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建,字佐時,許州長社人,晚唐軍閥、五代後梁宰相。初為蔡州秦宗權部下軍校,後成為宦官將領楊複光麾下的“忠武八都”之一,在黃河中遊鎮壓黃巢起義。楊複光死後與鹿晏弘等西行,後又與王建等投靠權宦田令孜,拜華州刺史,又升為鎮國軍節度使。統治華州十六年之久,期間治理有方,使華州“流亡畢複,軍民充實”,成為亂世中的一片樂土,對外則與李茂貞、王行瑜結為一體,乃至稱兵犯闕。挾唐昭宗於華州,期間曾擅殺唐宗室十一王,昭宗回京後封他為許國公。宣武節度使朱全忠西征李茂貞,先攻韓建,韓建投降,先後擔任忠武軍、佑國軍、淄青平盧軍等地的節度使。後梁建國後被拜為宰相,官至太保,後出為匡國軍節度使,因兵變被部將張厚所殺,後梁末帝朱友貞追贈其為太師。


    韓建,家族世代為蔡州牙校,秦宗權占據蔡州,招納亡命之徒,韓建投奔他,累轉至小校。忠武軍監軍宦官楊複光欲進剿黃巢,秦宗權派鹿晏弘率兵與之會合,韓建也在軍中效力。楊複光將軍隊一分為八,由鹿晏弘、晉暉、王建、韓建、張造、李師泰、龐從等分別率領,號稱“忠武八都”,在楊複光率領下打敗黃巢手下將領朱溫,收複鄧州。


    屯兵河中的楊複光去世,鹿晏弘等都頭以入蜀護駕為名西行,一路剽掠,攻陷山南西道治所興元府,鹿晏弘自稱留後,任命其他忠武軍都頭為轄下各州刺史,但並不讓他們赴任。王建、韓建素來親睦,鹿晏弘數次引他們進自己的臥室,厚待他們,王建、韓建秘密商量說:“仆射(鹿晏弘)甘言厚意,是懷疑我們啊,大禍臨頭了!”僖宗所親信的宦官田令孜秘密遣人以厚利相誘,王建、韓建與張造、晉暉、李師泰率眾數千叛離鹿晏弘,翌年初迎駕於利州三泉縣。田令孜將韓建等五人收為養子,各封為官,韓建被補為神策都校、拜金吾衛將軍,不久後占據潼關一帶,回到長安的唐僖宗封他為潼關防禦使、華州刺史,後升為華商節度、潼關守捉等使。韓建出鎮華州以後,不僅治理有方,還數次擊退秦宗權的攻擊。


    唐昭宗下令討伐河東節度使李克用,以宰相張濬為河東行營都招討製置宣慰使,韓建親自率軍參戰,被任為北麵行營招討馬步都虞候兼供軍糧料使。官軍與李克用主力相遇,河東先鋒右軍使薛誌勤與洺州刺史李承嗣率三千騎在蒙坑打敗韓建的軍隊,韓建以壯士三百夜襲率兵五千屯趙城的李存孝,卻被其設伏擊退。韓建兵敗後,靜難、鳳翔軍不戰而逃,禁軍自潰,李克用軍擊敗張濬,將官軍逼入晉州,保大軍和定難軍也都逃走。韓建率諸軍退守晉州時,又被李存孝追擊潰敗,退保絳州。


    官軍隻剩張濬和李克用大敵宣武軍節度使朱全忠派來的軍隊共計萬餘人守晉州,李存孝圍晉州,卻考慮到不宜俘虜宰相,解圍退軍五十裏,任張濬、韓建逃跑。張濬、韓建棄晉州、絳州,從含山口遁去,翻越王屋山到河陽,拆毀民房做木筏而渡過黃河。李克用以貶張濬及其同僚宰相孔緯為條件,重新歸順朝廷,但張濬、孔緯沒有去貶所,而是於三月逃到華州,被韓建保護,朝廷無法過問。


    楊複光的養堂兄楊複恭被控謀反,昭宗派兵攻打楊複恭官邸,楊複恭逃奔楊複光養子山南西道節度使楊守亮,與時任附近節度使、刺史的其他養子侄楊守忠、楊守貞、楊守厚共同抗拒朝廷。韓建與鳳翔節度使李茂貞、靜難節度使王行瑜、天雄節度使李茂莊(李茂貞之兄)、匡國節度使王行約(王行瑜之弟)上表請求討伐楊複恭及其子侄,其後李茂貞不經朝廷許可而擅自出兵,迫使昭宗承認既成事實。楊複恭、楊守亮等在北投李克用的途中被韓建麾下兵士擒獲,韓建殺楊複恭等,將楊守亮押解至京師,但留下楊守亮的幕僚李巨川為己用,韓建因此功而被昭宗封為太尉、潁川郡王,同時命前戶部侍郎司空圖撰寫德政碑,但因韓建推辭,並未受爵,也未立碑。


