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5章 拜占庭的失敗
抗戰:我用軍火堆死你 作者:元山子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拜占庭帝國議會大廈
雖然拜占庭帝國是君主製國家,但是在新時代的改革之下,國家議會還是應聲成立了,對於拜占庭帝國的一些大的事情,國家議會也都是有自己的一番見解的,就拿眼前這個事情來說,國家議會正在討論關於鐵血軍的提議。
當然說這件事情是個提議,純粹是往他們自己的臉上貼金了,按照目前的真實情況,分明就是鐵血軍給你們的最後通牒,如果要是你們能夠同意的話,很多事情還是很容易解決的,但如果要是你們不能同意的話,那恐怕這件事情就要到頭了。
鐵血軍已經是發來了電報,並且外交機構也有專門的人員過來通報了,在明天下午兩點鍾的時候,一支鐵血軍的空中小分隊將會乘坐運輸機過來,如果要是你們阻攔的話,那麽兩國將進入戰爭狀態,至於最後是一個什麽樣的結果,那恐怕就隻有你們自己去想了。
對於鐵血軍方麵的這個要求,拜占庭帝國是堅決不願意的,他們的國王雖然同意了,但是很多國內的有識之士,希望通過國家大議會進行阻止,目前三百多名國會議員在這裏吵吵鬧鬧的,但是大部分的人都表示不同意。
他們吵鬧的原因隻有一個,那就是如何回複鐵血軍,容克人在議會召開會議之前,已經是表達了他們的意思了,那就是在這件事情上,他們不會有過多的幹預,如果要是有人幹預這件事情的話,那也是你們自己的事情,我們容克人其實已經跟鐵血軍達成協議了。
至於最後鐵血軍會做成一個什麽模樣,容克人不會做過多的介入,對於容克人來說,他們能把事做到這個階段,這已經是非常不容易了,當然他們也從中看到了自己的好處,那就是鐵血軍會幫助他們維護這條交通線。
一旦要是鐵血軍不維護這條交通線,就算他們暫時能夠拿到這條交通線,對他們來說其實也沒有什麽好處,無非就是等待著溫莎帝國再拿回去,有關於海洋方麵的交通線,容克人當真是沒有任何的話語權。
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時候,容克就希望建立一支強有力的海軍,在這支強有力的海軍的幫助之下,能夠快速的獲得製海權,進而幫助他們的國家獲得一定的海上話語權,但是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之後,他們發現並不能夠打破溫莎帝國的海上強權政治。
當時一場大西洋的海戰,雖然容克人的損失稍微少一點,但明眼人都能夠看得出來,在那一次進行突破之後,他們就隻能是龜縮在港口當中,跟溫莎帝國的海軍比起來,他們缺少了冒險性,如果要是繼續出擊的話,並不是說這件事情不行,而是他們沒那個膽子了,因為一旦要是失敗的話,十數年的發展可能就要毀於一旦。
對於容克海軍來說,同一個陸地強國變成海洋強國,這可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情,原本他們跟溫莎帝國的關係還是不錯的,但是因為要向海洋進軍,所以兩國之間的關係急劇下跌,在這樣的情況下,容克人必須得放棄一些利益才行。
但是容克人在陸地上取得了一係列的勝利,全世界各國陸軍都向他們學習,所以這些人展現出了一些驕傲,他們認為隻需要通過一到兩場的戰爭,肯定能夠讓溫莎帝國的人損失慘重,進而退出海上霸權,如果要是真的按照他們的計劃實施的話,那麽他們的這個想法是沒有錯誤的。
