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歸義軍節度使,大唐要下場?
我家醫館通古代,朱標上門求醫 作者:封侯書生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歸義軍是唐朝末年、五代十國直到宋朝初年,以河西地區的敦煌為核心的地方政權。
早期的歸義軍,繼承的是安西軍的遺誌。
840年,安西四鎮中最後的龜茲城被回鶻吞並,安西軍徹底覆滅,那一帶疆域也就此從大唐版圖消失。
但吐蕃、回鶻也在連年征戰中被拖成強弩之末,很快就陸續爆發內亂,和大唐帝國一樣風雨飄搖。
僅僅八年後,張議潮趁機四處聯絡,率兵推翻了吐蕃貴族對沙州的統治,建立了自己的軍隊。
其治下疆域在極盛時一度統治河西十一州,軍威之盛令人咋舌,可以說逮著吐蕃揍吐蕃,遇到回鶻揍回鶻。
張議潮卻依舊心係故國,派人拿著堪輿圖、戶籍簿、魚鱗冊等拜見唐皇。
當時的皇帝是人稱小唐太宗的唐宣宗。
宣宗皇帝欣然笑納,下旨設立歸義軍,封張議潮為首位歸義軍節度使。
史書記載,歸義軍所轄之疆域西盡伊吾,東接靈武,大唐得地四千餘裏,戶口百萬之家,六郡山河,宛然而歸。
張議潮之後被召回長安,拜為右神武大將軍,加司徒銜。
歸義軍則由其兄長的兒子張淮深繼守。
鹹通十三年,872年,張議潮逝世,享年七十三歲,唐懿宗李漼追贈其為太保。
第二任歸義軍節度使張淮深的能力也不錯,前後幾次大敗回鶻。
但是像他們這種軍頭都存有一個問題。
他們靠著地方大族們的支持才能指哪打哪兒,一時不慎,容易被背刺。
張淮深的繼任者、張議潮的兒子張淮鼎就被張議潮的女婿索勳背刺了。
被張淮鼎托孤的索勳直接自己當了節度使,頂替了張淮鼎的兒子。
這事讓張議潮的另一個女兒和女婿很不滿,於是推翻索勳,改立張淮深的另一個兒子張承奉為第五任節度使。
事情到了這兒,依舊算是皆大歡喜。
可是唐末時,張承奉建立西漢金山國,自稱金山白衣天子。
從他自立為天子的行為就看得出來,這是一位袁術般的人物。
他能力或許有,但不多,一下子就把張議潮這種本該千古流芳的人連累了。
在他的一係列操作下,西漢金山國四麵樹敵,到處戰敗,最後不得不更名為西漢敦煌國。
張承奉也由西漢金山國白衣天子改稱敦煌國天王,成了甘州回鶻可汗的兒皇帝。
金山國不久之後就滅亡了。
歸義軍節度使之職按理說該就此成為曆史雲煙。
但就在這時,索勳的女婿曹議金站出來扛起了大旗,再次向後唐歸義。
於是他們又成了歸義軍。
曹議金任歸義軍節度使、沙州刺史、檢校司空。
之後一百多年,歸義軍政權幾度易手,但都在曹家人手中。
他們雖然名義上不是一個國家,但卻跟其它國家有各種合作或往來,儼然就是一合理合法的羈縻地區。
直到曹家第八代節度使曹賢順以千騎投降西夏,歸義軍政權才算是徹底告落。
從張議潮開始算的話,歸義軍政權差不多持續了兩百年。
雖然期間起起伏伏,也不算強大,卻也比元朝國祚強,也算是曆史上濃墨重彩的一筆。
可在曆史上的人物們看來,卻不能這麽算。
最起碼,曹議金及之後的歸義軍節度使不能跟之前那幾代節度使相提並論。
自立為天子的張承奉更沒法和他的祖輩們相比。
但話又說回來了,那時候大唐都沒了,中原是後梁在當家。
