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3章 學習的角度
獲得造物主係統,自創世界跑團 作者:有可雲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劉秀很清楚的知道一件事,即使自己在學習上麵狂卷,也很難出人頭地,能否卷過別人是一方麵,更重要的一方麵是他姓劉,就算卷出名堂,新王大概率也不會用他。
更何況,比起被朝廷起用,混個小小的縣令或者其他官職,他現在想要達到的地位可比這還要遠大。那些小官職並不能讓他這個窮小子配得上陰麗華。
於是他隻學了一門和治國有關的《尚書》,並且目標隻是學懂,掌握其中的知識,並沒有在卷論文卷學曆的道路上深造。
在其他同學都在卷著給《尚書》寫幾十萬字的注解時,劉秀卻沒有死讀書,而隻是在學習其中的文化思想,這樣的他自然是一個異類。
在太學教劉秀他們《尚書》的是名儒、中大夫許子威,這位老師從來沒有正眼瞧過“學習態度不端正”的劉秀。
“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學生的任務就是學習,應該將書本學到極致,窮盡學曆,研究經典。每天吊兒郎當東想西想的成何體統?”許子威不禁在心裏冷哼道。
其他同學也勸過劉秀:“你學習這麽不認真,別人都學好幾門,你隻學一門,以後怎麽學出名堂啊?況且你隻學一門《尚書》就罷了,注解論文怎麽一點都不寫呀?”
劉秀冷笑著說:“尋章摘句老雕蟲罷了……”
對於劉秀來說,學習肯定是很重要的,是很有用的,沒有一定的知識和眼界,再怎麽心高氣傲誌向遠大,上限都定在那裏了。
但“內卷”是無意義的,知識重要的是學懂掌握,並且有自己的理解、能應用於實踐之中。
在那裏卷來卷去,比誰能水一大堆毫無意義的論文、比誰更能猜對出題人的意圖有更多的應試技巧、比誰更能進行腦筋急轉彎並把細節堆到極致。這些對於劉秀來說都是無意義的。
古人說著什麽“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但劉秀卻看透了這個敘事的謊言,卷生卷死,他也卷不成執金吾,他就算精通所有經書並學成當世大儒,把五經倒背如流,他也迎娶不了陰麗華。
無意義的“內卷”到最後,也不過是被朝廷選出來當一些小小的工具人,做題家卷到最後一敗塗地,還以為是自己單詞背少了、錯題集還不夠多、考試的狀態不夠好,比不過別人。
可那世家門閥卻鮮有幾個是書中卷出來的,高祖劉邦建功立業,也不是因為他有能給經書寫幾十萬字注解的本事。
成功的途徑當中,努力並不是唯一的要素。背景和資源的成分很大,你若是出生於最大的世家門閥,那你的起點便是做題家夢寐以求的終點。
但劉秀現在顯然是不具備這樣的背景資源的,他那劉氏宗親身份現在的含金量就像是倫敦奧運會的獎牌一樣低。
所以他想做的,是在掌握了一定的知識和眼界之後,去尋找機會和門路,去撞見屬於自己的時運,成為那個在風口上起飛的“豬”。隻有這樣,他才能在這個時空位麵實現自己那遙遠的目標。
他一邊讀書,一邊尋找著實踐自己能力的機會。
不過現在的他雖然心比天高,但在長安待了很久也沒有發現什麽好機會。並且時常因為貧窮而感到尷尬。
作為太學的學生,時常要在偌大的長安城裏麵趕路,光是雙腳步行實在是有些費勁和浪費時間。
如果不是太學生,而是大學生的話,應該會去搞個電驢或者自行車,不過在這個時空位麵,太學的學生一般是去買馬,而家裏有背景有地位的人則是直接坐四平八穩的馬車,相當於開著法拉利或者蘭博基尼上學。
不過這對於劉秀來說太奢侈了,他的兄長劉演在老家都開始搞“第三產業”劫道了,走的時候家裏這麽窮,他出門兜裏自然也是沒幾個錢,每個月的生活費勉強夠他一頓吃飽一頓西北風。
缺少代步工具,不僅是出行上的不方便,在太學也是低人一等,會被別人嘲笑是“沒馬的東西”。
錢是死的,心思是活的,劉秀思考了片刻,找到了和他同住的韓子,這位同學和他旗鼓相當,同樣是個窮鬼。
“你是不是也在為沒有代步工具而發愁?”劉秀緩緩問道,“你和我的經濟情況……都差不多,也許我們可以湊點錢一起買一頭代步的牲口,然後之後上學的時候咱們一起騎,反正我們都住在一起的。”
韓子欣然答應,因為雙方一開始的想法都是對方應該會比自己有錢一點點,加起來應該夠買馬了。
然後尷尬的情況就發生了,因為都高估了對方的富有程度,兩人把衣兜都掏光了,床底下都翻過了,韓子都從自己的鞋底摳“後備隱藏能源”了,這些錢加起來也不夠買一匹正常的馬。
韓子撓了撓頭:“要不,我明天起個早去市集上找找有沒有便宜的老馬可以買……”
劉秀投影人格數據當中的“教祖”和“羅生天”開始發揮了作用,他腦袋一轉,立刻否決了這個方案。
“別,與其買一匹老馬病馬撐場麵,不如我們一起去買頭驢。”
韓子當場急眼:“不是,哥們兒,你搞笑啊?人家都是騎著駿馬漫步長安,我們兩個大男人騎一頭驢在長安街頭每天穿來穿去,你不嫌丟人啊?”
