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仁軌,字正則,汴州尉氏人,唐朝宰相、名將,漢章帝劉炟之後。出身尉氏劉氏,自少孤貧,卻恭謹好學,成年後博涉文史,在唐太宗時以直言敢諫聞名,累官至給事中;唐高宗即位後,曆任青州刺史、帶方州刺史、同中書門下三品等職,鎮守百濟期間,因救援新羅,並在白江口之戰大敗倭國、百濟聯軍而名震天下,一度以洮河道行軍鎮守大使受命防禦吐蕃;武則天攝政時,擔任西京留守,封樂城郡公,逝世年八十四,冊贈開府儀同三司、並州大都督;唐中宗即位,加贈太尉;唐玄宗時,追諡“文獻”,並配享高宗廟廷。


    劉仁軌,自少家境貧寒,但愛好學習,適逢隋朝末年的農民起義,他無法專心地讀書,每當勞動之餘,劉仁軌就伸出手指在空中或地上寫寫劃劃,來鞏固所學的知識,到後來,開始以學識淵博而聞名。武德初年,河南道安撫大使任瑰起草奏疏議論國事,劉仁軌看到那份草稿,替他修改了幾句話,任瑰對他的才學感到驚異,於是赤牒任命他為息州參軍。


    不久後,劉仁軌被調為陳倉縣尉,折衝都尉魯寧驕縱違法,曆任陳倉縣官都無法製止他,劉仁軌就職後,特地告誡魯寧不得重犯,但魯寧仍凶暴蠻橫如故,劉仁軌於是用刑杖將他打死。州裏的官員將此事稟告朝廷,唐太宗憤怒地說:“一個縣尉竟打死了我的折衝都尉,這能行嗎?”把劉仁軌召進朝廷責問,劉仁軌回答:“魯寧侮辱我,我因此殺了他。”太宗認為劉仁軌剛毅正直,不僅不加懲處,反而提拔他為鹹陽縣丞。太宗準備到同州圍獵,當時秋收還沒有結束,劉仁軌上表勸阻,太宗於是下詔慰勞說:“你的職位雖低,但竭盡忠誠以奉事國家,所論之事,朕都十分讚賞。”不久,劉仁軌被授為新安縣令,累官至給事中。


    劉仁軌雖為官清廉剛正,但是為得寵的中書侍郎李義府厭惡,因處理“畢正義案”得罪李義府,被貶為青州刺史。高宗發兵征討百濟,劉仁軌奉命督海運,李義府在明知時機不當的情況下,強行督促他出海。結果,船隊在途中遇風沉沒,死傷嚴重,朝廷派監察禦史袁異式審訊。結案後,李義府對高宗說:“不斬劉仁軌,無法向百姓謝罪。”舍人源直心說:“海風暴起,這不是憑借人力所能預料的。”高宗於是僅將劉仁軌免職,以白衣的身份隨軍,李義府又示意郎將劉仁願將他殺死,因劉仁願不忍而作罷。


    左武衛大將軍蘇定方平定百濟,戰後,劉仁願被任為都護,與新羅王金春秋的少子金仁泰,共同鎮守百濟都城泗沘城,唐朝在百濟設立熊津都督府,任命左衛中郎將王文度為熊津都督。但王文度在渡海時病亡,高宗於是授劉仁軌檢校帶方州刺史,代替王文度統軍。百濟舊將僧道琛、鬼室福信等人立故王子扶餘豐為王,興起百濟複國運動,起兵反抗唐軍,圍攻劉仁願於府城。劉仁軌與新羅軍一起援救劉仁願,並擊退圍攻百濟軍,與城中的劉仁願會合。當時,蘇定方圍攻高句麗都城平壤已久,因戰事不利,又值大雪,遂退出平壤,劉仁軌自請留守百濟。


    高宗令劉仁軌率部前往新羅,與金法敏商議唐軍去留的問題。眾將士都想回國,劉仁軌回奏稱:“按照《春秋》的義理,大夫出征國外,隻要是可以使朝廷安寧、國家有利的事,就可以行使專斷之權。如今皇上準備消滅高麗,首先消滅了百濟,留下部隊鎮守,控製了它的要害。雖然叛賊強橫,但我們防備很嚴密,應當磨好刀槍,喂飽戰馬,趁它沒有準備,打它個措手不及,百戰百勝萬無一失,這樣就可以安士卒之心。然後分兵占據險要地帶,打開局麵,飛傳表文,奏聞聖上,請求朝廷增派軍隊,朝廷知道戰績,必定聲援接應,敵人就可消滅了。眼下平壤沒有攻克,熊津又要放棄,那麽百濟死灰複燃,消滅高麗就不知是哪年哪月了。況且我們現在以區區一城居於亂賊中心,如果此城失守,我們就會成為逃亡的罪人。即使進駐了新羅國,但這正像客人一樣,萬一發生了意外之事,後悔還來得及嗎?百濟的扶餘豐對鬼室福信心懷猜忌,貌合神離,勢必支撐不了多久。我們應當堅守待變,屆時再乘亂消滅他們。目前還不可輕舉妄動。”


