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突如其來的想法,讓高芸的心緒一下子變得特別激動,因為這件事要是真讓她給辦成了,簡直不敢想象能給他們這座城市的未來帶來多麽大的好處。
原本一個普普通通的小縣城。
絕對有發展成一個巨無霸的潛力。
她現在這些操作,包括搞大型食品廠,搞各種養殖場之類的,哪怕再怎麽發展,撐死了,幾十年後最多也就發展成一個超大型食品廠,順帶著把自己的家鄉,變成一個不錯的大型農業城市。
但大型農業城市跟大型工業城市。
甚至於金融城市之類。
肯定還是沒辦法比的。
可如果能在未來十幾年裏,保住大量的非文科類教授,並且把這些教授全部都留在本地,再把大量的優秀知青們也都盡量留在本地,同時從未來世界弄來更多的技術,乃至於知識創辦大學。
到時候她完全可以隻憑真本事,憑硬本事,把自己老家變成超一流城市。
而不像其他那些超一流城市,要麽是靠政策,要麽靠地理位置,要麽就是靠政治成份,得以迅速發展壯大起來。
激動了快有十分鍾之後,高芸才好不容易緩和自己的心情,然後便跟她母親楊琴開始商量一些細節,並各自安排了點任務,就掛斷電話,忙碌了起來。
區別在於她母親是真忙去了,高芸則是先列計劃,列好計劃便趕忙睡覺。
生活習慣一旦養成,到了該睡覺的時間,在不喝咖啡濃茶的情況下,正常都會犯困,所以高芸列好大體計劃,就趕忙簡單洗漱了下,會六八年睡覺了。
然後第二天早上一大早起來,就趕忙找已經退休了的唐明月商量這件事。
她兒子,也就是張懷陽吧,能做到如今這位置,勝在他有個有能力有魄力的母親,而不是他本身有啥能力,相比較於找他商量,高芸更願意找唐明月。
唐明月那邊更拎得清,對很多事看的也更透徹,並且更能給出好的建議。
當然了,肯定不可能實話實說。
見麵寒暄兩句後,高芸便開門見山的表示自己對未來風向的一些看法,淺談了一下各方麵的變化和對未來的擔憂等等,然後這才說起自己想說的正事:
“唐姨,不管別人怎麽看,但我們自己都很清楚,發展離不開科技知識。
離不開有文化,有能耐的人。
不提我們的那個食品廠,目前有不少好東西都是我一些有文化,有能耐的朋友幫忙搞定的技術攻關,各大養殖場的科學化養殖之類,也有他們的幫助。
包括農作物育肥選種,提高產量。
同樣少不了這些。
我琢磨吧,咱們現在做的這些想要再繼續往其他省擴張,沒什麽指望了
很困難。
所以隻能在現有的技術上深耕。
但是沒人才啊,前兩年我就在琢磨這事了,可因為缺乏人才,實在沒辦法搞,總不能真指望初中畢業的那些個知青幫上什麽忙吧,最起碼也得是高中畢業,然後還得懂點專業知識啥的是吧。
可有教授不用,那是暴殄天物。”
怕唐明月難以理解,高芸繼續道:
“我給您舉幾個例子吧,現在咱們隻能種點香菇平菇,新鮮香菇和平菇本地賣,賣不出去的就曬幹做成幹貨,或者做成香菇醬平菇醬之類的往外麵賣。
可如果未來我們能種猴頭菇,能種那個什麽鬆茸的話,那該有多了不得。
去年廣交會我跟您都去看過。
野生鬆茸幹要賣三百多一斤啊。
咱們要是能跟香菇一樣種,就算賣不到三百一斤,三十一斤總能賣得到。
以前香菇也沒法種,可後來不就有人研究出來了嗎?隻要有足夠的人才和足夠的時間去慢慢搞,肯定能成功啊。
這還隻是一方麵。
研究種出更好吃的水果,種類更豐富,生長速度更短的蔬菜,產量更高更耐旱,或者說更能抵禦重災的農作物。
甚至於吃更少的飼料,能長出更多肉的豬和雞,通通都是可以研究的啊!
