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日,兩位貴人都要梳洗,孫嬤嬤發善心放了兩個女婢回來,伺候二人起床。
女婢按照囑咐,先麻利地給薑淳打扮齊整,並將蕭岐要用的物什都準備好,放在漆盤上,然後靜悄悄退了出去。
不得不說,老王妃真是用心良苦,連衣服都選式樣最繁複的,花時間最多的那種。
蕭岐拿著一件裏襯出神,薑淳擼起了袖子,道:“殿下,放著臣妾來。”
好在家裏有個弟弟,自從以為外祖母守靈的名義,搬到了別院,薑淳身邊隻有兩個女婢和鄭嬤嬤,袁家發下來的月錢幾層剋扣,到了薑淳手裏總要少一半。
很多夥計都是自己動手,穿戴針織這樣的事,對她而言,小菜一碟。
薑淳在蕭岐胸前腰後一陣擺弄,不消一刻鍾,就弄好了。
薑淳撿了一隻冠,對蕭岐說:“殿下,今日帶這隻怎麽樣?”
蕭岐道:“今日州府衙門要來匯報賑災的事。”
薑淳明了,回頭換了另一件,道:“這個碧玉的怎麽?”
蕭岐含笑點頭,“很好。”
薑淳讓他坐在銅鏡前,她站在身後,小心將他的發細細編好,盤成一束用玉冠攏住,以簪固定。
蕭岐看著她印在銅鏡中的倩影,胸膛不由得升起一陣暖意。
本來以往女婢在他身上頭上擺弄再久,他都沒有感覺。
所有的禮儀程序都是生活的一部分,跟吃飯穿衣一樣,無所謂喜歡不喜歡,高興不高興,反正就是得做。
蕭岐從小發覺了,禮製與規矩是沒有盡頭的,這樣的感覺在九歲那年父王去世時達到了頂峰。
父王去世後的半年,蕭岐都被巨大的厚重的素白宮服包裹著,瘦小弱小的他幾乎被壓得喘不過氣來。
不過有了那次的鍛鍊,待到十五歲洛陽承襲爵位,叩謝皇恩時,他已經駕輕就熟了。
大臣們看到朝堂上清俊的小王爺,麵對帝王不卑不亢,坦然自若,無不讚嘆,紛紛稱他有老王爺的風範。
之後,蕭岐便一直如此,麵色清淡,看不出喜怒哀樂。
可薑淳在為他梳頭簪發時,蕭岐突然覺得,很喜歡她撫摸自己的頭髮。
就像小的時候,父王還在時候,母親與姐姐都會溫柔的撫摸自己的頭髮。
那時候的他還可以開心的笑,撒野的哭,憤怒的叫。
若不是常雲在門口催促,蕭岐貪心地想再多留片刻。
薑淳退後兩步,抱著手臂看著蕭岐,總覺得今日的他格外英俊,一定是自己打扮的功勞。
她笑嘻嘻將蕭岐送到華陽門外,看著他往文明殿去,十分滿意早上的一切。
等人興高采烈地回到觀心堂,準備將房前屋後打掃一下時,孫嬤嬤一臉陰雲站在院子裏,匆匆給她行了個禮,就錯身走開了。
薑淳扣扣臉頰,心裏跟她道了一聲對不住,生孩子也不能我一個人使勁不是。
她跟女婢交代好事情,便去給老王妃請安。她本來是想請示回門的事宜的,可老王妃稱病不出。
薑淳意料之中地吃了閉門羹,陪嫁丫頭晶蘭看著緊閉的殿門發怵,“王妃,我們怎麽辦呢?”
