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二喜的言下之意是,張世康這是在嫉妒,嫉妒楊督師剿滅流寇立了大功,這等心胸不配得到天子的恩寵。
他的那些話其實帶著一點怨恨的意味,身為中官俸祿微薄,能出宮得趟差事不容易,哪個官員不表示一下?
這張世康無動於衷,簡直就是對他的羞辱。
不過拋開私怨不談,他說的也算是心裏話,他覺得,這張世康就是心胸狹隘,嫉妒楊嗣昌。
吳二喜說完話,就等著崇禎皇帝發怒,他雖然也是近些天才被天子升為隨堂太監,但對於這位天子的脾性已經早有耳聞。
在他看來,這位天子最不能容忍的就是被欺騙,其次就是被懷疑。
如今天子都已經下旨賞賜了楊嗣昌等人,你張世康說那些話,不就是在懷疑天子沒有識人之能嗎?
吳二喜小心的抬眼瞅了一眼崇禎皇帝,發現崇禎皇帝確實很不高興,隱隱有發怒的征兆,不由得心中一喜。
張世康啊張世康,你若是按照規矩辦事,咱家又怎會說那些話,這可都是你自找的!
“吳二喜!你竟敢挑撥朕與重臣之間的關係?”崇禎皇帝盯著吳二喜,臉上陰冷的可怕。
張世康是什麽人,崇禎皇帝心裏自然有數,這小子實在是他見過的最憊懶、最怕麻煩的人。
這等人最是淡泊,又怎麽會去嫉妒別人?
心胸狹隘者,最怕不如人,攀比心強,權力欲自然也強。
張世康呢?崇禎皇帝記得這小子為了不擔差事,恨不得把自己說的一無是處。
現在你告訴朕,說張世康妒忌別人?
這分明就是在挑撥離間!吳二喜兩點都猜對了,崇禎皇帝確實討厭被欺騙,也確實很生氣。
但卻並不是因為張世康。
見崇禎皇帝吃人似的看著自己,吳二喜腦子都懵了,額頭瞬間就冒出冷汗來。
“皇爺,剛才奴婢所說,隻是奴婢的猜測而已,奴婢隻是不敢欺瞞並無他意,皇爺息怒啊!”吳二喜一邊求饒一邊磕頭。
他是真的嚇了一跳,在他看來這並不是什麽大事,不知道天子為何發這麽大的脾氣。
“哼!朕最厭惡的就是你這等人,高起潛令朕失望了,這隨堂太監你也不用當了,自領二十杖,去浣衣局吧。”
崇禎皇帝看都懶得看這吳二喜,說罷就命人將吳二喜拖出去用刑了。
司禮監在大明宮廷十二監中名列第一,能在司禮監當差的,要麽是被天子待見,要麽是有被天子待見的內臣推薦。
而這吳二喜,便是被禦馬監的高起潛舉薦的,高起潛一直在宣府、大同做監軍,崇禎皇帝本來對他還是比較滿意的。
可這吳二喜竟然敢挑撥離間,最關鍵的是挑撥的還是張世康,崇禎皇帝連帶著對高起潛也不滿起來。
浣衣局就是洗衣服的地方,從司禮監隨堂,到最被內臣看不起的浣衣局,無異於從天堂到地獄,跟打入冷宮或者流放相比也差不多了。
十天後,楊嗣昌押著數百流寇俘虜抵達保定府。
保定知府陳應龍帶著大小官員的出城十裏相迎,無數的百姓不知是自發還是被授意,全都聚集在楊嗣昌進城的路上,一副夾道歡迎的模樣。
陳應龍雖然是知府,但此時卻一副低聲下氣的模樣,時不時對身邊的一位公公恭維幾句,但那公公卻並不怎麽答話。
在大明,知府是正四品官員,按理說不該如此低聲下氣,可來的人卻是司禮監的掌印太監高時明。
司禮監掌印太監其實就是司禮監的一把手,官職品級雖然與知府一樣是四品官,但一個是侍候天子身邊的近臣,一個是地方官,差的可不是一星半點。
