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9章 皇權不下縣
七天拯救大明?我還是上吊吧 作者:文盲寫小說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崇禎的這番話直接讓李邦華沉默了。
殺士紳是一件非常危險的事!
因為皇權不下縣,縣下麵的區域需要地方士紳幫忙管理。
何為皇權不下縣?
簡單來說,在行政編製上,朝廷下派的官員到知縣為止。
但是問題來了!
一個縣衙的官隻有六七個人,加上不入品的吏,總數也隻有區區四五十人。
幾十個人管理幾萬人的縣...
每年征收兩次賦稅,數次徭役,還有科舉,治安等各種問題。
難度可想而知。
在這種情況下,縣下麵的鄉鎮、村便形成了民間自治的局麵。
窮老百姓互相之間誰都不服誰,於是那些有勢力的宗族,有錢的地主,有文化的士紳成為了民間自治的權力代表。
知縣行政權的背後是皇權。
地方士紳、宗族自治權的背後是民意。
皇權做出的決定往往會讓民意的利益受損。
例如賦稅...徭役...
唐代以前的地方自治權在那些門閥士族手裏。
黃巢殺光門閥士族後,地方的管理工作就落到了士紳身上。
這些退休的官員在地方上影響力很大,有的人甚至能一呼百應。
知縣要想管理好地方,需要與地方士紳合作。
以此平衡皇權和民意的利益,爭取讓雙方都能滿意。
如果殺了民意代表,結果可想而知。
“陛下,”李邦華上前一步,“臣以為地方上的士紳能不殺就不殺,如果殺了他們,地方上將會亂作一團。”
“亂做一團?有這麽嚴重嗎?”崇禎有些疑惑。
李邦華點頭:“臣舉一個最簡單的例子,兩個農民因為地界問題打起來了,他們都覺得自己有理。”
崇禎對李邦華的例子很感興趣,因為這個例子在曆朝曆代發生的頻率都非常高。
李邦華接著說道:“如果當地有士紳,他們會找士紳評理。在士紳的調解下,事情很快會平息。如果沒有士紳,鬧大了很有可能會出人命。”
“就算沒出人命,雙方鬧到縣衙也會占用縣衙的行政資源,造成不必要的資源浪費。”
崇禎皺眉想了想:“裏長呢?他們不能替代士紳的角色嗎?”
大明朝實行裏甲製,以一百一十戶為一裏,設裏長。
裏長除了負責征派徭役外,還管理教化和治安問題。
不過他們的權限也僅限於此。
其他問題,尤其是涉及到刑獄的問題,需要上報地方官府。
李邦華搖著頭說道:“大部分地方的裏長都是由士紳的族人擔任,殺了士紳後,裏長的權威也就跟著消失了。”
“士紳的權威來源比較複雜,由為官經曆、學問、財富等各種因素構成,不是一般人能取代的。”
聽完李邦華的分析後,崇禎冷冷一笑。
士紳這個群體的重要性確實超出了他的預估。
但是...他早有準備。
“李閣老,士紳的問題確實不能簡單的用殺來解決。”
李邦華鬆了口氣。
陛下知道就好,一味殺人隻會讓事情變得越來越複雜。
“朕有一個問題,你認為士紳獲得權威的關鍵是什麽?”
關鍵?
李邦華皺著眉思考了一會:“臣以為是為人公平正直,造福鄉裏。”
崇禎笑道:“朕也是這麽想的,所以士紳的問題沒那麽複雜。隻要做好三件事,縣下麵就亂了不。”
“請陛下示下。”
崇禎說話前先站了起來,他倒背著手看向殿門外麵。
隔著窗棱紙可以看到,殿外的夕陽正漸漸遠去。
太監們忙不迭地點燃燈火,讓昏暗的大殿再次變得明亮起來。
燭光下,崇禎聲音平緩地說道:“為禍鄉裏的,殺!”
“造福一方而且聽朝廷話的,拉攏!”
“不搗亂也不聽朝廷話的,打壓!”
李邦華心裏一震。
殺!拉攏!打壓!
短短五個字就把看似複雜的問題簡單化了。
不對,事情絕對沒有那麽簡單。
他剛要開口,卻聽崇禎解釋道:“不要把矛頭對準整個士紳集團,他們太強大了。”
“關鍵是拉攏!拉攏其中一部分人,對付另外一部分人。讓他們內部產生矛盾,陷入到內耗之中。沒有矛盾就製造矛盾,有矛盾擴大矛盾,必要的時候...”
