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著大家夥兒你一言,我一語,說著自己的心願和打算。
楊若晴臉上始終掛著溫和的笑意。
搞運輸隊,不僅自己賺錢,還帶動了鄉親們致富。
她突然感覺自己棒棒噠了。
人群中,突然有人問她:“晴兒,你打算用這回賺的錢,做點啥呢?”
楊若晴回過神來,指了下自己的鼻子。
“我?”
還沒來得及回答,人群中又有人搶著替她回答了。
“嗨,瞧你這話問得,晴兒又開酒樓,又是跑買賣。”
“新屋蓋了,田地買了,魚塘養了,她嘎婆一家還出山來養豬啦,晴兒接下來就閉著眼數錢得了!”
“哈哈哈……”
眾人都發出愉悅的笑聲。
楊若晴也跟著笑了。
笑完後,她認真道:“說來不怕你們笑話,我想要做的事兒,想要買的東西,還多著呢,三天三夜都說不盡啊!”
“啊?”
眾人驚訝。
楊若晴接著道:“別的不說,我就打個比方吧。”
“你們看我家,再看村南頭的楊振邦家。你們覺著,誰家更有錢?”
楊振邦,就是小老楊頭的兒子,二媽楊氏的娘家兄長,楊若晴的堂姐楊若蘭的舅舅。
長庚第一個道:“我覺著吧,還是楊振邦家家底更厚。”
“楊振邦那小子,十四五歲就去外麵的布莊做學徒,後來跟布莊掌櫃的閨女好上了。”
“得了一筆豐厚的嫁妝,他就是用這筆嫁妝在清水鎮開了一家布莊,布料都是從嶽丈那邊低價進貨。”
“那小子腦瓜靈活,後麵接二連三又開了好幾家衣料鋪子,臨鎮,縣城,算起來都有五六家分鋪。”
“這些年是賺得瓢滿缽滿。”
大牛也表示讚同長庚的話。
“晴兒家雖然也開了酒樓,還在搞副業,可說到底,才大半年的功夫。”
“還是比不上楊振邦他做了幾十年,楊振邦的家底必定更厚實。”
邊上其他人也都對大牛的分析表示附和。
楊若晴微笑著接過了話茬。
“楊振邦是咱村的首富,我比他還要差一截。”
“而楊振邦那家底,擱到清水鎮,跟鎮上的財主大戶之家一比,就沒那麽拔尖兒了!”
“再擱到望海縣城,他就連前二十的名次都擠不進去。”
“慶安郡呢?長淮洲呢?大齊國呢?”
“無疑是一滴小水珠掉進了大河,半點水花都濺不起來!”
“比他家底還要差一截的我,就更是如此了。”
“所以,兄弟們你們說,我是不是就真的可以抱著賺來的這些錢,閉著眼坐吃山空一輩子到老呢?”
楊若晴笑吟吟問。
眾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
顯然都被楊若晴這番話說得腦子不夠用了。
楊若晴又看著他們手裏緊緊拽著的二兩銀子。
勾唇一笑。
“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
“咱不能貪心,得知足,可咱也不能就被區區二兩銀子給滿足了。”
“父母會老去,孩子要長大,咱自個也有生老病痛。”
“趕上天災人禍,趕上兵荒馬亂,咱手裏沒點積蓄,帶著一家老小咋存活?”
“所以,兄弟們啊,今個這二兩銀子,是咱賺的第一筆錢,卻不是最後一筆。”
“隻要你們堅定不移的跟著我,輔佐我,相信我。”
“我楊若晴就一定能帶著你們賺更多的錢,咱們的日子,會越過越好!”
“蓋房,買地,送孩子念書,考功名光宗耀祖。”
“咱是泥腿子的出生,可咱也要揚眉吐氣,也要做人上人,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她極少講大道理,但是今個,有感而發,狠狠地給眾人上了一課。
等到話音落下很久很久,十幾號人的屋裏,竟然安靜得鴉雀無聲。
漢子們一個個都沉浸在她那番慷慨激昂的話裏。
這些大道理,他們從前都沒聽過。
也或許在戲文裏偶爾聽到兩句,卻並沒有去深思過。
在他們的認知裏,人打從出生,就是注定好的。
王公貴族,那是貴命。
他們這些泥腿子,就是賤命。
一切都是命,得認命。
可是此刻,他們突然感覺這混混沌沌的腦袋瓜裏麵。
像是被撬開了一條縫隙,有什麽東西從那縫隙裏鑽進來。
讓他們感覺腦子裏好像多出了很多的念頭和打算,這些打算,都是從前從未有過的。
而胸腔間,有血液在狂奔,讓他們有一種遏製不住的激動和興奮。
“晴兒說的對,是誰說咱自個土裏刨食,咱子子孫孫就得跟咱一樣受苦受累還吃不飽肚子?”
