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到天色已經灰暗下來的時候,菊花島籠罩在一片淡淡的白霧之中。
此時,清風道長師徒倆還在院子裏溜達。
這時,忽然,聽到島上傳來了人的說話聲。
憑那洪鍾般的大嗓門來判斷,師徒倆知道:
是清陽道長讓人家給送回來了。
從聲音中知道:來送的人已經回去了,清陽道長正在與人家告別。
於是,這邊清風道長師徒倆,趕快迎接到了門口。
暮色中,看見清陽道長正向這邊走來。
杏兒哥嘴裏一邊高聲叫著:“師叔,師叔!”
一邊歡快地跑到了清陽道長的身前。
來到清陽道長的身前,一下子就跪到了師叔的麵前,連磕了三個響頭,嘴裏連聲說道:
“杏兒給師叔磕頭!
師叔,杏兒可想死你了!”
清陽道長一看杏兒來了,趕忙把杏兒哥從地上拉了起來,雙手摟在懷裏,就像親自己的孩子那樣:
在杏兒哥的額頭上,連親兩口。
嘴裏連聲說道:
“好杏兒,師叔的好杏兒!
你怎麽這麽長時間也不來看師叔呢?
是不是因為金嗩呐的事,還在生師叔的氣呢?”
杏兒哥雙手抱著師叔,眼裏噙著淚花,對師叔說道:
“沒有的事呀,那金嗩呐也是應當歸去,它與我們的因緣已盡,還想著它幹什麽呢?
沒來看師叔,都怨杏兒,都怨杏兒!”
這時,清風道長趕上前來,看著叔侄倆這般親熱的樣子,笑著對清陽道長說道:
“師弟,你叔侄倆也該親熱夠了吧?
今日到你這裏,倒讓我來迎接師弟了。
到底你是賓?還是我是賓呀?”
聽了清風道長的話後,清陽道長哈哈大笑,雙手放開杏兒哥,趕忙過來擁抱自己的師兄。
嘴裏連聲說道:
“大師兄啊,大師兄!你又是賓來又是主。
本來我應當到你那裏去看你,現在,你竟不怕路途遙遠,倒來看我了。
來看我,而我又不在家,實在抱歉!實在抱歉呀!”
邊說著,兩人已經緊緊的抱在一起了。
站在一旁的杏兒哥,此時打量眼前這兩位老人,心中真是百感交集:
盡管兩位老人每日都在用心修煉,可是,畢竟是歲月不饒人呀!
自己的師父:盡管臉上尚沒留下多少歲月的痕跡,還是童顏依舊。
但是,頭上和胡須,卻已經再也找不到一根青絲了。
而自己的師叔:今年年齡,也應當接近六十歲了吧?
盡管身體還是那麽健壯結實,一派鶴發童顏的樣子。
但是,那頭上已經能夠見到白發,胡須也開始變白了。
真是歲月無情呀!
但願兩位老人將來都會有一份好的歸宿,也不辜負了他們這一生的努力!……
杏兒哥在這裏默默的想著。
這時,隻聽清陽道長說道:
“好了,師兄,師侄。
一路上辛苦非常,你們也該餓了吧?