可問題是天底下的人為什麽都按照你的劇本走呢?所以雙方在第一次碰麵的時候,容克人就知道依靠水麵艦艇,不可能會獲得勝利,所以在這樣的情況下,他們必須得另辟蹊徑才行,可問題是世界上的其他國家就沒有變化了嗎?人家也會在這樣的情況下不給你們麵子。
對於容克人的一些做事方式,很多人還是看不清楚的,他們不明白容克人建立了一支龐大的艦隊,但是經過一次交戰之後,竟然是害怕的都躲在港口裏了,這到底是一種什麽樣的操作呢?溫莎帝國的艦隊也沒有全部都待在這裏,隻需要封鎖住小小的港口,那麽他們的海上霸權就可以延續了。
也就是從那個時候開始,容克海軍的膽子好像都被割掉了,除了大力發展潛水艇之外,他們的海軍還真是沒有任何的進展,所以即便是占領了伊斯坦布爾,他們很有可能也守不住,這裏還要繼續交給鐵血軍。
有了鐵血軍的加入,那麽這地區就會有新的軍隊加入,對於容克軍隊來說,隻要是鐵血軍的軍隊在這裏,那麽他們和溫莎帝國軍隊衝突的幾率就會增加,不要以為雙方可以按照協議駐紮下去,這裏可不是東南亞。
當初鐵血軍進入東南亞的時候,跟各國締結協議,他們之間的確是沒有太大的衝突,除了東狄國的人之外,剩下的人都能夠在這裏獲得不錯的生存環境,可是現如今的情況完全不一樣了,如果要是繼續在這裏待下去的話,雙方之間肯定會發生衝突。
而且當地拜占庭帝國的人也不會讓你們平安下去,平白無故的把人家的第一大城市給拿去了,如果要是讓你們的日子過好了,那人家豈不是一點麵子都沒有嗎?所以這些人肯定也會到處找事兒,如果要是能夠在國際上表現出他們的能力,不管是溫莎帝國的人還是星條國的人,都會想辦法跟這些造反分子取得聯係,然後給他們一些金錢和武器的援助,讓他們在君士坦丁堡繼續對鐵血軍作出侵犯。
那個時候鐵血軍也是有自己的調查能力的,不需要容克人做太多的插手,鐵血軍就能夠知道這些反抗分子背後的人是誰,即便是溫莎帝國的人想躲起來,現在來看也不是那麽容易的,所以在這樣的情況下,他們注定要發生衝突。
雖然拜占庭帝國是君主製國家,但是在新時代的改革之下,國家議會還是應聲成立了,對於拜占庭帝國的一些大的事情,國家議會也都是有自己的一番見解的,就拿眼前這個事情來說,國家議會正在討論關於鐵血軍的提議。
當然說這件事情是個提議,純粹是往他們自己的臉上貼金了,按照目前的真實情況,分明就是鐵血軍給你們的最後通牒,如果要是你們能夠同意的話,很多事情還是很容易解決的,但如果要是你們不能同意的話,那恐怕這件事情就要到頭了。
鐵血軍已經是發來了電報,並且外交機構也有專門的人員過來通報了,在明天下午兩點鍾的時候,一支鐵血軍的空中小分隊將會乘坐運輸機過來,如果要是你們阻攔的話,那麽兩國將進入戰爭狀態,至於最後是一個什麽樣的結果,那恐怕就隻有你們自己去想了。
對於鐵血軍方麵的這個要求,拜占庭帝國是堅決不願意的,他們的國王雖然同意了,但是很多國內的有識之士,希望通過國家大議會進行阻止,目前三百多名國會議員在這裏吵吵鬧鬧的,但是大部分的人都表示不同意。
他們吵鬧的原因隻有一個,那就是如何回複鐵血軍,容克人在議會召開會議之前,已經是表達了他們的意思了,那就是在這件事情上,他們不會有過多的幹預,如果要是有人幹預這件事情的話,那也是你們自己的事情,我們容克人其實已經跟鐵血軍達成協議了。
至於最後鐵血軍會做成一個什麽模樣,容克人不會做過多的介入,對於容克人來說,他們能把事做到這個階段,這已經是非常不容易了,當然他們也從中看到了自己的好處,那就是鐵血軍會幫助他們維護這條交通線。
一旦要是鐵血軍不維護這條交通線,就算他們暫時能夠拿到這條交通線,對他們來說其實也沒有什麽好處,無非就是等待著溫莎帝國再拿回去,有關於海洋方麵的交通線,容克人當真是沒有任何的話語權。