但咱們缺人才,沒有人才。
所以您懂我的意思吧。”
“大概能夠理解,但這事不大好辦啊,你要是要三五個人才的話,我能幫你弄,可是大量就太困難了。而且不論知青還是那些教授,一般遵循的原則都是富裕的地方往貧窮的地方挪,人多的地方往人少,人力資源不夠的地方挪。
我們這原來確實算貧窮,但現在在你和我們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已經跟貧窮完全不搭邊了。要不是我們這是新發展起來的,一直擴張,一直增加工作指標,基本沒有什麽閑散無業的年輕人。
指不定咱們縣城不少人家。
也得讓孩子下鄉去!
說起來他們都得感謝你,要不是你這個食品廠在最近五年增加了八千個工作指標,然後其他廠也都在你這個食品廠的帶動下有所發展,還多出了不少養殖場,最起碼增加了一萬個工作指標。
如果沒這一萬個工作指標,咱們縣就得少一萬多個工人,多一萬多個無業遊民,這一萬多個無業遊民,年輕人就算沒一半,最起碼也有個三千四千吧。
這麽多年輕人沒工作在縣城瞎晃。
下鄉肯定是必須的!
不過現在不用擔心,現在咱們還缺人呢,所以你能明白我的意思吧,我的意思就是說你要想要優秀的知青,大量優秀的知青,我確實能想辦法溝通下。
畢竟知青下鄉本就是因為實在沒有太多的工作指標給他們,放任他們沒工作,瞎晃悠,對於治安方麵也是風險。
所以如果我們這邊說要知青的話。
肯定願意把知青們送過來。
但教授老師就不大好弄了。”
唐明月的回答可以說是既清楚,又隱晦,清楚地點明了本地情況,以及一些問題的根源,又隱晦表明了知青和下鄉的那些教授以及老師不是一個類型。
前者好辦,後者難度風險太大。
高芸沉吟許久後,猶豫說道:
“那我們有沒有可能在我們本地人為創造一片比較困難的荒蕪區域,或者說艱苦大隊,用來接納一些教授老師。
而且我覺得教授和老師還好吧。
總比一些失勢的領導安全。”
“而且我說的大量,其實也不一定真的說要堪比於知青那樣的大量,實在不行我們可以優中選優,精中選精,把我們急需的一些農業方麵的教授,又或者化學以及其他能教書方麵的教授,想方設法弄點過來,到時候可都是底蘊。
咱們不要僅僅局限於現在嘛。
可以展望一下未來。
您想想看,我們這先前連個高中都沒有,是不是,孩子想要念高中得去大城市,對我們而言的大城市,現在我們發展的已經相當不錯了,收入比以前的一些大城市收入還高,可是咱們這還是連一個高中都沒有,中專大專也沒有。
大學那就更不用想了。
想念大學得到市裏麵去才有。
以前那些個教授老師,咱們能有辦法請過來嗎,請人家過來講課都困難。
根本沒機會接觸。
雪中送炭和錦上添花的區別,我想您應該也清楚,如果咱們能把那些個教授和老師接過來,甚至於讓他們就在咱們這定居,咱們這還用怕沒有高中嗎?
他們教學能力比不上高中老師嗎?
至於中專大專和大學,咱們沒有地皮嗎?咱們能沒能力建房子嗎?咱們都有啊,就算是書籍教材之類的,我也有人脈能想辦法弄來,缺的就是教書的。
您說是不是……
有教書的,那才能算學校嘛!
我的想法就是,您能不能想辦法把這些個話,這些個未來的暢想,跟咱們縣裏麵,甚至於跟升官了的那些聊聊。
特別是跟本地出生的領導們聊聊。
咱不得為自己家鄉著想嗎?”
