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2頁
粉墨春秋(汪精衛政權的登場與散場 作者:高陽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你怎麽樣?如果你心疼錢,以後就別說那種慷慨的話。 我是實心眼兒,信以為真,結果搞得下不了台!”
“好了!”精神瀕臨崩潰邊緣的黃秋嶽,一顆心突然一鬆; 自覺”得救”了,”你把我的支票本拿來!”
替愛姬買了灰背大衣的第二天,便是約定給須磨答覆的 日子;他躊躇了一天,不知怎麽辦?到得下一天,接到須磨 的信,問其他的兒子所主管的一個外交上的問題——無關機 密;但如作了答覆,便是接受須磨要求表示。黃秋嶽考慮了 一夜,終於跟他兒子通了電話,給了須磨滿意的答覆。
以後的一段日子,倒也並沒有多大的麻煩;黃秋嶽方在 慶幸,並未出賣了國家的機密,不料發生了震驚全世界的 “西安事變”,須磨的要求便多了,每天都要有情報。因此,政 府對因應此一巨變的全部過程,日本了如指掌。
到得二十六年1月,須磨以此功勞,連升三級,內調為 外務省情報部長;這是個大使級的職位,而須磨不過是比公 使猶低一等的總領事。
須磨離職,黃秋嶽並不能脫離日本的掌握;由須磨的繼 任者,接收了黃秋嶽的關係。半年之後,爆發了七七事變。
正在廬山的蔣委員長,接到來自宋哲元、秦德純的詳細 報告後,判斷這是日本軍的挑戰,不應視之為偶發性的”地 方事件”。立即作了他生氣最重大的一個決定:應戰。
蔣委員長看得很清楚,日本從1934年初齋藤內閣的陸相 荒木貞夫不安於位;到1935年秋天,崗田內閣的教育總監真 崎甚三郎被逐,皇道派完全失勢,侵華的步驟即逐漸加緊。及 至1936年發生”二二六事變”,軍部所支持的官僚廣田弘毅 組閣,竟接受了統製派的要求,恢復陸相現役製;陸軍想並 吞華北五省的狂妄野心,更為明顯。最彰明較著的一個事實 是,陸軍省軍務局軍事課長武藤章,建議擴大華北駐屯軍的 編製,司令由旅團長少將級,改為師團長中將級;駐華武官 磯穀廉介則越過他們的大使,直接向陸軍省要求增兵華北,於 是這年——1936,亦即民國25年的5月1日,日本政府正式 宣布華北駐屯軍司令改為”親補職”,由昭和親自任命第一師 團長田代皖一廊中將為擴大編製後的第一任華北駐屯軍司 令;半個月以後,陸軍省”行最小限度的增兵”,是一個旅團; 旅團長河邊正三少將,在北平成立了司令部。凡此都是對中 國將有大規模軍事行動的跡象;所以武裝衝突的性質,即令 是局部的亦會很快地發展為全麵的。蔣委員長看得最透徹的 一點是,日本軍閥的野心永無止境,即令忍辱受侮,答應全 部要求,甚至承認”滿洲國”;但遇到國際矛盾衝突,時機有 利日本時,他們仍舊會越黃河而南,繼續侵略。
因此,與其坐而待亡,不如起而應戰;特別可珍視的是, 民氣可用,把握這多年以來所培養的寶貴的時機,一定能為 國家民族,死中求生,打開一條出路。就算敗了,國格未失, 精神不死;倘或再不抗戰,國民精神日趨消沉;民族生機,毀 滅無餘,那就真的要淪為萬劫不復的悲慘境地了。
這個決心是在”七七”的第二天作成的;隨即下令在四 川的軍政部長何應欽,趕回南京,著手動員;3天之內就擬定 了具體的全麵抗戰的軍事計劃綱要,在7月底以前秘密組成 大本營及各級司令部,準備以180個師——第一線100個;預 備軍80個,與日本軍閥周旋到底。
