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說這老大:金銀花吧。(.mianhuatang.info好看的小說)”
天香娘喝了一口茶後,接著說道
“說是古時候,有一個村裏,一對善良的夫妻,妻子懷了雙胞胎,生下一對可愛的女兒,一個叫金花,一個叫銀花。
她倆長得如花似玉,聰明伶俐,父母疼愛,鄉親、鄰居們也非常喜歡這對姐妹。
兩姐妹都到十八歲了,求親的人絡驛不絕,幾乎踏破門檻。
可姐妹倆誰也不願出嫁,生怕從此分離。
她倆私下發誓:“生願同床,死願同葬!”父母也拿她倆沒辦法。
誰知好景不長,忽然,有一天,金花得了病,這病來勢又凶又急,渾身發熱,起紅斑,臥床不起。
請來醫生給她看了病,醫生驚歎地說:
“哎呀!這是熱毒症,無藥可醫,隻好等死了!”
銀花聽說姐姐的病沒法治,整天守著姐姐,哭得死去活來。
金花對銀花說:
“離開我遠一點吧,這病會傳染人的”。
銀花說:
“我恨不得替姐姐得病受苦,還怕什麽傳染不傳染呢?”
金花說:“反正我活不成了,妹妹不還得活嗎?”
銀花說:“姐姐,你怎麽忘啦?咱們倆有誓在先:
生同床,死同葬。姐姐如有個好歹,我絕不一個人活著!”
沒過幾天,金花的病更重了,銀花也傳染上了,臥床不起。
她倆對爹媽說:
“我們死後,要變成專門治熱毒病的藥草。
不能讓得這種病的人,再象我們似的幹等死了。”
她倆死後,鄉親們幫著其父母把她倆葬在一個墳裏。
第二年春天,百草發芽。
可這座墳上卻什麽草也不長,單單生出一棵綠葉的小藤。
三年過去,這小藤長得十分茂盛。
到了夏天開花時,先白後黃,黃白相間。
人們都很奇怪,認為黃的就是金花,那白的是銀花。
想起兩姐妹臨終前的話,就采花入藥,用來治熱毒症,果然見效。
從此,人們就把這種藤上的花稱為“金銀花”了。
這金銀花性甘有寒,歸肺、心、胃經。
確有清熱解毒,疏散風熱的功效。
再說這老二:蒲公英吧。
那說得是:有一戶人家的小姐忽然得了奶瘡,又紅又腫,疼得坐立不安。
是大戶人家,羞於開口,不願讓別人知道,一直強忍著。
終於,有一天,被其母發現了,以為她有了越軌之事。
因此,罵道:
“不要臉的東西,才害這種見不得人的病,給爹媽丟人啊!”
小姐聽出母親話中有話,是對自已起了疑心,又羞又氣,可又無法說清。
於是心一橫,趁夜深人靜,獨自出走,來到江邊,投江自盡了。
正巧,江邊有一條漁船,船上有個姓蒲的老漁夫正與他的女兒,趁著月光撒網捕魚。
見有人投江,漁家姑娘識水性,忙跳入江中把小姐救起。
問其原由,小姐把患乳瘡的事告訴了姑娘,姑娘又告訴了老漁翁。
老漁翁想了想說道:
“姑娘,明天你給她挖點藥去。”
等到第二天,漁家姑娘按老漁翁的指點,從山上挖回一種有鋸齒長葉、長著白絨球似的野草,把它熬成藥湯,給小姐喝了。
過了些日子,小姐的病就漸漸好了。
家裏的人,聽說小姐投江自盡了。
直到這時候,她的父母才知道冤屈了自己的女兒。
又悔又急,忙派人到處尋找,一直找到漁船上。
小姐哭別漁家父女,老漁夫讓小姐把剩下的藥草帶著,囑咐他如再犯病時,就煎著吃。
小姐給老漁夫磕了三個頭,回家去了。
後來,小姐叫人把藥草栽到花園裏。
為了紀念漁家父女,因為隻知老漁夫姓蒲,尊稱:蒲公,姑娘叫英子,她就給這種藥取名叫“蒲公英”。
從此,蒲公英治奶瘡的事情就傳開了。
這蒲公英性苦含甘,有寒。歸肝、胃經。
確有清熱解毒,利濕的功效。
再說老三:白頭翁。
說是有個年青人鬧肚子,一陣一陣地疼得直冒汗。
他忍著痛,捧著肚子去找醫生,恰巧醫生被別人請去了。
年青人隻得回家。
不料,他走在半路上,又疼得厲害了,簡直是腸如刀絞,實在是走不動了,隻好捂著肚子躺在地上了。
這時,一位白發蒼蒼的老爺爺,拄著拐杖走來了,他問年輕人:
“你怎麽睡在這幾呀?小夥子!”
