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楚,涿郡範陽縣人,出身範陽盧氏,任隋朝內史令。為尚書右司郎,當朝正色,甚為公卿所憚,及帝幸江都,東都官僚多不奉法,楚每存糾舉,無所回避。越王侗稱尊號,以楚為內史令、左備身將軍、攝尚書左丞、右光祿大夫,封涿郡公,與元文都等同心戮力以輔幼主。及王世充作亂,兵攻太陽門,武衛將軍皇甫無逸斬關逃難,呼楚同去。楚謂之曰:“仆與元公有約,若社稷有難,誓以俱死,今舍去不義。”及兵入,楚匿於太官署,賊黨執之,送於充所。充奮袂令斬之,於是鋒刃交下,肢體糜碎。


    趙長文,隋朝大臣,隋煬帝死後,越王楊侗稱帝,以趙長文為黃門侍郎,與元文都、段達、王世充、皇甫無逸、盧楚、郭文懿等輔佐幼主,號稱七貴。和元文都、盧楚、郭文懿招撫李密攻打宇文化及,引起王世充的不滿,元文都等人想除掉王世充,被段達告密。王世充發難,兵攻入洛陽宮城,逮住躲在太官署得盧楚,命人將他亂刀砍死,再亂刀砍死在楊侗身邊的元文都,中午,捕獲郭文懿和趙長文,將他們也殺害。


    王通,字仲淹,道號文中子,隋朝河東郡龍門縣通化鎮人,隋朝教育家、思想家。從小受家學熏陶,精習《五經》,著名的啟蒙讀物《三字經》把他列為諸子百家的五子之一:“五子者,有荀、揚,文中子,及老、莊。”王通的六部著作:《續書》、《續詩》、《元經》、《禮經》、《樂論》、《讚易》,在唐代就全部失傳了。隻留下他的弟子姚義、薛收編輯的《文中子說》。《中說》係王通和門人的問答筆記;體仿《論語》敷衍成書,由王氏家人定為王道、天地、事君、周公、問易、禮樂、述史、魏相、立命、關朗10篇行世。此書提出了“三教合一”的思想,為後世所重視。在哲學上此書提出以氣、形、識分別作為天、地、人的特點,含有一定的唯物主義思想因素。流傳版本有《子書百家》本、《明世德堂》本。宋代阮逸作《文中子中說注》,有《四部叢刊》本和《續古逸叢書》本。


    王劭,字君懋,太原郡晉陽縣人,隋代曆史學家,北齊禦史中丞王鬆年之子。起家開府參軍事,科教片,累遷中書舍人。北周時期,仍為中書舍人。隋朝建立後,授著作佐郎,負責編寫《齊書》,轉任員外散騎侍郎、起居舍人,負責撰修《起居注》,官製著作郎、秘書少監,冊封濟南侯,卒於任上。撰成《皇隋靈感誌》30卷,著有《隋書》80卷、《齊誌》20卷、《齊書》紀傳100卷、《平賊記》3卷。


    上官弘,字含韻,又名宏,上官賢長子。祖籍陝州。官至隋朝北部郎中及江都宮副監。楊廣巡遊江南,大將宇文化及、宇文智及、司馬德勘等率領楊廣的禦林軍在江都發動兵變,弑隋煬帝楊廣,殺大臣虞世基、裴蘊等人。上官弘及次子上官謹同被宇文化及部將陳棱所殺,妣姬氏,生子上官儀、上官謹。


    梁毗,字景和,號長璞,安定郡烏氏縣人,北魏到隋朝大臣,兗州刺史梁茂之子。參與滅亡北齊,授並州別駕、儀同三司,冊封易陽縣子,遷武藏監。隋文帝受禪,曆任治書侍禦史、大興縣令、京兆郡丞,出任西寧州刺史,治理西南民族地區十一年,言傳身教,實現所轄地方安寧。憑借功勳,冊封邯鄲縣侯,擔任散騎常侍、大理卿。仁壽初年,進位上開府。隋煬帝即位,遷刑部尚書,攝禦史大夫事,舉劾權臣劉昉、楊素、宇文述等人的不法行為,其剛正清廉的品格為人傳誦。


    韓僧壽,字玄慶,隋朝名將韓擒虎的二弟,和哥哥韓擒虎一樣,也以勇烈聞名於世。曾因平定尉遲迥之亂有功,被授予大將軍,封爵昌樂縣公,食邑一千戶。開皇年間,多次打敗突厥,威懾突厥,升官至上柱國,封爵江都郡公。隋煬帝即位,改封為新蔡郡公,卒於京師,時年六十五歲,有一個兒子名為韓孝基。


