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晟,字良器,洮州臨潭人,唐朝中期名將,左金吾衛大將軍李欽之子。擅長騎射,勇武絕倫,以良家子身份從軍,跟隨河西節度使王忠嗣征討吐蕃,號稱“萬人敵”。鎮守西陲,屢立戰功,累遷右金吾衛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涇原四鎮北庭都知兵馬使,冊封合川郡王。率軍平定河朔三鎮叛亂,涇原兵變之後,親往奉天勤王,拜尚書左仆射、同平章事、諸道兵馬副元帥。收複長安,平定朱泚之亂,拜司徒兼中書令,領鳳翔、隴右、涇原三鎮節度使、行營副元帥,冊封西平郡王,世稱李西平,駐守涇州,防禦吐蕃進攻。冊封太尉兼中書令,管理尚書省事務,去世時年六十七,追贈太師,諡號忠武,配饗唐德宗廟廷,圖形淩煙閣。


    李晟,出身軍伍世家,十八歲便投身軍旅,隨河西節度使王忠嗣征討吐蕃,他身高六尺,勇武絕倫,善於騎射,曾一箭射殺吐蕃猛將,名揚軍中。被鳳翔節度使高升召入鳳翔軍,補任為列將,平定疊州羌、宕州連狂羌叛亂,累功升至左羽林大將軍。後來,李晟又討平黨項羌,因功加授特進、光祿卿,不久又改授太常卿。


    吐蕃進犯靈州,李晟時為鳳翔右軍都將,率一千士卒兵出大震關,直奔臨洮。他屠滅吐蕃定秦堡,生擒堡帥慕容穀鍾,迫使吐蕃解除靈州之圍,被授為開府儀同三司、左金吾衛大將軍、涇原四鎮北庭都知兵馬使。鳳翔節度使馬璘被吐蕃軍圍困於鹽倉,李晟率部橫擊吐蕃,在亂軍之中救出馬璘,因功獲封合川郡王,他威名遠振,引起馬璘的忌憚,被遣入京中為宿衛,擔任右神策軍都將。


    唐德宗繼位,劍南節度使崔寧入京朝覲,吐蕃、南詔聯軍趁機進犯劍南,蜀中震動。唐德宗任命李晟為太子賓客,命他率神策軍四千人,與左金吾衛大將軍曲環所率的五千範陽軍一同援救劍南。李晟取道漏天、連取飛越、肅寧等城,橫渡大渡河,擊破吐蕃軍,斬首一千餘級,吐蕃退走。此時,曲環所部在七盤再次擊破蕃詔聯軍,進克維州、茂州。李晟窮追吐蕃軍至大渡河外,與各路唐軍會合,大敗蕃詔聯軍,斬首六千級,俘獲敵軍頗多,蕃詔聯軍有近十萬人被困山穀,因饑寒墜崖而死。


    魏博節度使田悅起兵叛亂,兵圍臨洺,李晟被任命為神策軍先鋒都知兵馬使,與河東節度使馬燧、昭義節度使李抱真合兵援救臨洺。在雙岡大敗魏軍楊朝光部,並乘勝追擊,與田悅戰於臨洺。當時戰況激烈,唐軍各部皆退卻,李晟率部衝鋒,踏著堅冰渡過洺水,橫擊魏軍,使得唐軍重新振作,合力擊破田悅。李晟又在洹水擊破田悅,乘勝進軍魏州,因功被授為左散騎常侍、魏府左司馬。


    當時,幽州節度使朱滔、成德節度使王武俊因不滿朝廷封賞,遂與田悅勾結,並率軍圍困趙州,李晟建議聯合義武節度使張孝忠,合兵攻打範陽,以迫使王武俊從趙州撤軍。唐德宗允其所請,將莫仁擢、趙光銑、杜季泚等禁軍將領調撥至李晟麾下,並加授李晟為禦史大夫,李晟領軍北進,果然逼得王武俊撤軍退走。李晟聯合義武軍,將幽州將領鄭景濟圍困於清苑,並掘水灌城。田悅、王武俊紛紛派軍來援,但都被李晟擊敗,朱滔又親自來援,並以大軍包圍李晟所部。李晟內攻鄭景濟,外抗朱滔,與敵軍相持數月。後來,李晟重病臥床,部將共議,決定從清苑撤離,退保定州,朱滔憚於李晟威名,也不敢派兵追擊。


    涇原鎮士卒在長安嘩變,擁立朱泚為帝,唐德宗倉皇逃奔奉天,史稱涇原兵變。當時,李晟已經病愈,正欲再次揮師北進,卻接到詔令,讓他回師勤王。張孝忠因義武軍正陷於朱滔、王武俊威脅之下,不肯讓李晟率軍離去。李晟留下兒子李憑為質,又解下玉帶賄賂張孝忠的親信,方得帶兵西歸。不久,李晟兵至渭北,駐軍於東渭橋,被拜為檢校工部尚書、神策行營節度使。李晟以戰敗之罪,斬殺神策軍將領劉德信,兼並其部隊。當時,朔方節度使李懷光也自河北前來勤王,駐軍於鹹陽,他擔心李晟獨當一麵會分去自己的功勞,便奏請朝廷,表示要與李晟合兵一處。朝廷命李晟移營,李晟遂率部轉移至陳濤斜,與李懷光合營。但李懷光卻遲遲不肯進兵,李晟請李懷光出兵收複長安,並請命率部擔任前鋒,卻被李懷光拒絕。