劉秀搖了搖頭:“麵子什麽的並不能當飯吃,並且你我兩個窮學生,有什麽資格講排場和麵子?”
“首先,驢是比馬便宜的,我們的錢不夠買正常的馬,但是可以買正常的驢,雖然驢看上去沒有馬那麽高大俊俏,但是在基本的代步性能上是沒問題的,甚至多餘下來的錢我們還可以給驢配一輛拉車,不僅可以坐我們兩個,還可以運其他東西。”
“你買個病馬老馬,在性能上有問題不說,萬一買回來沒幾天就死了,我們的錢不就都打水漂了嗎?”劉秀嚴肅地說,“到時候你不僅馬沒了,錢也沒了,隻能去借錢繼續讀書,借來的錢你又還不起,到時候你媽也得沒了……”
用其他時空位麵來比喻,就好比大學生過冬,有人條件可以,買的是1500塊錢一件的羽絨服,有人條件不行,就去硬撐排場用半價買二手的或者假冒偽劣的。
但劉秀的思路是直接上並夕夕花四十塊錢買件軍大衣,二十塊錢買兩條加絨褲子,再一百塊錢買一雙足某建老人鞋,剩下的錢都夠在《x神》充個648了。
劉秀的話說在了韓子的痛點上了,大學生背網貸萬劫不複,他們這太學窮學生欠別人錢也是還不上的。
“行吧……這驢好歹也有個馬字旁……”韓子咬牙切齒地說道。
更何況,比起被朝廷起用,混個小小的縣令或者其他官職,他現在想要達到的地位可比這還要遠大。那些小官職並不能讓他這個窮小子配得上陰麗華。
於是他隻學了一門和治國有關的《尚書》,並且目標隻是學懂,掌握其中的知識,並沒有在卷論文卷學曆的道路上深造。
在其他同學都在卷著給《尚書》寫幾十萬字的注解時,劉秀卻沒有死讀書,而隻是在學習其中的文化思想,這樣的他自然是一個異類。
在太學教劉秀他們《尚書》的是名儒、中大夫許子威,這位老師從來沒有正眼瞧過“學習態度不端正”的劉秀。
“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學生的任務就是學習,應該將書本學到極致,窮盡學曆,研究經典。每天吊兒郎當東想西想的成何體統?”許子威不禁在心裏冷哼道。
其他同學也勸過劉秀:“你學習這麽不認真,別人都學好幾門,你隻學一門,以後怎麽學出名堂啊?況且你隻學一門《尚書》就罷了,注解論文怎麽一點都不寫呀?”