    杜正藏,字為善,鄴人,杜正玄之弟。約好學善屬文,弱冠,舉秀才,授純州行參軍。曆下邑正。大業中,以學業該通應舉,兄弟三人俱以文章同時詣闕。時以為榮。正藏著碑、誄、銘、頌、詩、賦百餘篇,又著文章體式,大為後進所寶,時人號為文軌。海外百濟、高麗,亦共傳習,稱為杜家新書。


    王辯,字警略,馮翊郡蒲城縣人,隋朝將領,清河郡守王訓的孫子。喜讀兵書,善於騎射。北周時期,屢立戰功,授帥都督。隋文帝即位,出任大都督,累授車騎將軍,平定漢王楊諒叛亂、征討吐穀渾、遼東之戰,頗有功勳,曆任、尚舍奉禦、鷹揚郎將,殺。累遷通議大夫、武賁郎將,賜爵武寧縣男,鎮壓儂,各地農民起義。聯合王世充統領把守洛口倉,攻打魏公李密作戰,兵敗殉國,時年五十六歲,安屍葬於將軍帽山下。


    格謙,隋末農民起義軍首領,渤海厭次人。隋煬帝奢侈腐化,濫用民力,並連續三次大舉進攻高麗,把廣大農民投入無窮無盡的徭役和兵役的災難之中,農民起義相繼爆發。格謙響應鄒平王薄起義,起兵反隋。他以豆子鹵亢為根據地,擁眾十餘萬,自稱燕王,對抗官府。為隋將王世充攻殺,餘部由高開道率領,繼續活動於渤海一帶。


    釋靖嵩,固安人,隋朝高僧,俗姓張。15歲出家,神氣俊越,抱負不凡,屢投名師,解難質疑,探求深奧玄學。深得琅玡王器重,但因河東摒棄釋教,於是南下江左,北還。撰寫了《攝論疏》6卷、《雜心疏》5卷,以及《九識》、《三藏》、《三聚戒》、《二生死》等元義並傳於世。釋靖嵩生平酷愛文史,喜詩頌,工篆隸。


    許智藏,高陽人,其祖父許道幼年時因母親長期患病而博覽醫方,且究極醫理,遂成名醫。他曾告誡兒子們說:“為人之子,嚐膳視藥而不知方術,豈能稱做孝子?”於是世相傳授。許智藏從青年時起,便以醫術高超名傳遐邇,且因此而顯達,先仕南朝陳,任散騎常侍。陳滅後,隋文帝任用為員外散騎侍郎。許智藏奉旨到揚州,正遇秦孝王楊俊病危,隋文帝派人召許智藏為其醫治。診脈後,智藏說:“病已入心,不可救也。”果如其言,楊俊數日而亡。皇帝為表彰他醫術高明曾賞賜其綢緞百匹。許智藏辭官回鄉,隋煬帝每有疾病,都令中使來詢訪,或以輦迎入宮殿,扶登禦床,凡許智藏所開藥方,無不奏效。後一直行醫於本鄉,80歲卒於家。


    許澄,醫術顯赫一時,許澄博有學識,繼承家業,醫道益精,曆任尚藥典禦、諫議大夫,封賀縣伯。


    耿詢,字敦信,丹陽人,滑稽辯給,技巧絕人。陳後主時,以客從東衡州刺史王勇於嶺南。王勇卒,遂與諸越相結,皆得其歡心。會郡俚反叛,被推為主。上柱國王世積討而擒之,罪當誅。自呈巧智,釋為家奴。久之,見其故人高智寶以玄象直太史,從之受天文算術,創意造軍天儀,不假人力,以水轉之,施於暗室,侯天時皆合。王世積上奏高祖使,給使太史局。後賜蜀王秀。從往益州,甚為秀信任。及秀廢,後當誅,何稠諫言,釋其罪。作馬上刻漏,世稱其妙。煬帝即位,進欹器,被放為良民。歲餘,授右尚方署監事,後為宇文化及所殺。


    黃鞠,號玄甫,原籍河南光州固始縣,後移居霍童石橋,官任隋朝諫議大夫。黃鞠係隋隆公之子。時,隋煬帝貪逸,造龍舟下揚州看瓊花,工程龐大,百姓受殘。隆公進宮麵諫,隋煬帝不聽,把隆公拘禁天牢。在牢中隆公囑咐兒子:“帝非明君,吾當盡職,爾等兄弟,應遣散他鄉,以免後患無窮。”不久,遇害。


