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皇帝全程目睹了滿朝文武的態度,他表情還算平靜,可皇袍內的雙手卻已然握成了拳頭。
果然是這樣。
這事兒張世康很早便與他說過,一旦商稅開始改革,就連勳戚都會站出來反對。
原因張世康也說的很明白,不論是哪朝哪代,但凡改革,必然是在既得利益者身上動刀子。
斷人財路如同殺人父母,他們不反對才怪了。
可張世康也說了,不改革就是死,早死和晚死的區別罷了。
所有人都知道,這麽做會讓朝廷好起來,可是幾乎所有人都反對。
這就是王朝覆滅的究極死結。
可他仍舊沒有急著表態,身為天子,說出去的話都會被記錄在實錄之中,在態勢沒有明朗之前,一般都是不下定論的。
當然,更重要的是,崇禎皇帝心裏明白,張世康這小子既然在這個檔口提及商稅,定然心裏已經有譜。
既然如此,那他認真看戲便是了。
“嗬嗬,與民爭利?好一個與民爭利!”
張世康站在朝堂之上,看著跪倒一地的文武官員們,以譏諷的口吻道。
“就是不知你們嘴裏所謂的民是哪個民?
果真是連飯都吃不上的底層百姓嗎?
還是那些商賈、士紳、地主老財?”
底層百姓都要餓死了,楊嗣昌提及加征三餉,也沒看到你們站出來反對。
如今一對商賈士紳加征,一個個全都要跳出來。
還有那群勳戚,一個個的鼠目寸光,隻看著眼前的蠅頭小利,當真以為大明亡了,自己也能跟文官一樣繼續享受榮華富貴。
對於勳戚的臨陣倒戈,張世康其實早有心理準備,這群人倘若真的都能高瞻遠矚恪盡職守,朝廷絕不會是現在這般樣子。
他埋汰完文臣,又看向朱純臣和周奎這兩個老雜毛。
“朱純臣,你還有臉在這朝堂之上談良心?
這些年裏,你自己做的事有哪件有良心的?
你,還有你那些同族旁支,這些年犯下多少罪過,需要本侯給你一一列出嗎?”
張世康言辭鑿鑿,他說的話也並非空穴來風,幾乎都是他老爹張之極閑暇之餘隨口說的。
勳戚這個團體雖然算不得多團結,但畢竟都在京城,哪家犯了什麽事兒,其實都心裏門兒清。
可朱純臣的臉皮跟張世康有得一拚,竟對張世康的話充耳不聞。
總之,其他的都好說,將主意打在他家的錢袋子上,就是不行。
“冠軍侯,本官知你是為朝廷社稷著想,可本官仍要提醒你。
年輕人不要太氣盛,加征商稅的後果很嚴重,並非你能承擔得起的。”
劉宗周看似苦口婆心,但言下之意仍舊對張世康的提議嗤之以鼻。
還是太年輕了呀。
“別跟本侯倚老賣老,爾等是什麽心思本侯都知道。
年輕人不氣盛,那還能叫年輕人?
倘若年輕人都是爾等這般,那大明才真個要亡了!”張世康怒懟道。
“本侯就問你,何以加征三餉時,不見爾等這麽團結的反對。
反倒改革商稅,卻如此的同仇敵愾。
你敢當著陛下的麵道出實情嗎?”
張世康眼睛如同刀子一般,死死的盯著劉宗周。
劉宗周今年都六十一了,修身養性大半輩子,心思何其深邃,但饒是如此,被提及如此敏感的問題,仍舊下意識的不敢回答。
張世康心中冷笑,他又環視了一圈鄭三俊等人,再次以輕蔑的語氣道:
“既然爾等不敢說,那本侯就替你們說出來!
因為底層百姓沒田沒糧沒銀子,而商賈士紳有,你們之所以如此團結的反對商稅,原因更簡單。
若收了商稅,商賈的收入少了,能夠孝敬給你們的,也就少了。
虧爾等還衣冠楚楚的站在這裏,大談國計民生,動輒孔曰孟曰之乎者也。
聖人便是這麽教你們治國理政的嗎?”
這些話張世康早就想說了,一個個的,都在朝堂上揣著明白裝糊塗。
你們是東林黨,你們也知道老子知道你們是東林黨。
你們代表著商賈士紳和大地主,也知道老子知道你們是他們的代表。
可你們裝作不知道,還要求其他人也都裝作不知道。
講究的就是個看破不說破,大家一塊拿銀子,一塊裝糊塗。
好吧,現在老子不裝了,攤牌了。
老子就是要當著你們的麵,揭穿你們的醜陋外衣。
你們就是一群披著道德外衣、行蠅營狗苟之事的垃圾!
“冠軍侯!你休要胡言亂語,你可知道你在說什麽嗎?
你這是在汙蔑全體朝臣!
英國公,你應當知道貴公子如此做的後果!”
