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鄘,字建侯,鄂州江夏縣人,唐朝宰相,江夏太守李邕從孫。出身江夏李氏,登進士第,補秘書省正字,擢累吏部員外郎,進禦史中丞。由河東節度使被召拜為門下侍郎、同平章事,晚年以太子少傅致仕,累封江夏縣開國侯,去世,追贈太子太保,諡號“肅”。


    李鄘,自稱是戰國名將李牧及秦、漢、晉的一些官員之後,自李鄘的四世祖李元哲起,李氏定居廣陵,李鄘的曾祖父名李昉;祖父李璞,曾任鄆州司戶參軍;父親李暄,任起居郎,李鄘有一兄,名李鄆。李鄘通過殿試,在書判中得了高分,被任為秘書省正字,後被朔方節度使李懷光邀為幕僚,累官監察禦史。


    李懷光反叛,占領河中,李鄘認為再跟著李懷光對自己家不利,於是稱兄長在東都洛陽染病,母親思念兄長。李懷光雖然同意他的母親離開,並沒有放行李鄘的妻兒,李鄘卻把母親和妻兒都送到洛陽。當李懷光為此責罵他時,李鄘說:“我李鄘在軍中,不能侍奉母親,但你為什麽不讓我的妻子侍奉婆婆呢?”李懷光無言以對。


    李懷光的部將呂鳴嶽被發現和河東節度使馬燧私通,李懷光殺其全家,還發現李鄘及其同僚高郢也牽扯其中,李懷光集結軍隊,公開訓斥他們,李鄘和高郢則稱他們隻忠於皇帝。李懷光將他們拘押。同年,李懷光自殺,所部向馬燧投降,馬燧釋放了李鄘和高郢,邀請他們為自己的幕僚,後因馬燧不聽從自己的建議,李鄘離開他,在洛陽退隱。時任山南東道節度使的曹王李皋,邀請李鄘做幕僚,他同意了,隨後他被召回京城長安,任吏部員外郎。


    徐泗濠節度使張建封去世,所部士兵拒絕朝廷詔令,推其子張愔繼任,殺了一些服從詔令的軍官,拘押了監軍宦官。張愔自稱兵馬留後,德宗任命李鄘為徐州宣慰使,命他前往徐泗濠首府徐州安撫軍隊,李鄘說服他們釋放了監軍宦官。張愔向朝廷上表,求李鄘轉交,李鄘見張愔在表章中自稱兵馬留後,指出此職未被朝廷認可,隻有在表章中刪除此稱呼,他才答應轉交。隨後,德宗任張愔為徐州團練使,李鄘回長安後,任吏部侍郎。


    唐德宗駕崩後,重病的太子繼位為唐順宗,李鄘任禦史中丞,隨後又先後任京兆尹和尚書右丞。不久,唐憲宗繼位,此時長安匪患嚴重,李鄘再任京兆尹,以極大改善了長安的治安而聞名。不久,他又任檢校禮部尚書、鳳翔隴右節度使、鳳翔尹,之前的鳳翔節度使經常用“神策行營”的名號,並在去鳳翔就任前先拜見神策軍中尉。李鄘認為這不妥,在他的請求下,憲宗沒有在他的官職中加上“神策行營”的名號,隻稱“鳳翔隴右節度”。


    宰相裴垍向憲宗指出河東節度使嚴綬無能,薦李鄘取代,憲宗同意,將嚴綬召回長安,改調李鄘為河東節度使。不久後,李鄘也被召回,任刑部尚書、禦史大夫、諸道鹽鐵轉運使。憲宗命權宦吐突承璀統軍討伐控製成德鎮的軍閥王承宗,李鄘和李元素、許孟容、李夷簡、孟簡、呂元膺、穆質、獨孤鬱都反對,最後憲宗仍然維持任命,但將吐突承璀的職銜由行營招討處置使降為招討宣慰使。


    李鄘任淮南節度使及淮南鎮首府揚州的大都督府長史,在鳳翔和河東任職都不長,據記載是因為李鄘嚴格而且時常變更法度,使百姓無所適從。在淮南,他仍然嚴格,但卻把地方管理得很好且富裕;同時在管理上很粗暴,他的幕僚無法阻止軍官和技術專家粗暴行法乃至處決多人,李鄘的名聲因此受損。當朝廷討伐控製彰義鎮的軍閥吳元濟時,吳元濟的盟友平盧節度使李師道,調兵對淮南邊境施壓,李鄘從楚州和壽州調集約兩萬軍隊防止吳、李進攻,且沒有向朝廷索要軍費。由於國庫在對吳元濟的作戰中耗盡,憲宗派鹽鐵轉運副使程異去各鎮征收賦稅,李鄘貢上了淮南鎮的盈餘,其他鎮也照做,緩解了國庫的危機。


    吐突承璀被貶為淮南監軍,他和李鄘彼此尊重,互不冒犯,吐突承璀被召回長安,推薦李鄘任宰相。憲宗召李鄘任門下侍郎,授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拜為宰相,但李鄘自認為不適合當宰相,更為被宦官薦舉感到恥辱,當僚屬準備奏樂慶祝時,李鄘哭著說:“我老了,想在地方上安享晚年,宰相不是我能勝任的!”李鄘到達長安後稱病,沒有參與宰相事務,他還拒絕了憲宗的接見,也不見來官邸探病的下屬,不停上表請辭。憲宗改任他為戶部尚書,其相位由李夷簡替代,又任檢校左仆射,兼任太子賓客,分司東都洛陽。不久,李鄘以太子少傅致仕,累封江夏縣開國侯,李鄘去世,追贈太子太保,諡號“肅”。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史事講將2隋唐五代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徐夏半生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徐夏半生並收藏史事講將2隋唐五代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