    陸知命,字仲通,隋吳郡富春人。平生好學,通識大體,始任南朝陳行參軍、太學博士、南獄正。陳亡,還鄉家居,時逢高智慧等在江左起義,晉王楊廣鎮守江都,聞知命聲望,召令向起義軍勸降。知命招撫義軍所占領之17城,並得陳正緒、蕭思行等300餘人。以功拜儀同三司,賜田宅。時天下一統,知命上《太平頌》,勸隋文帝遷都洛陽。後又上表,請求出使高麗,以宣示王風,說服其國君稱臣於隋。奏上,深得文帝器重,授為普寧鎮將。在朝正直,待詔於禦史台。煬帝嗣位,被拜為書侍禦史。正色立朝,百官敬畏。時齊王暕倨驕放縱,親近小人。知命不畏權勢,上奏參劾,暕被判罪,眾官震栗。遼東之役,知命為東暆道受降使者。


    獨孤楷,本姓李,字修則,隴西成紀人,北周到隋朝時期將領,上大將軍獨孤屯之子。謹慎寬厚,弓馬嫻熟。跟隨權臣宇文護,遷車騎將軍。數從征伐,封為右侍下大夫、西河縣公,從大將軍韋孝寬平定淮南。依附於隋國公楊堅,管理相府親兵。隋文帝即位後,曆任右監門衛將軍、右衛大將軍、原益二州總管,封為汝南郡公。為政寬和,士民稱譽。隋煬帝時,出任並州總管。雙目失明,請求辭官,特命長子助理政務,遷長平太守,未到任卒,追贈原州刺史,諡號為恭。


    獨孤盛,本姓李,字修興,隴西成紀人,漢族,北周到隋朝時期將領,上大將軍獨孤屯之子。性剛烈,有膽氣,初以父勳,跟隨晉王楊廣,遷車騎將軍。隋煬帝即位後,獨孤盛遷右屯衛將軍,隨駕前往江都宮。得知宇文化及弑君篡位,拚死保護,力竭而亡。越王楊侗稱製後,追贈獨孤盛為光祿大夫、紀國公,諡號武節。


    皇甫誕,字玄憲,安定郡朝那縣人,北周到隋朝時期大臣,隨州刺史皇甫璠之子。起家雍州倉曹參軍,隋朝建立後,曆任益州司法、廣州長史、比刑二部侍郎、治書侍禦史。擔任兩河安撫大使,安輯流民。頗有功勳,遷大理少卿、尚書右丞,母喪去世。守喪期滿後,遷尚書左丞。出任並州司馬、儀同三司,輔佐漢王楊諒。阻止漢王楊諒作亂,城破被殺,時年五十一歲,獲贈柱國、左光祿大夫、弘義郡公,諡號為明。


    宋老生,隋朝將領,官至虎牙郎將。


    袁承家,隋朝官員,袁憲長子。袁承家在隋朝做秘書丞、國子司業。


    楊杲,小字季子。父隋煬帝楊廣,母蕭嬪。年僅七歲,封為趙王。隋煬帝巡行北疆,突厥攻雁門關,箭射到隋煬帝麵前,隋煬帝害怕,抱著楊杲哭得眼睛都腫了。不久,授光祿大夫,拜河南尹。楊杲聰敏,美容儀,隋煬帝寫的詞賦,多能誦之。性至孝,見煬帝不食,亦終日不食。江都政變,宇文化及帶人入宮,楊杲時年十二歲,在楊廣身旁不停悲號哀哭,裴虔通使賊斬之於帝前,血湔禦服,時年十二。蕭皇後跟宮女、宦官,用木板做一個棺材,把楊廣和楊杲,置於西院流珠堂。


    宇文智及,代郡武川人,隋煬帝寵臣、許國公宇文述子,大許國皇帝宇文化及之弟。多行違法事。隋末為將作少監。江都之變,智及實為主謀,化及稱帝,封為齊王,與宇文化及同時被殺。


    宇文承趾,隋朝曆史人物,宇文化及第二子。因為其父宇文化及和其叔宇文智及,都是隋煬帝楊廣的心腹,宇文承趾和其兄宇文承基,被破格任命為禁衛軍將領。江都兵變,引得天下共怒,受到李密、李神通、竇建德等的不斷進攻,宇文化及率殘部逃到了齊州。不想割據齊州的王薄早已暗通竇建德,打開城門引竇建德軍入城,俘獲了宇文化及、宇文智及和宇文承趾。不久將宇文化及和宇文承趾、宇文承基押送至襄國處斬。


