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頁
(紅樓同人)紅樓之官宦尤家 作者:永遠藍天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林如海回京似乎是因為在江南待不下去了,事實上林如海這幾年在江南也的確不容易,要是沒有幾個孩子他還可能放開手和甄家死磕,但是有著孩子,心裏念著家族傳承,自然就變得趨利避害,雖然恨甄家恨得要死,還是選擇避其鋒芒,動用人脈想要回京,而賈家又不想自己家的女婿折在南邊,朝中又正直混亂,林如海才能趁機回到京城。
但是當得知林如海被調任戶部左侍郎的時候,尤文德就不由暗自佩服林如海的手段了,這是又搭上了聖人,還很受信任啊!
如今的戶部裏,右侍郎出自齊家,即使聖人一再強調自己的仁孝,也改變不了他已經開始暗中打壓自己的兄弟們的黨羽了,作為原七皇子的母族成員,這個齊大人日後基本是不可能再有更大的實權了。
而京中都知道尤文德這兩年身子不是很好,看著樣子過不了幾年就會致仕了,尚書身子不好,右侍郎被打壓,那麽戶部的權力會落在誰身上就不言而喻了。
老聖人時林如海就頗受重用,掌管江南鹽政,而如今換了新聖人,還能如魚得水,尤文德實在是不得不佩服他的本事,但是羨慕歸羨慕,嫉妒卻沒有,他也很清楚林如海這一路走下來並不容易,在江南盤旋數年,做老聖人插在江南的釘子,差點連命都沒了,這一回回京卻又要成為新皇的利刃,隻怕又要朝不保夕。
其實林如海會這麽快倒向新皇也可以理解,被甄家迫害這麽多年要說林如海心裏不想報仇,說出去誰也不會信,林如海想報仇,而甄家做大,掌控江南很顯然不利於新聖人的統治,新聖人也必然要剷除甄家,不論從公從私,林如海倒向新皇都是必然。
而且新皇又是老聖人選擇的,此時兩人又沒鬧翻,他也不算背主,再者老聖人明顯在退位時就把他當成了棄子,沒想害他,卻也不在乎他。
尤文德知道林如海的選擇沒錯,從紅樓原著就可以猜出,最後勝利的是新皇,但是尤文德自己卻並不準備摻乎到其中,利益大危險也大,他都五十來歲了,沒年輕人那麽多激情。
尤文德一直以來走的都是忠臣良臣的路線,忠於帝王,心憂天下的讀書人形象,這樣的他身上不會有明顯的哪個帝王的標籤,雖然無法成為哪任帝王的心腹,但是也不會太受到下任帝王的猜忌,無法成為真正手握大權的權臣,但是名聲地位卻也足夠自保。總的來說尤文德就是一個沒有太多野心的人。
尤文德雖然不準備參和到幾房角力之中,但是他還是想給新皇表示一下自己的忠心的,雖然不做聖人手中刀,但是他一定是向著聖人,向著正統的。
新皇在戶部空降了一個林如海,尤文德覺得這是一個不錯的間接表明忠心的機會,他一定會把戶部的一切對林如海傾囊相授,等林如海資歷差不多了,他正好乞骸骨,多好,既買新皇一個好,也買親家一個情。
這兩年尤文德覺得自己家裏有一個在江南跟甄家死磕的三女婿已經夠讓他操心了,還要時不時擔心一下雖然有親爹看護還是險象環生的侄女婿,但是聖人可能不這麽想。
尤啟鬆接到了調令,被外放從四品知府,尤文德不知是不是該謝謝聖人好歹沒把他兒子也扔到江南去,但是那窮了吧唧的破地方也沒強多少吧?