崇禎說到這停了下來。
這句話暗示李邦華,必要的時候可以製造出一些轉移矛盾的事件來。
他沒有明說,也不會明說。
李邦華肯定能聽懂,是否照做就看他本人的意願了。
崇禎繼續說道:“隻有讓他們陷入到無休止的內耗之中,朝廷才會獲利。”
李邦華聽完這些言論後直嘬牙花。
陛下對付士紳的辦法也太狠毒了。
“等等,”崇禎一臉嚴肅:“還不夠!士紳沒那麽容易對付,想打敗他們,需要明著暗著一起來。”
“明著是殺人,拉攏,打壓。”
“暗地裏搞輿論戰,讓天下文人對那些為禍鄉裏,拖欠賦稅的士紳進行口誅筆伐。”
“內外夾擊之下,朕相信絕大多數士紳會心甘情願的向朝廷靠攏。如此一來,士紳的問題就解決了。”
李邦華再次抬起頭,炯炯有神的看著崇禎,心思複雜。
在他的印象裏,這位大明皇帝之前用過這一招!
對付勳貴時殺了薛濂,拉攏了英國公張世澤,打壓了有京營背景的人。
高,實在是高!
“具體用什麽辦法對付那些士紳,你們內閣商量著來吧。”崇禎將這個權力交給了內閣。
李邦華剛要謝絕,被崇禎阻止:“朕乏了,李閣老先行退下吧。”
“這...”李邦華臉色難看起來。
他們這些大臣將來有一天會成為士紳。
陛下讓他們這些未來的士紳對付現在的士紳,又何嚐不是一種內耗呢?
到底是誰給陛下出的主意?
太毒辣了!
離開乾清宮後,李邦華坐上轎子去往內閣。
“閣老回來了!”範景文親自將李邦華攙扶進屋。
範景文是北直隸河間府吳橋人,父親範永年曾經官至南寧知府。
妥妥的官宦之家。
他的族人仗著他這層關係,故意拖欠了朝廷賦稅。
現在朝廷正在整頓吏治和地方士紳,他的族人被查出來故意拖欠賦稅,為了自保找到了範景文。
殺士紳是一件非常危險的事!
因為皇權不下縣,縣下麵的區域需要地方士紳幫忙管理。
何為皇權不下縣?
簡單來說,在行政編製上,朝廷下派的官員到知縣為止。
但是問題來了!
一個縣衙的官隻有六七個人,加上不入品的吏,總數也隻有區區四五十人。
幾十個人管理幾萬人的縣...
每年征收兩次賦稅,數次徭役,還有科舉,治安等各種問題。
難度可想而知。
在這種情況下,縣下麵的鄉鎮、村便形成了民間自治的局麵。
窮老百姓互相之間誰都不服誰,於是那些有勢力的宗族,有錢的地主,有文化的士紳成為了民間自治的權力代表。
知縣行政權的背後是皇權。
地方士紳、宗族自治權的背後是民意。
皇權做出的決定往往會讓民意的利益受損。
例如賦稅...徭役...
唐代以前的地方自治權在那些門閥士族手裏。
黃巢殺光門閥士族後,地方的管理工作就落到了士紳身上。
這些退休的官員在地方上影響力很大,有的人甚至能一呼百應。
知縣要想管理好地方,需要與地方士紳合作。
以此平衡皇權和民意的利益,爭取讓雙方都能滿意。
如果殺了民意代表,結果可想而知。
“陛下,”李邦華上前一步,“臣以為地方上的士紳能不殺就不殺,如果殺了他們,地方上將會亂作一團。”
“亂做一團?有這麽嚴重嗎?”崇禎有些疑惑。
李邦華點頭:“臣舉一個最簡單的例子,兩個農民因為地界問題打起來了,他們都覺得自己有理。”
崇禎對李邦華的例子很感興趣,因為這個例子在曆朝曆代發生的頻率都非常高。
李邦華接著說道:“如果當地有士紳,他們會找士紳評理。在士紳的調解下,事情很快會平息。如果沒有士紳,鬧大了很有可能會出人命。”
“就算沒出人命,雙方鬧到縣衙也會占用縣衙的行政資源,造成不必要的資源浪費。”
崇禎皺眉想了想:“裏長呢?他們不能替代士紳的角色嗎?”