高時明麵容嚴肅,眉宇間甚至對陳應龍的奉承行為很是不喜,但他卻沒說話。
約莫過了一刻鍾,楊嗣昌的車隊終於抵達了保定城,高時明這才露出笑意來。
“高公公怎的來了這裏?宮裏可是有什麽要事嗎?”楊嗣昌臉上微微笑著拱了拱手道。
高時明作為掌印太監,這等身份,一般情況下都是不離開皇宮的,楊嗣昌也沒想到來的竟然是高時明,還以為是因為其他的什麽事。
“還能是什麽事,楊閣部啊,皇爺得知了這消息高興的不得了,如此大功,皇爺專程命咱家過來宣旨。
寒暄什麽的,進了城再說,楊閣部,咱家還是先將旨意宣讀了吧。”高時明也拱了拱手笑道。
剿滅流寇的消息傳到宮裏,高時明也很高興,楊嗣昌立下如此大功,莫說是皇爺命他來,他自己也很願意辦這件差事。
說著就有小黃門捧著個精致的紅木盒子過來,高時明十分恭敬的取出了聖旨。
楊嗣昌立刻正了正衣冠,表情也瞬間變的肅穆。
“楊嗣昌接旨。”
說著楊嗣昌跪倒在地,他身後的數千將士、包括保定府大小官員,還有周圍的老百姓都相繼跪倒在地。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
自朕繼位始,虜乃四入,寇則十一年矣,師徒暴露,黎庶顛連,國帑匱絀,而征調未已,中夜思惟,業已不勝愧憤。
百姓為流寇荼毒,不堪其擾,流寇實乃朝廷之心腹大患矣,朕因流寇夜不能寐,久矣。
督師嗣昌,以敬薑之德,班昭之學,奮其勇略,著績戎行,使流寇不能狂。
今先生滅李闖、撫張獻忠、羅汝才,為朝廷絕一大患,朕聞之喜不自禁,朝堂上下無不感念先生之功德。
先生大功,朕心甚慰,封太傅,晉左柱國,賜金三百兩。
流寇已絕,於天下赤子言,亦為幸事。
是以,昭告天下,鹹使聞之。
欽此。”
聖旨寫了不少字,既有崇禎皇帝乃至整個朝廷,因為流寇的事憂愁幽思的夙願,更多的是對楊嗣昌的誇獎。
崇禎皇帝不吝溢美之詞,將楊嗣昌裏裏外外都誇了個遍,信重之意都已經溢了出來。
一般而言,除非有特別重要的大事,天子下旨都不用詔曰,而是用製曰、敕曰等。
詔曰不同於其他幾種聖旨的最重要一點,是昭告天下,聖旨一旦發出不僅是給楊嗣昌的,還要將其下發到整個國家的所有州府縣,讓全天下的百姓都知曉。
剿滅流寇當然算是件大事,楊嗣昌得此殊榮自然心中得意非常,但他臉上卻沒有絲毫的表露出來。
“臣,楊嗣昌,領旨謝恩!”楊嗣昌恭恭敬敬的接過聖旨。
在這一刻,仿佛之前受到的所有質疑,都變得那麽微不足道。
為了剿滅流寇,楊嗣昌已經好幾年沒有這麽高興過,雖然過程很艱辛,甚至好幾次都差點讓李闖逃出包圍網。
加征三餉也好,就地征糧也罷,其實都是楊嗣昌的險棋。
他承認自己有賭的成分,但他賭對了。
想起這幾年遭受的委屈,楊嗣昌心中冷笑,那些曾經詆毀過他的,暗中給他使過絆子的。
還有那些不聽從他命令、或者對他的軍令虛與委蛇的。
待他見到天子,全部都要秋後算賬。
以他如今的功勞,天子必然對他聽之任之,那些人,一個都別想好過!
還有那個叫張世康的渾人,以前他顧忌東林黨人,不想與之交惡,如今流寇已決,自己與那張世康、乃至東林黨人,也都該有個了斷了。
念及此,楊嗣昌剛站起身來,卻聽到高時明問道:
“楊閣部,押運的這些俘虜裏,李自成可在其中?”