    劉仁軌的諫奏不但讓高宗滿意,眾臣也交口稱讚,事態的發展果如其料,在時機成熟後,劉仁軌先發製人,派人偵察鬼室福信修建的真峴城軍情。隨後,他引新羅軍乘夜襲擊真峴城,悄悄攀牆,至拂曉破城而入,唐軍自此“遂通新羅運糧之路”。


    百濟王扶餘豐猜疑鬼室福信爭權,將其殺死,他又聞唐軍驟至,急遣使者到倭國、高句麗求援。倭國將領毛野稚子等率二萬七千人攻新羅,朝廷令右威衛將軍孫仁師率軍渡過渤海到來,與劉仁軌等會師,唐軍士氣因而大振。眾將討論進攻目標,有人說:“加林城是水陸交通要道,何不首先攻打它?”劉仁軌說:“加林城地勢險阻守衛堅固,進攻就會大量傷亡,守衛也會曠日持久。周留城是敵巢,敵軍頭目都集聚在那裏。如果攻克周留城,其餘各城自然就好奪取了。”


    按照唐軍部屬,孫仁師、劉仁願及新羅國王金法敏於是率領陸軍進發,劉仁軌則與杜爽、扶餘隆率水軍沿著熊津、白江進軍,與陸軍會合。劉仁軌在白江口遇上了倭軍,唐軍四戰皆捷,焚燒倭國戰船四百艘,一時間“煙焰漲天,海水皆赤”,倭軍大敗。扶餘豐脫身逃走,所佩寶劍被繳獲。百濟王子扶餘忠勝、扶餘忠誌率領自己的兵眾及倭國、耽羅國使投降,隻有主帥遲受信占據的任存城還未被攻克。


    蘇定方滅亡百濟,主將沙吒相如、黑齒常之糾集潰卒,憑借險要地勢接應鬼室福信,白江口之戰後,二人投降唐軍。劉仁軌展示誠意,讓他們攻取任存城來證明自己的真誠,又為其補充軍械、糧草。孫仁師認為此舉可能會招致他們反叛,劉仁軌說:“我觀察沙吒相如、黑齒常之真誠並有謀略,乘機立功,還懷疑什麽?”沙吒相如等最終攻克了任存城,遲受信獨自逃往高句麗,百濟的殘餘勢力被全部消滅。孫仁師等人班師回朝,朝廷令劉仁軌率軍留鎮百濟。


    百濟兩次遭受戰亂,境內受到嚴重的破壞,劉仁軌命令對死者進行掩埋祭奠,他重新登記戶籍,設置官署屬吏,開辟道路,建設村莊,修複堤壩塘堰,救濟貧困人家,鼓勵農業生產,替他們建立土地神廟,百濟的民眾都安居下來。守軍於是墾種土地,籌劃平定高句麗。劉仁願回到京城,高宗慰問他說:“你本是武將,但這次寫來的奏表文書,寫得非常得體,這是怎麽做到的?”劉仁願回答說:“都是劉仁軌的手筆,不是我能寫出來的。”高宗讚賞劉仁軌,破格提拔他六級官階,正式任命他為帶方州刺史,並在長安獎賞一處住宅,加賜其家屬,高宗特派使者送去蓋有禦印的文書,對劉仁軌進行表彰。


    在太宗貞觀、高宗永徽年間,朝廷都特派使者慰問祭奠陣亡的將士,有的還把贈授的官職爵位轉授給他的後輩擔任。顯慶以後,獎賞出征將士的事幾乎不複存在。到平百濟、圍平壤時,有功的人完全沒有甄別任用。州縣征募兵役,人們不願當兵出征,身體健壯、家境富裕的人,用財物到官府打通關節,都可以逃避征調。招募到的人都愚弱貧困,缺乏鬥誌。劉仁軌全麵論述了不計功行賞的弊病,要求朝廷對出征將士給予慰勞獎賞,以便鼓舞士氣。劉仁軌還呈遞奏表,建議任用百濟王子扶餘隆來安撫百濟民眾。高宗對他的建議表示同意,並授扶餘隆為熊津都督。


