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雲梯書院的舊家風,像這句子一樣,能夠守得住嗎?’胡老人喃喃地這樣說,素來的掛心不禁脫口而出。
‘如果雲梯書院被關閉了,那麽漢學就滅亡了。’彭秀才黯然地說。
這時,太明和其哥哥,以及他父親都出來寒暄,一座突然熱鬧起來,洋溢著新春的興致。但是,不一會兒,彭秀才頻頻打哈欠,那是鴉片菸癮發作的兆候。胡老人看了領會,機靈的把彭秀才帶到自己的房間去吸食鴉片。
正好那時候,外麵傳來一陣熱鬧聲,是新客人到了。那是胡老人之兄的兒子,也就是太明的伯父叫鴉片桶,許久沒有來的訪問。他是深入骨髓的鴉片吸食者,分家當時每年的一千數百石田地稻米收成的財產,悉數化為鴉片煙,從那時起本名胡傳統,而卻被人稱為鴉片桶,他能說善道話術這方麵的,也是藝人。鴉片桶來到,一座立刻談笑風生。
太明對彭秀才和鴉片桶兩位客人,心裏稍稍加以評價。胡老人尊敬彭秀才,這從他格外招待彭秀才便可顯現出來。但是太明不像他祖父胡老人那樣,憶憬著秀才或舉人的科考。他模糊地覺得那些將會趨於消失的宿命,吸引太明注意的是,鴉片桶的兒子誌達。誌達是‘巡查補’(警察補充人員),被人稱為‘大人’,會說日本話。到哪裏都吃得開,他吸的菸是‘敷島’紙菸,用雪白的手帕,散發出香水味。村民看見他用白手帕擦汗,覺得很奢侈。而且誌達走過時,聞到一股香皂的清爽味。那是鄉下人稱為‘日本味’的一種文化的氣息。一般洗衣服是用木浪樹之實或茶子來去汙,連洗臉也是用山茶之實的時代,肥皂的氣味,令人感到高價、珍貴。太明對於誌達的觀感,雖然覺得有點輕薄,但又感覺到一種新時代的風氣。
但是,在村子裏誌達的‘人緣’欠佳。誌達的親戚對他有點疏遠,村人對他則‘麵從背反’。當麵點頭哈腰,他的影子一不見了,不,甚至連他的影子還看得見之中,便背後議論他。這不僅是對權力的反感而已,也是由於某種感情所致。
但是誌達常到胡老人家裏談談話。胡老人年輕時即了解香港、廣東,又有一點涉獵了西洋文化,因此誌達跟他有話題談。誌達順著話風建議的說:‘叔公!讓太明進學校讀書吧!因為這是時勢啦。’‘不論時勢如何,因為在學校裏不教四書五經!’老人的回答總是這樣說。老人對西洋文化感到一種驚奇,但並不心服。何況是對日本文化呢,認為隻不過其亞流罷了。老人的腦袋裏,充滿了對春秋的歷史、孔孟的教化、漢唐的文章、宋明的理學等,光耀的中國古代的憧憬。他認為好歹要把這些還給子孫。
初三彭秀才來拜年,被挽留著在胡家住了四日。其實他也許想多住幾天,但阿三、阿四之徒聽說胡家大請客都趕來當食客,不僅如此,在胡老人和彭秀才文雅的話題(楚辭、離騷賦、諸子百家的議論)中,亂插嘴,使彭秀才感到很掃興,便說要回去了。阿三、阿四是鴉片桶的同類夥伴,在村子裏的綽號叫順風旗,也就是拍馬屁的徒輩。彭秀才若回去了,他們也難做食客,因此拚命挽留彭秀才,但彭秀才堅持要告辭,胡老人挽留著,也挽留不住他。
