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賢侄說的有理,真到了那時,那些家夥還能當官兒,可我等唯有被抄家滅族。
唉,可是賢侄,我等除了做生意,打仗也不會呀?
就是想幫你,也幫不上什麽忙。”西寧侯宋裕德發愁道。
大明中後期以來,文武平衡早已打破,如今的勳戚雖然也有一部分人在五軍都督府當差,但都督府什麽鬼樣子大夥兒心裏都清楚。
衛所製早就名存實亡了。
再加上一直以來,天子對他們勳戚也不指望不在意,他們除卻經營祖上留下來的商鋪外,在朝堂上真真都快成了吉祥物。
“會有機會的,做生意又如何,報國的方式又不止一種,莫要小瞧了商賈之道。
諸位當知道南宋吧,也是北有強敵,跟我大明何其之像。
可南宋即便到處給人家送銀子,亡國之時國庫內仍舊還有不少銀子,為何?
這便是做生意的好處啊!”
兩宋時商業發達,即使朝廷苛捐雜稅很多,但老百姓仍舊不至於像現在這樣,動輒餓殍遍野。
兩宋雖然骨頭軟,但也是真的有錢。
張世康有時候想著,若是大明有那些身家,哪裏有李自成、皇太極什麽事兒。
倘若渡過這次危機,按照張世康的構想,日後肯定要想法子改善大明的財政問題。
正所謂一分錢難倒英雄漢,沒錢是萬萬不行的。
而大明一直以來都太內卷,忽略了海外,要知道大明的絲綢茶葉和瓷器,在外海一直都是暢銷品,尤其是瓷器,在歐羅巴隻有貴族、王室才能用得起。
與其這些銀子被沿海的走私犯賺了,哪有自己來做賺的多。
算了算,這年月大航海時代已然來臨,海洋中擁有無限的機遇和可能。
但這都是後話,可不論如何,日後他跟那群東林黨人算是站在了對立麵,自己這群老叔老伯雖然不成大器,但總歸能幫他在朝堂上撐場麵。
“你小子,怪不得陛下如此信你,你給陛下也是這般畫餅的嗎?”定國公徐允楨調侃道。
徐允楨畢竟見多識廣,知道即便張世康的謀劃有些可能,但那也是很久之後的事了。
張世康聞言咧嘴嘿嘿笑。
“不過張家小子說的不錯,同富貴,更要共患難。
老兄弟們,莫要再短視了,否則到了下頭,咱們如何跟老祖宗交代?
總不能說,老祖宗啊,大明被我等給敗沒了?”
徐允楨說的幽默,但在場的勳戚沒一個笑的出來。
“唉,諸位莫要再抬舉他了,如此大的職權,老夫也是聞所未聞,是福是禍還未可知。”
英國公張之極歎了一口氣道。
他早知道天子可能會重用自家老三,可卻沒想到天子一上來就是王炸。
以前即使重用袁崇煥、楊嗣昌時,也頂多就是給個督師頭銜,節製幾省或幾個邊鎮的人馬。
如今倒好,節製全天下,還執掌生殺大權。
天子的脾性他大抵是了解的,他若信你,怎麽都成,他若不信你,怎麽都不成。
看看袁崇煥和楊嗣昌的下場就知道了。
“張老哥何必如此氣餒,賈莊之戰大家夥兒可都知道,正麵硬抗建虜,還將那偽清親王活捉,這是普通人能幹出來的事?
我看啊,你老張家這次是發達了。”泰寧侯陳延祚安慰道。
“就是,他們二人如何跟你家老三比,他們倆背後可有我等撐腰?
侄兒你隻管為陛下做事,日後若真沒成也莫怕,有我等在呢!”西寧侯宋裕德拍了拍胸脯道。
“哼,好話全叫你倆說了,還不是因為你們倆的兒子在京營當差。”一旁有勳戚挖苦道。
“唉,老李你這說的叫什麽話?誰叫你家兒子不爭氣,去了軍營不到一天就跟著那成國公家的浪蕩子跑路了。”
見兩人有起爭執的念頭,張世康趕緊站出來圓場:
“世叔世伯們莫要爭吵,隻要有能耐、有誌向,京營的大門隨時為他們敞開。
不過侄兒還是那句話,救國的路又不止一條,日後總有用武之地。”
張世康好說歹說,二人這才拱手言和。
“這次陛下如此堅決,我看著那群文官指定討不到好去。”宋裕德道。
“西寧侯言之有理,咱還從未見過陛下拿國運作賭注的。”
說罷,眾人都瞧向張世康,那國運作賭注,何嚐不是拿他們所有家族的命運做賭注?
