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思訓,字建睍,一作建景,隴西狄道人,唐朝宗室、官員、書畫家,唐太祖李虎玄孫、華陽縣公李孝斌之子。出身宗室,起家常州參軍,二十歲前後任江都縣令,武周時期,避禍隱居。唐中宗複位後,累授宗正卿、岐州刺史,封隴西郡公,進拜右羽林衛大將軍,封彭國公,後官至右武衛大將軍。李思訓去世,時年六十六,冊贈秦州都督,諡號“昭”,陪葬於橋陵。


    李思訓,北朝北魏至西魏時期名將李虎的玄孫,他的祖父李叔良,是唐高祖李淵的堂弟,武德初年封長平王,其父李孝斌,封華陽縣公,十四歲的李思訓被補授為崇文館生,後舉經明行修科,以進士及第,又加朝散大夫,授官常州司倉參軍,再調為揚州江都縣令。


    高宗死後,太後武則天臨朝執政,宗室多被構陷殺害,李思訓為避禍而棄官隱居。“神龍政變”發生,唐中宗李顯複辟唐朝,李思訓以宗室“耆舊”身份被征入朝,拜官太常寺丞,不到一個月又調任太府員外少卿,五十日後被擢升為宗正卿,封爵隴西郡開國公,食邑二千戶,實封食邑二百戶,後出任岐州刺史,轉益州都督府長史。


    唐中宗崩逝後,李思訓又被征入朝中,任左屯衛將軍,後改任散騎常侍。開元初年,任右羽林衛大將軍,進封彭國公,食邑加至四百戶,後進拜右武衛大將軍,故後世稱其為“大李將軍”。後因病逝世,享年六十六歲,喪事由官府負責辦理,玄宗追贈他為秦州都督,賜諡號“昭”,陪葬於唐睿宗李旦的橋陵。


    李思訓,自少便以才藝著稱於當時,以善畫山水、鳥獸、草木、樹石聞名,其山水畫主要師承隋代畫家展子虔的青綠山水畫風,並加以發展,形成意境雋永奇偉、用筆遒勁、風骨峻峭、色澤勻淨而典雅,具有裝飾味的工整富麗的“金碧山水”畫風格,世稱“李將軍山水”,時人有“國朝山水第一”之評,與其子李昭道相區別,世稱“大李將軍”。


    李思訓的金碧山水畫和同時期興起的水墨山水畫,都為五代和北宋時期的山水畫奠定了基礎,明代莫是龍和董其昌等提出繪畫上的南北宗論,將李思訓列為“北宗”之祖,與董其昌同時的陳繼儒、徐沁也認同這一說法。如南唐的趙幹,宋代的王詵、郭熙、張擇端、趙伯駒、趙伯驌,以及於李唐、劉鬆年、馬遠、夏圭在繪畫風格上都屬於李派。


    無論如何,李思訓的繪畫風格,對後世山水畫中的青綠山水派產生了重要的影響,自李家父子始,山水畫的技法語言才真正開始成形,對於山水畫技法的探索和研究也逐漸成為風氣。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史事講將2隋唐五代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徐夏半生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徐夏半生並收藏史事講將2隋唐五代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