鄭三俊腦門上都冒了汗,他並不敢直視張世康的眼睛,因為那些問題,他也無法回答。
因為,那是實話。
可即便如此,以一人之力,要與滿朝文武為敵,無異於螳臂當車。
至少他是這麽認為。
冠軍侯年輕氣盛,他管不了,可鄭三俊知道,英國公什麽都明白,隻要英國公站出來,一切都還有緩和。
張之極從頭到尾都沒說話,身為英國公他已經位極人臣,他的三兒子更是青出於藍,這是榮耀,同時也是鐮刀。
可時至今日,張之極心裏明白。
兒子已經掀桌子梭哈了。
即使知道與滿朝文武為敵十分不智,但身為當朝英國公,肩負著祖上的赫赫威名。
他心裏清楚,真理並非掌握在多數人的手中,他更明白什麽是對,什麽是錯。
而在這件事上,心裏那殘存的鬥誌都被激發出來了。
他兒子,才是對的。
即便要壓上英國公府的全族,他也絕不會在這個檔口阻攔兒子。
“鄭大人,我兒乃當朝冠軍侯,世襲罔替,此乃實打實的戰功獲得的爵位。
我兒已用他的勇氣和智慧證明,他已然長大成人,並且對國事擁有自己的見解。
我兒有如此見識、成就,身為父親,老夫深感欣慰。
我兒做的事,乃是爾等想都不敢想的大事,是真正能為大明朝長治久安奠定基礎的、正確之事。
是以,鄭大人莫說讓老夫來管,老夫管不了,也不該管。”
這些都是張之極的心裏話,他之前就想跟兒子說,以激勵張世康再接再厲。
可又怕自己這兒子嘚瑟膨脹,不過這半年多以來,張世康所做的事,他全都看在眼裏。
不論事情有沒有做成,他的這個三小子,都不愧是他張之極的兒子,也不愧英國公一脈的威名。
“倒是老夫也有些好奇,鄭大人身為吏部尚書,又為文臣領袖。
為何就是不肯回答我兒的疑問呢?
難不成真如我兒所言,爾等之所以反對,正是因為爾等便是商賈之流的領頭羊?
士農工商,商賈為下九流,爾等與之同流,不是自降身段嗎?
為什麽呢?難道真是因為銀錢這等銅臭之物?
如此說來,在名節和銅臭之上,爾等也是金錢至上嗎?
那為何卻總要拿著聖人之言,教他人說銅臭乃身外之物?
這不是自相矛盾嗎?”
……
果然是這樣。
這事兒張世康很早便與他說過,一旦商稅開始改革,就連勳戚都會站出來反對。
原因張世康也說的很明白,不論是哪朝哪代,但凡改革,必然是在既得利益者身上動刀子。
斷人財路如同殺人父母,他們不反對才怪了。
可張世康也說了,不改革就是死,早死和晚死的區別罷了。
所有人都知道,這麽做會讓朝廷好起來,可是幾乎所有人都反對。
這就是王朝覆滅的究極死結。
可他仍舊沒有急著表態,身為天子,說出去的話都會被記錄在實錄之中,在態勢沒有明朗之前,一般都是不下定論的。
當然,更重要的是,崇禎皇帝心裏明白,張世康這小子既然在這個檔口提及商稅,定然心裏已經有譜。
既然如此,那他認真看戲便是了。
“嗬嗬,與民爭利?好一個與民爭利!”
張世康站在朝堂之上,看著跪倒一地的文武官員們,以譏諷的口吻道。
“就是不知你們嘴裏所謂的民是哪個民?
果真是連飯都吃不上的底層百姓嗎?
還是那些商賈、士紳、地主老財?”
底層百姓都要餓死了,楊嗣昌提及加征三餉,也沒看到你們站出來反對。
如今一對商賈士紳加征,一個個全都要跳出來。
還有那群勳戚,一個個的鼠目寸光,隻看著眼前的蠅頭小利,當真以為大明亡了,自己也能跟文官一樣繼續享受榮華富貴。
對於勳戚的臨陣倒戈,張世康其實早有心理準備,這群人倘若真的都能高瞻遠矚恪盡職守,朝廷絕不會是現在這般樣子。
他埋汰完文臣,又看向朱純臣和周奎這兩個老雜毛。
“朱純臣,你還有臉在這朝堂之上談良心?
這些年裏,你自己做的事有哪件有良心的?
你,還有你那些同族旁支,這些年犯下多少罪過,需要本侯給你一一列出嗎?”
