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準備好了!”
十二個壯漢齊聲喊道。
十二個人裏除了孫大勝外,還有火器營的齊大柱,他們兩人算是純素人,其餘十個基本以前都是中低級將領,最低也是個把總。
“好,題目是……”張世康也不拖泥帶水,直接亮了題。
“當今局勢,內有流寇,外有建奴,當如何應對?
莫急著回答,本提督給你們一刻鍾的時間思考。”
這個問題看起來很簡單,但其實張世康考量的是這些人的戰略眼光。
一刻鍾的時間很快過去,前遊擊將軍周忠第一個站出來道:
“提督大人,屬下以為,當集中主力先消滅流寇,對建奴隻做防禦,待消滅了流寇,再去對付建奴。”
經典的策略,攘外必先安內,張世康聽了周忠的解釋,點了點頭也不說話,在周忠的檔案上打了個分。
“提督大人,防禦建奴咱朝廷一直都是這麽做的,但建奴還不是每隔一兩年,總能從長城突入關內,屬下覺得,應當與建奴議和,才能安心對付流寇。”又一個人說出了不同意見。
實際上對於建奴和流寇的應對,朝臣也分成了好幾派,隻是這好幾派爭論了好些年,一直到大明亡了,也沒爭出個所以然來。
孫大勝見被兩個人搶了先,那人說完趕緊搶答道:
“我大明泱泱大國,怎麽能與建奴這等小部落議和?說出去叫周邊小國笑話。
咱覺得,流寇不值一哂,隻要國庫有糧草和銀子,給咱兩萬兵,便可讓流寇灰飛煙滅。
然後咱帶著大軍,當然,主要是張提督和孫協理帶著咱,出關去,將咱們大明丟失的城池奪回來。
叫他們知曉大明的虎須,可不是誰都能碰的。”
孫大勝說的慷慨激昂,到底是勳戚出身,對外一致的強硬派,這倒是很符合眾人的期待,孫大勝說完竟有不少底層士兵附和。
但張世康卻微不可見的搖了搖頭。
孫大勝說完,齊大柱站了出來道:
“俺沒跟建奴打過交道,但俺覺著,流寇裏十有八九的人都是因為吃不上飯才去造反的,隻要朝廷能解決這個問題,流寇就不足為懼。
至於建奴,能議和當然是好事,關鍵是人家願不願意。”
……
“其他幾位說的皆有其道理,但屬下以為建奴不可議和。”
最後一個答題的人名叫牛綱,步軍營的一個把總,這人個子不高,但卻很敦實。
“前朝宋時也曾與金遼議和,但結果呢?徒讓人笑話罷了。
屬下覺得,議和議和,主要看議和雙方的實力,倘若實力相當,議和自然有效。
可如果雙方優勢不對等,這議和隨時都可能破裂,甚至於倘若朝廷因為議和而掉以輕心,對建奴疏於防範,對朝廷來說就很危險。”
張世康抬眼看了一下牛綱,這人還是有點見識的。
十二個人根據張世康的題目,先後說出了自己的見解,全都等待著張世康的評判。
其實這個問題乍一看其實就那麽幾個答案,跟建奴議和全力剿寇,跟建奴和流寇兩麵作戰,招撫流寇跟建奴決戰,招撫流寇外加上跟流寇議和。
可問題的核心卻並不是這些,牛綱和那個叫文邦國的遊擊將軍算是最接近張世康心中所想的,但也隻說對了一部分。
跟人議和確實需要實力,綿羊和老虎的議和協議根本就是廢紙一張,流寇確實是因為吃不上飯才去造反。
問題是怎麽能讓老百姓吃上飯?
張世康不想讓軍人幹預政治,但是對於政治,將領可以不用,但不能完全不懂,否則,就隻能淪為朝廷裏高官手裏的棋子罷了。
“議和也好,招撫也罷,亦或是兩麵作戰,底層的邏輯還是錢糧,但如果本提督告訴你們,我大明根本就不缺錢糧呢?”