    河中節度使王重盈去世,引發繼承糾紛,李克用主張前任河中節度使王重榮之子,並且是自己女婿的王珂繼任,但韓建、李茂貞和王行瑜則主張王重盈之子王珙繼任。昭宗同意李克用所請,令韓、李、王三節度使不滿。


    京畿有八鎮兵,隸左右神策軍,合陽鎮地近華州,良原鎮地近靜難軍治所邠州,韓建和王行瑜分別想要這兩鎮軍隊,被宦官拒絕。五月,韓、李、王三節度使進軍長安。昭宗登上安福門以待,三人盛陳甲兵,拜伏舞蹈於門下。昭宗在城樓上質問三人為何不奏請就擅自率兵入京,王行瑜、李茂貞流汗不能言,唯有韓建敢於陳述入朝原因。昭宗召三人上樓,賜酒,在同文殿宴請三人,三人認為宰相韋昭度、李磎與自己作對,就奏稱南衙、北司互有朋黨,禍亂朝政,韋昭度討西川不利,李磎拜相不合眾心,請求誅殺二人。昭宗拒絕,隻是貶謫二人,他們卻在都亭驛殺了二人,又殺樞密使康尚弼及宦官數人,並迫使昭宗下詔將王珂調到匡國軍、任命王珙為河中節度使。三節度使企圖廢黜昭宗,擁立皇兄吉王李保,但聽聞李克用已起兵勤王,三人害怕,王行瑜、李茂貞各留兵二千人宿衛京師、監視昭宗,與韓建都返回本鎮。


    李克用殺韓建等的同黨晉州刺史王瑤,渡黃河,圍華州,韓建登城請求解圍,說:“我未嚐失禮於李公,為何被攻打?”李克用回複道:“韓公身為人臣,逼天子,殺大臣,韓公要是有禮,誰是無禮者?”但得知李茂貞和王行瑜正在試圖劫持昭宗後,李克用的兵鋒又轉向靜難軍。王行瑜敗亡,震懾了李茂貞和韓建,迫使二人不得不有所收斂,一度變得非常恭順。李克用請求昭宗同意他消滅李茂貞,但昭宗想維持平衡,不予批準,李克用隨後撤回河東。此後,李茂貞和韓建又驕橫如故,漸漸減少上貢,所上表章也語氣傲慢。


    昭宗選補數萬人為殿後四軍(安聖、捧宸、保寧、宣化)等軍,讓諸王統領,試圖確立親王典兵製,緩解李茂貞和韓建的壓力,李茂貞認為昭宗讓親王典兵是針對自己,便再度調兵進軍長安。昭宗告急於李克用,但李克用未奉詔。李茂貞打敗覃王李嗣周,逼近長安,昭宗決定率百官和諸王逃離長安。昭宗離京後,本來在延王李戒丕建議下投奔河東,韓建遣其子韓從允奉表請昭宗幸華州,昭宗不許,並以韓建為京畿都指揮、安撫製置及開通四麵道路、催促諸道綱運等使。韓建不停上表請幸華州,昭宗及從行官員也不願走遠,到富平時,就派遣宣徽使元公訊召韓建,麵議去留。


    韓建到富平迎駕,光著腳叩頭認罪,並哭著說道:“現在跋扈的藩臣不止李茂貞,陛下要是離開宗廟園陵,遠巡邊疆,臣害怕車駕渡河就回不來了!如今華州兵力雖微弱,卻控帶關輔,也足以自保。臣積聚訓厲已經十五年了,西距長安不遠,願陛下駕臨,以圖興複。”昭宗也感動得哭了,於是駐蹕華州,以府署為行宮,韓建去龍興寺辦公。