以食客三千的孟嚐君為理想的胡老人,彭秀才回去後,其餘的一切就交給兒子,撒手不管,懶得應酬阿三、阿四這類人。胡老人的兒子,也就是太明的父親性格現實,食客待不住,悄悄的走了。如此這樣中,過完年,到了十五日的元宵節。這天晚上稱為‘迎花燈’,街上有種種節目,姑娘們由親人陪著,穿戴得漂亮上街。映入眼簾的有很多年輕男子,這對於閨中小姐來說,是難得外出的機會,同時也是選夫婿的好機會。
太明和阿公為了看元宵節的‘迎花燈’,太陽還沒有下山前就出門了。走到接近街上時,便聽見打鼓、敲銅鑼、吹嗩吶和笛子聲齊鳴。這天晚上因為有特別的‘迎花燈’,比往年熱鬧,台北都有人來看。老人和小孩被人潮擁擠著,簡直插足困難。然而老人和太明被推擠推擠著,進入了熱鬧的人潮中。花燈正酣。種種花燈和火把繽紛的排成長龍令人眼花撩亂。
喇叭隊、小唱班、小人和大人的化裝行列。裝飾著仙人仙女搖曳生動的‘藝閣’,它們淹埋在花和古董裏,好像演戲一樣。每當‘藝閣’經麵前時,胡老人便把其來歷劇目解釋給太明聽:這是‘昭君和蕃’啦,這是‘吳漢殺妻’啦,也有關公斬六將予人印象鮮明的場麵,太明踮著腳尖,不厭倦地看著。行列的最後麵是載著藝妓演唱的高台,人潮非常雜亂,掛著印有太陽旗燈籠的警察和壯丁在維持交通秩序。這時狂熱的群眾為爭睹藝妓,更加擠得水泄不通,人潮中起了海嘯似的動搖。於是從人潮中被擠出去的十幾個人,一下子踩進花燈的行列中,立刻起了混亂。維持交通秩序的警察和壯丁大聲喝叱:‘馬鹿(混蛋)傢夥!’警察怒喝用棍子驅趕被擠得闖入花燈行列的群眾。胡老人無力挺住身體不知不覺被擠出人潮外,剎那之間,被捲入那混亂的漩渦中,不巧重重地挨到警察的棍子,一下子跌倒地上。
老人勉勉強強站起來,退避到安全的地方,滿臉驚魂未定的神色:‘怎麽一回事?怎麽一回事?’叫苦連連。
</br>
‘如果雲梯書院被關閉了,那麽漢學就滅亡了。’彭秀才黯然地說。
這時,太明和其哥哥,以及他父親都出來寒暄,一座突然熱鬧起來,洋溢著新春的興致。但是,不一會兒,彭秀才頻頻打哈欠,那是鴉片菸癮發作的兆候。胡老人看了領會,機靈的把彭秀才帶到自己的房間去吸食鴉片。
正好那時候,外麵傳來一陣熱鬧聲,是新客人到了。那是胡老人之兄的兒子,也就是太明的伯父叫鴉片桶,許久沒有來的訪問。他是深入骨髓的鴉片吸食者,分家當時每年的一千數百石田地稻米收成的財產,悉數化為鴉片煙,從那時起本名胡傳統,而卻被人稱為鴉片桶,他能說善道話術這方麵的,也是藝人。鴉片桶來到,一座立刻談笑風生。
太明對彭秀才和鴉片桶兩位客人,心裏稍稍加以評價。胡老人尊敬彭秀才,這從他格外招待彭秀才便可顯現出來。但是太明不像他祖父胡老人那樣,憶憬著秀才或舉人的科考。他模糊地覺得那些將會趨於消失的宿命,吸引太明注意的是,鴉片桶的兒子誌達。誌達是‘巡查補’(警察補充人員),被人稱為‘大人’,會說日本話。到哪裏都吃得開,他吸的菸是‘敷島’紙菸,用雪白的手帕,散發出香水味。村民看見他用白手帕擦汗,覺得很奢侈。而且誌達走過時,聞到一股香皂的清爽味。那是鄉下人稱為‘日本味’的一種文化的氣息。一般洗衣服是用木浪樹之實或茶子來去汙,連洗臉也是用山茶之實的時代,肥皂的氣味,令人感到高價、珍貴。太明對於誌達的觀感,雖然覺得有點輕薄,但又感覺到一種新時代的風氣。