相比尤文德的煩躁,尤啟鬆倒是很看的開,越是貧窮的地方就越容易做出政績,有政績才好升官啊。
尤啟鬆離京在即,尤文德也隻得先撫平情緒,拉著尤啟鬆囑咐,其實尤啟鬆都三十多歲了,早不是那個讓他擔心的剛入官場的毛頭小子了,多說兩句,也不過尋個心安。
說起來尤啟鬆外放的地方也沒那麽糟糕,至少不可能發生民變之類的,真正讓尤文德不開心的還是兒子要離京了。
要說尤文德是因為尤啟鬆要離家有點難過,李氏就直接化身淚人了,還不敢在兒子麵前哭,怕兒子擔心,尤文德變著法子的安慰她也沒好多少。
李氏不是沒見識的,她知道兒子此次外放對他以後的仕途會有很大好處,但是一想到兒子去的地方偏遠,條件也比京城差的多,就忍不住心疼。
尤啟鬆雖然外放,但尤文德夫妻還在,尤其是對外傳尤文德身子還不好,按理徒雲曦作為兒媳婦是應該留下來侍奉公婆的,但是尤家就是不按規矩出牌。
尤啟鬆夫婦和孩子全被尤文德一起趕走了,隻有尤馨寧被尤啟鬆夫婦留下陪伴祖父母,連尤明哲這個應該留京守著的嫡長孫,也被尤文德叫尤啟鬆一塊帶著了。
尤啟鬆夫婦覺得這樣很不孝,但是尤文德卻是無所謂,自己每次嫁女或是孩子離京心中就難受不以,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何苦讓兒孫也承受這骨肉分離的痛苦呢,就是大孫女要不是因為尤啟鬆這一去不知多少年,而尤馨寧已經十一了,過兩年就該相看人家了,他也不準備留下。
李氏私下裏沒少埋怨尤文德狠心把嬌養的小孫子們全趕到窮鄉僻壤去受罪,尤文德沒反駁反而哈哈一笑,尤家的男孩就該吃點苦,磨練一下心性才好,其實兩人又哪裏不明白,自家準備了那麽些東西帶過去,尤啟鬆又是外放為官的,再苦又能苦哪去,不過是骨肉離別,心裏難受罷了。
送走了尤啟鬆一家子,尤府一下子空了不少,尤文德處理完政務之餘變得無聊,開始時不時找幾個老友喝壺茶,聊聊天,李氏倒是不像尤文德那樣,她現在把心力都投入到了尤馨寧身上,尤家第三代的嫡長女,尤馨寧的教養不容有失,現在尤府的事物都被李氏交給了尤馨寧打理,她在一旁看著,時不時指點一下。
尤啟鬆夫婦的離京對京城沒有任何影響,除了外嫁的尤清媛和尤清婉回娘家的次數開始變多了不少,怕父母在家太過孤單。
尤清媛其實能回娘家陪陪父母,純屬是忙裏偷閑,家中的孩子都長大了,操心事一件接一件,尤清媛作為寧安侯府的當家夫人忙得幾乎腳不沾地。
賈蓉之妻劉氏在尤啟鬆夫婦離京不久之後產下了一個健康的男孩,賈敬親自為這個孩子取名“賈燦”,喜愛之情溢於言表。
尤清媛忙著照顧坐月子的劉氏和新生兒的同時還要操心賈薔的婚事,雖說這孩子自小被抱到寧安侯府,跟寧安侯府的少爺沒兩樣,但是外人可不會這麽想,婚事上就要艱難許多,和他同歲的賈蓉都當爹了,他還沒個合適的人家,好在他算起來也是出生大族,今年還考了個秀才的功名,說親比之從前又容易些。
除了賈薔的婚事,尤清媛還暗中開始相看起賈薇的婚事,賈薇已經十四了,馬上就要及笄,賈薇也是自小被尤清媛時常帶在身邊教養的,但是到底還是庶出,兩個孩子都各有各的缺陷,要想找一門合適的婚事,尤清媛不知要花費多少心血,好在沒多久劉氏出了月子之後能給尤清媛幫幫忙。
賈敬父子混了多年官場,就是沒成精也不傻,現在朝堂可不是看著的那麽風平浪靜,雖然賈蓉和賈薔正好趕上了新皇登基的第一次會試,但是賈敬和賈珍都不準備讓兩人去考。
聖人此時多方受製,這一批會試的人註定就是兩頭不是人,很難出頭,在等三年,下一批進士才會是實質意義上的第一批天子門生,而下一科賈蓉兩人也不過二十四五歲,到時候兩人也要比現在也更多幾分把握,還正是入仕的好時候。
</br>
但是當得知林如海被調任戶部左侍郎的時候,尤文德就不由暗自佩服林如海的手段了,這是又搭上了聖人,還很受信任啊!