今天我也餓了,再破一次例,我們一起回到觀裏吃飯去。”
說著,左手拉著清風道長,右手拉著杏兒哥,一起往鐵音觀裏走去。
觀裏的那兩個徒弟,看到師父回來了,趕快向師父和師伯問候一聲以後,一溜風的把晚飯擺到桌子上。
從桌子上擺放的飯菜看來,清風道長師徒倆知道:
清陽道長的兩位徒兒,已經在飯桌上加了幾樣菜,滿桌的飯菜顯得比較豐盛。
特別是還在每人的麵前,放著一碗熱氣騰騰的麵條,看來:這是為歡迎師徒倆的到來專門準備的。
清陽道長看了看桌子,對著自己的兩個徒兒,也讚許的點了一下頭。
於是,大家圍坐到桌子前麵開始吃晚飯。
道觀裏的規矩:平時不吃晚飯,若需要吃時,那也非常簡單,今天,這是破了例。
而且吃飯時不準說話。
因此,不一會兒,晚飯就吃完了。
與在自己的道觀裏一樣:杏兒哥與小海、小木一起收拾碗筷,然後,洗涮幹淨。
接著,重新沏好了茶,端上桌來。
等到一切都幹完了以後,三人回到客廳裏,正看到兩個老人一邊飲茶,一邊在那裏說話。
兩位老人向他們一招手,三個人也各自找座位,坐在他們的身邊聽他們說話。
此刻,清風道長與清陽道長正在談論:
今天白天,清陽道長去看那“油簍墳”的事情。
從他們的談論中,三個小輩兒人聽出來了:
原來這“油簍墳”,是一種墳墓,那是用磚石砌成,墳頂插有竹筒用來通氣。
這是專給活人設的墳墓,因其墳形同油簍,所以叫做“油簍墳”。
這種墳墓,據說在山東比較多見,而在東北非常罕見。
這不:這幾天,在這附近發現了兩座,清陽道長比較感興趣,白天就去看了。
在他們的談話中還說:
每當打開一個“油簍墳”的墓門,發現磚是整的。
人們就議論:這家是一個不孝之子。
如果墓門是用半塊磚壘成的,人們就說這家是孝子,想讓老人多活幾天。
這邊三人不聽倒也罷了,這一聽,完全是“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了,越聽就越糊塗。
杏兒哥在自己的頭腦中快速搜索著,好像在自己看過的書中,也從不見過有這樣的記載:
為什麽活人還得住墳墓?
為什麽兒女還得給墳墓中的人送飯?
那麽說,墳墓中住的就是自己的爹和娘了?
為什麽要把自己還活著的親爹娘送到墳墓裏?
說什麽每送一頓飯,還得在墓門上放一塊磚頭?
那放整塊磚頭的,當然墓門壘得就快,放半塊磚頭的,當然墓門就壘得慢。
當墓門壘死了,也就沒法往裏麵送飯了,爹娘也隻有等著餓死了。
那往墓門上放半塊磚頭的,就算做孝子了?
這都是為什麽?……
心中有疑問的,不光是杏兒哥。
終於,還是小海忍不住了,他從座位上站了起來,恭恭敬敬的走上前去,對二位長者一抱拳,嘴中說道:
“師伯,師父,請原諒我打斷你們的談話。
對於你們談論的這件事情,我們三人怎麽越聽越不明白了呢?
能不能請師父或者師伯,給我們詳細的講一遍呢?”
看到小海主動求教,首先高興的是清風道長。
他先是朝他的師弟會心的笑了一下,然後說道:
“小海,有進步了,問得好!
對於自己不明白的事情就要勤問,那樣才能學到知識呢!
杏兒,你說是不是呀?”
看師父在表揚別人的時候,還捎上自己,杏兒哥心中十分高興。
於是,對師父說道:
“是啊!師父,師叔,對於你們說的事情,我們真的沒聽懂呀!
小海師兄想問的問題,也是我與小木師兄想問的問題呀!”
“哈哈哈哈,這小杏兒可真會說話!
真是有什麽樣的師父,就有什麽樣的徒弟,連我這兩個徒兒都跟著開竅了。
小木,你也想問這個問題嗎?”
清陽道長也在高興的開著自己徒兒的玩笑,笑著對小木問道。
“師父,師叔,當然、當然我也想問這個問題。”
小木還是那樣有些靦腆的回答道。
“那麽,好吧。
既然大家都想知道這件事情,而這件事情,又從來不在書中記載,隻在口頭傳說。
本來你們的師伯,他講得比我好,應當由他來講。
但是,他今天走路比較辛苦,現在,隻能由我代勞了。”
清陽道長說道。
接著,喝了一口茶,他就講了下麵的這個故事:
“話說在古時候,有一個時期,物質緊缺,特別是食物匱乏。
有個國王就盤算著:
應該把有限的養生、活命的物資,用在青壯年人身上,要靠他們創造財富。
而失去勞動能力的老年人,白白消耗糧食,不如迅速淘汰掉。
主意定下時,他又想:得有個行動理由呀。
於是,他順手拿起案頭的曆書,翻了幾頁,點子有了。
天幹配地支,經過60年的時間,甲與子才能相遇一次,就這樣下令吧:
紀年名稱60年一循環,60年也為世人之大限。
給這機製起個名吧,就叫:“六十
此時,清風道長師徒倆還在院子裏溜達。
這時,忽然,聽到島上傳來了人的說話聲。
憑那洪鍾般的大嗓門來判斷,師徒倆知道:
是清陽道長讓人家給送回來了。
從聲音中知道:來送的人已經回去了,清陽道長正在與人家告別。
於是,這邊清風道長師徒倆,趕快迎接到了門口。
暮色中,看見清陽道長正向這邊走來。
杏兒哥嘴裏一邊高聲叫著:“師叔,師叔!”