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時候,容克就希望建立一支強有力的海軍,在這支強有力的海軍的幫助之下,能夠快速的獲得製海權,進而幫助他們的國家獲得一定的海上話語權,但是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之後,他們發現並不能夠打破溫莎帝國的海上強權政治。
當時一場大西洋的海戰,雖然容克人的損失稍微少一點,但明眼人都能夠看得出來,在那一次進行突破之後,他們就隻能是龜縮在港口當中,跟溫莎帝國的海軍比起來,他們缺少了冒險性,如果要是繼續出擊的話,並不是說這件事情不行,而是他們沒那個膽子了,因為一旦要是失敗的話,十數年的發展可能就要毀於一旦。
對於容克海軍來說,同一個陸地強國變成海洋強國,這可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情,原本他們跟溫莎帝國的關係還是不錯的,但是因為要向海洋進軍,所以兩國之間的關係急劇下跌,在這樣的情況下,容克人必須得放棄一些利益才行。
但是容克人在陸地上取得了一係列的勝利,全世界各國陸軍都向他們學習,所以這些人展現出了一些驕傲,他們認為隻需要通過一到兩場的戰爭,肯定能夠讓溫莎帝國的人損失慘重,進而退出海上霸權,如果要是真的按照他們的計劃實施的話,那麽他們的這個想法是沒有錯誤的。
可問題是天底下的人為什麽都按照你的劇本走呢?所以雙方在第一次碰麵的時候,容克人就知道依靠水麵艦艇,不可能會獲得勝利,所以在這樣的情況下,他們必須得另辟蹊徑才行,可問題是世界上的其他國家就沒有變化了嗎?人家也會在這樣的情況下不給你們麵子。
對於容克人的一些做事方式,很多人還是看不清楚的,他們不明白容克人建立了一支龐大的艦隊,但是經過一次交戰之後,竟然是害怕的都躲在港口裏了,這到底是一種什麽樣的操作呢?溫莎帝國的艦隊也沒有全部都待在這裏,隻需要封鎖住小小的港口,那麽他們的海上霸權就可以延續了。
也就是從那個時候開始,容克海軍的膽子好像都被割掉了,除了大力發展潛水艇之外,他們的海軍還真是沒有任何的進展,所以即便是占領了伊斯坦布爾,他們很有可能也守不住,這裏還要繼續交給鐵血軍。
有了鐵血軍的加入,那麽這地區就會有新的軍隊加入,對於容克軍隊來說,隻要是鐵血軍的軍隊在這裏,那麽他們和溫莎帝國軍隊衝突的幾率就會增加,不要以為雙方可以按照協議駐紮下去,這裏可不是東南亞。
當初鐵血軍進入東南亞的時候,跟各國締結協議,他們之間的確是沒有太大的衝突,除了東狄國的人之外,剩下的人都能夠在這裏獲得不錯的生存環境,可是現如今的情況完全不一樣了,如果要是繼續在這裏待下去的話,雙方之間肯定會發生衝突。
而且當地拜占庭帝國的人也不會讓你們平安下去,平白無故的把人家的第一大城市給拿去了,如果要是讓你們的日子過好了,那人家豈不是一點麵子都沒有嗎?所以這些人肯定也會到處找事兒,如果要是能夠在國際上表現出他們的能力,不管是溫莎帝國的人還是星條國的人,都會想辦法跟這些造反分子取得聯係,然後給他們一些金錢和武器的援助,讓他們在君士坦丁堡繼續對鐵血軍作出侵犯。
那個時候鐵血軍也是有自己的調查能力的,不需要容克人做太多的插手,鐵血軍就能夠知道這些反抗分子背後的人是誰,即便是溫莎帝國的人想躲起來,現在來看也不是那麽容易的,所以在這樣的情況下,他們注定要發生衝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