……
他的那些話其實帶著一點怨恨的意味,身為中官俸祿微薄,能出宮得趟差事不容易,哪個官員不表示一下?
這張世康無動於衷,簡直就是對他的羞辱。
不過拋開私怨不談,他說的也算是心裏話,他覺得,這張世康就是心胸狹隘,嫉妒楊嗣昌。
吳二喜說完話,就等著崇禎皇帝發怒,他雖然也是近些天才被天子升為隨堂太監,但對於這位天子的脾性已經早有耳聞。
在他看來,這位天子最不能容忍的就是被欺騙,其次就是被懷疑。
如今天子都已經下旨賞賜了楊嗣昌等人,你張世康說那些話,不就是在懷疑天子沒有識人之能嗎?
吳二喜小心的抬眼瞅了一眼崇禎皇帝,發現崇禎皇帝確實很不高興,隱隱有發怒的征兆,不由得心中一喜。
張世康啊張世康,你若是按照規矩辦事,咱家又怎會說那些話,這可都是你自找的!
“吳二喜!你竟敢挑撥朕與重臣之間的關係?”崇禎皇帝盯著吳二喜,臉上陰冷的可怕。
張世康是什麽人,崇禎皇帝心裏自然有數,這小子實在是他見過的最憊懶、最怕麻煩的人。
這等人最是淡泊,又怎麽會去嫉妒別人?
心胸狹隘者,最怕不如人,攀比心強,權力欲自然也強。
張世康呢?崇禎皇帝記得這小子為了不擔差事,恨不得把自己說的一無是處。
現在你告訴朕,說張世康妒忌別人?
這分明就是在挑撥離間!吳二喜兩點都猜對了,崇禎皇帝確實討厭被欺騙,也確實很生氣。
但卻並不是因為張世康。
見崇禎皇帝吃人似的看著自己,吳二喜腦子都懵了,額頭瞬間就冒出冷汗來。
“皇爺,剛才奴婢所說,隻是奴婢的猜測而已,奴婢隻是不敢欺瞞並無他意,皇爺息怒啊!”吳二喜一邊求饒一邊磕頭。
他是真的嚇了一跳,在他看來這並不是什麽大事,不知道天子為何發這麽大的脾氣。
“哼!朕最厭惡的就是你這等人,高起潛令朕失望了,這隨堂太監你也不用當了,自領二十杖,去浣衣局吧。”
崇禎皇帝看都懶得看這吳二喜,說罷就命人將吳二喜拖出去用刑了。
司禮監在大明宮廷十二監中名列第一,能在司禮監當差的,要麽是被天子待見,要麽是有被天子待見的內臣推薦。
而這吳二喜,便是被禦馬監的高起潛舉薦的,高起潛一直在宣府、大同做監軍,崇禎皇帝本來對他還是比較滿意的。
可這吳二喜竟然敢挑撥離間,最關鍵的是挑撥的還是張世康,崇禎皇帝連帶著對高起潛也不滿起來。
浣衣局就是洗衣服的地方,從司禮監隨堂,到最被內臣看不起的浣衣局,無異於從天堂到地獄,跟打入冷宮或者流放相比也差不多了。
十天後,楊嗣昌押著數百流寇俘虜抵達保定府。
保定知府陳應龍帶著大小官員的出城十裏相迎,無數的百姓不知是自發還是被授意,全都聚集在楊嗣昌進城的路上,一副夾道歡迎的模樣。
陳應龍雖然是知府,但此時卻一副低聲下氣的模樣,時不時對身邊的一位公公恭維幾句,但那公公卻並不怎麽答話。
在大明,知府是正四品官員,按理說不該如此低聲下氣,可來的人卻是司禮監的掌印太監高時明。
司禮監掌印太監其實就是司禮監的一把手,官職品級雖然與知府一樣是四品官,但一個是侍候天子身邊的近臣,一個是地方官,差的可不是一星半點。
高時明麵容嚴肅,眉宇間甚至對陳應龍的奉承行為很是不喜,但他卻沒說話。
約莫過了一刻鍾,楊嗣昌的車隊終於抵達了保定城,高時明這才露出笑意來。