但是,在村子裏誌達的‘人緣’欠佳。誌達的親戚對他有點疏遠,村人對他則‘麵從背反’。當麵點頭哈腰,他的影子一不見了,不,甚至連他的影子還看得見之中,便背後議論他。這不僅是對權力的反感而已,也是由於某種感情所致。
但是誌達常到胡老人家裏談談話。胡老人年輕時即了解香港、廣東,又有一點涉獵了西洋文化,因此誌達跟他有話題談。誌達順著話風建議的說:‘叔公!讓太明進學校讀書吧!因為這是時勢啦。’‘不論時勢如何,因為在學校裏不教四書五經!’老人的回答總是這樣說。老人對西洋文化感到一種驚奇,但並不心服。何況是對日本文化呢,認為隻不過其亞流罷了。老人的腦袋裏,充滿了對春秋的歷史、孔孟的教化、漢唐的文章、宋明的理學等,光耀的中國古代的憧憬。他認為好歹要把這些還給子孫。
初三彭秀才來拜年,被挽留著在胡家住了四日。其實他也許想多住幾天,但阿三、阿四之徒聽說胡家大請客都趕來當食客,不僅如此,在胡老人和彭秀才文雅的話題(楚辭、離騷賦、諸子百家的議論)中,亂插嘴,使彭秀才感到很掃興,便說要回去了。阿三、阿四是鴉片桶的同類夥伴,在村子裏的綽號叫順風旗,也就是拍馬屁的徒輩。彭秀才若回去了,他們也難做食客,因此拚命挽留彭秀才,但彭秀才堅持要告辭,胡老人挽留著,也挽留不住他。
以食客三千的孟嚐君為理想的胡老人,彭秀才回去後,其餘的一切就交給兒子,撒手不管,懶得應酬阿三、阿四這類人。胡老人的兒子,也就是太明的父親性格現實,食客待不住,悄悄的走了。如此這樣中,過完年,到了十五日的元宵節。這天晚上稱為‘迎花燈’,街上有種種節目,姑娘們由親人陪著,穿戴得漂亮上街。映入眼簾的有很多年輕男子,這對於閨中小姐來說,是難得外出的機會,同時也是選夫婿的好機會。
太明和阿公為了看元宵節的‘迎花燈’,太陽還沒有下山前就出門了。走到接近街上時,便聽見打鼓、敲銅鑼、吹嗩吶和笛子聲齊鳴。這天晚上因為有特別的‘迎花燈’,比往年熱鬧,台北都有人來看。老人和小孩被人潮擁擠著,簡直插足困難。然而老人和太明被推擠推擠著,進入了熱鬧的人潮中。花燈正酣。種種花燈和火把繽紛的排成長龍令人眼花撩亂。
喇叭隊、小唱班、小人和大人的化裝行列。裝飾著仙人仙女搖曳生動的‘藝閣’,它們淹埋在花和古董裏,好像演戲一樣。每當‘藝閣’經麵前時,胡老人便把其來歷劇目解釋給太明聽:這是‘昭君和蕃’啦,這是‘吳漢殺妻’啦,也有關公斬六將予人印象鮮明的場麵,太明踮著腳尖,不厭倦地看著。行列的最後麵是載著藝妓演唱的高台,人潮非常雜亂,掛著印有太陽旗燈籠的警察和壯丁在維持交通秩序。這時狂熱的群眾為爭睹藝妓,更加擠得水泄不通,人潮中起了海嘯似的動搖。於是從人潮中被擠出去的十幾個人,一下子踩進花燈的行列中,立刻起了混亂。維持交通秩序的警察和壯丁大聲喝叱:‘馬鹿(混蛋)傢夥!’警察怒喝用棍子驅趕被擠得闖入花燈行列的群眾。胡老人無力挺住身體不知不覺被擠出人潮外,剎那之間,被捲入那混亂的漩渦中,不巧重重地挨到警察的棍子,一下子跌倒地上。
老人勉勉強強站起來,退避到安全的地方,滿臉驚魂未定的神色:‘怎麽一回事?怎麽一回事?’叫苦連連。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