張承奉有人又有地,自立又怎麽了,於大唐皇室來說還真算不上叛變,充其量就是膈應。
因此,李二等人對於張議潮這一家沒有一點意見。
已經有他們的幾個大唐時空,他們更是被重點關照到了。
尤其是張議潮。
李二親自帶兵去救場安西軍時,張議潮雖然在一幹名將裏不值一提,但也領了個守衛中軍的任務,一直率領神武軍保護在李二左右。
戰後論功行賞,李二直接封了他一個義國公的爵位,並親自題寫‘戍衛邊疆’四字匾額相送。
曹議金所代表的歸義軍節度使們,自然是他們曹家的八位節度使。
雖然這八位節度使並沒有各開一道穿越門的機緣,但還是開了那麽兩三扇。
再加上相關時空其他人開的門,東拚西湊,還真叫他們把八個節度使湊齊了。
曹議金雖然隻是一個小政權的‘太祖’,但鎮住一幫兒孫自然不在話下。
在他的主持下,歸義軍八位節度使已然統一理念,勢要在越發波雲詭譎的局勢中乘風破浪,保住權勢地位和性命。
很顯然,他們環顧四周後,沒有選擇西夏、後唐、後梁等政權,而是想蹭一蹭張議潮他們的關係,跟大唐搭線。
劉廌將關於曹議金、小康熙的見聞告知李中孚時,李中孚正在太白山中的一條河流邊釣魚。
看了看手機,李中孚嘀咕:“張角的預示逐步印證了,大唐要是因此插手,事情可更難搞了,張角這會兒怕是在跳腳。”
張角可不跳腳嘛。
那可是大唐啊!
一旦大唐插手,就好比一幫小孩子玩兒鬥雞,卻來了個手拿ak的大人要參戰。
危險性直線提高啊!
他當即找到貞觀李二。
“陛下,可不可以不插手?”張角問道。
李二反問:“後世網友有句話,你知道嗎?”
“什麽話?”
“唐朝處於華夏曆史上最適合開疆拓土的風口,可唐朝的老祖宗不務正業,明明那麽強大,卻把心思都花在內鬥上了,要是當年他們好好經營那些打下來的地盤兒,再打下更多地盤就好了。”
張角:……
不是這麽理解的啊混蛋!
早期的歸義軍,繼承的是安西軍的遺誌。
840年,安西四鎮中最後的龜茲城被回鶻吞並,安西軍徹底覆滅,那一帶疆域也就此從大唐版圖消失。
但吐蕃、回鶻也在連年征戰中被拖成強弩之末,很快就陸續爆發內亂,和大唐帝國一樣風雨飄搖。
僅僅八年後,張議潮趁機四處聯絡,率兵推翻了吐蕃貴族對沙州的統治,建立了自己的軍隊。
其治下疆域在極盛時一度統治河西十一州,軍威之盛令人咋舌,可以說逮著吐蕃揍吐蕃,遇到回鶻揍回鶻。
張議潮卻依舊心係故國,派人拿著堪輿圖、戶籍簿、魚鱗冊等拜見唐皇。
當時的皇帝是人稱小唐太宗的唐宣宗。
宣宗皇帝欣然笑納,下旨設立歸義軍,封張議潮為首位歸義軍節度使。
史書記載,歸義軍所轄之疆域西盡伊吾,東接靈武,大唐得地四千餘裏,戶口百萬之家,六郡山河,宛然而歸。
張議潮之後被召回長安,拜為右神武大將軍,加司徒銜。
歸義軍則由其兄長的兒子張淮深繼守。
鹹通十三年,872年,張議潮逝世,享年七十三歲,唐懿宗李漼追贈其為太保。
第二任歸義軍節度使張淮深的能力也不錯,前後幾次大敗回鶻。
但是像他們這種軍頭都存有一個問題。
他們靠著地方大族們的支持才能指哪打哪兒,一時不慎,容易被背刺。
張淮深的繼任者、張議潮的兒子張淮鼎就被張議潮的女婿索勳背刺了。
被張淮鼎托孤的索勳直接自己當了節度使,頂替了張淮鼎的兒子。
這事讓張議潮的另一個女兒和女婿很不滿,於是推翻索勳,改立張淮深的另一個兒子張承奉為第五任節度使。