張世康冷冷的掃視牛綱等人,眾人不知就裏,也就都沒有作聲,張世康繼續道:
“倘若有一天,本提督告訴你們,哪裏有錢糧,非常多的錢糧,多到可以讓絕大多數老百姓不必再餓死。
可這些人不會乖乖把錢糧交出來,朝廷也有人會去維護這些人,可都是大人物,動輒可以讓你遺臭萬年的那種。
拿到這些錢糧,可能會讓爾等遺臭萬年,當然,隻是可能。
你們會怎麽選擇呢?”
張世康問出了問題,但卻沒有期待他們的答案。
階級的對立,不是一句兩句可以說清楚的,在這樣一個基礎上,對建奴也好,對流寇也罷,其實反倒不是最核心的關鍵。
問題的關鍵是那些擁有足夠扭轉局勢的錢糧的人,不願意站出來。
卻還吆喝著,以孔曰孟曰、以民族大義,站在道德的製高點上,希望別人去拿命搏,好保存他們的財產。
這個問題不解決,其他的問題永遠都解決不了。
但總歸是大抵上知道了這些將領的能耐,張世康將十二個人的檔案反複看了幾遍。
從校閱台上站了起來。
“牛綱、文邦國。”
兩人虎軀一震,當即單膝跪倒在地。
“本提督命你二人為京營副將,記住你們今日說的話,也記住本提督剛才的提問,我期待日後你們給我的答案。”
“卑職誓死追隨提督大人!”兩人都激動的向張世康叩首拜謝。
孫大勝撅著個嘴貌似不服氣,但老爹在上頭站著,他也不敢吭氣。
張世康隨即又看了一眼剩下的十個人,之後麵向京營全體士兵們道:
“參將的人選,本提督交給你們,以投票的方式,從他們十個人中選拔出五位來。
你們記住,他們未來將決定你們的生死。
而現在,你們來決定他們的去留。
這很公平,不是嗎”
十二個壯漢齊聲喊道。
十二個人裏除了孫大勝外,還有火器營的齊大柱,他們兩人算是純素人,其餘十個基本以前都是中低級將領,最低也是個把總。
“好,題目是……”張世康也不拖泥帶水,直接亮了題。
“當今局勢,內有流寇,外有建奴,當如何應對?
莫急著回答,本提督給你們一刻鍾的時間思考。”
這個問題看起來很簡單,但其實張世康考量的是這些人的戰略眼光。
一刻鍾的時間很快過去,前遊擊將軍周忠第一個站出來道:
“提督大人,屬下以為,當集中主力先消滅流寇,對建奴隻做防禦,待消滅了流寇,再去對付建奴。”
經典的策略,攘外必先安內,張世康聽了周忠的解釋,點了點頭也不說話,在周忠的檔案上打了個分。
“提督大人,防禦建奴咱朝廷一直都是這麽做的,但建奴還不是每隔一兩年,總能從長城突入關內,屬下覺得,應當與建奴議和,才能安心對付流寇。”又一個人說出了不同意見。
實際上對於建奴和流寇的應對,朝臣也分成了好幾派,隻是這好幾派爭論了好些年,一直到大明亡了,也沒爭出個所以然來。
孫大勝見被兩個人搶了先,那人說完趕緊搶答道:
“我大明泱泱大國,怎麽能與建奴這等小部落議和?說出去叫周邊小國笑話。
咱覺得,流寇不值一哂,隻要國庫有糧草和銀子,給咱兩萬兵,便可讓流寇灰飛煙滅。
然後咱帶著大軍,當然,主要是張提督和孫協理帶著咱,出關去,將咱們大明丟失的城池奪回來。
叫他們知曉大明的虎須,可不是誰都能碰的。”
孫大勝說的慷慨激昂,到底是勳戚出身,對外一致的強硬派,這倒是很符合眾人的期待,孫大勝說完竟有不少底層士兵附和。
但張世康卻微不可見的搖了搖頭。
孫大勝說完,齊大柱站了出來道:
“俺沒跟建奴打過交道,但俺覺著,流寇裏十有八九的人都是因為吃不上飯才去造反的,隻要朝廷能解決這個問題,流寇就不足為懼。
至於建奴,能議和當然是好事,關鍵是人家願不願意。”
……
“其他幾位說的皆有其道理,但屬下以為建奴不可議和。”
最後一個答題的人名叫牛綱,步軍營的一個把總,這人個子不高,但卻很敦實。
“前朝宋時也曾與金遼議和,但結果呢?徒讓人笑話罷了。
屬下覺得,議和議和,主要看議和雙方的實力,倘若實力相當,議和自然有效。
可如果雙方優勢不對等,這議和隨時都可能破裂,甚至於倘若朝廷因為議和而掉以輕心,對建奴疏於防範,對朝廷來說就很危險。”
張世康抬眼看了一下牛綱,這人還是有點見識的。
十二個人根據張世康的題目,先後說出了自己的見解,全都等待著張世康的評判。
其實這個問題乍一看其實就那麽幾個答案,跟建奴議和全力剿寇,跟建奴和流寇兩麵作戰,招撫流寇跟建奴決戰,招撫流寇外加上跟流寇議和。
可問題的核心卻並不是這些,牛綱和那個叫文邦國的遊擊將軍算是最接近張世康心中所想的,但也隻說對了一部分。
跟人議和確實需要實力,綿羊和老虎的議和協議根本就是廢紙一張,流寇確實是因為吃不上飯才去造反。
問題是怎麽能讓老百姓吃上飯?
張世康不想讓軍人幹預政治,但是對於政治,將領可以不用,但不能完全不懂,否則,就隻能淪為朝廷裏高官手裏的棋子罷了。
“議和也好,招撫也罷,亦或是兩麵作戰,底層的邏輯還是錢糧,但如果本提督告訴你們,我大明根本就不缺錢糧呢?”
張世康冷冷的掃視牛綱等人,眾人不知就裏,也就都沒有作聲,張世康繼續道:
“倘若有一天,本提督告訴你們,哪裏有錢糧,非常多的錢糧,多到可以讓絕大多數老百姓不必再餓死。
可這些人不會乖乖把錢糧交出來,朝廷也有人會去維護這些人,可都是大人物,動輒可以讓你遺臭萬年的那種。
拿到這些錢糧,可能會讓爾等遺臭萬年,當然,隻是可能。
你們會怎麽選擇呢?”
張世康問出了問題,但卻沒有期待他們的答案。
階級的對立,不是一句兩句可以說清楚的,在這樣一個基礎上,對建奴也好,對流寇也罷,其實反倒不是最核心的關鍵。
問題的關鍵是那些擁有足夠扭轉局勢的錢糧的人,不願意站出來。
卻還吆喝著,以孔曰孟曰、以民族大義,站在道德的製高點上,希望別人去拿命搏,好保存他們的財產。
這個問題不解決,其他的問題永遠都解決不了。
但總歸是大抵上知道了這些將領的能耐,張世康將十二個人的檔案反複看了幾遍。
從校閱台上站了起來。
“牛綱、文邦國。”
兩人虎軀一震,當即單膝跪倒在地。
“本提督命你二人為京營副將,記住你們今日說的話,也記住本提督剛才的提問,我期待日後你們給我的答案。”
“卑職誓死追隨提督大人!”兩人都激動的向張世康叩首拜謝。
孫大勝撅著個嘴貌似不服氣,但老爹在上頭站著,他也不敢吭氣。
張世康隨即又看了一眼剩下的十個人,之後麵向京營全體士兵們道:
“參將的人選,本提督交給你們,以投票的方式,從他們十個人中選拔出五位來。
你們記住,他們未來將決定你們的生死。
而現在,你們來決定他們的去留。
這很公平,不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