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2章 出主意
重生九零:想當個富二代不過分吧 作者:靜水11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說的也是,要忙屋裏,還要忙地裏,確實擠不出完整的時間。”陳姐這樣一說,劉嬸也頓時反應了過來。
除了一天三頓飯需要煮以外,還有全家人的髒衣服需要洗,還有家裏養的家畜需要喂養,確實瑣事多。
畢竟各家情況不一樣。
劉嬸家裏,有公公婆婆幫襯,公公婆婆都還算硬朗,加上土地本來也不多,所以地裏的活,大部分都被公公婆婆老兩口承包了。
再加上,家裏的一天三頓飯菜,也有婆婆幫忙操持。
劉嬸自然能輕鬆些。
但各家情況不同。
有些家庭人口少,有些家庭老人也不會幫襯小輩,各家有各家的相處方式。
“確實,時間不自由的話,這工作時間固定的活,就幹不了。”
這讓吳書容一時半會兒也想不出什麽好的辦法,
吳書容想了下建議道:“這情況,我目前能想到的辦法就是,上午去集市上耽誤半天的時間趕集賣東西。”
“中午和下午的時間就回家,忙屋裏和地裏的活。”
“陳姐,其實我們日化廠的產品,你可以試著進貨去鎮上的集市上擺攤售賣。”
“這活每天隻耽誤半天時間,剩下的半天時間還可以回家,忙家裏的事情。”
“我覺得這活比較自由,關鍵是如果賣得好,根本不比別人打工賺的少。”
吳書容想了下這銷售自家日化廠裏麵的產品正合適呀。
時間更自由,賺不賺錢,那就全靠自家賣東西的口才了。
農村人誰不會賣東西呀,
不管是自家產的雞蛋鴨蛋還是地裏產的水果蔬菜,都得拿去鎮上賣才行。
不然怎麽換成錢。
隻是看各自賣的價格高與低而已。
“這賣東西是不是太耽誤時間了呀。我公公婆婆那年紀,幹地裏的活幹不了,倒是適合去擺攤賣東西。”
“你這想法就不對了,這賣東西又不是老年人專屬。
年輕人也可以賣嘛,
隻要賣得好,收入可以,完全不比去幫人打工差呀。”
“村裏好些人,進貨去賣日化品還是賺了些錢,不然為什麽能堅持那麽久?”
“如果第一次進貨去賣的時候,沒賺錢。
那之後肯定也不會再去進貨了。
這既然又去進貨了,肯定是或多或少賺了點錢的。”不然誰願意一直花時間白幹呀。
吳書容認為這擺攤賣廠裏產品的事情,還是挺靠譜的。
就說前幾天回娘家,就大嫂孫芳芳之前想著幫吳書容家推銷日化用品,所以孫芳芳讓她的娘家親戚們都買了一些。
其中孫芳芳娘家那邊一個親戚,見這日化用品還可以,又專門請孫芳芳幫忙牽線從廠裏進了一批貨,趁著年前的功夫,去山下集市上擺攤售賣。
盡管這擺攤賣東西並不是適合所有人,但好歹時間自由,
關鍵是就村裏人來說,進貨風險基本為零,完全後顧無憂,的確可以試試。
“可我不擅長賣東西,每次賣東西都沒法賣個好價錢。”
“咳,這賣東西有啥擅長不擅長的,別想那麽多,隻要豁得出去,大聲賣力吆喝。
客人來了,你看別人賣什麽價,你也賣什麽價不就行了。
隻要賣出去的價錢有的賺,不虧錢就行呀。”
“說的也是,就跟我們家去年賣李子一樣,去年市麵上的李子太多,不好賣。
但我的李子還是賣得快,主要是很多都是老顧客。
上一次趕集買過我賣的李子的客人,下次趕集的時候遇上了,還會選擇買我的李子。
因為每位客人買了李子以後,我一般都會額外送一小把給他。
其實一小把李子也沒幾顆,但大家都愛貪圖小便宜呀,所以李子賣得快。”
“哈哈哈,要這麽說,我也賣得快。”
“不過我送的都是專門篩選出來個頭小一些的李子,反正也賣不起價錢,不如送人,這李子自然賣得快。”
“你這簡直是做生意的人才呀。”
“哈哈哈,厲害厲害。”
另一邊,羅文在陪著舅舅和一群老爺子聊天、喝茶、曬太陽。
這曬場上圍坐在桌前打牌的客人還是挺多的,主要還是打發時間為主。
這過年期間天天都在打牌,羅文也膩了,好幾撥人喊羅文一起去打牌,羅文都沒去。
天天打牌也累人。
“你們知道牛場壩不?”一位抽著葉子煙的老頭突然說了句。
“楊老哥,你說的是哪個牛場壩,是離蘇鎮不遠的那個村嗎?”旁邊劉老頭問了句。
那邊村子離城裏比較近,種菜的人家特別多。
楊老頭用力吧嗒了口葉子煙:“是呀,那村子離蘇鎮不遠。”
“不過那村子比咱們村條件好多了。”
“去年他們村搞了個什麽合作社,全村人都種苦瓜,每天下午都有大貨車去村裏收苦瓜。”
“聽說這苦瓜是賣去省城的。”
“他們村的樓房修的可漂亮了。
一個個都是修3層大樓房。”楊老頭一臉羨慕。
雖說自家村裏,大部分人家家裏也修了樓房,但大多數人家修的也隻是2層小樓房,跟3層大樓房還是有點差距的。
羅文舅舅楊素全說了句:“你怕是吹牛哦,吹得跟你親眼見過似的。
就賣點苦瓜,就能修樓房?