事情到了這兒,依舊算是皆大歡喜。
可是唐末時,張承奉建立西漢金山國,自稱金山白衣天子。
從他自立為天子的行為就看得出來,這是一位袁術般的人物。
他能力或許有,但不多,一下子就把張議潮這種本該千古流芳的人連累了。
在他的一係列操作下,西漢金山國四麵樹敵,到處戰敗,最後不得不更名為西漢敦煌國。
張承奉也由西漢金山國白衣天子改稱敦煌國天王,成了甘州回鶻可汗的兒皇帝。
金山國不久之後就滅亡了。
歸義軍節度使之職按理說該就此成為曆史雲煙。
但就在這時,索勳的女婿曹議金站出來扛起了大旗,再次向後唐歸義。
於是他們又成了歸義軍。
曹議金任歸義軍節度使、沙州刺史、檢校司空。
之後一百多年,歸義軍政權幾度易手,但都在曹家人手中。
他們雖然名義上不是一個國家,但卻跟其它國家有各種合作或往來,儼然就是一合理合法的羈縻地區。
直到曹家第八代節度使曹賢順以千騎投降西夏,歸義軍政權才算是徹底告落。
從張議潮開始算的話,歸義軍政權差不多持續了兩百年。
雖然期間起起伏伏,也不算強大,卻也比元朝國祚強,也算是曆史上濃墨重彩的一筆。
可在曆史上的人物們看來,卻不能這麽算。
最起碼,曹議金及之後的歸義軍節度使不能跟之前那幾代節度使相提並論。
自立為天子的張承奉更沒法和他的祖輩們相比。
但話又說回來了,那時候大唐都沒了,中原是後梁在當家。
張承奉有人又有地,自立又怎麽了,於大唐皇室來說還真算不上叛變,充其量就是膈應。
因此,李二等人對於張議潮這一家沒有一點意見。
已經有他們的幾個大唐時空,他們更是被重點關照到了。
尤其是張議潮。
李二親自帶兵去救場安西軍時,張議潮雖然在一幹名將裏不值一提,但也領了個守衛中軍的任務,一直率領神武軍保護在李二左右。
戰後論功行賞,李二直接封了他一個義國公的爵位,並親自題寫‘戍衛邊疆’四字匾額相送。
曹議金所代表的歸義軍節度使們,自然是他們曹家的八位節度使。
雖然這八位節度使並沒有各開一道穿越門的機緣,但還是開了那麽兩三扇。
再加上相關時空其他人開的門,東拚西湊,還真叫他們把八個節度使湊齊了。
曹議金雖然隻是一個小政權的‘太祖’,但鎮住一幫兒孫自然不在話下。
在他的主持下,歸義軍八位節度使已然統一理念,勢要在越發波雲詭譎的局勢中乘風破浪,保住權勢地位和性命。
很顯然,他們環顧四周後,沒有選擇西夏、後唐、後梁等政權,而是想蹭一蹭張議潮他們的關係,跟大唐搭線。
劉廌將關於曹議金、小康熙的見聞告知李中孚時,李中孚正在太白山中的一條河流邊釣魚。
看了看手機,李中孚嘀咕:“張角的預示逐步印證了,大唐要是因此插手,事情可更難搞了,張角這會兒怕是在跳腳。”
張角可不跳腳嘛。
那可是大唐啊!
一旦大唐插手,就好比一幫小孩子玩兒鬥雞,卻來了個手拿ak的大人要參戰。
危險性直線提高啊!
他當即找到貞觀李二。
“陛下,可不可以不插手?”張角問道。
李二反問:“後世網友有句話,你知道嗎?”
“什麽話?”
“唐朝處於華夏曆史上最適合開疆拓土的風口,可唐朝的老祖宗不務正業,明明那麽強大,卻把心思都花在內鬥上了,要是當年他們好好經營那些打下來的地盤兒,再打下更多地盤就好了。”
張角:……
不是這麽理解的啊混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