“高公公怎的來了這裏?宮裏可是有什麽要事嗎?”楊嗣昌臉上微微笑著拱了拱手道。
高時明作為掌印太監,這等身份,一般情況下都是不離開皇宮的,楊嗣昌也沒想到來的竟然是高時明,還以為是因為其他的什麽事。
“還能是什麽事,楊閣部啊,皇爺得知了這消息高興的不得了,如此大功,皇爺專程命咱家過來宣旨。
寒暄什麽的,進了城再說,楊閣部,咱家還是先將旨意宣讀了吧。”高時明也拱了拱手笑道。
剿滅流寇的消息傳到宮裏,高時明也很高興,楊嗣昌立下如此大功,莫說是皇爺命他來,他自己也很願意辦這件差事。
說著就有小黃門捧著個精致的紅木盒子過來,高時明十分恭敬的取出了聖旨。
楊嗣昌立刻正了正衣冠,表情也瞬間變的肅穆。
“楊嗣昌接旨。”
說著楊嗣昌跪倒在地,他身後的數千將士、包括保定府大小官員,還有周圍的老百姓都相繼跪倒在地。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
自朕繼位始,虜乃四入,寇則十一年矣,師徒暴露,黎庶顛連,國帑匱絀,而征調未已,中夜思惟,業已不勝愧憤。
百姓為流寇荼毒,不堪其擾,流寇實乃朝廷之心腹大患矣,朕因流寇夜不能寐,久矣。
督師嗣昌,以敬薑之德,班昭之學,奮其勇略,著績戎行,使流寇不能狂。
今先生滅李闖、撫張獻忠、羅汝才,為朝廷絕一大患,朕聞之喜不自禁,朝堂上下無不感念先生之功德。
先生大功,朕心甚慰,封太傅,晉左柱國,賜金三百兩。
流寇已絕,於天下赤子言,亦為幸事。
是以,昭告天下,鹹使聞之。
欽此。”
聖旨寫了不少字,既有崇禎皇帝乃至整個朝廷,因為流寇的事憂愁幽思的夙願,更多的是對楊嗣昌的誇獎。
崇禎皇帝不吝溢美之詞,將楊嗣昌裏裏外外都誇了個遍,信重之意都已經溢了出來。
一般而言,除非有特別重要的大事,天子下旨都不用詔曰,而是用製曰、敕曰等。
詔曰不同於其他幾種聖旨的最重要一點,是昭告天下,聖旨一旦發出不僅是給楊嗣昌的,還要將其下發到整個國家的所有州府縣,讓全天下的百姓都知曉。
剿滅流寇當然算是件大事,楊嗣昌得此殊榮自然心中得意非常,但他臉上卻沒有絲毫的表露出來。
“臣,楊嗣昌,領旨謝恩!”楊嗣昌恭恭敬敬的接過聖旨。
在這一刻,仿佛之前受到的所有質疑,都變得那麽微不足道。
為了剿滅流寇,楊嗣昌已經好幾年沒有這麽高興過,雖然過程很艱辛,甚至好幾次都差點讓李闖逃出包圍網。
加征三餉也好,就地征糧也罷,其實都是楊嗣昌的險棋。
他承認自己有賭的成分,但他賭對了。
想起這幾年遭受的委屈,楊嗣昌心中冷笑,那些曾經詆毀過他的,暗中給他使過絆子的。
還有那些不聽從他命令、或者對他的軍令虛與委蛇的。
待他見到天子,全部都要秋後算賬。
以他如今的功勞,天子必然對他聽之任之,那些人,一個都別想好過!
還有那個叫張世康的渾人,以前他顧忌東林黨人,不想與之交惡,如今流寇已決,自己與那張世康、乃至東林黨人,也都該有個了斷了。
念及此,楊嗣昌剛站起身來,卻聽到高時明問道:
“楊閣部,押運的這些俘虜裏,李自成可在其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