    當時,劉仁願任卑列道總管,高宗令他接替劉仁軌駐守百濟,然後二人再一起回國,劉仁軌說:“皇上巡視各地,還要籌劃平定高麗。眼下正值農忙季節,如果官兵全被接替,新來的人不熟悉情況,萬一這裏發生變故,誰能保衛?不如留下原來的部隊收割完畢之後,分批派他們回國。我應當留下,還不能離開。”劉仁願不同意,說:“我隻知道執行詔令。”劉仁軌說:“不對。如果對國家有利,知道該做就沒有不做的,這是臣下應守的節操。”於是向朝廷陳述利害關係,請求留守百濟,高宗同意,並因此認為劉仁願不忠。


    高宗到泰山封禪時,劉仁軌帶領新羅、百濟、儋羅、倭國等四國的酋長,奔赴泰山參加祭典集會,高宗大悅,擢升劉仁軌為大司憲兼知政事。劉仁軌遷右相,兼檢校太子左中護,根據前後戰功,高宗封劉仁軌為樂城縣男。劉仁軌出任遼東道安撫副大使、遼東道行軍副大總管、熊津道安撫大使兼浿江道總管,他先於六月前赴新羅征調其兵馬夾攻高句麗,然後北上,作為司空李積的副手,協助其攻滅高句麗。次年,唐軍回師,他以遼東道安撫使兼右相的身份與泉男生厘定安東都護府州縣。


    高宗允準稱病的劉仁軌致仕,加金紫光祿大夫,數月後複出,被任命為隴州刺史。劉仁軌入朝為太子左庶子,升任同中書門下三品,並監修國史。因“許敬宗等所記多不實”,高宗令劉仁軌等改修國史。


    因新羅吞並熊津都督府及支援高句麗遺民作亂,高宗決定討伐新羅,任命劉仁軌為雞林道大總管,東征新羅。劉仁軌率唐軍橫渡瓠蘆河,攻克新羅重鎮七重城,以功進封為樂城縣公,他的兒子以及侄子中有三個人被授予上柱國頭銜,鄉裏為此感到光榮,把他的故居稱為“樂城鄉三柱裏”。劉仁軌從新羅前線被召還入朝,任尚書左仆射、同中書門下三品兼太子賓客、監修國史,仍舊主持政務。


    吐蕃進犯扶州臨河鎮,唐軍兵敗,朝廷任命劉仁軌為洮河道行軍鎮守大使,以圖取吐蕃,“於是始有久戍之役”。劉仁軌的建議屢遭中書令李敬玄反對,他因此懷恨在心。劉仁軌明知李敬玄不是將才,但是因為一心想報複李敬玄,所以上奏道:“西邊鎮守的重任,非李敬玄不可。”李敬玄推辭不掉,在青海之戰中兵敗,被貶為衡州刺史。


    劉仁軌兼任太子太傅,不久後,他上疏請求致仕,高宗同意他辭去尚書左仆射之職,仍以太子太傅之銜知政事。高宗遊幸東都洛陽,留皇太子李顯在長安處理軍政事務,令劉仁軌與裴炎、薛元超輔佐太子。李顯奉詔趕赴洛陽,由唐昌郡王李重福繼任留守,劉仁軌任副留守。


    高宗駕崩,皇太後武則天執政,加授劉仁軌為特進。李重照被廢,劉仁軌又被任命為尚書左仆射、同中書門下三品,專任西京留守,獨自主持長安的留守事務。武則天特意寫信給劉仁軌,將其與留守關中的西漢名臣蕭何並稱,劉仁軌卻以年老體弱為由而上疏推辭,請求免除自己的留守之任,他還乘機陳述西漢呂後亂政敗亡之事,以申明對武則天的諷諫之意。


    武則天覽奏後,派侄子武承嗣專程前往長安慰問劉仁軌,向其解釋道:“今日因皇帝正在守喪不能開口發布政令,眇身我暫時代替他處置政事。勞您從遠處勸誡,又上表聲稱年老多病要辭職,內多責備抱怨,使我憂慮不安進退無據。你又說‘呂後被後代恥笑,呂祿、呂產給漢朝帶來災難’,比喻實在深刻,使我欣慰和慚愧交集。您忠貞的操守,終始不變;勁直的氣節,古今罕比。開始時聽到這種話,怎能不感到迷惘;靜而深思,足為借鑒。而且宰相之位,是百官的楷模,何況您是先朝舊臣,為遠近所注目。希望您以匡正補救國事為懷,不要以年邁為由請求退休。”不久,朝廷進封劉仁軌為樂城郡公。


    劉仁軌逝世,享年八十四歲,武則天為其輟朝三日,命在京官員依次到他家中吊祭,追贈開府儀同三司、並州大都督,陪葬乾陵,賜其家實封三百戶。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史事講將2隋唐五代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徐夏半生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徐夏半生並收藏史事講將2隋唐五代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