如今的戶部裏,右侍郎出自齊家,即使聖人一再強調自己的仁孝,也改變不了他已經開始暗中打壓自己的兄弟們的黨羽了,作為原七皇子的母族成員,這個齊大人日後基本是不可能再有更大的實權了。
而京中都知道尤文德這兩年身子不是很好,看著樣子過不了幾年就會致仕了,尚書身子不好,右侍郎被打壓,那麽戶部的權力會落在誰身上就不言而喻了。
老聖人時林如海就頗受重用,掌管江南鹽政,而如今換了新聖人,還能如魚得水,尤文德實在是不得不佩服他的本事,但是羨慕歸羨慕,嫉妒卻沒有,他也很清楚林如海這一路走下來並不容易,在江南盤旋數年,做老聖人插在江南的釘子,差點連命都沒了,這一回回京卻又要成為新皇的利刃,隻怕又要朝不保夕。
其實林如海會這麽快倒向新皇也可以理解,被甄家迫害這麽多年要說林如海心裏不想報仇,說出去誰也不會信,林如海想報仇,而甄家做大,掌控江南很顯然不利於新聖人的統治,新聖人也必然要剷除甄家,不論從公從私,林如海倒向新皇都是必然。
而且新皇又是老聖人選擇的,此時兩人又沒鬧翻,他也不算背主,再者老聖人明顯在退位時就把他當成了棄子,沒想害他,卻也不在乎他。
尤文德知道林如海的選擇沒錯,從紅樓原著就可以猜出,最後勝利的是新皇,但是尤文德自己卻並不準備摻乎到其中,利益大危險也大,他都五十來歲了,沒年輕人那麽多激情。
尤文德一直以來走的都是忠臣良臣的路線,忠於帝王,心憂天下的讀書人形象,這樣的他身上不會有明顯的哪個帝王的標籤,雖然無法成為哪任帝王的心腹,但是也不會太受到下任帝王的猜忌,無法成為真正手握大權的權臣,但是名聲地位卻也足夠自保。總的來說尤文德就是一個沒有太多野心的人。
尤文德雖然不準備參和到幾房角力之中,但是他還是想給新皇表示一下自己的忠心的,雖然不做聖人手中刀,但是他一定是向著聖人,向著正統的。
新皇在戶部空降了一個林如海,尤文德覺得這是一個不錯的間接表明忠心的機會,他一定會把戶部的一切對林如海傾囊相授,等林如海資歷差不多了,他正好乞骸骨,多好,既買新皇一個好,也買親家一個情。
這兩年尤文德覺得自己家裏有一個在江南跟甄家死磕的三女婿已經夠讓他操心了,還要時不時擔心一下雖然有親爹看護還是險象環生的侄女婿,但是聖人可能不這麽想。
尤啟鬆接到了調令,被外放從四品知府,尤文德不知是不是該謝謝聖人好歹沒把他兒子也扔到江南去,但是那窮了吧唧的破地方也沒強多少吧?
