嵩雎書院。
顏遲嚼著這幾個字,凝思良久。
清雨纏綿,淅淅瀝瀝。
門童背倚著柱子,打了個嗬欠,咋見一雲衫小公子手執一把素色油紙傘立在麵前,他伸長脖子,問道:“公子”
小公子上前幾步,收了傘,一張略顯粗黑,眉宇卻十分秀氣的臉出現在眼前。小公子向他作了個揖,“我是前些日子剛通過入學測試的學生,今日前來報導。”
門童道:“敢問公子姓名”
小公子沉默了一會兒,“顏遲。”
門童點點頭,“公子且稍等。”說完便急急走向裏院。
顏遲目送著門童走遠,然後仰首,看著門匾上蒼勁有力的四個大字:嵩雎書院。
蘄陽第一書院。
自古以來,大多書院都坐落於幽山靜林之處,這嵩雎書院卻與其它書院大不同。它是少有的坐落於京都鬧市之中的書院。
這與它的起辦人不無關係。
此書院乃兩百多年前兩位舜玉侯爺親聯所辦。
因兩位侯爺深感現下書院毫無講學之風,且門第觀念深厚,嚴重阻礙學術發展,遂聯合在皇城創辦了嵩雎書院。
書院以“學術為大”,秉承“大公無類”宗旨,即不設門檻無戶籍限製。但凡有誌於學業的,不分貧富,不論地域,均得入院肄業。而且不僅不收學業費用,還給予每一位進入學院的學子一定的生活補貼。
因著這樣的辦學理念,幾百年來,書院育出了眾多文學大士,名儒大師。
是以書院聲望日益增生,至如今已儼然成為蘄陽第一書院。但入學標準也越來越嚴格。
書院每年隻招收“正課生”二十餘人,能通過入學測試的大多是優秀至極的學子。書院每年會在新生入學後再額外招五名附課生,也算是再給之前沒有考入書院的學子一次機會。
而顏遲就是這新招的五名附課生的其中中一名。
她垂眸,恰見門童迎著笑走過來。
“公子請進。”
顏遲跟著他抬步進去。
一進門,碩大高聳的聖師雕像遮住眼簾,青石台階上落了一層枯黃樹葉,鞋子踩在上麵,颯颯作響。
越往裏走,愈發幽靜,小道兩旁的石山重重疊疊,偶爾出現幾聲清脆的鳥鳴。石橋下的水池鋪滿了綠荷,高處湍入的流水汩汩流淌著。
拐過幾座曲齒朵樓,門童領著她來到一座小閣樓麵前。
“山長。”
門童扣了扣圓環。
“入。”裏麵有人應聲。
門被打開,濃鬱卻不刺鼻的油墨味兒混合著一種不知名的氣味直撲而來。
門童擺手,“公子請進。”
顏遲微微折身,直往裏去。
裊裊白霧散開,凝香沉浮,縈繞在翠葉熏爐周圍。她繞過屏風,向青玉木案之後的白髮老人作長揖。
“學生顏遲,拜見山長。”
白髮老人不作聲響,手執一支筆,垂頭在白紙上謄寫著什麽東西。
顏遲收了禮,安靜地低眸佇立在那裏。
大約過了半個時辰,她仍巋然不動地立著。
“坐。”白髮老人終於開口,他擱下手中的筆,朝她旁邊一指。
“學生不敢。”
白髮老人摸著鬍鬚,問:“可知書院三訓”
“書院三訓,乃博學之,審問之,篤行之。”
白髮老人又道:“何為博學之,審問之,篤行之?”
顏遲道:“博學之,是為不可拘泥於經傳,須博學於文,兼收並蓄。”
“審問之,是為質疑之,不可迷信師長,應守教學相長之道。”
“篤行之,是為踐履所學,至達知行合一。”
白髮老人點頭,眼光裏流溢出些許讚許,“甚好。”他從書架那裏取出一枚吊佩,遞與顏修筠,“拿去罷。”
顏遲恭恭敬敬地雙手接過吊佩,掌心木佩隻刻了幹幹淨淨的一個“雎”字。
“既入了書院,便不可再遺心於旁物,須得潛心於治學。”
“學生謹記教誨。”
————
“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我足……”
顏遲沿樓梯而上,一路上聽到的都是朗朗的讀書聲時,她止步於門外,想著等會兒下課了再進去。現在進去會打擾到夫子教學。
她靠著圍欄,傾斜著上半身,雨滴蘸到紅漆欄杆上,像砸出的一朵朵花。已經連續下了好幾天的雨了。她看著遠方被帶著潮氣的霧纏繞著的山,伸出手,掌心落入點點冰涼。
突然間,她感覺有一道仿如實質的視線從斜後方射了過來,帶著些許探究的意味。她赫然收手,順著那視線尋過去。
斜後方的窗戶那裏飛快地掩過一道黑影。“啪嗒!”窗戶被關上了。
顏遲蹙起眉,恰時又聽見門被打開了。
“新來的學子?”
