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價,唐代高僧,中國佛教禪宗五大家之一曹洞宗開山之祖,越州諸暨人,俗姓俞,俗稱良價或單稱洞山,為藥山惟儼之法孫,雲岩曇晟之弟子,他與弟子曹山本寂共同創立了“曹洞宗”。畢生精研佛學,造詣極深,他首倡五位君臣之說,以“正”、“偏”、“兼”三者,配以“君”、“臣”之位,藉以分析佛教真如和世界萬有之關係,其著作有《寶鏡三昧歌》。逝世後,唐懿宗授他以“悟本禪師”諡號,並敕建“慧覺寶塔”。


    良價幼年便出家,8歲時,有一天念《般若心經》,念到“無眼、耳、鼻、舌、身、意”這句時,忽然用手摸麵,就問師父:“我有眼、耳、鼻、舌等,為何《般若心經》上卻說沒有?”師父非常驚訝,並告訴良價:“我不能成為你師父”。隨即領良價到五泄“三學禪院”,拜靈默禪師為師,並受到披剃,其後十幾年,良價在靈默禪師的潛心指導下,精研佛學,闡揚佛道。


    20歲時,赴河南嵩山受具足戒,戒畢回五泄,後離五泄到各地遊曆。在池州拜謁了南泉禪師,得領玄契後又參拜溈山靈佑禪師並受心印,受心印後到雲岩參謁曇晟禪師成為曇晟之法嗣。良價雲遊到宜豐洞山,當地富紳雷衡為之捐地,良價從此在此創寺講法,從學者時達500人。在洞山,良價倡立了“五位君臣”說,視佛性為世界的精神本體,萬事萬物為現象,作《五位顯訣》,對其所創教義加以詳細闡述。


    良價強調頓悟,反對“拘束其心”地漸悟,其禪風則以回互細密見稱,一時風糜禪林,四方僧侶紛紛到洞山學法。弟子本寂師從良價數年並得良價衣缽,後又到曹山進一步弘揚師法,愈使洞山宗風廣揚。


    因良價住洞山首創禪宗新法,本寂居曹山續振此法,故後世將此法稱為“曹洞宗”,為中國禪宗五家之一,並成為中國禪宗主流。日本僧侶瓦室能光也曾千裏迢迢求法於良價,並在洞山住了30年。


    良價,於洞山端坐圓寂,世壽六十三,法臘五十五,良價真身葬洞山普利寺後,唐懿宗賜其“悟本禪師”諡號,並敕建“慧覺寶塔”,俗稱“價祖塔”,是為中外曹洞宗信徒共尊之祖塔。良價圓寂後,新羅僧人利嚴從良價另一法嗣道膺學法,歸國後創“須彌山派”,日本僧人又將曹洞宗傳入日本,開立日本曹洞宗,與臨濟宗共為日本兩大禪宗主要派別。《五燈會元》曾載道:“洞上玄風,播於天下。故諸方宗匠,鹹共推尊之曰:‘曹洞宗’”。


    良價畢生精研佛學,造詣極深,他首倡五位君臣之說,以“正”、“偏”、“兼”三者,配以“君”、“臣”之位,藉以分析佛教真如和世界萬有之關係。良價的禪法,重在理事俱融,吸收了華嚴宗的看法,也是遠承青原下石頭希遷的思想。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史事講將2隋唐五代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徐夏半生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徐夏半生並收藏史事講將2隋唐五代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