    李懷光上奏皇帝道:“神策軍給養賞賜比地方部隊優厚,軍中非常不滿,我沒法解釋。”唐德宗派翰林學士陸贄到李懷光營中安撫,並與李晟一同商討軍糧供給之事。李懷光想要李晟自己請求減少糧食供給,使他失去士兵的擁護,於是道:“軍餉和賞賜不平等,軍隊怎麽打仗?”陸贄多次用眼色暗示李晟,李晟回答道:“您是元帥,全權處置軍政事務,我隻領一支部隊,聽從您的命令,至於增減軍餉的事,您看著辦。”李懷光無言以對,隻好作罷。


    李懷光駐軍鹹陽八十餘日,以等待戰機為借口,始終不肯出兵,暗中勾結朱泚,反叛跡象逐漸暴露,李晟害怕自己的部隊被李懷光吞並,上奏皇帝道:“應先采取措施應變,請調偏將趙光銑、唐良臣、張彧為洋、利、劍三州刺史,各自領兵守衛,保證關中與四川的交通暢通。”朝廷沒有回音。此時,吐蕃欲助朝廷消滅朱泚,德宗打算督戰鹹陽。李懷光認為皇帝要奪他兵權,圖謀更加急迫。不久,李晟以有詔令為名,移軍東渭橋,脫離李懷光。幾日後,李懷光吞並鄜坊節度使李建徽、神策行營節度使楊惠元的軍隊。


    唐德宗逃奔梁州,因駱穀道路狹窄,糧食供應困難,德宗很後悔沒有聽從李晟的建議,又擔心地問渾瑊道:“李晟兵力孤絕,能打勝嗎?”渾瑊道:“李晟秉性忠義正直,意誌不可動搖,我預料他一定能打敗叛軍。”德宗方才安心,並晉升李晟為尚書左仆射、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李晟接受任命時,邊拜邊哭道:“京師是國家的根本,如果大家都不肯進兵,誰能收複它呢?”於是,修理衣甲武器,加高城牆,挖深濠溝,籌劃收複京師。


    此時,李晟率領孤軍處於朱泚與李懷光之間,內無糧草、外無援兵,處境極為險惡。李晟一方麵謙詞厚幣,假裝對李懷光誠心誠意;另一方麵,又命張彧代理京兆少尹,征調京城周圍的賦稅。李晟集合全軍訓話道:“國家多難,皇帝流亡,目睹危難,為節義而死,是我們份內的事,你們此時不殺匪首,立功博取富貴,就不是英雄豪傑。”三軍將士皆願效死命。同時,駱元光統領的華州軍、尚可孤統領的神策軍,以及戴休顏統領的奉天軍、韓遊瑰統領的邠寧軍,都接受李晟指揮。


    此時,李懷光方才恐懼,李晟寫信公開斥責他,讓他打敗朱泚立功贖罪,李懷光不聽,又害怕李晟的襲擊,於是逃奔河中。不久,李晟兼任河中、晉絳慈隰節度使,又兼京畿、渭北、鄜坊、丹延節度招討使。唐德宗欲西去成都,李晟卻認為皇帝應留在梁漢之地,以安天下人心,李晟被加封為鄜坊、京畿、渭北、商華副元帥。當時,李晟與許多神策軍將領的家屬都在長安城中被朱泚當作人質,有人提起此事,李晟流淚道:“怎麽能顧惜自己的家庭呢?”此外,李晟與部下一起同甘共苦,以忠義和情誼激發軍心,全軍始終沒有怨言。


    李晟領兵攻打長安通化門,叛軍不敢出戰,李晟集合將領們詢問如何攻取長安,眾將都要求先攻外城,然後掃清皇宮裏的敵人。李晟卻認為:“叛軍若設伏兵與我巷戰,居民會喧鬧潰散。叛賊的精銳士兵集中在皇苑中,直接進攻這裏,是挖他的心腹要害,想逃跑都來不及。”於是,從東渭橋移營到光泰門,以大軍直逼都城,大敗朱泚部將張庭芝、李希倩。


    當時,華州軍營在北邊,兵力較少,叛軍集中進攻,李晟率精兵前去援救,兩破敵軍,乘勝進入光泰門,叛軍逃奔白華,叛軍哭聲整夜不停。次日,李晟再次出兵,眾將都請求等西部軍隊來到再夾攻,李晟道:“叛軍已經失敗,應該乘勝消滅。如果等候西邊的部隊,這會給他們再起的機會,對我們沒有好處。”於是,把全軍召集到光泰門,令王佖、李演率領騎兵,史萬頃率領步兵,進抵皇苑北麵。