相比尤文德的煩躁,尤啟鬆倒是很看的開,越是貧窮的地方就越容易做出政績,有政績才好升官啊。
尤啟鬆離京在即,尤文德也隻得先撫平情緒,拉著尤啟鬆囑咐,其實尤啟鬆都三十多歲了,早不是那個讓他擔心的剛入官場的毛頭小子了,多說兩句,也不過尋個心安。
說起來尤啟鬆外放的地方也沒那麽糟糕,至少不可能發生民變之類的,真正讓尤文德不開心的還是兒子要離京了。
要說尤文德是因為尤啟鬆要離家有點難過,李氏就直接化身淚人了,還不敢在兒子麵前哭,怕兒子擔心,尤文德變著法子的安慰她也沒好多少。
李氏不是沒見識的,她知道兒子此次外放對他以後的仕途會有很大好處,但是一想到兒子去的地方偏遠,條件也比京城差的多,就忍不住心疼。
尤啟鬆雖然外放,但尤文德夫妻還在,尤其是對外傳尤文德身子還不好,按理徒雲曦作為兒媳婦是應該留下來侍奉公婆的,但是尤家就是不按規矩出牌。
尤啟鬆夫婦和孩子全被尤文德一起趕走了,隻有尤馨寧被尤啟鬆夫婦留下陪伴祖父母,連尤明哲這個應該留京守著的嫡長孫,也被尤文德叫尤啟鬆一塊帶著了。
尤啟鬆夫婦覺得這樣很不孝,但是尤文德卻是無所謂,自己每次嫁女或是孩子離京心中就難受不以,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何苦讓兒孫也承受這骨肉分離的痛苦呢,就是大孫女要不是因為尤啟鬆這一去不知多少年,而尤馨寧已經十一了,過兩年就該相看人家了,他也不準備留下。
李氏私下裏沒少埋怨尤文德狠心把嬌養的小孫子們全趕到窮鄉僻壤去受罪,尤文德沒反駁反而哈哈一笑,尤家的男孩就該吃點苦,磨練一下心性才好,其實兩人又哪裏不明白,自家準備了那麽些東西帶過去,尤啟鬆又是外放為官的,再苦又能苦哪去,不過是骨肉離別,心裏難受罷了。
送走了尤啟鬆一家子,尤府一下子空了不少,尤文德處理完政務之餘變得無聊,開始時不時找幾個老友喝壺茶,聊聊天,李氏倒是不像尤文德那樣,她現在把心力都投入到了尤馨寧身上,尤家第三代的嫡長女,尤馨寧的教養不容有失,現在尤府的事物都被李氏交給了尤馨寧打理,她在一旁看著,時不時指點一下。
尤啟鬆夫婦的離京對京城沒有任何影響,除了外嫁的尤清媛和尤清婉回娘家的次數開始變多了不少,怕父母在家太過孤單。
尤清媛其實能回娘家陪陪父母,純屬是忙裏偷閑,家中的孩子都長大了,操心事一件接一件,尤清媛作為寧安侯府的當家夫人忙得幾乎腳不沾地。
賈蓉之妻劉氏在尤啟鬆夫婦離京不久之後產下了一個健康的男孩,賈敬親自為這個孩子取名“賈燦”,喜愛之情溢於言表。
尤清媛忙著照顧坐月子的劉氏和新生兒的同時還要操心賈薔的婚事,雖說這孩子自小被抱到寧安侯府,跟寧安侯府的少爺沒兩樣,但是外人可不會這麽想,婚事上就要艱難許多,和他同歲的賈蓉都當爹了,他還沒個合適的人家,好在他算起來也是出生大族,今年還考了個秀才的功名,說親比之從前又容易些。
除了賈薔的婚事,尤清媛還暗中開始相看起賈薇的婚事,賈薇已經十四了,馬上就要及笄,賈薇也是自小被尤清媛時常帶在身邊教養的,但是到底還是庶出,兩個孩子都各有各的缺陷,要想找一門合適的婚事,尤清媛不知要花費多少心血,好在沒多久劉氏出了月子之後能給尤清媛幫幫忙。
賈敬父子混了多年官場,就是沒成精也不傻,現在朝堂可不是看著的那麽風平浪靜,雖然賈蓉和賈薔正好趕上了新皇登基的第一次會試,但是賈敬和賈珍都不準備讓兩人去考。
聖人此時多方受製,這一批會試的人註定就是兩頭不是人,很難出頭,在等三年,下一批進士才會是實質意義上的第一批天子門生,而下一科賈蓉兩人也不過二十四五歲,到時候兩人也要比現在也更多幾分把握,還正是入仕的好時候。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