一邊歡快地跑到了清陽道長的身前。
來到清陽道長的身前,一下子就跪到了師叔的麵前,連磕了三個響頭,嘴裏連聲說道:
“杏兒給師叔磕頭!
師叔,杏兒可想死你了!”
清陽道長一看杏兒來了,趕忙把杏兒哥從地上拉了起來,雙手摟在懷裏,就像親自己的孩子那樣:
在杏兒哥的額頭上,連親兩口。
嘴裏連聲說道:
“好杏兒,師叔的好杏兒!
你怎麽這麽長時間也不來看師叔呢?
是不是因為金嗩呐的事,還在生師叔的氣呢?”
杏兒哥雙手抱著師叔,眼裏噙著淚花,對師叔說道:
“沒有的事呀,那金嗩呐也是應當歸去,它與我們的因緣已盡,還想著它幹什麽呢?
沒來看師叔,都怨杏兒,都怨杏兒!”
這時,清風道長趕上前來,看著叔侄倆這般親熱的樣子,笑著對清陽道長說道:
“師弟,你叔侄倆也該親熱夠了吧?
今日到你這裏,倒讓我來迎接師弟了。
到底你是賓?還是我是賓呀?”
聽了清風道長的話後,清陽道長哈哈大笑,雙手放開杏兒哥,趕忙過來擁抱自己的師兄。
嘴裏連聲說道:
“大師兄啊,大師兄!你又是賓來又是主。
本來我應當到你那裏去看你,現在,你竟不怕路途遙遠,倒來看我了。
來看我,而我又不在家,實在抱歉!實在抱歉呀!”
邊說著,兩人已經緊緊的抱在一起了。
站在一旁的杏兒哥,此時打量眼前這兩位老人,心中真是百感交集:
盡管兩位老人每日都在用心修煉,可是,畢竟是歲月不饒人呀!
自己的師父:盡管臉上尚沒留下多少歲月的痕跡,還是童顏依舊。
但是,頭上和胡須,卻已經再也找不到一根青絲了。
而自己的師叔:今年年齡,也應當接近六十歲了吧?
盡管身體還是那麽健壯結實,一派鶴發童顏的樣子。
但是,那頭上已經能夠見到白發,胡須也開始變白了。
真是歲月無情呀!
但願兩位老人將來都會有一份好的歸宿,也不辜負了他們這一生的努力!……
杏兒哥在這裏默默的想著。
這時,隻聽清陽道長說道:
“好了,師兄,師侄。
一路上辛苦非常,你們也該餓了吧?