    當時,隨昭宗逃到鎮國軍的宰相們王摶、孫偓、陸扆畏懼韓建,不敢專斷政事。昭宗詔令韓建參與議論朝政,韓建上表堅辭,於是作罷。韓建奉詔遣李巨川傳檄天下諸藩鎮,讓他們把糧餉運到行在,協助修繕被李茂貞破壞的長安城。應韓建請求而被外放的宰相崔胤秘密求援於朱全忠,朱全忠遂與河南尹張全義上表請昭宗去洛陽,並反對外放崔胤,韓建害怕,奏請召回崔胤仍為宰相,遣使告諭朱全忠,朱全忠作罷。韓建經常從容奏道:“臣為陛下修營大內,結信諸侯,一二年間,必期興複。”於是,昭宗以韓建為檢校太尉,兼領修創京城、京畿製置、催促諸道綱運等使,由韓建督役輦運工作,複建大明宮。昭宗以韓建權知京兆尹兼把截使,要他攻打李茂貞,韓建不想攻打自己的盟友,加以勸止,李茂貞也在韓建的建議下上表請罪,故官軍並未出師。


    昭宗久在華州,一心回宮,與韓建的矛盾再次浮上水麵,韓建視隨駕而來的諸王軍隊為眼中釘,他與李巨川合謀,指使防城將張行思、花重武告稱睦、濟、韶、通、彭、韓、儀、陳八王謀殺韓建、再劫駕去河中,並將張行思所告奏於昭宗。昭宗大驚,召韓建告諭,韓建稱病不入見,昭宗令諸王拜訪韓建解釋清楚,韓建依然不見,並上表稱:“諸王忽然來拜訪臣理事之所,不知意欲何為。臣仔細思考,不應與諸王相見。”又稱:“諸王當自避嫌疑,不可輕為舉措。陛下若以友愛含容,請依舊製,令他們歸十六宅,好好選師傅教以詩書,不令他們典兵預政。”且請求解散他們的軍隊,隻留殿後兵三十人為控鶴排馬官,隸飛龍坊,韓建擔心昭宗不從,率麾下精兵包圍行宮,連續上表。


    昭宗不得已,當夜詔令諸王所領軍士放歸田裏,勒令諸王回歸十六宅,其甲兵都交給韓建掌管。韓建又奏稱:“陛下選賢任能就足以平息禍亂了,何必另外設置殿後四軍?招募的都是坊市無賴奸猾之徒,平時就想著惹是生非,臨難必不能用,卻讓他們張弓挾刃接近皇帝,臣私下感到寒心,乞求都罷去。”昭宗聽從。於是殿後四軍二萬餘人全部被解散,昭宗便沒有了親軍。捧日都頭李筠昔日在王行瑜、李茂貞圖謀劫駕時護駕功居第一,韓建又率精兵數千包圍行宮,逼殺李筠,昭宗害怕,趕緊下詔同意,韓建就在大雲橋斬殺李筠。韓建又上奏引用永王李璘圖謀自立、吐蕃和軍閥朱玫擁立宗室為帝的例子,請求召還出使四方的諸王,又奏稱方士們出入禁庭,眩惑聖聽,應禁止入宮,昭宗都隻能聽從,但暗中派延王李戒丕出使河東,找李克用搬救兵。


    韓建已將諸王都幽禁在其他房內,又奏請立皇長子德王李佑為太子、拜未封王皇子為親王,試圖以此緩解與昭宗的關係,掩蓋惡名。昭宗乃立李佑為皇太子,更名李裕,打破了唐武宗以來不立儲君的慣例。韓建誣殺昭宗近臣天文學家太子詹事馬道殷和醫生將作監許岩士,以宰相孫偓與朱樸與馬、許勾結為由予以罷免。昭宗封韓建為昌黎郡王,賜號“資忠靖國功臣”,韓建八次上表,得以辭封,並獻封事十條,其中第三條是請置師傅教導太子、諸王,於是昭宗以太子賓客王牘為諸王侍讀。


    延王李戒丕從河東回到華州,韓建得知李克用近期遭敗而無暇西顧,便更加肆無忌憚地剪除昭宗的羽翼。他上表稱李嗣周、李戒丕等諸王謀反,請殺之,昭宗不予回複。韓建便與宦官知樞密劉季述矯詔抓捕十一王(李嗣周、李戒丕、丹王李允、通王李滋、皇兄儀王、皇弟睦王李倚、嗣濟王、嗣韶王、皇叔祖彭王李惕、嗣韓王李克良、嗣陳王),將他們及侍者驅趕到石堤穀,無論老少通通殺死。