“您想想看,這事要是能夠順利搞定,再過個四五年,您重孫和重孫女出生,出門左轉是托兒所,右轉就是小學初中高中,十二年一貫教育,再往前走幾步,拐個彎便是大學,甚至於好幾個大學並排,想上哪個就上哪個,放學還能回家看看您,跟您吃個中飯或晚飯。
這日子多舒坦,多幸福。
要是把握不住這個機會,未來您重孫重孫女考上大學,那可能就得不遠千裏的去市裏麵,省裏麵,甚至於去外省上學了,到時一年都回來不了幾次啊。
然後要是工作還在外地。
可能每年也就過年能見一麵。
這些我跟您說說,您回頭也可以跟咱們本地的一些領導們說說嘛,實在不行問題大的,風險大的咱不要,弄些風險小,或者弄些受連累的過來也行啊。
這機會真的是千載難逢。”
為了達成目的,說動唐明月,高芸是真的費盡心機,拚命的努力畫大餅。
很多事操作起來,包括建大專大學之類肯定沒那麽容易,可這時候不能講困難,得展望未來,多說些好的情況。
但別說,唐明月是真的很心動。
前兩年她孫子和孫女就陸續獲考上了大專和大學,去外地上學去了,現在是真的如高芸所說那樣,每年也就寒暑假能見見麵,其他日子根本就見不著。
說句不好聽的,她和她老頭子要是現在就剩口氣吊著沒死,打個電報過去讓他們趕回來,都不一定能趕上奔喪。
這還僅僅是上學,回頭要是留在外地工作,恐怕就真隻有過年能回來了。
還得一路順利。
如果遇到點事過年都不一定回來。
所以這麽一想的話,高芸描繪的那個小學初中高中就在家附近,大學出門走幾步就到的未來,真的是太幸福了。
完美人生大抵便是如此吧。
不過就算如此,她也不可能給高芸打什麽包票,隻表示自己會努力勸說。
但具體能不能成就不好說了。
之後一連半個月,高芸唐明月,包括後來被拉過來的張懷陽等人都相當的忙,忙著出差拜訪,請客吃飯,忙著畫大餅,展望未來。好在他們的忙碌並非一點用都沒有,也不是所有人都短視。
雖然無法大張旗鼓做這事,但是私底下做些調動調整,轉移之類,肯定還是沒什麽問題的,結果就是很多地方的知青以及教授和教師,在經過一番粗略甄選之後,其中高芸他們指定要求領域的人,便陸續下鄉送到了高芸他們這。
而高芸他們,包括附近的一些公社大隊也都有努力配合,有的劃出部分土地充當,有的劃塊荒地趕忙興建一些看著低調,但實際充當研究機構的場所。
另外很多有大量自習室,乃至於地下學習班的圖書館,也開始陸續興建。
雖然有些人其實不大明白,不大理解,但他們知道高芸這些年做的任何事都對他們有好處,他們也嚐到了甜處。
所以自然沒人去瞎想或者搗亂,他們堅信,高芸這麽做肯定有她的道理。
這就是個人信譽名望帶來的好處。
大家願意無條件的相信。
與此同時,高芸母親,遠在未來世界的楊琴,也幫高芸仿製了一大批符合這個時代科技水準的一些資料書籍,以及偽造成古籍秘方的一些實際要更先進更科學的資料書籍,由高芸借由食品廠的運輸隊等渠道,設法全都搬運過來。
於是又一段時間後,新一批經過初選送過來的那些知青,愕然發現他們到達地方之後,首先需要麵臨的竟然根本就不是幹農活等問題,而是得先考試。
沒錯,高芸給他們安排了考試。
不是一場,也不是幾場,而是很多很多場考試,有測試他們本身數理化能力的,有測試他們在哪方麵有天賦的。
然後當然就是把符合高芸要求的那些知青們全都留下來,讓他們進圖書館學習,或者說兼職一個相對輕鬆點的大隊工作,將工作之餘的時間拿來學習。
教他們的當然是那些教授啥的。
至於不符合要求的,也是給他們兩個選擇,一是直接去附近大隊下鄉,二就是跟著學,並且做一些不怎麽需要天賦以及創造力,隻需要踏實肯幹,聽得懂專業術語,且能配合做研究的工作。
搞研究不是說全靠天才,天賦一般的,也能做基石,做些重複實驗勞作。
節省天才們的時間嘛!