    宇文承基,隋朝曆史人物,其祖父是北周的上柱國宇文述,父親是隋朝的左祤衛大將軍宇文化及。因為父親宇文化及和叔父宇文智及都是隋煬帝楊廣的心腹,宇文承基和其弟宇文承趾被破格任命為禁衛軍將領。宇文化及稱許國皇帝後,宇文承基被封為太子,並領兵攻打魏州,卻久攻不下,被守將元寶藏擊敗。後隨同宇文化及一齊被斬首。


    楊善會,字敬仁,弘農華陰人,父楊初,官至毗陵太守。曾任鄃縣令。張金稱率領的起義軍開糧倉,殺官吏,占領了許多郡縣。煬帝派將軍段達和楊善會前去鎮壓。楊善會向段達出謀劃策,段達起先並未采用,結果被義軍擊敗。後來聽取了楊善會的計策,打敗了義軍。張金稱又匯集孫宣雅、高士達等起義軍數十萬人,攻破黎陽城(今河南浚縣西南),氣勢高漲。楊善會又同平原通守楊元弘、武賁郎將王辯合軍攻打義軍。此時,起義烽火遍及各地,許多郡縣均被義軍攻破,能夠與義軍交戰且常常取勝的隻有楊善會率領的軍隊。楊善會前後與義軍交戰過七百餘戰,但終未能撲滅起義烽火。後來,隋煬帝命太仆楊義臣率軍圍剿張金稱義軍,楊義臣聽取楊善會的計謀,攻破義軍大營,俘獲了數千人,並殺害了義軍首領張金稱。隨後,楊善會又同楊義臣一起殺害了另一支義軍首領高士達。


    楊善會在鎮壓農民起義運動中,為隋朝立下了汗馬功勞,被擢升為朝請大夫,清河郡丞。後又拜清河通守。高士達的餘部在竇建德率領下繼續反隋,楊善會又領兵鎮壓,終被義軍擊敗就擒。竇建德欲讓楊善會參加農民起義軍,但楊善會執意不從,於是被殺。


    楊文思,字溫才,弘農華陰人,北周到隋朝時期大臣,北周小塚宰楊寬之子。憑借父勳,拜車騎大將軍、儀同三司、散騎常侍。平定十姓獠民反叛,遷翼州刺史。跟隨陳王宇文純攻打北齊,屢立功勳,授上儀同三司、永寧縣公。鎮壓壽陽稽胡劉叔仁之亂,遷朔州刺史。參與平定相州刺史尉遲迥叛亂,授上大將軍、洛川縣公,授隆州刺史。


    隋文帝即位,進爵正平郡公,出任魏冀二州刺史。隋煬帝即位後,曆任民部尚書、納言、左光祿大夫、平舒侯。卒於江都,時年七十,追贈光祿大夫、尚書右仆射,諡號為定。


    蘇夔,字伯尼,京兆武功人,隋朝大臣,邳國公蘇威之子。自幼聰敏,很有口才,八歲能誦詩書,擅長騎射。十三歲時,隨父蘇威至尚書省,與安德王楊雄比賽馳射,賭得楊雄駿馬。十四歲,與眾儒辯論,口齒伶俐,深得讚賞。成年後,博覽群書,尤精鍾律。楊素對他的才華十分賞識。隋煬帝即位,以為太子洗馬,轉司朝謁者。煬帝征遼東,蘇夔隨征,拜朝散大夫,立下戰功,進位通議大夫,卒年四十九,贈鴻臚卿,著有《樂誌》十五篇。


    來整,廣陵人,隋將領,榮國公、左翊衛大將軍來護兒第六子。驍勇善戰,屢從征討,所向皆捷,善撫軍士,擊民軍多奏捷。諸敵作歌說:“長白山頭百戰場,十十五五把長槍,不畏官軍千萬眾,隻怕榮公第六郎。”位至左光祿大夫,江都之難,與來護兒同為宇文化及所殺。


    斛斯政,複姓斛斯,司州洛陽人,鮮卑族,隋朝政治人物。明悟有器幹,初為皇帝親衛,積累軍功,授予儀同。大業年間,拜尚書兵曹郎,倚為心腹股肱,交好太尉楊素和楊玄感兄弟。朝廷經略四方,軍國多務。斛斯政果斷幹練,以為兵部侍郎。參與楊玄感反叛,事情敗亡後,逃往高句麗。隋煬帝第三次東征,高句麗獻出斛斯政求和,解送京城,以酷刑處死。


