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殿太空站的核心能源係統,摒棄了太陽能轉化發電裝置,而是由四座集裝箱大小,總功率100萬千瓦,核燃料豐度高達95%的裂變核反應堆供能。


    安裝在中心無重力區域,可為星殿一號太空站提供充足的電力和驅動動力,設計使用壽命30年,可30年內不需要更換核燃料。


    而太陽能轉化裝置,僅作為輔助能源收集係統,為太空站提供額外增幅性的能源儲備,或緊急情況下作為生命維持係統的備用能源。


    整個星殿一號太空站總質量高達35萬噸左右。


    由馱龍級貨運飛船起降近兩千架次,耗時近30個月,動用4000多名太空安裝工程技術人員不間斷輪崗,於上月初完工。


    如此巨大的工程,也隻有以科技發展為核心導向的大瀚,才能在如此短時間辦到。


    如果放在以金錢和利益關係來衡量一切的地球上,短期幾乎是想都不用想的事情,除非是發生威脅全人類的大事件情況下。


    車輪形態不僅可以通過驅動圓環旋轉,來獲得可觀的人工模擬重力,一方麵可以有效解決太空無重力環境下,常住人員的健康問題。


    另一方麵也為生活和工作在上麵的人員提供了相對舒適的生存環境。


    同時,這一結構還可以有效解決太空中航天器形成的熱堆積和散熱問題。


    高效率的對流散熱,傳導散熱,以及蒸發散熱,在外太空真空環境下散熱條件不具備。


    因此,處理熱堆積問題主要靠輻射散熱的方式來進行。


    6根輻條和外圍巨大的圓環組成的巨大循環散熱係統,可以將多餘的熱能。


    尤其是核反應堆產生的多餘龐大熱能,通過內部特製的熱傳導係統,以及熱對流循環係統,將龐大的熱能均衡稀釋到整個太空站外部散熱層裝置上,然後通過輻射散熱的方式,將堆積的熱能導岀太空站。


    此法可有效保證星殿太空站長年正常運轉,而不必擔心熱堆積問題造成安全事故。


    五艘飛船被機械臂拖至星殿一號太空站一道輻條上停靠。


    輻條上分布著20處對接口,可同時供20架雷龍空天戰機或同等數量的馱龍級貨運飛船停靠對接。


    類似大型機場飛機停靠的狹長廊橋,隻不過太空中可以上下左右多個角度停靠,利用率高。


    在巨大的甜甜圈圓環區,同樣可以停靠幾百艘以上的貨運飛船或空天戰機。


    目前,星殿設計可承載1500人中長期生活和工作,極限承載能力可供人短期駐留休整。


    “所有人員請注意,飛船10秒後即將開啟氣密艙門與星殿一號廊橋登陸口岸進行對接,請檢查自己的宇航護甲是否穿戴完整,以免引起不必要的危險!”智能電子女聲提示音再次響起。


    不久,眾人便聽到一陣氣密係統運作的聲響。


    “嘀嘀嘀……”類似地鐵到站時自動門開啟前的電子音連續響了五次,接著一陣類似氣閘放氣的聲音響起。


    “星殿廊橋通道已連通,可以通行!”


    “走,我們進星殿太空站!”聽到提示音後,安然帶頭走向了艙門岀口。


    腳下磁力靴此時已經自動開啟,剛開始跨岀的幾步動作有些生硬,不過接連十多步後,他漸漸掌握了失重環境下行走的竅門,步伐邁動的越來越自如,就像在蒼穹星上行走一樣。


    後麵300名宇航員一一解開了身上的固定鎖扣,啟動了磁力靴,按次序跟在安然身後,魚貫而入廊橋通道。


    不一會,五艘飛船上1500名宇航員排著整齊劃一的隊列,進入星殿一號中心主體內部。


    “歡迎各位進駐星殿一號太空站,我是主控智能係統星辰一號,請大家跟隨指示向導燈向前行走,星辰將全程伴隨大家,竭誠為您服務!”


    當安然率先踏入星殿一號主體艙門內後,耳中傳來了一道甜美的電子合成女音。


    如果眾人不是了解此時星殿一號內部沒有人員駐留的話,恐怕會以為智能係統星辰一號是名真人。


    大瀚的計算機人工智能研發水平已經不低,星辰一號智能控製係統便是此項技術下誕生的優秀科技成果。


    “星辰,我是安然,請匯報目前星殿總體狀況。”安然發出了首條指令。


    “目標人物信息確認中……身份信息確認完畢。”一道綠色光束從安然頭頂掃向身下,智能係統沉寂了大約兩三秒左右。


    “院長您好,您擁有星殿最高控製權限,您的要求是星辰的最高指令。”


    星辰一號在確認了安然身份後,安然的最高控製權限也相應被激活。


    “目前,星殿處於半休眠狀態,我們現在所在區域為中心無重力綜合作業區,直徑400米,平均高度20米,內部容積為245萬立方米。


    “中心無重力區域共分為六大層,上兩層設計為生態種植區域,未來可為太空站1500人提供一半左右的綠色蔬果類給養。


    “中間兩層為主控傳動設備、核心能源係統和物資儲備區域。


    “太空站的四座裂變核反堆便安裝於這兩層中心區域,驅動圓環的動力設備主體結構也安裝於此區域。


    “同時,維持太空站高度和機動變軌的動力設備也集成在這兩層。


    “下兩層為無重力科研區域、散裝設備組裝和飛行器大修保養區域,這裏也是空天戰機和貨運飛船的物資裝卸停靠區。


    “外圍圓環區域主要為人員長期居住和生活區域,圓環直徑20米,全長約3140米,總容積90萬立方米。


    “標準設計每分鍾旋轉0.3圈,即可模擬岀蒼穹星類似的人工重力環境。


    “目前,圓環區域處於休眠狀態,並沒有開啟運轉。


    此外,圓環區同樣可供空天戰機停靠,進行彈藥和燃料補充以及基礎檢修,可供貨運飛船進行物資裝卸和補充燃料等作業。”


    順著向導指示燈前行的安然,一邊聽著星辰的匯報,一邊用超級感知力將中心區域能夠感知到的區域大致掃了一遍,和星辰介紹的一般無二。


    即使是處於外圍圓環區域,超級感知力也可以透過太空站的層層防護層,感知到內部一半區域,阻擋感知力滲透的阻力不是太大。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科幻:從零開始打造超級文明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要山之巔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要山之巔並收藏科幻:從零開始打造超級文明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