年輕人答道:
“老爺子,我正在鬧肚子疼呐!走不動了!”
“怎麽不去看醫生?”
“醫生不在家呀。”
“那就自己找點藥吃啊!”
“讓我到那幾找去?”
“嘿,你身邊不就有治鬧肚子的藥嗎?”
“在哪兒?”年青人急問。
老爺爺用拐杖指著路邊一顆果實上長著白毛的草,說:
“這東西的根就是藥。
你挖回去煎湯,隻要連吃三劑就好了。”
“真的嗎?”
“你看,我都這麽一把年紀了,還能說瞎話嗎?
告訴你吧,這是我家獨傳的秘方,就想借你的嘴傳給世人呢!”。
老爺爺說完,轉身走了。
年青人還是半信半疑。
過了一會,他覺得肚子好受了一點,就挖了幾棵果實上長著白毛的野草回家了。
到了家,他並沒有煎湯吃。
可是,到了下半天,肚子又疼起來,瀉肚子的次數也增多了。
年青人實在受不住了,隻好試試老人的辦法。
他把那些野草的根子洗幹淨,又切了片,放上水煎成湯。
這天晚上,他喝了一劑;
第二天早晨,又喝了一劑……
到第三天,肚子竟不疼了,也不泄肚了。
年青人十分高興。
後來,鄰居中有許多人得了痢疾。
那個年青人就扛上鐵鍬,到村外荒地裏去挖這種藥草。
他挖了一籃子回來,送給病人。
病人吃過都好了。
人們問年青人:
“你什麽時候學會醫道啦?”
年青人便對大家講述了老爺爺傳授單方的故事。
人們又問:“哪兒的老爺爺呀?”
“我忘問啦。”
“那,這叫什麽藥草呢?”
“老爺爺沒說。”年青人十分後悔。
過了幾天,他來到上次碰見老人的地方,想找到那個老人,當麵致謝。
可是,問來問去,怎麽也打聽不出那位老人的來曆和下落。
大夥都說:
“從沒有見過這麽一位老先生啊!”
年輕人很失望。
他坐在與老人相遇的道邊上發楞。
這時,他看見土梗上有一顆長滿白毛的藥草,正隨風輕輕搖動。
那長著白毛的藥草,多象一位白發老頭啊!
年輕人驚叫道:
“哎呀,那位老爺爺怕是南極仙翁顯聖,親傳秘方來了吧!
對,不能讓後輩忘記那位傳藥的老爺爺,這種草,就叫“白頭翁”吧。”
從此,這白頭翁能治痢疾的消息便傳開了。
這白頭翁性苦帶寒,歸大腸經。
確有清熱解毒,涼血止痢的功效。
至於這老四:三七呀。
杏兒,你恐怕是十分熟悉的吧?
它又叫參三七,田七,旱三七,或盤龍七等等,是一味最常用的金槍藥。
它的故事是:
從前,有兩個青年結拜為兄弟,他們發誓:“有福同享,有難同當。”
此後,兩人常來常往,互相幫助,哪一個有了難處,另一個就來幫忙。
有一天,義弟忽然得了病,口吐血,鼻流血,大便下血,小便尿血。
沒過兩天、他麵如黃紙,一點血色也沒有了。
義兄知道後,急忙從自已家的後院裏挖了一棵藥草,送給義弟煎湯服用。
義弟連吃幾劑,血止住了,病也好了。
他非常感激義兄,就問道:
“大哥,你這是用的什麽仙藥救活了我啊?”
義兄說:“這是我家祖上傳下的止血藥草。”
“能給我看看嗎?”