但是,在華北苦心撐持的宋哲元,尚未了解在廬山的蔣 委員長,已下了中國有史以來最大規模動員的決心,所以仍 舊忍辱負重地採取息事寧人的態度。到得事變發生的一周以 後,蔣委員長接到各方麵的報告,證實日本政府已受軍部牽 製;而陸軍首腦部中,”擴大派”壓倒了”不擴大派”,決定 由日本本土派遺3個師團——包括駐廣島的板垣的第五師團 在內;朝鮮派一個師團;關東軍派兩個旅團,投入華北戰場 時,認為讓全國民眾了解國家民族的存亡生死,已到了”最 後關頭”;唯有”憑全民族的生命,以求國家生存”的時機已 經到了,因而在7月17日的”廬山談話會”中,發表了以 《對於日本的一貫方針與立場》的演說;第三天,演說全文見 報,全國民眾熱烈響應,人人都了解:這回,中國跟日本要 拚個你死我活了。
下一天,蔣委員長下山回南京;隨即派遺二十九軍出身 的參謀次長熊斌,秘密北上,向宋哲元說明中央的決策及全 麵抗戰的步驟。這位”寧為戰死鬼,不作亡國奴”的專閫所 寄的大將,立即改變了態度,下令正在撤退中的三十七師,停 止後撤。
這時的政治重心,已由廬山回歸南京;行政院院會的重 要性亦就恢復了。於是黃秋嶽受到日本總領事館的壓力,亦 就愈重。到了7月29日,二十九軍奮勇抗敵,在副軍長佟麟 閣,一三二師師長趙登禹壯烈成仁;官兵傷亡5000人,但也 予敵重創以後,平津相繼棄守,戰局進入一個新的階段。
平時日本海軍亦已有了行動。以上海及長江方麵作為 “警備區域”的日本海軍第三艦隊司令長穀川清中將,決定在 上海製造藉口,發動戰爭,但第三艦隊的主力在長江流域,漢 口駐有陸戰隊2000人,需要集中到上海;同時長江上遊的日 僑撤退,亦須一段時間,因此,雖有行動,並不積極。
</br>
“好了!”精神瀕臨崩潰邊緣的黃秋嶽,一顆心突然一鬆; 自覺”得救”了,”你把我的支票本拿來!”
替愛姬買了灰背大衣的第二天,便是約定給須磨答覆的 日子;他躊躇了一天,不知怎麽辦?到得下一天,接到須磨 的信,問其他的兒子所主管的一個外交上的問題——無關機 密;但如作了答覆,便是接受須磨要求表示。黃秋嶽考慮了 一夜,終於跟他兒子通了電話,給了須磨滿意的答覆。
以後的一段日子,倒也並沒有多大的麻煩;黃秋嶽方在 慶幸,並未出賣了國家的機密,不料發生了震驚全世界的 “西安事變”,須磨的要求便多了,每天都要有情報。因此,政 府對因應此一巨變的全部過程,日本了如指掌。
到得二十六年1月,須磨以此功勞,連升三級,內調為 外務省情報部長;這是個大使級的職位,而須磨不過是比公 使猶低一等的總領事。
須磨離職,黃秋嶽並不能脫離日本的掌握;由須磨的繼 任者,接收了黃秋嶽的關係。半年之後,爆發了七七事變。
正在廬山的蔣委員長,接到來自宋哲元、秦德純的詳細 報告後,判斷這是日本軍的挑戰,不應視之為偶發性的”地 方事件”。立即作了他生氣最重大的一個決定:應戰。
