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惟庸確實很能幹,不愧是有能力做宰相的人。有了胡惟庸之後,張昭銘才平生第一次感受到做官的好處。上蔡城的事情在他手中處理的時候無比的繁雜,可是到了胡惟庸的手中,卻是頓時變了一個樣子,無論是什麽事情,到了胡惟庸手中立刻變得井井有條起來,這讓張昭銘又有了一些失落,難道自己真的不是做官的料?


    不過他很快就釋然了,不是做官的料就不是做官的料吧,反正自己是要當老大的,當老大的人不需要什麽東西都懂,什麽東西都精,就算是諸葛亮那樣的牛人不也是因為事必躬親而累的短命了?作為一個老大,隻要能夠讓手下的人發揮作用就好了,沒有必要凡事都自己去做。這樣一想,張昭銘的心裏舒服多了,也開始真個享受起老大的生活來。


    接到了張昭銘的命令之後,徐達和常遇春沒有再繼續的為他開疆裂土了,盡管他們才剛剛享受到打仗的樂趣,渾身都是用不完的力氣,每天做夢都要和蒙古兵大戰上三百回合,可迫於張昭銘的承受能力,再打下太多的土地,張昭銘怕是真的就要“撐死”了,所以他們隻好被迫停手,每天都把力氣用到永無休止的練兵中去。以至於龍驤虎賁兩軍中的將士都是叫苦不迭,比打仗還要辛苦的訓練,實在是地獄啊。


    很快,時間已經過去快要一個月了,上蔡的一切開始在胡惟庸的手中漸漸的走上了軌道,徐達和常遇春的精兵計劃也實施的漸漸完善了,士兵們被他們兩人訓練的一個個都像是小牛犢子一般強壯,軍陣也開始慢慢熟悉。


    通過往來的情報網,張昭銘對紅巾軍其他勢力的進展也極為關心。劉福通依然是韓山童手中最為鋒利的一把劍,接連的攻城陷地,不斷的將紅巾軍的領土麵積擴大。此外,還有一個人比起他來也絲毫不遜色,那就是徐壽輝。


    雖然芝麻李的發展形勢也不錯,但卻無法和徐壽輝相提並論,徐壽輝的鋒芒甚至隱有蓋過劉福通的趨勢,當然,這個彭瑩玉以及鄒普勝的協助是分不開的。


    攻占蘄水之後,徐壽輝將這裏當成了暫時的大本營,隨即命鄒普勝出兵江西。鄒普勝和徐壽輝在白蓮教中的地位相若,同為護教法王,但鄒普勝的頭腦卻不如徐壽輝,因此打仗的時候多半是衝在前麵,充當先鋒大將的角色,他也絲毫沒有不滿,反而津津樂道於此。


    如果說劉福通是一把利劍,徐壽輝是一柄寶刀,那麽鄒普勝就是一柄大斧了,雖然沒有那麽鋒利,但卻勢大力沉,威力不俗。很快,鄒普勝就順利的攻陷了饒州、信州,兵勢之強,讓江西的元朝軍隊噤若寒蟬,避之唯恐不及。


    <a href="http:///"></a>


    在這個時候,彭瑩玉在紅巾軍中的作用開始慢慢的凸顯出來了,不僅僅是作為輔助徐壽輝的軍師級人物,鄒普勝作為他的親授弟子,能夠有這樣的成就和他的教導脫不開關係。


    而且,他的其他幾個弟子也開始嶄露頭角。丁普郎獨率一路大軍,沿長江向上,一路接連攻陷漢陽、興國、武昌等地,打得元朝湖廣軍潰不成軍。坐鎮湖廣的威順王寬徹普化和湖廣平章政事和尚(此和尚非彼和尚,是個人名)倉皇逃走。


    歐普祥率軍攻占九江,打得元朝大軍落荒而逃,幾乎是聞風而喪膽。僅僅在攻打江州的時候碰到了一個硬釘子。江州總管李黼早有準備,招兵買馬,募集民兵,和歐普祥好一番大戰,打得歐普祥一度連連敗退。歐普祥無奈之下,隻好暫時放棄江州不管,而是先把江州周邊的城鎮掃蕩一番,清除個幹幹淨淨,然後聚起了所有兵力,在江州決一死戰。最終耗費數日時間攻克江州。江州平章禿堅不花逃走,而江州總管李黼則是戰死在城中。


    劉福通、芝麻李、徐壽輝這三支紅巾軍中最為強勢的大軍就像三條惡龍一般,在大元朝的版圖上往來馳騁,卻沒有人能夠擋住他們。其他如郭子興、張昭銘等路兵馬雖然沒有那麽囂張,卻也收獲不小,另外張士誠的勢力也在迅速的擴大,但是奇怪的是,元庭卻始終未曾再有絲毫的反應,就像是已經放任不管了一般。


    張昭銘很在奇怪,為什麽也先帖木兒戰敗之後這麽長時間元庭都沒有動靜,反而給了自己這麽多的準備時間?讓事態進一步發展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事實上,誰也沒有想到的是,這些都要是要拜也先帖木兒所賜。盡管張昭銘已經對元庭的混亂腐敗有了一定的心裏準備,卻也沒有想到竟然到了這個地步。蒙古人在中原百年,漢人好的方麵他們沒有學到,不好的方麵卻是學了一個十足十。官場上所謂瞞上不瞞下,被也先帖木兒做的是淋漓盡致。


    敗走之後,也先帖木兒一邊逃一邊聚集著殘兵,直到到了朱仙鎮,也就是當年秦檜弄死了嶽飛的那個倒黴地方,遇到了同樣狼狽逃竄的衛王寬徹哥。雖然寬徹哥再次看到也先帖木兒的時候恨得牙齒癢癢,恨不得上前把也先帖木兒撕成碎片,可事實告訴他,即使現在殺了也先帖木兒也是白搭,還妄自得罪了脫脫,再說自己畢竟也是敗軍之將,沒有戰死在沙場上,反而是選擇了逃命,這種事情說出去,自己是必死無疑啊,於是,兩個還是達成了和解,一起編造了一個蹩腳的謊言,回朝去了。


    元順帝昏庸嗎?也許真的是有點吧,竟然就這麽相信了兩人的話,絲毫沒有追究他們兵敗的責任,隻是略有微懲,讓也先帖木兒坐回到他禦史大夫的位子上。


    但是朝中自然有明眼人,自然也是有著忠君體國之人,而且是個漢人。中台禦史範文實在是看不過去了,原本便是蒙漢不和,而且範文也看也先帖木兒不順眼很久了,一是處於激憤,二也是出於私怨,聯合了朝中十二名官員共同上書彈劾也先帖木兒,以至於弄出了一場官場生死鬥,讓朝廷一直耽擱至今,任由紅巾軍縱橫捭闔而置之不理。(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元末小明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子非魚83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子非魚83並收藏元末小明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