今天我也餓了,再破一次例,我們一起回到觀裏吃飯去。”
說著,左手拉著清風道長,右手拉著杏兒哥,一起往鐵音觀裏走去。
觀裏的那兩個徒弟,看到師父回來了,趕快向師父和師伯問候一聲以後,一溜風的把晚飯擺到桌子上。
從桌子上擺放的飯菜看來,清風道長師徒倆知道:
清陽道長的兩位徒兒,已經在飯桌上加了幾樣菜,滿桌的飯菜顯得比較豐盛。
特別是還在每人的麵前,放著一碗熱氣騰騰的麵條,看來:這是為歡迎師徒倆的到來專門準備的。
清陽道長看了看桌子,對著自己的兩個徒兒,也讚許的點了一下頭。
於是,大家圍坐到桌子前麵開始吃晚飯。
道觀裏的規矩:平時不吃晚飯,若需要吃時,那也非常簡單,今天,這是破了例。
而且吃飯時不準說話。
因此,不一會兒,晚飯就吃完了。
與在自己的道觀裏一樣:杏兒哥與小海、小木一起收拾碗筷,然後,洗涮幹淨。
接著,重新沏好了茶,端上桌來。
等到一切都幹完了以後,三人回到客廳裏,正看到兩個老人一邊飲茶,一邊在那裏說話。
兩位老人向他們一招手,三個人也各自找座位,坐在他們的身邊聽他們說話。
此刻,清風道長與清陽道長正在談論:
今天白天,清陽道長去看那“油簍墳”的事情。
從他們的談論中,三個小輩兒人聽出來了:
原來這“油簍墳”,是一種墳墓,那是用磚石砌成,墳頂插有竹筒用來通氣。
這是專給活人設的墳墓,因其墳形同油簍,所以叫做“油簍墳”。
這種墳墓,據說在山東比較多見,而在東北非常罕見。
這不:這幾天,在這附近發現了兩座,清陽道長比較感興趣,白天就去看了。
在他們的談話中還說:
每當打開一個“油簍墳”的墓門,發現磚是整的。
人們就議論:這家是一個不孝之子。
如果墓門是用半塊磚壘成的,人們就說這家是孝子,想讓老人多活幾天。
這邊三人不聽倒也罷了,這一聽,完全是“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了,越聽就越糊塗。
杏兒哥在自己的頭腦中快速搜索著,好像在自己看過的書中,也從不見過有這樣的記載:
為什麽活人還得住墳墓?
為什麽兒女還得給墳墓中的人送飯?
那麽說,墳墓中住的就是自己的爹和娘了?
為什麽要把自己還活著的親爹娘送到墳墓裏?
說什麽每送一頓飯,還得在墓門上放一塊磚頭?
那放整塊磚頭的,當然墓門壘得就快,放半塊磚頭的,當然墓門就壘得慢。
當墓門壘死了,也就沒法往裏麵送飯了,爹娘也隻有等著餓死了。
那往墓門上放半塊磚頭的,就算做孝子了?
這都是為什麽?……
心中有疑問的,不光是杏兒哥。
終於,還是小海忍不住了,他從座位上站了起來,恭恭敬敬的走上前去,對二位長者一抱拳,嘴中說道:
“師伯,師父,請原諒我打斷你們的談話。
對於你們談論的這件事情,我們三人怎麽越聽越不明白了呢?
能不能請師父或者師伯,給我們詳細的講一遍呢?”
看到小海主動求教,首先高興的是清風道長。
他先是朝他的師弟會心的笑了一下,然後說道:
“小海,有進步了,問得好!
對於自己不明白的事情就要勤問,那樣才能學到知識呢!
杏兒,你說是不是呀?”
看師父在表揚別人的時候,還捎上自己,杏兒哥心中十分高興。
於是,對師父說道:
“是啊!師父,師叔,對於你們說的事情,我們真的沒聽懂呀!
小海師兄想問的問題,也是我與小木師兄想問的問題呀!”
“哈哈哈哈,這小杏兒可真會說話!
真是有什麽樣的師父,就有什麽樣的徒弟,連我這兩個徒兒都跟著開竅了。
小木,你也想問這個問題嗎?”
清陽道長也在高興的開著自己徒兒的玩笑,笑著對小木問道。
“師父,師叔,當然、當然我也想問這個問題。”
小木還是那樣有些靦腆的回答道。
“那麽,好吧。
既然大家都想知道這件事情,而這件事情,又從來不在書中記載,隻在口頭傳說。
本來你們的師伯,他講得比我好,應當由他來講。
但是,他今天走路比較辛苦,現在,隻能由我代勞了。”
清陽道長說道。
接著,喝了一口茶,他就講了下麵的這個故事:
“話說在古時候,有一個時期,物質緊缺,特別是食物匱乏。
有個國王就盤算著:
應該把有限的養生、活命的物資,用在青壯年人身上,要靠他們創造財富。
而失去勞動能力的老年人,白白消耗糧食,不如迅速淘汰掉。
主意定下時,他又想:得有個行動理由呀。
於是,他順手拿起案頭的曆書,翻了幾頁,點子有了。
天幹配地支,經過60年的時間,甲與子才能相遇一次,就這樣下令吧:
紀年名稱60年一循環,60年也為世人之大限。
給這機製起個名吧,就叫:“六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