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6章 饗宴上議傳位
穿越到大秦改變大秦的命運 作者:勾戈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眾人有些緊張,嬴政這話不像是簡單的論新舊統治模式,更像是要退位的意思,所以誰也不敢先接話。
但不管怎麽說,嬴宏的統治模式確實更先進。
而王綰已經不參加朝政多年了,不管嬴政是不是要退位也和王綰關係不大了,所以有些話王綰是能帶頭說的。
“陛下說的是,秦王賢德,有能力,處事果敢有決斷,論治國平天下,秦王亦有高能,恕臣僭越,陛下後繼之君者恐非秦王莫屬。”不管是繼續舊的統治模式還是開創新的統治模式,那都是嬴氏皇族的事了,王綰所能表態的隻有承認嬴宏為君王。
果然老人就是不一樣啊,嬴政很滿意王綰的回答“朕也是這麽想的,朕的二十三個兒子裏有五個早折了,其餘十八個兒子裏能治國為政者在朕看來也隻有趙王和秦王,而論智勇能謀威勢,秦王又在趙王之上,故此,朕想將國家社稷交托與秦王。”
嬴政此言一出,文武百官皆跪拜“陛下不可啊,陛下正值春秋鼎盛,秦王為臣為子也是極忠孝,從古至今,君父在上臣子於下乃是正道,陛下為君,秦王為儲亦是國家社稷根本。臣等願世代為大秦之臣,還請陛下三思。”
其實嬴政傳不傳位於嬴宏和這些人也已經沒什麽關係了,嬴政要傳位,這些人也沒膽子沒能力阻止,即使嬴政不禪位,這些人本質上也還是會變成嬴宏的臣子。
嬴宏爵秦王、總百揆、假節鉞都督中外諸軍事、入朝不趨讚拜不名奏事不名劍履上殿可不是鬧著玩的。
地位、名望、權柄,嬴宏都已經滿盈了,更何況嬴宏還有自己的政府,於內於外都已經是獨立君王的事實了,這些人哪還有資格再談論嬴宏能不能當皇帝的事。
不過既為人臣當忠君主,該表忠心還是要表忠心,免得現在剛支持了嬴宏當皇帝,一會兒嬴政就以聚眾逼宮的罪名殺人。
這也是形勢比人強,正統法統畢竟還在嬴政手裏,不管實際如何,現在名義上的最高統治者還是嬴政。
而這些形式作為嬴政也早就熟知了“朕所思亦是多時了,於朕之後,隻有秦王能擔大任,而今秦王已成,朕亦暮年,傳位之事不宜再拖延。”
“人事興衰往複更迭,當以國家社稷為重,朕意已決,十五日後朝會朕既宣召傳位於秦王,二十日後即行繼位大典。”
“陛下!”文武百官皆高呼,但沒有讚同與否的意思,隻是附和嬴政的決意。
饗宴之上決定禪位的事倒是有些突兀,但誰規定了決定禪位必須在正式朝會上宣布了。
而看著嬴政滿臉高興的樣子,眾文武百官也能知道嬴政想禪位是真心的。
不過這才哪到哪啊,嬴宏才一辭一讓過,所以此時又到嬴宏該表演的時候了。
找準時機,嬴宏便出列跪拜“懇請父皇收回成命,兒臣年少,哪堪為君,父皇正值春秋鼎盛,大秦亦昌盛,兒臣不敢受命。”
但不管怎麽說,嬴宏的統治模式確實更先進。
而王綰已經不參加朝政多年了,不管嬴政是不是要退位也和王綰關係不大了,所以有些話王綰是能帶頭說的。
“陛下說的是,秦王賢德,有能力,處事果敢有決斷,論治國平天下,秦王亦有高能,恕臣僭越,陛下後繼之君者恐非秦王莫屬。”不管是繼續舊的統治模式還是開創新的統治模式,那都是嬴氏皇族的事了,王綰所能表態的隻有承認嬴宏為君王。
果然老人就是不一樣啊,嬴政很滿意王綰的回答“朕也是這麽想的,朕的二十三個兒子裏有五個早折了,其餘十八個兒子裏能治國為政者在朕看來也隻有趙王和秦王,而論智勇能謀威勢,秦王又在趙王之上,故此,朕想將國家社稷交托與秦王。”
嬴政此言一出,文武百官皆跪拜“陛下不可啊,陛下正值春秋鼎盛,秦王為臣為子也是極忠孝,從古至今,君父在上臣子於下乃是正道,陛下為君,秦王為儲亦是國家社稷根本。臣等願世代為大秦之臣,還請陛下三思。”
其實嬴政傳不傳位於嬴宏和這些人也已經沒什麽關係了,嬴政要傳位,這些人也沒膽子沒能力阻止,即使嬴政不禪位,這些人本質上也還是會變成嬴宏的臣子。
嬴宏爵秦王、總百揆、假節鉞都督中外諸軍事、入朝不趨讚拜不名奏事不名劍履上殿可不是鬧著玩的。
地位、名望、權柄,嬴宏都已經滿盈了,更何況嬴宏還有自己的政府,於內於外都已經是獨立君王的事實了,這些人哪還有資格再談論嬴宏能不能當皇帝的事。
不過既為人臣當忠君主,該表忠心還是要表忠心,免得現在剛支持了嬴宏當皇帝,一會兒嬴政就以聚眾逼宮的罪名殺人。
這也是形勢比人強,正統法統畢竟還在嬴政手裏,不管實際如何,現在名義上的最高統治者還是嬴政。
而這些形式作為嬴政也早就熟知了“朕所思亦是多時了,於朕之後,隻有秦王能擔大任,而今秦王已成,朕亦暮年,傳位之事不宜再拖延。”
“人事興衰往複更迭,當以國家社稷為重,朕意已決,十五日後朝會朕既宣召傳位於秦王,二十日後即行繼位大典。”
“陛下!”文武百官皆高呼,但沒有讚同與否的意思,隻是附和嬴政的決意。
饗宴之上決定禪位的事倒是有些突兀,但誰規定了決定禪位必須在正式朝會上宣布了。
而看著嬴政滿臉高興的樣子,眾文武百官也能知道嬴政想禪位是真心的。
不過這才哪到哪啊,嬴宏才一辭一讓過,所以此時又到嬴宏該表演的時候了。
找準時機,嬴宏便出列跪拜“懇請父皇收回成命,兒臣年少,哪堪為君,父皇正值春秋鼎盛,大秦亦昌盛,兒臣不敢受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