她側身,發現有一人站在門口。她忖度了一下,回道:“是,夫子。”
“進去吧。”
進去之後,夫子讓她隨便找個位置坐去。她虛著眼睛,先是掃了一下後麵窗戶那裏坐著的人,看到是誰後,眸光閃爍了下,隨即徑直走了下去。
</br>
顏遲嚼著這幾個字,凝思良久。
清雨纏綿,淅淅瀝瀝。
門童背倚著柱子,打了個嗬欠,咋見一雲衫小公子手執一把素色油紙傘立在麵前,他伸長脖子,問道:“公子”
小公子上前幾步,收了傘,一張略顯粗黑,眉宇卻十分秀氣的臉出現在眼前。小公子向他作了個揖,“我是前些日子剛通過入學測試的學生,今日前來報導。”
門童道:“敢問公子姓名”
小公子沉默了一會兒,“顏遲。”
門童點點頭,“公子且稍等。”說完便急急走向裏院。
顏遲目送著門童走遠,然後仰首,看著門匾上蒼勁有力的四個大字:嵩雎書院。
蘄陽第一書院。
自古以來,大多書院都坐落於幽山靜林之處,這嵩雎書院卻與其它書院大不同。它是少有的坐落於京都鬧市之中的書院。
這與它的起辦人不無關係。
此書院乃兩百多年前兩位舜玉侯爺親聯所辦。
因兩位侯爺深感現下書院毫無講學之風,且門第觀念深厚,嚴重阻礙學術發展,遂聯合在皇城創辦了嵩雎書院。
書院以“學術為大”,秉承“大公無類”宗旨,即不設門檻無戶籍限製。但凡有誌於學業的,不分貧富,不論地域,均得入院肄業。而且不僅不收學業費用,還給予每一位進入學院的學子一定的生活補貼。
因著這樣的辦學理念,幾百年來,書院育出了眾多文學大士,名儒大師。
是以書院聲望日益增生,至如今已儼然成為蘄陽第一書院。但入學標準也越來越嚴格。
書院每年隻招收“正課生”二十餘人,能通過入學測試的大多是優秀至極的學子。書院每年會在新生入學後再額外招五名附課生,也算是再給之前沒有考入書院的學子一次機會。
而顏遲就是這新招的五名附課生的其中中一名。
她垂眸,恰見門童迎著笑走過來。
“公子請進。”
顏遲跟著他抬步進去。
一進門,碩大高聳的聖師雕像遮住眼簾,青石台階上落了一層枯黃樹葉,鞋子踩在上麵,颯颯作響。
越往裏走,愈發幽靜,小道兩旁的石山重重疊疊,偶爾出現幾聲清脆的鳥鳴。石橋下的水池鋪滿了綠荷,高處湍入的流水汩汩流淌著。
拐過幾座曲齒朵樓,門童領著她來到一座小閣樓麵前。
“山長。”
門童扣了扣圓環。
“入。”裏麵有人應聲。
門被打開,濃鬱卻不刺鼻的油墨味兒混合著一種不知名的氣味直撲而來。
門童擺手,“公子請進。”
顏遲微微折身,直往裏去。
裊裊白霧散開,凝香沉浮,縈繞在翠葉熏爐周圍。她繞過屏風,向青玉木案之後的白髮老人作長揖。
“學生顏遲,拜見山長。”
白髮老人不作聲響,手執一支筆,垂頭在白紙上謄寫著什麽東西。
顏遲收了禮,安靜地低眸佇立在那裏。
大約過了半個時辰,她仍巋然不動地立著。
“坐。”白髮老人終於開口,他擱下手中的筆,朝她旁邊一指。
“學生不敢。”
白髮老人摸著鬍鬚,問:“可知書院三訓”
“書院三訓,乃博學之,審問之,篤行之。”
白髮老人又道:“何為博學之,審問之,篤行之?”
顏遲道:“博學之,是為不可拘泥於經傳,須博學於文,兼收並蓄。”
“審問之,是為質疑之,不可迷信師長,應守教學相長之道。”
“篤行之,是為踐履所學,至達知行合一。”
白髮老人點頭,眼光裏流溢出些許讚許,“甚好。”他從書架那裏取出一枚吊佩,遞與顏修筠,“拿去罷。”
顏遲恭恭敬敬地雙手接過吊佩,掌心木佩隻刻了幹幹淨淨的一個“雎”字。
“既入了書院,便不可再遺心於旁物,須得潛心於治學。”
“學生謹記教誨。”
————
“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我足……”
顏遲沿樓梯而上,一路上聽到的都是朗朗的讀書聲時,她止步於門外,想著等會兒下課了再進去。現在進去會打擾到夫子教學。
她靠著圍欄,傾斜著上半身,雨滴蘸到紅漆欄杆上,像砸出的一朵朵花。已經連續下了好幾天的雨了。她看著遠方被帶著潮氣的霧纏繞著的山,伸出手,掌心落入點點冰涼。
突然間,她感覺有一道仿如實質的視線從斜後方射了過來,帶著些許探究的意味。她赫然收手,順著那視線尋過去。
斜後方的窗戶那裏飛快地掩過一道黑影。“啪嗒!”窗戶被關上了。
顏遲蹙起眉,恰時又聽見門被打開了。
“新來的學子?”
她側身,發現有一人站在門口。她忖度了一下,回道:“是,夫子。”
“進去吧。”
進去之後,夫子讓她隨便找個位置坐去。她虛著眼睛,先是掃了一下後麵窗戶那裏坐著的人,看到是誰後,眸光閃爍了下,隨即徑直走了下去。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