苦瓜能值幾個錢?賣的又不是金子。”楊素全自家老婆子就在賣菜。
賣菜確實能賺點錢,但想發大財還是有點難的。
畢竟就一個小攤販,攤位也不大,賺的並不多。
楊老頭這吹牛吹的有點過頭了。
聽到有人質疑,楊老頭不樂意了:“我說的是真的,我家大兒媳婦娘家姐姐就嫁到牛場壩村去了。”
“就去年夏天賣苦瓜的時候,他們家種植的長得好的苦瓜都被大貨車拉走了,
剩下的那種長得不直,歪瓜裂棗的苦瓜就隻能留下來自己吃。”
“他們家吃不完,就給我們家送來了一些,這前前後後送了好幾次,陸陸續續送了好幾十斤苦瓜。”
“那段時間,我們家天天頓頓桌上都是苦瓜。”楊老頭想想那滋味還覺得滿嘴苦味。
免費的苦瓜好吃是好吃,但天天吃,頓頓吃,還是有點受不了。
“我那大兒媳婦娘家姐姐家裏,修的就是3層樓房,還帶一個大院子,家裏摩托車,三輪車都買了。”楊老頭怕大家不信,急忙解釋。
除了一天三頓飯需要煮以外,還有全家人的髒衣服需要洗,還有家裏養的家畜需要喂養,確實瑣事多。
畢竟各家情況不一樣。
劉嬸家裏,有公公婆婆幫襯,公公婆婆都還算硬朗,加上土地本來也不多,所以地裏的活,大部分都被公公婆婆老兩口承包了。
再加上,家裏的一天三頓飯菜,也有婆婆幫忙操持。
劉嬸自然能輕鬆些。
但各家情況不同。
有些家庭人口少,有些家庭老人也不會幫襯小輩,各家有各家的相處方式。
“確實,時間不自由的話,這工作時間固定的活,就幹不了。”
這讓吳書容一時半會兒也想不出什麽好的辦法,
吳書容想了下建議道:“這情況,我目前能想到的辦法就是,上午去集市上耽誤半天的時間趕集賣東西。”
“中午和下午的時間就回家,忙屋裏和地裏的活。”
“陳姐,其實我們日化廠的產品,你可以試著進貨去鎮上的集市上擺攤售賣。”
“這活每天隻耽誤半天時間,剩下的半天時間還可以回家,忙家裏的事情。”
“我覺得這活比較自由,關鍵是如果賣得好,根本不比別人打工賺的少。”
吳書容想了下這銷售自家日化廠裏麵的產品正合適呀。
時間更自由,賺不賺錢,那就全靠自家賣東西的口才了。
農村人誰不會賣東西呀,
不管是自家產的雞蛋鴨蛋還是地裏產的水果蔬菜,都得拿去鎮上賣才行。
不然怎麽換成錢。
隻是看各自賣的價格高與低而已。
“這賣東西是不是太耽誤時間了呀。我公公婆婆那年紀,幹地裏的活幹不了,倒是適合去擺攤賣東西。”
“你這想法就不對了,這賣東西又不是老年人專屬。
年輕人也可以賣嘛,
隻要賣得好,收入可以,完全不比去幫人打工差呀。”
“村裏好些人,進貨去賣日化品還是賺了些錢,不然為什麽能堅持那麽久?”