“當然可以了。”
後來,義弟到義兄家去玩,義兄就把他帶到自己家的後院。
隻見那裏長著一片枝葉茂盛的草,開著淡黃色的小花。
義兄告訴他:這就是止血的藥草。
義弟
天香娘喝了一口茶後,接著說道
“說是古時候,有一個村裏,一對善良的夫妻,妻子懷了雙胞胎,生下一對可愛的女兒,一個叫金花,一個叫銀花。
她倆長得如花似玉,聰明伶俐,父母疼愛,鄉親、鄰居們也非常喜歡這對姐妹。
兩姐妹都到十八歲了,求親的人絡驛不絕,幾乎踏破門檻。
可姐妹倆誰也不願出嫁,生怕從此分離。
她倆私下發誓:“生願同床,死願同葬!”父母也拿她倆沒辦法。
誰知好景不長,忽然,有一天,金花得了病,這病來勢又凶又急,渾身發熱,起紅斑,臥床不起。
請來醫生給她看了病,醫生驚歎地說:
“哎呀!這是熱毒症,無藥可醫,隻好等死了!”
銀花聽說姐姐的病沒法治,整天守著姐姐,哭得死去活來。
金花對銀花說:
“離開我遠一點吧,這病會傳染人的”。
銀花說:
“我恨不得替姐姐得病受苦,還怕什麽傳染不傳染呢?”
金花說:“反正我活不成了,妹妹不還得活嗎?”
銀花說:“姐姐,你怎麽忘啦?咱們倆有誓在先:
生同床,死同葬。姐姐如有個好歹,我絕不一個人活著!”
沒過幾天,金花的病更重了,銀花也傳染上了,臥床不起。
她倆對爹媽說:
“我們死後,要變成專門治熱毒病的藥草。
不能讓得這種病的人,再象我們似的幹等死了。”
她倆死後,鄉親們幫著其父母把她倆葬在一個墳裏。
第二年春天,百草發芽。
可這座墳上卻什麽草也不長,單單生出一棵綠葉的小藤。
三年過去,這小藤長得十分茂盛。
到了夏天開花時,先白後黃,黃白相間。
人們都很奇怪,認為黃的就是金花,那白的是銀花。
想起兩姐妹臨終前的話,就采花入藥,用來治熱毒症,果然見效。
從此,人們就把這種藤上的花稱為“金銀花”了。
這金銀花性甘有寒,歸肺、心、胃經。
確有清熱解毒,疏散風熱的功效。
再說這老二:蒲公英吧。
那說得是:有一戶人家的小姐忽然得了奶瘡,又紅又腫,疼得坐立不安。
是大戶人家,羞於開口,不願讓別人知道,一直強忍著。
終於,有一天,被其母發現了,以為她有了越軌之事。
因此,罵道:
“不要臉的東西,才害這種見不得人的病,給爹媽丟人啊!”
小姐聽出母親話中有話,是對自已起了疑心,又羞又氣,可又無法說清。
於是心一橫,趁夜深人靜,獨自出走,來到江邊,投江自盡了。
正巧,江邊有一條漁船,船上有個姓蒲的老漁夫正與他的女兒,趁著月光撒網捕魚。
見有人投江,漁家姑娘識水性,忙跳入江中把小姐救起。
問其原由,小姐把患乳瘡的事告訴了姑娘,姑娘又告訴了老漁翁。
老漁翁想了想說道:
“姑娘,明天你給她挖點藥去。”
等到第二天,漁家姑娘按老漁翁的指點,從山上挖回一種有鋸齒長葉、長著白絨球似的野草,把它熬成藥湯,給小姐喝了。
過了些日子,小姐的病就漸漸好了。
家裏的人,聽說小姐投江自盡了。
直到這時候,她的父母才知道冤屈了自己的女兒。
又悔又急,忙派人到處尋找,一直找到漁船上。
小姐哭別漁家父女,老漁夫讓小姐把剩下的藥草帶著,囑咐他如再犯病時,就煎著吃。
小姐給老漁夫磕了三個頭,回家去了。
後來,小姐叫人把藥草栽到花園裏。
為了紀念漁家父女,因為隻知老漁夫姓蒲,尊稱:蒲公,姑娘叫英子,她就給這種藥取名叫“蒲公英”。
從此,蒲公英治奶瘡的事情就傳開了。
這蒲公英性苦含甘,有寒。歸肝、胃經。
確有清熱解毒,利濕的功效。
再說老三:白頭翁。
說是有個年青人鬧肚子,一陣一陣地疼得直冒汗。
他忍著痛,捧著肚子去找醫生,恰巧醫生被別人請去了。
年青人隻得回家。
不料,他走在半路上,又疼得厲害了,簡直是腸如刀絞,實在是走不動了,隻好捂著肚子躺在地上了。
這時,一位白發蒼蒼的老爺爺,拄著拐杖走來了,他問年輕人:
“你怎麽睡在這幾呀?小夥子!”
