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和尚從蠍子王手中接過一碗茶水,喝了一口,向空中噴去。


    水珠落到地上,變成一群小和尚,手中拿著鐮刀,向豆子地跑去。


    “刷刷刷”,隻一陣工夫,就把地裏豆子全割光了,那一群小和尚也不見了。


    喜的蠍子王手舞足蹈。


    老和尚又喝了一口茶,向空中噴去。


    水珠落地,變成無數隻小白兔,在豆子地裏橫衝直撞亂跳起來。


    地裏的豆子夾全給踩爆了,金黃黃的豆粒落了一地,和尚朝天哈哈大笑,揚長而去。


    蠍子王一邊高聲叫道:


    “快來打兔子!快來打兔子!”


    一邊追趕老和尚,讓老和尚想辦法,幫他把落在地上的豆粒收拾起來。


    老和尚又哈哈大笑地說:


    “不用我幫你收拾了,地裏一個豆粒兒也沒有了。


    不信,你回去看看。”


    蠍子王跑回地裏一看,果然一粒豆子也沒有了,滿地光剩下一些東倒西歪的豆秸。


    蠍子王氣得跑回家病倒了,再也爬不起來了。


    不過,長工和他們的老婆孩子卻吃了好幾天飽飯。


    因為當蠍子王趕老和尚的時候,大和尚又施了一個法術,讓那片豆地的豆粒,全飛到長工們的糧囤子裏去了。


    大和尚有個蘑菇樣的法帽。


    每逢遇到旱天,山下莊稼需要水,他就登上山頂,戴上法帽,為山下人求雨,一求就下,可靈驗了。


    這一年,山下大旱,莊稼快要旱死了。


    老和尚老得已經挪不動步了,可是,他仍然惦記著山下的窮苦人。


    他戴上法帽,拄著拐杖,吃力地向山上走去。


    好不容易挪到山頂,山頂上立刻雲霧繚繞,不一會大雨便嘩嘩地下了起來,山下的莊稼又返青展葉了。


    老和尚心中大喜,他哈哈大笑一陣,坐在山頂上圓寂了。


    從此以後,他那高大的身體,就與整座山連在了一起,這座山也變高了。


    據說,大和尚雖然離開了人間,還時常到這座山上顯靈。


    每逢久旱不雨,他便騰雲駕霧來到山頭,人們一看到老虎山頭雲遮霧蓋,就高興地唱道:


    “老虎山戴帽兒,下個三碗兩小瓢兒。”


    不一會兒,麵條雨就嘩嘩地降到人間,十分靈驗。


    後來,人們為了紀念這位救苦救難的大和尚,就把老虎山改了名,叫大和尚山。


    叫來叫去,按照當地人的口音,最後,又叫成了大黑(he)山。


    走在路上,清風道長把這個典故講給杏兒哥聽。


    杏兒哥非常理解大和尚救民於水深火熱中的壯舉。


    可是,在他的生活經驗中,他這是第一次聽說過:世上竟會有“蠍子王”這樣的人物。


    於是,他向師父問道:


    “師父,世上真會有“蠍子王”這樣的人嗎?


    那些長工為何非得聽他的?”


    清風道長聽了,沉吟了一下,對杏兒哥耐心說道:


    “杏兒,從古到今,世上還真有這樣的人。


    有些地方,這樣的人還有不少哪!


    至於那些長工為何非得聽他的麽?


    這個問題得具體分析:


    首先,看那些長工的處境:他們一定是既無地,又無錢,全家需要生存,才給別人幹活的。


    他們為什麽會既無地,又無錢?


    可能是因為:他們是逃荒而來的,自然,在當地就沒有土地了;


    或者是家中遇到天災人禍了,原有的土地被變賣了;


    還有的,就是遇到其他各種變故的,土地讓別人占去了。[.mianhuatang.info超多好看小說]


    這樣,他們便成為赤貧。


    唯一生存的方法就是:


    出賣自己的力氣給別人幹活,掙得一點錢,來過生活。


    其次,我們再來看像“蠍子王”那樣的人的生活:


    他們早年也可能是個赤貧,當然,也可能他們的上一輩子,就有錢、有地,或有勢。


    總之,因為一些機會,到了他們這一輩子,家裏開始過得殷實富裕了。


    於是,他們就開始享受了,因為有了錢:


    地,就可以讓別人替他種了,事,也可以讓別人替他辦了。


    他們中有些人,就開始看不起那些赤貧了,說他們愚蠢、笨蛋、沒出息。


    給他們很少的錢,就開始像驅趕牲口那樣使用他們,直至他們代代受窮。


    這就是把人性中的那種最惡的東西,充分表現了出來。


    這樣,在生活中,就容易形成兩大對立的人群。


    在曆史上,不少的時候,爆發的農民起義,就是這種原因造成的。


    這種起義,會促使朝代的更新。


    我們為什麽要出來遊曆,有時,就是為了了解這些情況。”


    這清風道長真不愧為進士出身,憑著自己在宮廷多年做官的經曆,硬是把一個本來很難說明白的問題,對杏兒哥做了深入淺說的解釋。


    聽了師父的解釋,想了一會兒,杏兒哥終於明白了:


    在這個世界上,不是每個人都老實仁義,勤勞克己,就像自己所在的劉家莊裏的人那樣。


    而是根據有錢與沒錢、有地與沒地,把人分成了兩部分:有錢的人和沒有錢的人。


    有錢的那部分人可以不勞動,用錢雇沒錢的人替自己勞動。


    而沒錢的那部分人,隻能靠自己出賣勞力養家糊口。


    在這裏,有錢的人就有可能壓迫沒錢的人,壓迫到忍無可忍的時候,就可能起義,推翻有錢人的壓迫。


    他將自己的想法告訴了師父,清風道長稱讚他理解的對。


    在路上,一邊欣賞沿途的風景,一邊體察所經之地的風土人情。


    師徒二人發現從遼西到遼南,人們居住的人家越來越多了。


    一連走了七天,那天黃昏,在夕陽映照之下,當遠遠地看見巍峨的大和尚山,出現在視野之中的時候,師徒兩人都很高興。


    雖說,清風道長曾聽過元海大師講過大和尚山的故事。


    就像前幾天,自己給杏兒哥講過的那個典故。


    但是,那隻是對元海大師講過典故的一個複述。


    真正的事實是:清風道長也是第一次探訪大和尚山。


    想到還有不遠處,就可以到達山底下了,聽說那山下麵就有一個叫做響水觀的道觀。


    師徒倆隻要到了那裏,就可以掛單住上幾日了。


    於是,杏兒哥打開自己的背家,將那清雲道長給的幹糧,還剩下兩塊,一塊兒拿了出來。


    先遞給了師父一塊,自己吃剩下的那一塊,又在一條小河邊喝了一點兒水,坐在小河旁稍事休息。


    為了掛單方便,與到那醫巫閭山時一樣:


    又從背家中找出道袍等物換上,然後,就直奔大和尚山而去。


    不一會兒,師徒二人就來到了山底上。


    向一個放羊歸來的牧童打聽,順著牧童的指點,二人順利地找到了響水觀。


    看那響水觀,地處大和尚山的西側,真是名副其實:


    離著那觀還有二裏多地,剛進山穀,那“嘩嘩”的水聲便順風飄來。


    走到觀前一看:整個道觀規模不大,院裏就是十幾間瓦房。


    可是,整個道觀背倚懸崖峭壁,群崖懷抱,前有潭水,周圍是樹林掩映。


    最壯觀的是門前那一潭綠水,泛著清波,還有幾片古蓮的葉子浮在水麵。


    也不知是使用了什麽方法,在那潭綠水邊的山崖上,雕塑了一條活靈活現的金龍,那金龍的嘴裏竟然會往外麵吐水。


    而吐出來的水,又被蓮葉托出水麵的一隻、也是雕塑地活靈活現的玉蟾用嘴接住。


    師徒倆這時才發現:


    原來剛進山穀時,聽到的那“嘩嘩”的水聲,就是從這裏傳出去的。


    師徒倆此時,都被眼前這美妙的景象吸引過去了。


    過了好一會兒,清風道長才讚歎道:


    “真是一個負陰抱陽,左龍右虎,名堂藏氣的寶地呀!”


    看天色已經開始一點一點的黑下來了,直到這時,杏兒哥才來到山門前敲門。


    來開門的是一個漂亮的小道士,長相俊秀,兩眼有神。


    穿了一件青色道袍,頭上裹一塊浩然巾,看年齡比杏兒哥大不了多少。


    開門後一看:外麵站著的是一老一少兩個道士,一副風塵仆仆的樣子。


    心裏就明白了:這是來掛單的。


    於是,互相客氣的施禮問候,然後,就把師徒二人讓到了道院裏。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決戰蒼龍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鹿鳴山穀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鹿鳴山穀並收藏決戰蒼龍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