    宇文皛,字婆羅門,代郡武川人,鮮卑族,隋朝外戚大臣,隋文帝楊堅的外孫,安德縣公宇文靜禮第三子,母為廣平公主。幼年喪父,養於宮中,深得舅父隋煬帝楊廣喜愛,起家太子左千牛。跟隨隋煬帝出巡於江都,誓死保衛隋煬帝,遇害於江都宮變。


    宇文協,代郡武川人,鮮卑族,隋朝大臣,駙馬宇文靜禮之子。門蔭入仕,起家武賁郎將,授右翊衛將軍,扈從隋煬帝南行,遇害於江都宮變。


    宇文靜禮,宇文慶子,河南洛陽人也。初為太子千牛備身,尋尚高祖女廣平公主,授儀同,安德縣公,邑千五百戶,後為熊州刺史。先慶卒,子協,曆武賁郎將、右翊衛將軍,宇文化及之亂遇害。


    靈裕法師,隋代高僧,定州钜鹿曲陽人,俗姓趙。從趙郡應覺寺明、寶二禪師出家,前往鄴都,從道嚫習地論學,返回定州受具足戒。依曇隱學律;隨安、遊、榮三師學《雜心》,從嵩、林二師學《成實》。此後,致力於著述,師通達《華嚴》、《涅盤》等大小乘經典,聲名遠播,世人尊之為“裕菩薩”。晚年,隱居相州演空寺,世壽八十八。著


    陰世師,字秉,武威郡姑臧人,隋朝時期大臣,司空陰壽之子。個性忠厚,頗有武藝,少以父功,拜儀同三司,遷驃騎將軍。隋煬帝即位後,遷張掖太守,擊退吐穀渾和黨項,累官左翊衛大將軍,隋煬帝東巡,授西京留守,輔佐代王楊侑。抵禦唐國公李淵攻入長安,兵敗被殺,時年五十三歲。


    骨儀,本姓仆骨,天竺人,胡族,隋朝大臣。秉性剛鯁,勵誌守常,介然獨立。開皇初年,拜侍禦史,處法平當,隋煬帝嗣位後,遷右司郎中,拜京兆郡丞。聯合陰世師守備長安,抵抗唐國公李淵,坐罪賜死。


    薛世雄,字世英,河東汾陰人,涇州刺史、舞陰郡公薛回之子,隋朝將領。自幼性情凶狠好鬥,成年後他隨北周武帝討伐北齊,以軍功授任帥都督。隋文帝時期,薛世雄多次建立戰功,官至儀同三司、右親衛軍騎將。隋煬帝統治時期,他先後參加對吐穀渾、突厥、高句麗的戰爭。


    隋煬帝任命薛世雄為玉門道行大將軍,與東突厥首領啟民可汗聯合進攻伊吾國,薛世雄率軍出玉門,啟民可汗沒有到。薛世雄孤軍越過沙漠,伊吾人開始以為隋軍不可能到來,所以都沒有做防備,當聽說薛世雄軍已越過沙漠,大為恐懼,於是請求投降。薛世雄就在漢代舊伊吾城東築新城,留下銀青光祿大夫王威率領一千餘名士兵戍守伊吾城,薛世雄率軍返回。回京後,薛世雄因功升任正議大夫。薛世雄奉命率軍出沃沮道,與各路大軍全部到鴨綠水西岸匯集,共同攻打高句麗,在薩水與高句麗軍交戰,薛世雄戰亡。


    楊達,本名楊士達,字叔莊,弘農華陰人,隋朝宗室大臣,大將軍楊紹之子,女皇帝武則天外祖父。初以門蔭,授給事黃門侍郎。跟隨上柱國元諧攻打吐穀渾,遷吏部侍郎、開府儀同三司,轉任內史侍郎。外放鄯州、鄭州、趙州刺史,遷工部尚書、上開府,遷納言,參與東都洛陽的建設。跟隨隋煬帝遠征高麗,拜右武衛大將軍、左光祿大夫,卒於軍中,時年六十五歲,獲贈吏部尚書、始安郡開國侯,諡號為恭。唐高宗顯慶年間,作為武後外祖父,獲贈左仆射,諡號為懿。


