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道子,又名道玄,陽翟人,唐代著名畫家,畫史尊稱“畫聖”。少孤貧,年輕時即有畫名,曾任兗州瑕丘縣尉,不久即辭職,後流落洛陽,從事壁畫創作。以善畫被召入宮廷,曆任供奉、內教博士、寧王友,曾隨張旭、賀知章學習書法,通過觀賞公孫大娘舞劍,體會用筆之道。擅佛道、神鬼、人物、山水、鳥獸、草木、樓閣等,尤精於佛道、人物,長於壁畫創作。


    吳道子,少年時孤苦窮困,隨書法大家張旭、賀知章學習書法,後發奮改攻繪畫,漸漸掌握了繪畫的妙法,由於他的刻苦好學,年未弱冠之時,已“窮丹青之妙”。韋嗣立擢任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三品,封逍遙公,這時吳道子在其屬下任小吏。他“好酒使氣,每欲揮毫,必須酣飲”。


    後來,又任瑕丘縣尉,約在開元初年,吳道子不再做官,開始“浪跡東洛”。由於他能“窮丹青之妙”,在畫壇上有些名氣,即被唐玄宗召到京都長安,入內供奉,充任內教博士,並命他“非有詔不得畫”,後官至“寧王友”。吳道子入內供奉之後,多在宮中作畫,有時也隨從玄宗巡遊各地。一次,他隨駕去東都洛陽,會見了將軍裴旻和書法家張旭,三人各自表演了自己的絕技:裴旻善於舞劍,當即舞劍一曲;張旭長於草書,揮毫潑墨,作書壁;吳道子也奮筆作畫,“俄頃而就,有若神助”。


    唐玄宗東封泰山,吳道子陪同前往,事後還至潞州,車駕過金橋,禦路“曲折縈轉”,玄宗見數千裏間“旗鮮潔,羽衛整肅”,心中非常興奮,對左右侍從說:“張說言‘勒兵三十萬,旌旗千裏間,陝右上黨,至於太原’。真才子也。”左右皆呼萬歲。於是,召來吳道子、韋無忝、陳閎等,命他們三人共同繪製《金橋圖》,陳閎主畫玄宗真容及所乘照夜白馬,韋無忝主畫狗馬、騾驢、牛羊等動物之類,而橋梁、山水、車輿、人物、草樹、雁鳥、器仗、帷幕等主題部分則由吳道子主畫。《金橋圖》繪成後,“時謂三絕”。


    唐玄宗忽然想起蜀中嘉陵江山清水秀,妙趣橫生,遂命吳道子乘驛傳赴嘉陵江去寫生,到了嘉陵江,吳道子漫遊江上,縱目遠眺,此地好山好水,一幕一景地掠過,當時的體會與感受,便深深銘記在心上,並沒有繪製一張草圖。當吳道子遊覽了嘉陵江的山山水水之後回到長安,玄宗問他繪畫的情況時,他回答說:“臣無粉本,並記在心。”玄宗命他在大同殿壁上繪畫,吳道子將嘉陵江山水表麵羅列一番,而是把握住嘉陵江一山一水、一丘一壑引人入勝的境界,即把這一帶的山川壯麗優美與自然特色作了高度的概括,凝神揮筆一日而成,嘉陵江三百裏的旖旎風光躍然紙上,玄宗看了嘖嘖稱讚。


    在此之前,大畫家李思訓擅長山水畫,也曾在大同殿壁上畫嘉陵江山水,雖然畫得也十分奇妙,但卻“數月方畢”,不如吳道玄畫得又快又好。因此,玄宗頗為感慨地說:“李思訓數月之功,吳道玄一日之跡,皆極其妙也。”可見吳道子畫技高超,筆法嫻熟。吳道子不僅善於畫山水畫,畫動物也頗能傳神。他在大同殿上曾畫了五條龍,“麟甲飛動,每欲大雨,即生煙霧”,真是生龍活現。


    盧棱伽是吳道子的門生,“乾元初,於殿東西廊下畫行道高僧數堵”,後又在莊嚴寺三門繪畫,“銳思張開,頗臻其妙”。吳道子見了盧棱伽的繪畫,覺得他有很大的長進,酷似自己的筆法,於是驚歎說:“此子筆力,當時不及我,今乃類我。是子也,精爽盡於此矣。”由於盧棱伽竭盡全力,嘔心瀝血地繪畫,過了一個來月,即離開了人世。


    乾元年間,吳道子已是年過古稀的老人了,至於以後吳道子的生平仕履,因史籍失載,也就無從考證了。吳道子的一生,主要是從事宗教壁畫的創作,題材很豐富,兼工山水,描繪蜀道怪石崩灘很有名氣,據載他曾於長安、洛陽兩地寺觀中繪製壁畫多達300餘堵,奇蹤怪狀,無有雷同,其中尤以《地獄變相》聞名於世,還流傳有《寶積賓伽羅佛像》、《道子墨寶》等摹本,莫高窟第103窟的維摩經變圖,亦被認為是他的畫風。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史事講將2隋唐五代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徐夏半生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徐夏半生並收藏史事講將2隋唐五代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