大明朝實行裏甲製,以一百一十戶為一裏,設裏長。
裏長除了負責征派徭役外,還管理教化和治安問題。
不過他們的權限也僅限於此。
其他問題,尤其是涉及到刑獄的問題,需要上報地方官府。
李邦華搖著頭說道:“大部分地方的裏長都是由士紳的族人擔任,殺了士紳後,裏長的權威也就跟著消失了。”
“士紳的權威來源比較複雜,由為官經曆、學問、財富等各種因素構成,不是一般人能取代的。”
聽完李邦華的分析後,崇禎冷冷一笑。
士紳這個群體的重要性確實超出了他的預估。
但是...他早有準備。
“李閣老,士紳的問題確實不能簡單的用殺來解決。”
李邦華鬆了口氣。
陛下知道就好,一味殺人隻會讓事情變得越來越複雜。
“朕有一個問題,你認為士紳獲得權威的關鍵是什麽?”
關鍵?
李邦華皺著眉思考了一會:“臣以為是為人公平正直,造福鄉裏。”
崇禎笑道:“朕也是這麽想的,所以士紳的問題沒那麽複雜。隻要做好三件事,縣下麵就亂了不。”
“請陛下示下。”
崇禎說話前先站了起來,他倒背著手看向殿門外麵。
隔著窗棱紙可以看到,殿外的夕陽正漸漸遠去。
太監們忙不迭地點燃燈火,讓昏暗的大殿再次變得明亮起來。
燭光下,崇禎聲音平緩地說道:“為禍鄉裏的,殺!”
“造福一方而且聽朝廷話的,拉攏!”
“不搗亂也不聽朝廷話的,打壓!”
李邦華心裏一震。
殺!拉攏!打壓!
短短五個字就把看似複雜的問題簡單化了。
不對,事情絕對沒有那麽簡單。
他剛要開口,卻聽崇禎解釋道:“不要把矛頭對準整個士紳集團,他們太強大了。”
“關鍵是拉攏!拉攏其中一部分人,對付另外一部分人。讓他們內部產生矛盾,陷入到內耗之中。沒有矛盾就製造矛盾,有矛盾擴大矛盾,必要的時候...”
崇禎說到這停了下來。
這句話暗示李邦華,必要的時候可以製造出一些轉移矛盾的事件來。
他沒有明說,也不會明說。
李邦華肯定能聽懂,是否照做就看他本人的意願了。
崇禎繼續說道:“隻有讓他們陷入到無休止的內耗之中,朝廷才會獲利。”
李邦華聽完這些言論後直嘬牙花。
陛下對付士紳的辦法也太狠毒了。
“等等,”崇禎一臉嚴肅:“還不夠!士紳沒那麽容易對付,想打敗他們,需要明著暗著一起來。”
“明著是殺人,拉攏,打壓。”
“暗地裏搞輿論戰,讓天下文人對那些為禍鄉裏,拖欠賦稅的士紳進行口誅筆伐。”
“內外夾擊之下,朕相信絕大多數士紳會心甘情願的向朝廷靠攏。如此一來,士紳的問題就解決了。”
李邦華再次抬起頭,炯炯有神的看著崇禎,心思複雜。
在他的印象裏,這位大明皇帝之前用過這一招!
對付勳貴時殺了薛濂,拉攏了英國公張世澤,打壓了有京營背景的人。
高,實在是高!
“具體用什麽辦法對付那些士紳,你們內閣商量著來吧。”崇禎將這個權力交給了內閣。
李邦華剛要謝絕,被崇禎阻止:“朕乏了,李閣老先行退下吧。”
“這...”李邦華臉色難看起來。
他們這些大臣將來有一天會成為士紳。
陛下讓他們這些未來的士紳對付現在的士紳,又何嚐不是一種內耗呢?
到底是誰給陛下出的主意?
太毒辣了!
離開乾清宮後,李邦華坐上轎子去往內閣。
“閣老回來了!”範景文親自將李邦華攙扶進屋。
範景文是北直隸河間府吳橋人,父親範永年曾經官至南寧知府。
妥妥的官宦之家。
他的族人仗著他這層關係,故意拖欠了朝廷賦稅。
現在朝廷正在整頓吏治和地方士紳,他的族人被查出來故意拖欠賦稅,為了自保找到了範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