年輕人答道:
“老爺子,我正在鬧肚子疼呐!走不動了!”
“怎麽不去看醫生?”
“醫生不在家呀。”
“那就自己找點藥吃啊!”
“讓我到那幾找去?”
“嘿,你身邊不就有治鬧肚子的藥嗎?”
“在哪兒?”年青人急問。
老爺爺用拐杖指著路邊一顆果實上長著白毛的草,說:
“這東西的根就是藥。
你挖回去煎湯,隻要連吃三劑就好了。”
“真的嗎?”
“你看,我都這麽一把年紀了,還能說瞎話嗎?
告訴你吧,這是我家獨傳的秘方,就想借你的嘴傳給世人呢!”。
老爺爺說完,轉身走了。
年青人還是半信半疑。
過了一會,他覺得肚子好受了一點,就挖了幾棵果實上長著白毛的野草回家了。
到了家,他並沒有煎湯吃。
可是,到了下半天,肚子又疼起來,瀉肚子的次數也增多了。
年青人實在受不住了,隻好試試老人的辦法。
他把那些野草的根子洗幹淨,又切了片,放上水煎成湯。
這天晚上,他喝了一劑;
第二天早晨,又喝了一劑……
到第三天,肚子竟不疼了,也不泄肚了。
年青人十分高興。
後來,鄰居中有許多人得了痢疾。
那個年青人就扛上鐵鍬,到村外荒地裏去挖這種藥草。
他挖了一籃子回來,送給病人。
病人吃過都好了。
人們問年青人:
“你什麽時候學會醫道啦?”
年青人便對大家講述了老爺爺傳授單方的故事。
人們又問:“哪兒的老爺爺呀?”
“我忘問啦。”
“那,這叫什麽藥草呢?”
“老爺爺沒說。”年青人十分後悔。
過了幾天,他來到上次碰見老人的地方,想找到那個老人,當麵致謝。
可是,問來問去,怎麽也打聽不出那位老人的來曆和下落。
大夥都說:
“從沒有見過這麽一位老先生啊!”
年輕人很失望。
他坐在與老人相遇的道邊上發楞。
這時,他看見土梗上有一顆長滿白毛的藥草,正隨風輕輕搖動。
那長著白毛的藥草,多象一位白發老頭啊!
年輕人驚叫道:
“哎呀,那位老爺爺怕是南極仙翁顯聖,親傳秘方來了吧!
對,不能讓後輩忘記那位傳藥的老爺爺,這種草,就叫“白頭翁”吧。”
從此,這白頭翁能治痢疾的消息便傳開了。
這白頭翁性苦帶寒,歸大腸經。
確有清熱解毒,涼血止痢的功效。
至於這老四:三七呀。
杏兒,你恐怕是十分熟悉的吧?
它又叫參三七,田七,旱三七,或盤龍七等等,是一味最常用的金槍藥。
它的故事是:
從前,有兩個青年結拜為兄弟,他們發誓:“有福同享,有難同當。”
此後,兩人常來常往,互相幫助,哪一個有了難處,另一個就來幫忙。
有一天,義弟忽然得了病,口吐血,鼻流血,大便下血,小便尿血。
沒過兩天、他麵如黃紙,一點血色也沒有了。
義兄知道後,急忙從自已家的後院裏挖了一棵藥草,送給義弟煎湯服用。
義弟連吃幾劑,血止住了,病也好了。
他非常感激義兄,就問道:
“大哥,你這是用的什麽仙藥救活了我啊?”
義兄說:“這是我家祖上傳下的止血藥草。”
“能給我看看嗎?”
“當然可以了。”
後來,義弟到義兄家去玩,義兄就把他帶到自己家的後院。
隻見那裏長著一片枝葉茂盛的草,開著淡黃色的小花。
義兄告訴他:這就是止血的藥草。
義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