蔣委員長看得很清楚,日本從1934年初齋藤內閣的陸相 荒木貞夫不安於位;到1935年秋天,崗田內閣的教育總監真 崎甚三郎被逐,皇道派完全失勢,侵華的步驟即逐漸加緊。及 至1936年發生”二二六事變”,軍部所支持的官僚廣田弘毅 組閣,竟接受了統製派的要求,恢復陸相現役製;陸軍想並 吞華北五省的狂妄野心,更為明顯。最彰明較著的一個事實 是,陸軍省軍務局軍事課長武藤章,建議擴大華北駐屯軍的 編製,司令由旅團長少將級,改為師團長中將級;駐華武官 磯穀廉介則越過他們的大使,直接向陸軍省要求增兵華北,於 是這年——1936,亦即民國25年的5月1日,日本政府正式 宣布華北駐屯軍司令改為”親補職”,由昭和親自任命第一師 團長田代皖一廊中將為擴大編製後的第一任華北駐屯軍司 令;半個月以後,陸軍省”行最小限度的增兵”,是一個旅團; 旅團長河邊正三少將,在北平成立了司令部。凡此都是對中 國將有大規模軍事行動的跡象;所以武裝衝突的性質,即令 是局部的亦會很快地發展為全麵的。蔣委員長看得最透徹的 一點是,日本軍閥的野心永無止境,即令忍辱受侮,答應全 部要求,甚至承認”滿洲國”;但遇到國際矛盾衝突,時機有 利日本時,他們仍舊會越黃河而南,繼續侵略。
因此,與其坐而待亡,不如起而應戰;特別可珍視的是, 民氣可用,把握這多年以來所培養的寶貴的時機,一定能為 國家民族,死中求生,打開一條出路。就算敗了,國格未失, 精神不死;倘或再不抗戰,國民精神日趨消沉;民族生機,毀 滅無餘,那就真的要淪為萬劫不復的悲慘境地了。
這個決心是在”七七”的第二天作成的;隨即下令在四 川的軍政部長何應欽,趕回南京,著手動員;3天之內就擬定 了具體的全麵抗戰的軍事計劃綱要,在7月底以前秘密組成 大本營及各級司令部,準備以180個師——第一線100個;預 備軍80個,與日本軍閥周旋到底。
但是,在華北苦心撐持的宋哲元,尚未了解在廬山的蔣 委員長,已下了中國有史以來最大規模動員的決心,所以仍 舊忍辱負重地採取息事寧人的態度。到得事變發生的一周以 後,蔣委員長接到各方麵的報告,證實日本政府已受軍部牽 製;而陸軍首腦部中,”擴大派”壓倒了”不擴大派”,決定 由日本本土派遺3個師團——包括駐廣島的板垣的第五師團 在內;朝鮮派一個師團;關東軍派兩個旅團,投入華北戰場 時,認為讓全國民眾了解國家民族的存亡生死,已到了”最 後關頭”;唯有”憑全民族的生命,以求國家生存”的時機已 經到了,因而在7月17日的”廬山談話會”中,發表了以 《對於日本的一貫方針與立場》的演說;第三天,演說全文見 報,全國民眾熱烈響應,人人都了解:這回,中國跟日本要 拚個你死我活了。
下一天,蔣委員長下山回南京;隨即派遺二十九軍出身 的參謀次長熊斌,秘密北上,向宋哲元說明中央的決策及全 麵抗戰的步驟。這位”寧為戰死鬼,不作亡國奴”的專閫所 寄的大將,立即改變了態度,下令正在撤退中的三十七師,停 止後撤。
這時的政治重心,已由廬山回歸南京;行政院院會的重 要性亦就恢復了。於是黃秋嶽受到日本總領事館的壓力,亦 就愈重。到了7月29日,二十九軍奮勇抗敵,在副軍長佟麟 閣,一三二師師長趙登禹壯烈成仁;官兵傷亡5000人,但也 予敵重創以後,平津相繼棄守,戰局進入一個新的階段。
平時日本海軍亦已有了行動。以上海及長江方麵作為 “警備區域”的日本海軍第三艦隊司令長穀川清中將,決定在 上海製造藉口,發動戰爭,但第三艦隊的主力在長江流域,漢 口駐有陸戰隊2000人,需要集中到上海;同時長江上遊的日 僑撤退,亦須一段時間,因此,雖有行動,並不積極。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