伯爵。不過這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對不守信用的武國人恨之入骨,並且想盡一切辦法,也要為父報仇。
經過痛苦的洗禮,他發現對付像武國這樣凶殘而狡猾的敵人,隻有比他們更凶殘,更狡猾,之前他學的那些堂堂正正的戰爭之道根本沒用。
可是在倉促之間兵力不足的情況下,他除了跟隨呂新意元帥占據大城據守之外,沒有絲毫辦法。
可是在武國人連續不斷的攻城下,似乎這城市也守不了多久。
於是他說服了大元帥呂新意接受他的計劃,接著派手下的將領偷偷向武國軍隊投降,約定幾點幾時打開城門,兩軍裏應外合,攻下城池。
武軍中路統帥蕭卓翔精明萬分,很快就發現了破綻,並得知被打開的城門處埋伏有重兵,於是他就將計就計,準備派之前的投降翔軍士兵去佯攻那城門,自己則是親自帶領精銳埋伏在城牆的另外一側,準備來一個出其不意,一舉攻下雄城。
決戰時間很快到了,聽到遠方傳來震天的喊殺聲。蕭卓翔隻是報以一聲冷笑,接著就帶著很容易就攻上了城牆。(.mianhuatang.info無彈窗廣告)
隨後他就鑽進了口袋,遇到了埋伏。
為了這次戰鬥,明軍幾乎把吃奶的力氣都用出來了,他們已經憋的太狠。
這是一場豪賭,如果蕭卓翔信了那些“投降”將領的話,真的去攻擊那打開的城門的話,他發現那裏的守軍寥寥無幾,發出廝殺呐喊聲的隻不過是城裏組織起的民壯,這樣的兵力,他親自帶人的話幾乎可以瞬間衝垮,這樣這座雄城也會被徹底攻克。
可惜他選擇錯誤。
戰場上沒有重來的時候,一次錯誤,就是致命的。
新紀元一零二六年九月三日,武國新任大元帥蕭卓翔中伏戰死,明軍隨後出城掩殺,雙方混戰一晚,群龍無首的武國軍隊稍稍後退。
九月四日,明軍主動出擊,切斷了武軍的糧道,武軍不得不主動後退,一路遭受偷襲、騷擾無數。
九月十三日,在路過一個名為“天線澗”的地點時,武軍遭遇到了明軍的伏擊,傷亡慘重,幾近崩潰時左驍衛大將軍李錯帶兵來援,才逼退了明軍。
可是這一仗依然讓武軍銳氣大失,中路十萬軍隊足足陣亡三萬人,徹底打破了“武軍不可戰勝的神話”,極大地提升了明軍抗擊武軍的信心和決心。
呂正心獲勝之後,沒做任何休整,立刻調轉兵力,憑借對地形的熟悉和抗武救國的堅定信念,隻用一個星期便翻越了祈連山脈,出現在了武國左路軍的後方,趁著武國大軍還沒從震驚中反應,不顧行軍疲憊,立刻從武軍背後發動了猛烈攻擊,而守軍也是趁機組織了所有兵力,對武軍發動了自殺性衝擊。
在遭受前後夾擊以及沒有絲毫準備的情況下,雖然左路軍統率高飛拚盡全力,可無奈明軍在大義的感召下,舍生忘死,付出了比武軍更大的努力。
雙方鏖戰了三天三夜,殺的屍橫遍野,血流成河。而在最膠著的時候,鼎軍恰到好處地出現了。
這支生力軍加入,頓時起到了立竿見影的效果,武軍的防守陣線終於被擊潰,主將高飛身受重傷,不得不帶兵撤退。
明、鼎聯軍銜尾急追,在這場拚速度的戰鬥中,孤軍深入的武國左路軍在撤退途中還遭受到無數騷擾和埋伏,沒有一天不在戰鬥,這導致軍隊戰鬥力銳減,甚至還出現了斬殺不盡的逃兵,就連高飛也幾近絕望。
幸好這時李錯又是帶著軍隊適時的出現,給了追襲而來的明、鼎聯軍迎頭痛擊,最後親自斷後,掩護友軍撤退。
見到沒有便宜可占,明軍也隻是遠遠吊在武軍的深身後,一直跟到了最初的邊境線為止。
至十月三日,武國與明國的第一階段戰爭正式宣告結束。
在這次曆時不長但影響深遠的戰爭中,明國至少損失了三十萬正規部隊,北方數城不是不戰而降,就是慘遭血洗,百萬戰區民眾流離失所,近年來不斷占著翔國和鼎國小便宜的明國,終於連本帶利的把吃進去的全都吐了出來。