特別是在沒有超算的情況下,天賦一般的那些個研究人員作用就更大了。
聽起來有些殘忍,但這就是現實。
除非運氣特別好。
沒錯,搞研究有時候天賦重要,但有時候運氣也很重要,指不定就有運氣特別好的瞎貓撞上死耗子,碰巧弄對了配比,或者實驗出錯都能搞出個成果。
在人手不足的情況下,哪怕天賦一般,隻要願意幹,高芸都給他們機會。
結果就是到六八年年底,高芸他們成功接納了兩萬名知青,要不是期間高芸又趕忙借十幾個教授的手,搞了幾樣能出口賺外匯的小發明,成功賺了一筆錢,年底的收益和稅收怕是得很難看。
畢竟這麽多知青都是要吃飯的,搞研究之類也要花錢,高芸總不能都從未來世界采購,她未來世界沒那麽多錢。
所以總體來講壓力還挺大的,不過壓力再大也得頂著,畢竟這才多少錢。
高端研究設備還一樣沒買呢。
隻買了些普通的基礎研究設備。
原本一個普普通通的小縣城。
絕對有發展成一個巨無霸的潛力。
她現在這些操作,包括搞大型食品廠,搞各種養殖場之類的,哪怕再怎麽發展,撐死了,幾十年後最多也就發展成一個超大型食品廠,順帶著把自己的家鄉,變成一個不錯的大型農業城市。
但大型農業城市跟大型工業城市。
甚至於金融城市之類。
肯定還是沒辦法比的。
可如果能在未來十幾年裏,保住大量的非文科類教授,並且把這些教授全部都留在本地,再把大量的優秀知青們也都盡量留在本地,同時從未來世界弄來更多的技術,乃至於知識創辦大學。
到時候她完全可以隻憑真本事,憑硬本事,把自己老家變成超一流城市。
而不像其他那些超一流城市,要麽是靠政策,要麽靠地理位置,要麽就是靠政治成份,得以迅速發展壯大起來。
激動了快有十分鍾之後,高芸才好不容易緩和自己的心情,然後便跟她母親楊琴開始商量一些細節,並各自安排了點任務,就掛斷電話,忙碌了起來。
區別在於她母親是真忙去了,高芸則是先列計劃,列好計劃便趕忙睡覺。
生活習慣一旦養成,到了該睡覺的時間,在不喝咖啡濃茶的情況下,正常都會犯困,所以高芸列好大體計劃,就趕忙簡單洗漱了下,會六八年睡覺了。
然後第二天早上一大早起來,就趕忙找已經退休了的唐明月商量這件事。
她兒子,也就是張懷陽吧,能做到如今這位置,勝在他有個有能力有魄力的母親,而不是他本身有啥能力,相比較於找他商量,高芸更願意找唐明月。
唐明月那邊更拎得清,對很多事看的也更透徹,並且更能給出好的建議。
當然了,肯定不可能實話實說。
見麵寒暄兩句後,高芸便開門見山的表示自己對未來風向的一些看法,淺談了一下各方麵的變化和對未來的擔憂等等,然後這才說起自己想說的正事:
“唐姨,不管別人怎麽看,但我們自己都很清楚,發展離不開科技知識。
離不開有文化,有能耐的人。
不提我們的那個食品廠,目前有不少好東西都是我一些有文化,有能耐的朋友幫忙搞定的技術攻關,各大養殖場的科學化養殖之類,也有他們的幫助。
包括農作物育肥選種,提高產量。
同樣少不了這些。
我琢磨吧,咱們現在做的這些想要再繼續往其他省擴張,沒什麽指望了
很困難。
所以隻能在現有的技術上深耕。
但是沒人才啊,前兩年我就在琢磨這事了,可因為缺乏人才,實在沒辦法搞,總不能真指望初中畢業的那些個知青幫上什麽忙吧,最起碼也得是高中畢業,然後還得懂點專業知識啥的是吧。
可有教授不用,那是暴殄天物。”
怕唐明月難以理解,高芸繼續道:
“我給您舉幾個例子吧,現在咱們隻能種點香菇平菇,新鮮香菇和平菇本地賣,賣不出去的就曬幹做成幹貨,或者做成香菇醬平菇醬之類的往外麵賣。
可如果未來我們能種猴頭菇,能種那個什麽鬆茸的話,那該有多了不得。
去年廣交會我跟您都去看過。
野生鬆茸幹要賣三百多一斤啊。
咱們要是能跟香菇一樣種,就算賣不到三百一斤,三十一斤總能賣得到。
以前香菇也沒法種,可後來不就有人研究出來了嗎?隻要有足夠的人才和足夠的時間去慢慢搞,肯定能成功啊。
這還隻是一方麵。
研究種出更好吃的水果,種類更豐富,生長速度更短的蔬菜,產量更高更耐旱,或者說更能抵禦重災的農作物。
甚至於吃更少的飼料,能長出更多肉的豬和雞,通通都是可以研究的啊!
但咱們缺人才,沒有人才。
所以您懂我的意思吧。”
“大概能夠理解,但這事不大好辦啊,你要是要三五個人才的話,我能幫你弄,可是大量就太困難了。而且不論知青還是那些教授,一般遵循的原則都是富裕的地方往貧窮的地方挪,人多的地方往人少,人力資源不夠的地方挪。
我們這原來確實算貧窮,但現在在你和我們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已經跟貧窮完全不搭邊了。要不是我們這是新發展起來的,一直擴張,一直增加工作指標,基本沒有什麽閑散無業的年輕人。
指不定咱們縣城不少人家。
也得讓孩子下鄉去!