    李晟派人先在夜裏拆毀二百步長的皇苑圍牆,作為進兵通道,等到李演等人來到時,叛軍已經用柵欄堵住。李晟怒叱諸將道:“怎敢如此放縱敵人,我當先殺了你們。”史萬頃害怕,率領其部眾首先衝進,拔去柵欄攻入皇城,王佖帶領騎兵跟隨其後進擊,叛軍大敗。官軍分路前進,姚令言率領叛軍仍在頑抗。李晟命令決勝軍使唐良臣率領步騎兵進逼,且戰且進,到了白華門,叛軍有數千騎兵出現於官軍的後麵,李晟率領一百多騎兵回身抵禦,左右的人呼喊:“相公(李晟)來了。”叛軍都驚恐逃散,朱泚率領敗兵逃離長安,李晟派遣兵馬使田子奇追擊,其餘叛軍相繼投降。


    李晟駐軍在含元殿前,住在右金吾衛駐所,並命長安、萬年縣令,分頭慰問居民,軍隊秋毫無犯,住在遠處街坊的居民,過了一夜才知道朝廷的軍隊已經進城。次日,李晟屯兵安國寺,斬殺跟隨朱泚叛亂的人,表彰堅貞不屈者,並要求赦免被迫從賊的人。捷報傳到梁州,德宗流淚不止,群臣前來祝賀,道:“李晟蕩平凶惡的叛賊,但市場攤鋪沒有移散,宗廟沒有驚動,長安居民未受驚擾,即使是三代時用兵,也不能超過他。”皇帝說:“上天生下李晟,是國家和百姓的福分,哪裏是我一人的福氣呢?”封李晟為司徒,兼中書令,實封一千戶。李晟派大將吳詵到寶雞清理道路,並請求親自去迎接和保衛皇帝車駕,德宗沒有答應。


    德宗從梁州回來,李晟身穿甲胄在三橋迎接皇帝,德宗停馬慰勞他,李晟兩次跪拜叩頭,向皇帝祝賀,又道:“陛下的臣子,不能很快消滅叛賊,致使陛下兩次流亡,是我不稱職的罪過,請定我的死罪。”拜伏在道路的左邊,德宗感動得掩麵流淚,命給事中齊映扶起他,讓他回到自己的位置;又賜他府宅、良田、園林等。李晟進府宅時,京兆尹設帷帳,教坊奏樂作為前導,皇帝命令將相送他回家。德宗在東渭橋為李晟立紀功碑,親自撰寫碑文,又命皇太子錄下碑文副本,賜給李晟。


    收複長安後,李晟考慮到涇州臨近邊界,且為軍事重鎮,然此地治理不善,多次發生兵禍,為此,他主動奏請前往涇州。於是,德宗命李晟兼鳳翔、隴右、涇原節度使、行營副元帥,改封西平郡王,進駐涇州。當時,宦官尹元貞持符節巡視同州、華州,擅自到河中撫慰李懷光。李晟上表彈劾尹元貞假借皇帝命令,想為叛亂的元凶開脫罪責,請皇帝治尹元貞的罪,又認為李懷光有五個不可赦免的原因,請求率五千精兵打敗叛賊。德宗剛把進攻叛賊的任務交給馬燧、渾瑊,因而沒有答應。


    吐蕃對李晟極為畏懼,大相尚結讚對他尤為厭恨,他們認為唐朝的名將隻有李晟、馬燧、渾瑊三人,於是實施反間之計,派遣使者通過馬燧請和,再通過會盟之際劫虜渾瑊,出賣馬燧。吐蕃興兵進犯隴州,卻不掠奪,並道:“召我來,何不以牛酒犒勞?”然後慢慢退去,以此來離間李晟。李晟派王佖率精兵三千人埋伏在汧城,擊破吐蕃軍,幾乎生擒尚結讚。不久,李晟又派野詩良輔攻占吐蕃摧沙堡。


    尚結讚多次遣使求和,李晟入朝覲見,認為吐蕃不可相信,宰相韓滉支持李晟的意見,請求調發軍糧供給李晟,讓其攻擊吐蕃。此時,德宗厭惡戰爭,疑心將帥生事以獲取功勞,適逢韓滉去世,而執政的張延賞又與李晟不和,多次在德宗麵前進行詆毀,認為不能讓李晟久握兵權,並推薦劉玄佐、李抱真主持西北邊事,讓他們立功來壓製李晟,德宗竟然采納了張延賞的意見,削去李晟的兵權。


    德宗在宣政殿召見李晟,冊封他為太尉、中書令,又命他在尚書省治事。渾瑊與吐蕃在平涼會盟,果然被吐蕃劫持,而馬燧也被罷免河東節度使之職。李晟去世,終年六十七歲,德宗得知後流涕不止,命百官到其府第吊唁,並追封他為太師,贈諡號忠武。李晟下葬時,德宗又親到望春門送葬,派使者在靈車前宣讀詔書,又命百官在路旁哭拜。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史事講將2隋唐五代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徐夏半生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徐夏半生並收藏史事講將2隋唐五代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