“如果第一次進貨去賣的時候,沒賺錢。
那之後肯定也不會再去進貨了。
這既然又去進貨了,肯定是或多或少賺了點錢的。”不然誰願意一直花時間白幹呀。
吳書容認為這擺攤賣廠裏產品的事情,還是挺靠譜的。
就說前幾天回娘家,就大嫂孫芳芳之前想著幫吳書容家推銷日化用品,所以孫芳芳讓她的娘家親戚們都買了一些。
其中孫芳芳娘家那邊一個親戚,見這日化用品還可以,又專門請孫芳芳幫忙牽線從廠裏進了一批貨,趁著年前的功夫,去山下集市上擺攤售賣。
盡管這擺攤賣東西並不是適合所有人,但好歹時間自由,
關鍵是就村裏人來說,進貨風險基本為零,完全後顧無憂,的確可以試試。
“可我不擅長賣東西,每次賣東西都沒法賣個好價錢。”
“咳,這賣東西有啥擅長不擅長的,別想那麽多,隻要豁得出去,大聲賣力吆喝。
客人來了,你看別人賣什麽價,你也賣什麽價不就行了。
隻要賣出去的價錢有的賺,不虧錢就行呀。”
“說的也是,就跟我們家去年賣李子一樣,去年市麵上的李子太多,不好賣。
但我的李子還是賣得快,主要是很多都是老顧客。
上一次趕集買過我賣的李子的客人,下次趕集的時候遇上了,還會選擇買我的李子。
因為每位客人買了李子以後,我一般都會額外送一小把給他。
其實一小把李子也沒幾顆,但大家都愛貪圖小便宜呀,所以李子賣得快。”
“哈哈哈,要這麽說,我也賣得快。”
“不過我送的都是專門篩選出來個頭小一些的李子,反正也賣不起價錢,不如送人,這李子自然賣得快。”
“你這簡直是做生意的人才呀。”
“哈哈哈,厲害厲害。”
另一邊,羅文在陪著舅舅和一群老爺子聊天、喝茶、曬太陽。
這曬場上圍坐在桌前打牌的客人還是挺多的,主要還是打發時間為主。
這過年期間天天都在打牌,羅文也膩了,好幾撥人喊羅文一起去打牌,羅文都沒去。
天天打牌也累人。
“你們知道牛場壩不?”一位抽著葉子煙的老頭突然說了句。
“楊老哥,你說的是哪個牛場壩,是離蘇鎮不遠的那個村嗎?”旁邊劉老頭問了句。
那邊村子離城裏比較近,種菜的人家特別多。
楊老頭用力吧嗒了口葉子煙:“是呀,那村子離蘇鎮不遠。”
“不過那村子比咱們村條件好多了。”
“去年他們村搞了個什麽合作社,全村人都種苦瓜,每天下午都有大貨車去村裏收苦瓜。”
“聽說這苦瓜是賣去省城的。”
“他們村的樓房修的可漂亮了。
一個個都是修3層大樓房。”楊老頭一臉羨慕。
雖說自家村裏,大部分人家家裏也修了樓房,但大多數人家修的也隻是2層小樓房,跟3層大樓房還是有點差距的。
羅文舅舅楊素全說了句:“你怕是吹牛哦,吹得跟你親眼見過似的。
就賣點苦瓜,就能修樓房?
苦瓜能值幾個錢?賣的又不是金子。”楊素全自家老婆子就在賣菜。
賣菜確實能賺點錢,但想發大財還是有點難的。
畢竟就一個小攤販,攤位也不大,賺的並不多。
楊老頭這吹牛吹的有點過頭了。
聽到有人質疑,楊老頭不樂意了:“我說的是真的,我家大兒媳婦娘家姐姐就嫁到牛場壩村去了。”
“就去年夏天賣苦瓜的時候,他們家種植的長得好的苦瓜都被大貨車拉走了,
剩下的那種長得不直,歪瓜裂棗的苦瓜就隻能留下來自己吃。”
“他們家吃不完,就給我們家送來了一些,這前前後後送了好幾次,陸陸續續送了好幾十斤苦瓜。”
“那段時間,我們家天天頓頓桌上都是苦瓜。”楊老頭想想那滋味還覺得滿嘴苦味。
免費的苦瓜好吃是好吃,但天天吃,頓頓吃,還是有點受不了。
“我那大兒媳婦娘家姐姐家裏,修的就是3層樓房,還帶一個大院子,家裏摩托車,三輪車都買了。”楊老頭怕大家不信,急忙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