說起來他們都得感謝你,要不是你這個食品廠在最近五年增加了八千個工作指標,然後其他廠也都在你這個食品廠的帶動下有所發展,還多出了不少養殖場,最起碼增加了一萬個工作指標。
如果沒這一萬個工作指標,咱們縣就得少一萬多個工人,多一萬多個無業遊民,這一萬多個無業遊民,年輕人就算沒一半,最起碼也有個三千四千吧。
這麽多年輕人沒工作在縣城瞎晃。
下鄉肯定是必須的!
不過現在不用擔心,現在咱們還缺人呢,所以你能明白我的意思吧,我的意思就是說你要想要優秀的知青,大量優秀的知青,我確實能想辦法溝通下。
畢竟知青下鄉本就是因為實在沒有太多的工作指標給他們,放任他們沒工作,瞎晃悠,對於治安方麵也是風險。
所以如果我們這邊說要知青的話。
肯定願意把知青們送過來。
但教授老師就不大好弄了。”
唐明月的回答可以說是既清楚,又隱晦,清楚地點明了本地情況,以及一些問題的根源,又隱晦表明了知青和下鄉的那些教授以及老師不是一個類型。
前者好辦,後者難度風險太大。
高芸沉吟許久後,猶豫說道:
“那我們有沒有可能在我們本地人為創造一片比較困難的荒蕪區域,或者說艱苦大隊,用來接納一些教授老師。
而且我覺得教授和老師還好吧。
總比一些失勢的領導安全。”
“而且我說的大量,其實也不一定真的說要堪比於知青那樣的大量,實在不行我們可以優中選優,精中選精,把我們急需的一些農業方麵的教授,又或者化學以及其他能教書方麵的教授,想方設法弄點過來,到時候可都是底蘊。
咱們不要僅僅局限於現在嘛。
可以展望一下未來。
您想想看,我們這先前連個高中都沒有,是不是,孩子想要念高中得去大城市,對我們而言的大城市,現在我們發展的已經相當不錯了,收入比以前的一些大城市收入還高,可是咱們這還是連一個高中都沒有,中專大專也沒有。
大學那就更不用想了。
想念大學得到市裏麵去才有。
以前那些個教授老師,咱們能有辦法請過來嗎,請人家過來講課都困難。
根本沒機會接觸。
雪中送炭和錦上添花的區別,我想您應該也清楚,如果咱們能把那些個教授和老師接過來,甚至於讓他們就在咱們這定居,咱們這還用怕沒有高中嗎?
他們教學能力比不上高中老師嗎?
至於中專大專和大學,咱們沒有地皮嗎?咱們能沒能力建房子嗎?咱們都有啊,就算是書籍教材之類的,我也有人脈能想辦法弄來,缺的就是教書的。
您說是不是……
有教書的,那才能算學校嘛!
我的想法就是,您能不能想辦法把這些個話,這些個未來的暢想,跟咱們縣裏麵,甚至於跟升官了的那些聊聊。
特別是跟本地出生的領導們聊聊。
咱不得為自己家鄉著想嗎?”