長庚激動的道。
“咱也要拚一把,搏一把,兄弟們說是不是?”
“沒錯,咱不能認命!”
“對,從前咱是沒機會,跟無頭蒼蠅似的不曉得該往哪裏撞。”
“現如今好了,有晴兒領頭,晴兒有本事,帶著咱發家致富。”
“從今往後,我李寶柱鐵了心跟定了晴兒。”
“我李玉柱也是!”
“我李大耳早就是了……”
看到大家夥這種積極向上的態度,楊若晴也發出了由衷的欣慰笑意。
她立誌要闖出一番成就來,可是,光她自己光杆子司令也不成。
手底下,得收攏一批自己的心腹和死忠。
隔三差五的給他們洗腦,一步步強化他們的認知和信念。
這也是處了金錢和威望之外的另一種施恩。
人嘛,因為利益糾纏在一起。
因為共同的目標和信念,更緊的凝固著一股繩。
讓每個人都有一種身為這個小集體裏而有的歸屬感和榮耀感。
這樣,將來走南闖北,迎風破浪,才能所向披靡。
分餉‘大會’取得了完美的效果。
眾人散去,李大耳一個人卻還磨蹭著沒有走。
“咋啦?還有啥事不?”楊若晴問他。
李大耳把那二兩銀子放到桌上。
“東家姑娘,當初要不是你幫我付清了二十兩銀子的賭債,這會子我媳婦早賣了,我怕是也活不成了。”
“我媳婦時常跟我說,咱做人要知恩圖報。”
“這二兩銀子,我不要,就當是我償還那債務的,成不?”
一臉的真摯,期待的望著楊若晴。
楊若晴怔了下,看了眼桌上的二兩銀子,又看了眼李大耳。
隨即笑了。
“這二兩銀子,你都還沒捂熱呢,就拿來還債?”她問。
/72//.html
楊若晴臉上始終掛著溫和的笑意。
搞運輸隊,不僅自己賺錢,還帶動了鄉親們致富。
她突然感覺自己棒棒噠了。
人群中,突然有人問她:“晴兒,你打算用這回賺的錢,做點啥呢?”
楊若晴回過神來,指了下自己的鼻子。
“我?”
還沒來得及回答,人群中又有人搶著替她回答了。
“嗨,瞧你這話問得,晴兒又開酒樓,又是跑買賣。”
“新屋蓋了,田地買了,魚塘養了,她嘎婆一家還出山來養豬啦,晴兒接下來就閉著眼數錢得了!”
“哈哈哈……”
眾人都發出愉悅的笑聲。
楊若晴也跟著笑了。
笑完後,她認真道:“說來不怕你們笑話,我想要做的事兒,想要買的東西,還多著呢,三天三夜都說不盡啊!”
“啊?”
眾人驚訝。
楊若晴接著道:“別的不說,我就打個比方吧。”
“你們看我家,再看村南頭的楊振邦家。你們覺著,誰家更有錢?”
楊振邦,就是小老楊頭的兒子,二媽楊氏的娘家兄長,楊若晴的堂姐楊若蘭的舅舅。
長庚第一個道:“我覺著吧,還是楊振邦家家底更厚。”
“楊振邦那小子,十四五歲就去外麵的布莊做學徒,後來跟布莊掌櫃的閨女好上了。”
“得了一筆豐厚的嫁妝,他就是用這筆嫁妝在清水鎮開了一家布莊,布料都是從嶽丈那邊低價進貨。”
“那小子腦瓜靈活,後麵接二連三又開了好幾家衣料鋪子,臨鎮,縣城,算起來都有五六家分鋪。”
“這些年是賺得瓢滿缽滿。”
大牛也表示讚同長庚的話。
“晴兒家雖然也開了酒樓,還在搞副業,可說到底,才大半年的功夫。”
“還是比不上楊振邦他做了幾十年,楊振邦的家底必定更厚實。”
邊上其他人也都對大牛的分析表示附和。
楊若晴微笑著接過了話茬。
“楊振邦是咱村的首富,我比他還要差一截。”
“而楊振邦那家底,擱到清水鎮,跟鎮上的財主大戶之家一比,就沒那麽拔尖兒了!”