    麴伯雅,祖籍金城,為中國古高昌的君主之一,屬麴氏高昌之列,麴乾固之子。向隋朝朝貢,隋煬帝冊封麴伯雅為光祿大夫、弁國公、高昌王。隋煬帝征伐高句麗,麴伯雅隨行,隋朝將華容公主宇文玉波嫁給麴伯雅。歸國後發生政變,麴伯雅失去王位,後複位,改元重光,三年後因病去世,由其子麴文泰繼位。


    趙煚,字賢通,天水郡西縣人,北魏到隋朝時期大臣,河東太守趙超宗的孫子,尚書左丞趙仲懿的兒子。舉秀才出身,西魏時期,起家丞相宇文泰參軍,隨攻洛陽,受封平定縣男,累遷中書侍郎。北周立國後,遷陝州刺史,擊敗陳朝名將吳明徹,授開府儀同三司、荊州長史。曆任民部中大夫、益州長史、天官司會,累遷禦正上大夫,加位上開府,客,遷大宗伯。隋文帝楊堅登基後,授大將軍,賜爵金城郡公。曆任相州刺史、右仆射、陝冀二州刺史,去世,時年六十八。


    李渾,字金才,隴西成紀人,隋朝時期大臣,太師申國公李穆第十子。身材魁梧,美須髯。初仕北周,起家左侍上士。參與平定尉遲迥之亂,授上儀同三司、安武郡公。隋朝建立後,授象城府驃騎將軍,護衛晉王楊廣出藩揚州,跟隨越國公楊素大破突厥,進位大將軍,授左武衛將軍,領太子宗衛率。隋煬帝即位,轉右驍衛大將軍、光祿大夫,冊封郕國公。受到妻兄宇文述告李渾誣告謀反,坐罪賜死,宗族覆滅,唐朝建立後,恢複官爵,以禮改葬。


    姚僧垣,字法衛,吳興郡武康縣人,南北朝時期醫學家,史學家姚察之父。精通醫學,曾任南朝梁宮廷的禦醫。江陵之戰後,西魏攻破江陵,進入北方朝廷任職。一生治驗不可勝記,聲譽遠聞外域,累遷上開府,隋朝時期,冊封北絳郡公。姚僧垣去世,終年八十五歲,追贈荊湖二州刺史,著有《集驗方》12卷、《行記》3卷行於世。


    趙綽,隋河東郡人,秉性正直剛毅,在時以明幹見知,職任內史中士。楊堅輔政後,以趙綽清正剛直,北周引薦為錄事參軍。隋文帝楊堅代周,聞趙綽清正剛直,就任命其為大理丞,不久,又以“處法平允,考績連最”,升為大理正。大理寺是隋代司法機關,而大理正就是大理寺的長官。


    羅愛愛,隋代人,女詩人,有《閨思詩》傳世。


    牛方裕,隋朝大臣牛弘次子,仕隋為符璽郎。隋末在江都附宇文化及,煬帝被殺,宇文化及引其參決政事,後任萊州刺史。


    元敏,元壽子,頗有才辯,而輕險多詐。宇文化及之反,敏創其謀,偽授內史侍郎,為沈光所殺。


    史義隆,隋朝史祥之子,官至永年令。


    令狐行達,隋末將領,官拜校尉,隸屬於驍果軍。隨宇文化及、司馬德戡等發動江都兵變,用練巾絞死了隋煬帝,叛軍要殺死隋煬帝,隋煬帝說:“天子自有天子的死法,怎麽能對天子動刀,取鴆酒來!”馬文舉等人不答應,讓令狐行達按著煬帝坐下。隋煬帝自己解下練巾交給令狐行達,於是令狐行達用這練巾絞死了隋煬帝。


    史祥,字世休,建康郡表氏縣人,北周到隋朝時期大臣,司徒史寧之子。驍勇善戰,文武雙全。北周時期,起家太子車右中士,襲爵武遂縣公。隋朝建立後,拜儀同三司、交州刺史、陽城郡公,頗有惠政,遷驃騎將軍。參加隋滅陳之戰,拜上開府、蘄州總管,跟隨晉王楊廣擊破突厥,遷右衛將軍。隋煬帝即位,從平漢王楊諒之亂,打敗綦連良,進位上大將軍,曆任太仆卿、鴻臚卿,迎接突厥啟民可汗入朝,從征吐穀渾,進位左光祿大夫、左驍衛將軍。參加攻打遼東之役,兵敗除名為民。拜燕郡太守,遭到高開道起義軍圍攻,卒於途中。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史事講將2隋唐五代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徐夏半生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徐夏半生並收藏史事講將2隋唐五代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