薑淳坐上輕車,心裏盤算,在外麵封國齊地的老大是齊王,但在宮城裏老大還是老王妃,大小事務還是老王妃說了算。
不然也不會直接上手安排王爺房裏的女婢,蕭岐也無話可說。
滿月回門是新王妃的大事,應該要當麵聆聽教訓的。
可老王妃閉門不出,分明就是表達自己的不滿,不滿她的兒子,也不滿兒媳,個個不貼心,忤逆她的心意。
可回門的事不能有差池,她有自己的主意,不能耽擱。
薑淳掀開竹簾對晶蘭說,“你去打聽一下,孫嬤嬤在哪兒呢。”
這廂,老孫正為早上的事犯愁呢,杏色的床單幹淨如初,一點都沒有落紅的跡象。
再看側間那個胡床,孫嬤嬤捶足頓胸,我們家的王爺那叫一個倔啊,寧願自己睡胡床也不願意跟小嬌妻睡。
她忽然有種不好的預感,正在胡思亂想時,小王妃帶著女婢從梅花樹下走來。
孫嬤嬤整理好衣衫,笑著跟她行禮,“王妃好興致,是來賞花嗎?”
薑淳還禮,笑眯眯道:“這順景園的梅花最好看了,王爺苦修,我摘些梅花給他放在房中,提神靜氣。”
孫嬤嬤眼尖,看她身後的晶蘭提了兩個籃子,心中有了底,雙手交握身前,道:“王妃對王爺真好。說來我們王爺可是可憐的,早早的沒了老王爺,老王妃有忙於事務,縣主又出嫁外地。哎,他一個人,連個說話都沒有。”
薑淳接過晶蘭的竹籃,翻著裏麵的梅花,遞給正在絮叨的孫嬤嬤,“聽說梅花明目清肝的功效,泡茶或者洗淨了炒一炒,跟肉絲包著春卷吃,都好。嬤嬤也拿一些吧。”
孫嬤嬤捏著手,幹笑,薑淳走近些,交到她手裏,親近地問道:“嬤嬤,教導一下我,老王妃是什麽意思呢?”
孫嬤嬤拿著那籃子梅花,明知道這點東西,根本不算上拉攏收買的受賄之物,但還是如拿著火炭一般燙手。
“這個……”孫嬤嬤掂量著措辭。
薑淳道:“我年紀小,人又愚笨的很。怕會錯了老王妃的意思。”
</br>
女婢按照囑咐,先麻利地給薑淳打扮齊整,並將蕭岐要用的物什都準備好,放在漆盤上,然後靜悄悄退了出去。
不得不說,老王妃真是用心良苦,連衣服都選式樣最繁複的,花時間最多的那種。
蕭岐拿著一件裏襯出神,薑淳擼起了袖子,道:“殿下,放著臣妾來。”
好在家裏有個弟弟,自從以為外祖母守靈的名義,搬到了別院,薑淳身邊隻有兩個女婢和鄭嬤嬤,袁家發下來的月錢幾層剋扣,到了薑淳手裏總要少一半。
很多夥計都是自己動手,穿戴針織這樣的事,對她而言,小菜一碟。
薑淳在蕭岐胸前腰後一陣擺弄,不消一刻鍾,就弄好了。
薑淳撿了一隻冠,對蕭岐說:“殿下,今日帶這隻怎麽樣?”
蕭岐道:“今日州府衙門要來匯報賑災的事。”
薑淳明了,回頭換了另一件,道:“這個碧玉的怎麽?”
