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8頁
粉墨春秋(汪精衛政權的登場與散場 作者:高陽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為什麽第三次聲明發表以後,重慶的反應大出意料?當 他檢討這個問題時;有人告訴他:這完全是因為中國政府不 相信日本軍部;認為”近衛聲明”隻是軍部陰謀的一部分之 故。近衛再從頭一項一項去研究,終於恍然大悟,中國的看 法沒有錯;他自己在不知不覺中受了陸軍的愚弄,妄想利用 他的聲明,作為瓦解中國民心士氣的工具。”近衛聲明”真的 變成軍部陰謀的一部分了。
就在這雙重刺激之下,近衛決心辭職,一方麵是隱然表 示對陸軍的抗議;一方麵準備去研究如何造成”國民組織”, 作為他第二次組閣的基礎。
10進退維穀
回顧之一,汪精衛河內脫險經過。
這時在河內寄居朱培德夫人家的汪精衛大感狼狽,”艷 電”剛剛發表,談和的對手已”不在其位,不謀其政”;就表 麵看,很可能是日本軍部根本不贊成近衛的”第三次聲明”, 因而逼他下台。倘或事實果真如此,適足以證明重慶的一般 看法不錯,日本軍閥哪裏有解決中日問題的誠意?近衛聲明 不過是他們分化中國領導階層的陰謀而已。
於是汪精衛急於想找由台灣轉道至河內的影佐禎昭;但 影佐已經不在河內——因為國內發生政變,影佐趕回東京去 了。
這一來,汪精衛不能不重新考慮出處了。不久之前,陳 公博由昆明趕到河內,曾力勸汪精衛不要離開河內,不要跟 日本人接觸;汪精衛預備承諾一半,暫住河內,現在看來,連 這一半的承諾,都已無法維持。他必須立即作一個退步,便 由曾仲鳴出麵,分別向德、英、法三國提出入境簽證的申請。
汪精衛如果願到歐洲,正是政府所希望的,外交部早已 替他預備了護照;財政部亦替他預備了旅費,但以汪精衛被 通緝在案,決無主動向一名通緝犯致送護照、旅費的道理。至 少要汪精衛自己有些表示才能從國家最高利益上去考慮網開 一麵。因此,當外交部自德駐日大使館獲得汪精衛想到歐洲 的情報以後,蔣委員長決定派中央執行委員穀正鼎帶著護照 與旅費,到河內去看汪精衛,轉達蔣委員長的意思:對汪不 忍棄之不顧,勸他到歐洲去逛一逛,仍舊回來為國家服務。
去了十幾天,一無結果。汪精衛對中央開除他的黨籍這 一點,怒不可遏,發了許多牢騷。他說:中央應該先討論他 的和平主張。果真大家的意見,都認為應該抗戰到底,他當 然也會尊重中央的決議。倘或仍舊獨行其是,才談得到違反 紀律。現在的情形,猶如未經審判,遽爾判決,無論如何是 不能令人心服的。
同時他對他那一係的”同誌”,深表不滿,說他們不了解 他的苦心和主張;不追隨他一起奮鬥,穀正鼎對這一點自然 有所辯解,他說汪精衛與日本談和的具體內容,隻有極少數 的人知;這極少數的人諱莫如深,大家又何從去了解他的苦 心與主張?至於”追隨”也者,隻有不答;因為即使是用 “人各有誌,不能相強”這種最緩和的說法,隻會傷感情,此 行的任務,根本就沒有希望達成。穀正鼎唯有苦口氣心,極 力用珍惜他個人在黨國的歷史與地位這些話去打動他,但汪 精衛已懷有極深的成見,對穀正鼎的話,根本就聽不進去。
談到遊歐的話,汪精衛表示不容第三者幹涉。既然中央 已經開除他的黨籍,他便有充分的自由,愛到哪裏就到哪裏, 不勞他人關心。
當然,穀正鼎也跟曾仲鳴談過好幾次;曾仲鳴很坦率地 說:”士為知己者死”。對於汪精衛,他唯有無條件服從。不 過語其中隱約透露,這一次的與日本人合作,完全是陳璧君 的堅持。而汪精衛之唯其命是從,是大家早就知道的;穀正 鼎唯有嘆口氣,黯然而歸。
平時政府已有情報,汪精衛尚未死心,要等到日本方麵 澄清態度。但繼近衛組閣的平沼騏一郎,是有名的國粹主義 者,一向傾向德國;他上台的主要工作,便是解決日德意軍 事同盟的問題。對於”日華事變”以及”近衛聲明”,並不太 熱心;一切聽任軍部處理。
軍部的陰謀,在汪精衛脫出重慶,發表艷電,便已初步 成功。一看汪精衛自陷絕地,上了圈套,正想冷他一冷,以 便易於控製;恰好有近衛內閣總辭這個政變,正好藉以為藉 口,將汪精衛幹擱起來。這一擱,搞得汪精衛上不巴天,下 不著地,進退失據,痛苦萬分。除了緊催影佐禎昭,要求日 本政府採取明確積極的措施以外,別無他法。
影佐聽命於軍部,當然不可能有什麽個人的主張;隻勸 汪精衛稍安毋躁。這樣度日如年地過了個把月,汪精衛決定 派高宗武到日本去作嚴重的交涉。
所謂”嚴重的交涉”,就是要從日本人那裏得到一個確實 的答覆,日、汪合作謀求和平,到底採取什麽方式?