    昭宗以韓建為鎮國、匡國兩軍節度使、長春宮使,韓建經營南莊,起樓閣,欲邀昭宗遊幸,再廢了他,改立太子李裕。其父韓叔豐對他說:“你隻是陳、許間一介田夫,遭遇時局變亂,蒙天子厚恩才有了現在的地位,卻想憑借兩州百裏之地行大事,我不忍見滅族之禍,不如先死!”說著就哭起來,李茂貞、朱全忠也都躍躍欲試,欲奪昭宗,韓建畏懼,於是作罷。


    韓建和李茂貞為了防止朱全忠西征,決定修複長安宮殿,迎昭宗回京,並同李克用講和。宮闕重建由韓建全權負責,他派都將蔡敬思督建,親自視察新宮。昭宗回京,韓建留在華州,昭宗拜韓建為守太傅,升華州為興德府,以韓建為府尹;親自為韓建畫像,再次封韓建為潁川郡王,並賜鐵券及禦筆“忠貞”二字,韓建屢次上表辭王爵,因而昭宗於改封他為許國公。


    此時,韓建炙手可熱,身兼宣力興複功臣、鎮國匡國等軍節度管內觀察處置修葺宮闕同州長春宮等使、開府儀同三司、守太傅、兼中書令、興德尹、使持節同州諸軍事、兼同州刺史、上柱國、許國公、食邑四千戶、食實封一百戶,獲鐵券所賜恕九死,子孫恕二死,如犯常刑,有司不可加責,詔付史館,頒示天下。


    時任左軍中尉劉季述和右宮中尉王仲先廢黜並幽禁昭宗,進士李愚上書韓建,請求勤王,韓建卻不采納,坐視昭宗被廢。昭宗複辟,宰相崔胤建議將宦官斬盡殺絕,宦官韓全誨、張彥弘聞訊,便與李茂貞勾結,崔胤也怕宦官先殺自己,便請求朱全忠率軍到長安對付宦官。韓全誨將昭宗劫持至鳳翔,韓建支持。


    此時,朱全忠軍正向長安推進,韓建幕僚匡國軍留後司馬鄴率先迎降,朱全忠派司馬鄴入華州,對韓建說如果不投降,就要兵戎相見。韓建派鎮國軍節度副使李巨川請降,並獻銀三萬兩助軍。朱全忠一度放過韓建,但張濬卻主張韓建作為李茂貞同黨,理應鏟除,以絕後患,於是朱全忠掉頭攻打華州,韓建驚慌失措。朱全忠這次派副典客馬嗣勳入城勸降韓建,韓建單騎與他同出迎謁朱全忠,朱全忠麵責韓建以往過失,韓建將責任全部推卸給李巨川,朱全忠便斬了李巨川,而原諒了韓建,對他說:“韓公是許州人,可以衣錦還鄉。”於是,任命他為忠武軍節度使,治陳州。


    李茂貞交出昭宗,向朱全忠求和,朱全忠迫使昭宗遷都洛陽,韓建前去迎駕。朱全忠奏請以長安為佑國軍,以韓建為佑國節度使,重建長安城。朱全忠為了杜絕韓建與李茂貞重新聯合的可能性,便將韓建調任為淄青平盧節度使。


    朱全忠迫使唐哀帝禪位,代唐稱帝,建立後梁,改名朱晃。朱晃即位後,將韓建調回中央,任命他為守司徒、同平章事,充諸道鹽鐵轉運使。朱晃認為韓建有文武之才,且懂得農業、軍事、財政等事務,想詳細詢問,所以在當時對他恩澤特異,後梁臣僚中幾乎沒有能與之相比的。


    朱晃以韓建為侍中,兼建昌宮使,權判建昌宮事。朱晃性格殘暴不講理,大臣不敢勸諫,唯有韓建時有建言,朱晃也優容他。朱晃郊祀於洛陽,以韓建為大禮使,罷相,拜守太保,詔命他每逢月旦、十五日入閣稱賀赴朝參,其他時候不必入見,以示優禮。朱晃於文明殿受宰相以下問起居,韓建率百官排班等候,朱晃升壇致謝,除授匡國軍節度使、陳許蔡觀察使,令中書門下不得限定其任期及替換他。


    朱晃被其子郢王朱友珪所弑,後梁因而人心動搖,許州軍士相繼報告有變亂,但韓建不在意,未做防備。馬步都指揮使張厚發動兵變,在衙署殺死韓建,末帝朱友貞追贈其為太師。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史事講將2隋唐五代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徐夏半生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徐夏半生並收藏史事講將2隋唐五代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