劉秀冷笑著說:“尋章摘句老雕蟲罷了……”
對於劉秀來說,學習肯定是很重要的,是很有用的,沒有一定的知識和眼界,再怎麽心高氣傲誌向遠大,上限都定在那裏了。
但“內卷”是無意義的,知識重要的是學懂掌握,並且有自己的理解、能應用於實踐之中。
在那裏卷來卷去,比誰能水一大堆毫無意義的論文、比誰更能猜對出題人的意圖有更多的應試技巧、比誰更能進行腦筋急轉彎並把細節堆到極致。這些對於劉秀來說都是無意義的。
古人說著什麽“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但劉秀卻看透了這個敘事的謊言,卷生卷死,他也卷不成執金吾,他就算精通所有經書並學成當世大儒,把五經倒背如流,他也迎娶不了陰麗華。
無意義的“內卷”到最後,也不過是被朝廷選出來當一些小小的工具人,做題家卷到最後一敗塗地,還以為是自己單詞背少了、錯題集還不夠多、考試的狀態不夠好,比不過別人。
可那世家門閥卻鮮有幾個是書中卷出來的,高祖劉邦建功立業,也不是因為他有能給經書寫幾十萬字注解的本事。
成功的途徑當中,努力並不是唯一的要素。背景和資源的成分很大,你若是出生於最大的世家門閥,那你的起點便是做題家夢寐以求的終點。
但劉秀現在顯然是不具備這樣的背景資源的,他那劉氏宗親身份現在的含金量就像是倫敦奧運會的獎牌一樣低。
所以他想做的,是在掌握了一定的知識和眼界之後,去尋找機會和門路,去撞見屬於自己的時運,成為那個在風口上起飛的“豬”。隻有這樣,他才能在這個時空位麵實現自己那遙遠的目標。
他一邊讀書,一邊尋找著實踐自己能力的機會。
不過現在的他雖然心比天高,但在長安待了很久也沒有發現什麽好機會。並且時常因為貧窮而感到尷尬。
作為太學的學生,時常要在偌大的長安城裏麵趕路,光是雙腳步行實在是有些費勁和浪費時間。
如果不是太學生,而是大學生的話,應該會去搞個電驢或者自行車,不過在這個時空位麵,太學的學生一般是去買馬,而家裏有背景有地位的人則是直接坐四平八穩的馬車,相當於開著法拉利或者蘭博基尼上學。
不過這對於劉秀來說太奢侈了,他的兄長劉演在老家都開始搞“第三產業”劫道了,走的時候家裏這麽窮,他出門兜裏自然也是沒幾個錢,每個月的生活費勉強夠他一頓吃飽一頓西北風。
缺少代步工具,不僅是出行上的不方便,在太學也是低人一等,會被別人嘲笑是“沒馬的東西”。
錢是死的,心思是活的,劉秀思考了片刻,找到了和他同住的韓子,這位同學和他旗鼓相當,同樣是個窮鬼。
“你是不是也在為沒有代步工具而發愁?”劉秀緩緩問道,“你和我的經濟情況……都差不多,也許我們可以湊點錢一起買一頭代步的牲口,然後之後上學的時候咱們一起騎,反正我們都住在一起的。”
韓子欣然答應,因為雙方一開始的想法都是對方應該會比自己有錢一點點,加起來應該夠買馬了。
然後尷尬的情況就發生了,因為都高估了對方的富有程度,兩人把衣兜都掏光了,床底下都翻過了,韓子都從自己的鞋底摳“後備隱藏能源”了,這些錢加起來也不夠買一匹正常的馬。
韓子撓了撓頭:“要不,我明天起個早去市集上找找有沒有便宜的老馬可以買……”
劉秀投影人格數據當中的“教祖”和“羅生天”開始發揮了作用,他腦袋一轉,立刻否決了這個方案。
“別,與其買一匹老馬病馬撐場麵,不如我們一起去買頭驢。”
韓子當場急眼:“不是,哥們兒,你搞笑啊?人家都是騎著駿馬漫步長安,我們兩個大男人騎一頭驢在長安街頭每天穿來穿去,你不嫌丟人啊?”
劉秀搖了搖頭:“麵子什麽的並不能當飯吃,並且你我兩個窮學生,有什麽資格講排場和麵子?”
“首先,驢是比馬便宜的,我們的錢不夠買正常的馬,但是可以買正常的驢,雖然驢看上去沒有馬那麽高大俊俏,但是在基本的代步性能上是沒問題的,甚至多餘下來的錢我們還可以給驢配一輛拉車,不僅可以坐我們兩個,還可以運其他東西。”
“你買個病馬老馬,在性能上有問題不說,萬一買回來沒幾天就死了,我們的錢不就都打水漂了嗎?”劉秀嚴肅地說,“到時候你不僅馬沒了,錢也沒了,隻能去借錢繼續讀書,借來的錢你又還不起,到時候你媽也得沒了……”
用其他時空位麵來比喻,就好比大學生過冬,有人條件可以,買的是1500塊錢一件的羽絨服,有人條件不行,就去硬撐排場用半價買二手的或者假冒偽劣的。
但劉秀的思路是直接上並夕夕花四十塊錢買件軍大衣,二十塊錢買兩條加絨褲子,再一百塊錢買一雙足某建老人鞋,剩下的錢都夠在《x神》充個648了。
劉秀的話說在了韓子的痛點上了,大學生背網貸萬劫不複,他們這太學窮學生欠別人錢也是還不上的。
“行吧……這驢好歹也有個馬字旁……”韓子咬牙切齒地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