而相對明國,雖然在接下來的南征中遭到重大失敗,在這次戰鬥也是損失了近十萬的軍隊,新任大元帥蕭卓翔戰死,但是因為吞並了翔國,武國獲得了無比巨大的資源,綜合國力大大提升,這些損失依然是在可承受的範圍之內。
所以武王非但沒有命令撤軍,反而是再次整合了二十萬軍隊,前來增援南方軍團。
而這一次的代理元帥,武王沒有任用在這次戰爭中表現異常出色的升任左驍衛大將軍的李錯,而是任用了武國左侯衛大將軍蕭山。
雖然在資曆上蕭山也足以服眾,但是從戰績來說,實在比不上一直在參加戰鬥的左右驍衛、左右衛、左右武衛等大將軍。畢竟他近十年一直駐守武國北方,沒有經曆大的戰鬥,在攻滅翔國的戰鬥中,他也隻是完全遵照蕭逸飛的命令,打下了幾個城市,在一大群優秀將領中,最多隻能算是中規中矩。
或許武王任命他為大將軍的原因,隻是因為他是自己的伯父,一名真正的武國王族。
手握四十萬大軍,武王又是催促出戰,蕭山沒敢停留,就派出了十五萬先鋒軍,接連攻打明國北方的各個城市。
除了沒有使用太過血腥和殘忍的雇傭軍製度,蕭山這次的行動幾乎與蕭逸飛在翔國北方的所作所為如出一轍。
這就是完全利用硬實力進行壓製。雖然不像之前狂風驟雨般的狂暴戰鬥,讓明國人感覺滅國就在頃刻之間,但是今天攻下你一個鎮,後天打下你一座城,如此步步緊逼,鈍刀子割肉,也讓明國好受不到哪裏去。
而明國君主在大元帥呂新意的要求下,終於做出了一個正確的決定,呂新意依然是明國大軍元帥,但是呂正心正式升職為監軍。
監軍的權力可大可小,可如果呂新意完全不管事的話,那呂正心的就是明國北方戰區的實際統帥,而他也正日以繼夜地學習著各種戰爭技巧,並搜集武國各軍的詳細情報。
很快,他就不得不接觸到了一個人,武國曾經最年輕的大元帥蕭逸飛。也正是這個時候,他才知道這個世界上什麽是真正的天才,也才知道一年前自己在永樂城和一群朋友高談闊論,視天下英雄如無物的情懷是多麽的幼稚和淺薄。
對蕭逸飛的了解越深入,他就越佩服,也就越欣慰,欣慰蕭逸飛死了,如果不死,自己又要如何來麵對的這個足夠讓自己仰視的人?
幸好自己的對手隻是蕭山。
呂正心又開始仔細研究蕭逸飛的滅翔國之戰,畢竟蕭山現在采取的是和蕭逸飛類似的策略。
蕭逸飛采取的雇傭兵製度,真的隻是為了屠殺翔國人而采取的絕戶計嗎?
呂正心越思考,越覺得不可能。然後他再對照目前的複雜形勢,每日苦苦思索,終於在某一刻,頓悟了。
他想明白了,也知道了雇傭兵製度並不隻是武國大軍的補充,而是這種分散作戰、四處出擊打法的最重要的組成要件。
明白了這一點,他馬上就抓住了蕭山此次戰鬥的最大漏洞,所以他花費了一個月時間,隻召集了六萬精銳,就去卻迎戰蕭山派出的十五萬前鋒大軍。
而在之前,他又派出了實力高強五千人,作為先頭部隊出發。
如果說在剛開始的時候,武國大軍的進展還能算是十分順利,那在他們越來越深入明國,占據越來越多的城池後,就顯現出了明顯的漏洞。
他們發現派出城的信使和斥候常常有去無回,甚至前去征糧的百人小隊,不是全軍覆沒,就是被那些“農民”打的頭破血流;派遣大軍出征,卻又找不到人;如果貿貿然搜山,就會被不知道從哪裏冒出的明國精銳伏擊,損失慘重。
而蕭山這時卻表現出了一定的木訥,他隻把眼光放在了一座座不斷被攻下的城池上,沒有看到自己先鋒軍的兵力因為駐紮越分越少,也沒看到除了那些如同孤島般的城市外,剩下的區域都還在明軍的控製之中。
他隻看到了攻克敵城的光榮,而沒有發現其中的隱患。
經過近一個月的戰鬥,武國軍隊的士兵隻敢跟隨大軍出征,小隊是絕對不敢往城外跑了。在他們的眼裏,似乎每一堆稻草的下麵,都埋伏著大量明國的軍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