大明若亡了,他們也活不成呀。
“賢侄啊,你可得好好幹呀!”
張世康開始頭疼。
……
乾清宮外。
大殿外的空地上跪滿了朝臣,已經過去三個多時辰,不少官員體力不支,但仍舊在互相勉勵,堅決不肯向天子低頭。
有年紀大的,便在年輕官員的攙扶下,跪累了就站起來歇會兒,順便朝著大殿繼續高聲勸諫,而後繼續跪著。
崇禎皇帝本來有生氣,想起這些年朝臣的所作所為就更加氣憤,認為這些朝臣根本就不想讓大明好。
便下令方正化將叫的最歡的十幾個都察院禦史,全部拖出去打了二十廷杖。
他並不想將事情鬧的太大,還專門避過年紀過大的那些人。
奈何朝臣們卻更來勁兒了。
吃廷杖在不懂的人看來,或許覺得是件壞事,但對於這些文官來說卻並非如此。
文官直諫一直為士族所推崇,能得廷杖之罰者,更被天下讀書人敬仰。
受累的雖是身體,然精神卻永載史冊。
一直到了下午,群臣不僅沒有幾個離開的,反倒愈演愈烈起來。
崇禎皇帝被堵在乾清宮裏煩不勝煩,一怒之下當即衝著外頭吼道:
“朕意已絕,再敢勸諫者,杖斃!
方正化,你去外頭盯著,一刻鍾後倘若誰還在諫,給朕記下,全部革職!”
若是往常,崇禎皇帝絕不可能下達這樣的命令,畢竟無論如何,他也需要這些大臣們幫助他治理朝政。
可崇禎皇帝從來沒有像今天這般意誌堅定,他給過朝臣機會了,還一給就是十一年。
但這十一年來是個什麽樣子,沒有人比他更清楚。
他失望已極,這些人想做亡國之臣。
可他朱由檢,卻並不想做亡國之君!
張世康從來沒讓他失望過,但有一絲可能,他都必須爭取。
為此,他不惜與滿朝文官決裂。
……
唉,可是賢侄,我等除了做生意,打仗也不會呀?
就是想幫你,也幫不上什麽忙。”西寧侯宋裕德發愁道。
大明中後期以來,文武平衡早已打破,如今的勳戚雖然也有一部分人在五軍都督府當差,但都督府什麽鬼樣子大夥兒心裏都清楚。
衛所製早就名存實亡了。
再加上一直以來,天子對他們勳戚也不指望不在意,他們除卻經營祖上留下來的商鋪外,在朝堂上真真都快成了吉祥物。
“會有機會的,做生意又如何,報國的方式又不止一種,莫要小瞧了商賈之道。
諸位當知道南宋吧,也是北有強敵,跟我大明何其之像。
可南宋即便到處給人家送銀子,亡國之時國庫內仍舊還有不少銀子,為何?
這便是做生意的好處啊!”
兩宋時商業發達,即使朝廷苛捐雜稅很多,但老百姓仍舊不至於像現在這樣,動輒餓殍遍野。
兩宋雖然骨頭軟,但也是真的有錢。
張世康有時候想著,若是大明有那些身家,哪裏有李自成、皇太極什麽事兒。
倘若渡過這次危機,按照張世康的構想,日後肯定要想法子改善大明的財政問題。
正所謂一分錢難倒英雄漢,沒錢是萬萬不行的。
而大明一直以來都太內卷,忽略了海外,要知道大明的絲綢茶葉和瓷器,在外海一直都是暢銷品,尤其是瓷器,在歐羅巴隻有貴族、王室才能用得起。
與其這些銀子被沿海的走私犯賺了,哪有自己來做賺的多。
算了算,這年月大航海時代已然來臨,海洋中擁有無限的機遇和可能。
但這都是後話,可不論如何,日後他跟那群東林黨人算是站在了對立麵,自己這群老叔老伯雖然不成大器,但總歸能幫他在朝堂上撐場麵。
“你小子,怪不得陛下如此信你,你給陛下也是這般畫餅的嗎?”定國公徐允楨調侃道。
徐允楨畢竟見多識廣,知道即便張世康的謀劃有些可能,但那也是很久之後的事了。
張世康聞言咧嘴嘿嘿笑。
“不過張家小子說的不錯,同富貴,更要共患難。
老兄弟們,莫要再短視了,否則到了下頭,咱們如何跟老祖宗交代?