“再擱到望海縣城,他就連前二十的名次都擠不進去。”
“慶安郡呢?長淮洲呢?大齊國呢?”
“無疑是一滴小水珠掉進了大河,半點水花都濺不起來!”
“比他家底還要差一截的我,就更是如此了。”
“所以,兄弟們你們說,我是不是就真的可以抱著賺來的這些錢,閉著眼坐吃山空一輩子到老呢?”
楊若晴笑吟吟問。
眾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
顯然都被楊若晴這番話說得腦子不夠用了。
楊若晴又看著他們手裏緊緊拽著的二兩銀子。
勾唇一笑。
“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
“咱不能貪心,得知足,可咱也不能就被區區二兩銀子給滿足了。”
“父母會老去,孩子要長大,咱自個也有生老病痛。”
“趕上天災人禍,趕上兵荒馬亂,咱手裏沒點積蓄,帶著一家老小咋存活?”
“所以,兄弟們啊,今個這二兩銀子,是咱賺的第一筆錢,卻不是最後一筆。”
“隻要你們堅定不移的跟著我,輔佐我,相信我。”
“我楊若晴就一定能帶著你們賺更多的錢,咱們的日子,會越過越好!”
“蓋房,買地,送孩子念書,考功名光宗耀祖。”
“咱是泥腿子的出生,可咱也要揚眉吐氣,也要做人上人,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她極少講大道理,但是今個,有感而發,狠狠地給眾人上了一課。
等到話音落下很久很久,十幾號人的屋裏,竟然安靜得鴉雀無聲。
漢子們一個個都沉浸在她那番慷慨激昂的話裏。
這些大道理,他們從前都沒聽過。
也或許在戲文裏偶爾聽到兩句,卻並沒有去深思過。
在他們的認知裏,人打從出生,就是注定好的。
王公貴族,那是貴命。
他們這些泥腿子,就是賤命。
一切都是命,得認命。
可是此刻,他們突然感覺這混混沌沌的腦袋瓜裏麵。
像是被撬開了一條縫隙,有什麽東西從那縫隙裏鑽進來。
讓他們感覺腦子裏好像多出了很多的念頭和打算,這些打算,都是從前從未有過的。
而胸腔間,有血液在狂奔,讓他們有一種遏製不住的激動和興奮。
“晴兒說的對,是誰說咱自個土裏刨食,咱子子孫孫就得跟咱一樣受苦受累還吃不飽肚子?”
長庚激動的道。
“咱也要拚一把,搏一把,兄弟們說是不是?”
“沒錯,咱不能認命!”
“對,從前咱是沒機會,跟無頭蒼蠅似的不曉得該往哪裏撞。”
“現如今好了,有晴兒領頭,晴兒有本事,帶著咱發家致富。”
“從今往後,我李寶柱鐵了心跟定了晴兒。”
“我李玉柱也是!”
“我李大耳早就是了……”
看到大家夥這種積極向上的態度,楊若晴也發出了由衷的欣慰笑意。
她立誌要闖出一番成就來,可是,光她自己光杆子司令也不成。
手底下,得收攏一批自己的心腹和死忠。
隔三差五的給他們洗腦,一步步強化他們的認知和信念。
這也是處了金錢和威望之外的另一種施恩。
人嘛,因為利益糾纏在一起。
因為共同的目標和信念,更緊的凝固著一股繩。
讓每個人都有一種身為這個小集體裏而有的歸屬感和榮耀感。
這樣,將來走南闖北,迎風破浪,才能所向披靡。
分餉‘大會’取得了完美的效果。
眾人散去,李大耳一個人卻還磨蹭著沒有走。
“咋啦?還有啥事不?”楊若晴問他。
李大耳把那二兩銀子放到桌上。
“東家姑娘,當初要不是你幫我付清了二十兩銀子的賭債,這會子我媳婦早賣了,我怕是也活不成了。”
“我媳婦時常跟我說,咱做人要知恩圖報。”
“這二兩銀子,我不要,就當是我償還那債務的,成不?”
一臉的真摯,期待的望著楊若晴。
楊若晴怔了下,看了眼桌上的二兩銀子,又看了眼李大耳。
隨即笑了。
“這二兩銀子,你都還沒捂熱呢,就拿來還債?”她問。
/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