“您想想看,這事要是能夠順利搞定,再過個四五年,您重孫和重孫女出生,出門左轉是托兒所,右轉就是小學初中高中,十二年一貫教育,再往前走幾步,拐個彎便是大學,甚至於好幾個大學並排,想上哪個就上哪個,放學還能回家看看您,跟您吃個中飯或晚飯。
這日子多舒坦,多幸福。
要是把握不住這個機會,未來您重孫重孫女考上大學,那可能就得不遠千裏的去市裏麵,省裏麵,甚至於去外省上學了,到時一年都回來不了幾次啊。
然後要是工作還在外地。
可能每年也就過年能見一麵。
這些我跟您說說,您回頭也可以跟咱們本地的一些領導們說說嘛,實在不行問題大的,風險大的咱不要,弄些風險小,或者弄些受連累的過來也行啊。
這機會真的是千載難逢。”
為了達成目的,說動唐明月,高芸是真的費盡心機,拚命的努力畫大餅。
很多事操作起來,包括建大專大學之類肯定沒那麽容易,可這時候不能講困難,得展望未來,多說些好的情況。
但別說,唐明月是真的很心動。
前兩年她孫子和孫女就陸續獲考上了大專和大學,去外地上學去了,現在是真的如高芸所說那樣,每年也就寒暑假能見見麵,其他日子根本就見不著。
說句不好聽的,她和她老頭子要是現在就剩口氣吊著沒死,打個電報過去讓他們趕回來,都不一定能趕上奔喪。
這還僅僅是上學,回頭要是留在外地工作,恐怕就真隻有過年能回來了。
還得一路順利。
如果遇到點事過年都不一定回來。
所以這麽一想的話,高芸描繪的那個小學初中高中就在家附近,大學出門走幾步就到的未來,真的是太幸福了。
完美人生大抵便是如此吧。
不過就算如此,她也不可能給高芸打什麽包票,隻表示自己會努力勸說。
但具體能不能成就不好說了。
之後一連半個月,高芸唐明月,包括後來被拉過來的張懷陽等人都相當的忙,忙著出差拜訪,請客吃飯,忙著畫大餅,展望未來。好在他們的忙碌並非一點用都沒有,也不是所有人都短視。
雖然無法大張旗鼓做這事,但是私底下做些調動調整,轉移之類,肯定還是沒什麽問題的,結果就是很多地方的知青以及教授和教師,在經過一番粗略甄選之後,其中高芸他們指定要求領域的人,便陸續下鄉送到了高芸他們這。
而高芸他們,包括附近的一些公社大隊也都有努力配合,有的劃出部分土地充當,有的劃塊荒地趕忙興建一些看著低調,但實際充當研究機構的場所。
另外很多有大量自習室,乃至於地下學習班的圖書館,也開始陸續興建。
雖然有些人其實不大明白,不大理解,但他們知道高芸這些年做的任何事都對他們有好處,他們也嚐到了甜處。
所以自然沒人去瞎想或者搗亂,他們堅信,高芸這麽做肯定有她的道理。
這就是個人信譽名望帶來的好處。
大家願意無條件的相信。
與此同時,高芸母親,遠在未來世界的楊琴,也幫高芸仿製了一大批符合這個時代科技水準的一些資料書籍,以及偽造成古籍秘方的一些實際要更先進更科學的資料書籍,由高芸借由食品廠的運輸隊等渠道,設法全都搬運過來。
於是又一段時間後,新一批經過初選送過來的那些知青,愕然發現他們到達地方之後,首先需要麵臨的竟然根本就不是幹農活等問題,而是得先考試。
沒錯,高芸給他們安排了考試。
不是一場,也不是幾場,而是很多很多場考試,有測試他們本身數理化能力的,有測試他們在哪方麵有天賦的。
然後當然就是把符合高芸要求的那些知青們全都留下來,讓他們進圖書館學習,或者說兼職一個相對輕鬆點的大隊工作,將工作之餘的時間拿來學習。
教他們的當然是那些教授啥的。
至於不符合要求的,也是給他們兩個選擇,一是直接去附近大隊下鄉,二就是跟著學,並且做一些不怎麽需要天賦以及創造力,隻需要踏實肯幹,聽得懂專業術語,且能配合做研究的工作。
搞研究不是說全靠天才,天賦一般的,也能做基石,做些重複實驗勞作。
節省天才們的時間嘛!
特別是在沒有超算的情況下,天賦一般的那些個研究人員作用就更大了。
聽起來有些殘忍,但這就是現實。
除非運氣特別好。
沒錯,搞研究有時候天賦重要,但有時候運氣也很重要,指不定就有運氣特別好的瞎貓撞上死耗子,碰巧弄對了配比,或者實驗出錯都能搞出個成果。
在人手不足的情況下,哪怕天賦一般,隻要願意幹,高芸都給他們機會。
結果就是到六八年年底,高芸他們成功接納了兩萬名知青,要不是期間高芸又趕忙借十幾個教授的手,搞了幾樣能出口賺外匯的小發明,成功賺了一筆錢,年底的收益和稅收怕是得很難看。
畢竟這麽多知青都是要吃飯的,搞研究之類也要花錢,高芸總不能都從未來世界采購,她未來世界沒那麽多錢。
所以總體來講壓力還挺大的,不過壓力再大也得頂著,畢竟這才多少錢。
高端研究設備還一樣沒買呢。
隻買了些普通的基礎研究設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