蕭岐含笑點頭,“很好。”
薑淳讓他坐在銅鏡前,她站在身後,小心將他的發細細編好,盤成一束用玉冠攏住,以簪固定。
蕭岐看著她印在銅鏡中的倩影,胸膛不由得升起一陣暖意。
本來以往女婢在他身上頭上擺弄再久,他都沒有感覺。
所有的禮儀程序都是生活的一部分,跟吃飯穿衣一樣,無所謂喜歡不喜歡,高興不高興,反正就是得做。
蕭岐從小發覺了,禮製與規矩是沒有盡頭的,這樣的感覺在九歲那年父王去世時達到了頂峰。
父王去世後的半年,蕭岐都被巨大的厚重的素白宮服包裹著,瘦小弱小的他幾乎被壓得喘不過氣來。
不過有了那次的鍛鍊,待到十五歲洛陽承襲爵位,叩謝皇恩時,他已經駕輕就熟了。
大臣們看到朝堂上清俊的小王爺,麵對帝王不卑不亢,坦然自若,無不讚嘆,紛紛稱他有老王爺的風範。
之後,蕭岐便一直如此,麵色清淡,看不出喜怒哀樂。
可薑淳在為他梳頭簪發時,蕭岐突然覺得,很喜歡她撫摸自己的頭髮。
就像小的時候,父王還在時候,母親與姐姐都會溫柔的撫摸自己的頭髮。
那時候的他還可以開心的笑,撒野的哭,憤怒的叫。
若不是常雲在門口催促,蕭岐貪心地想再多留片刻。
薑淳退後兩步,抱著手臂看著蕭岐,總覺得今日的他格外英俊,一定是自己打扮的功勞。
她笑嘻嘻將蕭岐送到華陽門外,看著他往文明殿去,十分滿意早上的一切。
等人興高采烈地回到觀心堂,準備將房前屋後打掃一下時,孫嬤嬤一臉陰雲站在院子裏,匆匆給她行了個禮,就錯身走開了。
薑淳扣扣臉頰,心裏跟她道了一聲對不住,生孩子也不能我一個人使勁不是。
她跟女婢交代好事情,便去給老王妃請安。她本來是想請示回門的事宜的,可老王妃稱病不出。
薑淳意料之中地吃了閉門羹,陪嫁丫頭晶蘭看著緊閉的殿門發怵,“王妃,我們怎麽辦呢?”
薑淳坐上輕車,心裏盤算,在外麵封國齊地的老大是齊王,但在宮城裏老大還是老王妃,大小事務還是老王妃說了算。
不然也不會直接上手安排王爺房裏的女婢,蕭岐也無話可說。
滿月回門是新王妃的大事,應該要當麵聆聽教訓的。
可老王妃閉門不出,分明就是表達自己的不滿,不滿她的兒子,也不滿兒媳,個個不貼心,忤逆她的心意。
可回門的事不能有差池,她有自己的主意,不能耽擱。
薑淳掀開竹簾對晶蘭說,“你去打聽一下,孫嬤嬤在哪兒呢。”
這廂,老孫正為早上的事犯愁呢,杏色的床單幹淨如初,一點都沒有落紅的跡象。
再看側間那個胡床,孫嬤嬤捶足頓胸,我們家的王爺那叫一個倔啊,寧願自己睡胡床也不願意跟小嬌妻睡。
她忽然有種不好的預感,正在胡思亂想時,小王妃帶著女婢從梅花樹下走來。
孫嬤嬤整理好衣衫,笑著跟她行禮,“王妃好興致,是來賞花嗎?”
薑淳還禮,笑眯眯道:“這順景園的梅花最好看了,王爺苦修,我摘些梅花給他放在房中,提神靜氣。”
孫嬤嬤眼尖,看她身後的晶蘭提了兩個籃子,心中有了底,雙手交握身前,道:“王妃對王爺真好。說來我們王爺可是可憐的,早早的沒了老王爺,老王妃有忙於事務,縣主又出嫁外地。哎,他一個人,連個說話都沒有。”
薑淳接過晶蘭的竹籃,翻著裏麵的梅花,遞給正在絮叨的孫嬤嬤,“聽說梅花明目清肝的功效,泡茶或者洗淨了炒一炒,跟肉絲包著春卷吃,都好。嬤嬤也拿一些吧。”
孫嬤嬤捏著手,幹笑,薑淳走近些,交到她手裏,親近地問道:“嬤嬤,教導一下我,老王妃是什麽意思呢?”
孫嬤嬤拿著那籃子梅花,明知道這點東西,根本不算上拉攏收買的受賄之物,但還是如拿著火炭一般燙手。
“這個……”孫嬤嬤掂量著措辭。
薑淳道:“我年紀小,人又愚笨的很。怕會錯了老王妃的意思。”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