張世康言辭鑿鑿,他說的話也並非空穴來風,幾乎都是他老爹張之極閑暇之餘隨口說的。
勳戚這個團體雖然算不得多團結,但畢竟都在京城,哪家犯了什麽事兒,其實都心裏門兒清。
可朱純臣的臉皮跟張世康有得一拚,竟對張世康的話充耳不聞。
總之,其他的都好說,將主意打在他家的錢袋子上,就是不行。
“冠軍侯,本官知你是為朝廷社稷著想,可本官仍要提醒你。
年輕人不要太氣盛,加征商稅的後果很嚴重,並非你能承擔得起的。”
劉宗周看似苦口婆心,但言下之意仍舊對張世康的提議嗤之以鼻。
還是太年輕了呀。
“別跟本侯倚老賣老,爾等是什麽心思本侯都知道。
年輕人不氣盛,那還能叫年輕人?
倘若年輕人都是爾等這般,那大明才真個要亡了!”張世康怒懟道。
“本侯就問你,何以加征三餉時,不見爾等這麽團結的反對。
反倒改革商稅,卻如此的同仇敵愾。
你敢當著陛下的麵道出實情嗎?”
張世康眼睛如同刀子一般,死死的盯著劉宗周。
劉宗周今年都六十一了,修身養性大半輩子,心思何其深邃,但饒是如此,被提及如此敏感的問題,仍舊下意識的不敢回答。
張世康心中冷笑,他又環視了一圈鄭三俊等人,再次以輕蔑的語氣道:
“既然爾等不敢說,那本侯就替你們說出來!
因為底層百姓沒田沒糧沒銀子,而商賈士紳有,你們之所以如此團結的反對商稅,原因更簡單。
若收了商稅,商賈的收入少了,能夠孝敬給你們的,也就少了。
虧爾等還衣冠楚楚的站在這裏,大談國計民生,動輒孔曰孟曰之乎者也。
聖人便是這麽教你們治國理政的嗎?”
這些話張世康早就想說了,一個個的,都在朝堂上揣著明白裝糊塗。
你們是東林黨,你們也知道老子知道你們是東林黨。
你們代表著商賈士紳和大地主,也知道老子知道你們是他們的代表。
可你們裝作不知道,還要求其他人也都裝作不知道。
講究的就是個看破不說破,大家一塊拿銀子,一塊裝糊塗。
好吧,現在老子不裝了,攤牌了。
老子就是要當著你們的麵,揭穿你們的醜陋外衣。
你們就是一群披著道德外衣、行蠅營狗苟之事的垃圾!
“冠軍侯!你休要胡言亂語,你可知道你在說什麽嗎?
你這是在汙蔑全體朝臣!
英國公,你應當知道貴公子如此做的後果!”
鄭三俊腦門上都冒了汗,他並不敢直視張世康的眼睛,因為那些問題,他也無法回答。
因為,那是實話。
可即便如此,以一人之力,要與滿朝文武為敵,無異於螳臂當車。
至少他是這麽認為。
冠軍侯年輕氣盛,他管不了,可鄭三俊知道,英國公什麽都明白,隻要英國公站出來,一切都還有緩和。
張之極從頭到尾都沒說話,身為英國公他已經位極人臣,他的三兒子更是青出於藍,這是榮耀,同時也是鐮刀。
可時至今日,張之極心裏明白。
兒子已經掀桌子梭哈了。
即使知道與滿朝文武為敵十分不智,但身為當朝英國公,肩負著祖上的赫赫威名。
他心裏清楚,真理並非掌握在多數人的手中,他更明白什麽是對,什麽是錯。
而在這件事上,心裏那殘存的鬥誌都被激發出來了。
他兒子,才是對的。
即便要壓上英國公府的全族,他也絕不會在這個檔口阻攔兒子。
“鄭大人,我兒乃當朝冠軍侯,世襲罔替,此乃實打實的戰功獲得的爵位。
我兒已用他的勇氣和智慧證明,他已然長大成人,並且對國事擁有自己的見解。
我兒有如此見識、成就,身為父親,老夫深感欣慰。
我兒做的事,乃是爾等想都不敢想的大事,是真正能為大明朝長治久安奠定基礎的、正確之事。
是以,鄭大人莫說讓老夫來管,老夫管不了,也不該管。”
這些都是張之極的心裏話,他之前就想跟兒子說,以激勵張世康再接再厲。
可又怕自己這兒子嘚瑟膨脹,不過這半年多以來,張世康所做的事,他全都看在眼裏。
不論事情有沒有做成,他的這個三小子,都不愧是他張之極的兒子,也不愧英國公一脈的威名。
“倒是老夫也有些好奇,鄭大人身為吏部尚書,又為文臣領袖。
為何就是不肯回答我兒的疑問呢?
難不成真如我兒所言,爾等之所以反對,正是因為爾等便是商賈之流的領頭羊?
士農工商,商賈為下九流,爾等與之同流,不是自降身段嗎?
為什麽呢?難道真是因為銀錢這等銅臭之物?
如此說來,在名節和銅臭之上,爾等也是金錢至上嗎?
那為何卻總要拿著聖人之言,教他人說銅臭乃身外之物?
這不是自相矛盾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