總不能說,老祖宗啊,大明被我等給敗沒了?”
徐允楨說的幽默,但在場的勳戚沒一個笑的出來。
“唉,諸位莫要再抬舉他了,如此大的職權,老夫也是聞所未聞,是福是禍還未可知。”
英國公張之極歎了一口氣道。
他早知道天子可能會重用自家老三,可卻沒想到天子一上來就是王炸。
以前即使重用袁崇煥、楊嗣昌時,也頂多就是給個督師頭銜,節製幾省或幾個邊鎮的人馬。
如今倒好,節製全天下,還執掌生殺大權。
天子的脾性他大抵是了解的,他若信你,怎麽都成,他若不信你,怎麽都不成。
看看袁崇煥和楊嗣昌的下場就知道了。
“張老哥何必如此氣餒,賈莊之戰大家夥兒可都知道,正麵硬抗建虜,還將那偽清親王活捉,這是普通人能幹出來的事?
我看啊,你老張家這次是發達了。”泰寧侯陳延祚安慰道。
“就是,他們二人如何跟你家老三比,他們倆背後可有我等撐腰?
侄兒你隻管為陛下做事,日後若真沒成也莫怕,有我等在呢!”西寧侯宋裕德拍了拍胸脯道。
“哼,好話全叫你倆說了,還不是因為你們倆的兒子在京營當差。”一旁有勳戚挖苦道。
“唉,老李你這說的叫什麽話?誰叫你家兒子不爭氣,去了軍營不到一天就跟著那成國公家的浪蕩子跑路了。”
見兩人有起爭執的念頭,張世康趕緊站出來圓場:
“世叔世伯們莫要爭吵,隻要有能耐、有誌向,京營的大門隨時為他們敞開。
不過侄兒還是那句話,救國的路又不止一條,日後總有用武之地。”
張世康好說歹說,二人這才拱手言和。
“這次陛下如此堅決,我看著那群文官指定討不到好去。”宋裕德道。
“西寧侯言之有理,咱還從未見過陛下拿國運作賭注的。”
說罷,眾人都瞧向張世康,那國運作賭注,何嚐不是拿他們所有家族的命運做賭注?
大明若亡了,他們也活不成呀。
“賢侄啊,你可得好好幹呀!”
張世康開始頭疼。
……
乾清宮外。
大殿外的空地上跪滿了朝臣,已經過去三個多時辰,不少官員體力不支,但仍舊在互相勉勵,堅決不肯向天子低頭。
有年紀大的,便在年輕官員的攙扶下,跪累了就站起來歇會兒,順便朝著大殿繼續高聲勸諫,而後繼續跪著。
崇禎皇帝本來有生氣,想起這些年朝臣的所作所為就更加氣憤,認為這些朝臣根本就不想讓大明好。
便下令方正化將叫的最歡的十幾個都察院禦史,全部拖出去打了二十廷杖。
他並不想將事情鬧的太大,還專門避過年紀過大的那些人。
奈何朝臣們卻更來勁兒了。
吃廷杖在不懂的人看來,或許覺得是件壞事,但對於這些文官來說卻並非如此。
文官直諫一直為士族所推崇,能得廷杖之罰者,更被天下讀書人敬仰。
受累的雖是身體,然精神卻永載史冊。
一直到了下午,群臣不僅沒有幾個離開的,反倒愈演愈烈起來。
崇禎皇帝被堵在乾清宮裏煩不勝煩,一怒之下當即衝著外頭吼道:
“朕意已絕,再敢勸諫者,杖斃!
方正化,你去外頭盯著,一刻鍾後倘若誰還在諫,給朕記下,全部革職!”
若是往常,崇禎皇帝絕不可能下達這樣的命令,畢竟無論如何,他也需要這些大臣們幫助他治理朝政。
可崇禎皇帝從來沒有像今天這般意誌堅定,他給過朝臣機會了,還一給就是十一年。
但這十一年來是個什麽樣子,沒有人比他更清楚。
他失望已極,這些人想做亡國之臣。
可他朱由檢,卻並不想做亡國之君!
張世康從來沒讓他失望過,但有一絲可能,他都必須爭取。
為此,他不惜與滿朝文官決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