事實上,日本方麵,亦有同樣的疑問。因為汪精衛的話 很漂亮,他跟影佐禎昭說:他不離開重慶,無法發表公然主 張和平的”艷電”。至於”和平運動計劃,是準備以國民黨員 為中心,組織一個和平團體,用言論來指摘重慶抗日理論的 錯誤;宣揚和平是救中國、救東亞的唯一方法。逐步地擴大 和平陣營。企圖使重慶轉變方向。”他這些論調,是否是由衷 之言?不得而知。不過汪係的兩大將,顧孟餘與陳公博,都 在香港,陳公博以醇酒婦人寄託內心的苦悶;顧孟餘自始不 聞不問,但據說暗中堅決反對汪精衛的言論,在香港、重慶 還有這樣一個傳聞:艷電是林柏生與梅思平擅自發表的。顧 孟餘將林柏生找了去,嚴詞詰質;說到激動之處,出手打了 他一個嘴巴。照此看來,汪精衛即會想有進一步的行動,亦 必然有所顧忌。
</br>
就在這雙重刺激之下,近衛決心辭職,一方麵是隱然表 示對陸軍的抗議;一方麵準備去研究如何造成”國民組織”, 作為他第二次組閣的基礎。
10進退維穀
回顧之一,汪精衛河內脫險經過。
這時在河內寄居朱培德夫人家的汪精衛大感狼狽,”艷 電”剛剛發表,談和的對手已”不在其位,不謀其政”;就表 麵看,很可能是日本軍部根本不贊成近衛的”第三次聲明”, 因而逼他下台。倘或事實果真如此,適足以證明重慶的一般 看法不錯,日本軍閥哪裏有解決中日問題的誠意?近衛聲明 不過是他們分化中國領導階層的陰謀而已。
於是汪精衛急於想找由台灣轉道至河內的影佐禎昭;但 影佐已經不在河內——因為國內發生政變,影佐趕回東京去 了。
這一來,汪精衛不能不重新考慮出處了。不久之前,陳 公博由昆明趕到河內,曾力勸汪精衛不要離開河內,不要跟 日本人接觸;汪精衛預備承諾一半,暫住河內,現在看來,連 這一半的承諾,都已無法維持。他必須立即作一個退步,便 由曾仲鳴出麵,分別向德、英、法三國提出入境簽證的申請。
汪精衛如果願到歐洲,正是政府所希望的,外交部早已 替他預備了護照;財政部亦替他預備了旅費,但以汪精衛被 通緝在案,決無主動向一名通緝犯致送護照、旅費的道理。至 少要汪精衛自己有些表示才能從國家最高利益上去考慮網開 一麵。因此,當外交部自德駐日大使館獲得汪精衛想到歐洲 的情報以後,蔣委員長決定派中央執行委員穀正鼎帶著護照 與旅費,到河內去看汪精衛,轉達蔣委員長的意思:對汪不 忍棄之不顧,勸他到歐洲去逛一逛,仍舊回來為國家服務。
去了十幾天,一無結果。汪精衛對中央開除他的黨籍這 一點,怒不可遏,發了許多牢騷。他說:中央應該先討論他 的和平主張。果真大家的意見,都認為應該抗戰到底,他當 然也會尊重中央的決議。倘或仍舊獨行其是,才談得到違反 紀律。現在的情形,猶如未經審判,遽爾判決,無論如何是 不能令人心服的。
同時他對他那一係的”同誌”,深表不滿,說他們不了解 他的苦心和主張;不追隨他一起奮鬥,穀正鼎對這一點自然 有所辯解,他說汪精衛與日本談和的具體內容,隻有極少數 的人知;這極少數的人諱莫如深,大家又何從去了解他的苦 心與主張?至於”追隨”也者,隻有不答;因為即使是用 “人各有誌,不能相強”這種最緩和的說法,隻會傷感情,此 行的任務,根本就沒有希望達成。穀正鼎唯有苦口氣心,極 力用珍惜他個人在黨國的歷史與地位這些話去打動他,但汪 精衛已懷有極深的成見,對穀正鼎的話,根本就聽不進去。
談到遊歐的話,汪精衛表示不容第三者幹涉。既然中央 已經開除他的黨籍,他便有充分的自由,愛到哪裏就到哪裏, 不勞他人關心。
當然,穀正鼎也跟曾仲鳴談過好幾次;曾仲鳴很坦率地 說:”士為知己者死”。對於汪精衛,他唯有無條件服從。不 過語其中隱約透露,這一次的與日本人合作,完全是陳璧君 的堅持。而汪精衛之唯其命是從,是大家早就知道的;穀正 鼎唯有嘆口氣,黯然而歸。
平時政府已有情報,汪精衛尚未死心,要等到日本方麵 澄清態度。但繼近衛組閣的平沼騏一郎,是有名的國粹主義 者,一向傾向德國;他上台的主要工作,便是解決日德意軍 事同盟的問題。對於”日華事變”以及”近衛聲明”,並不太 熱心;一切聽任軍部處理。
軍部的陰謀,在汪精衛脫出重慶,發表艷電,便已初步 成功。一看汪精衛自陷絕地,上了圈套,正想冷他一冷,以 便易於控製;恰好有近衛內閣總辭這個政變,正好藉以為藉 口,將汪精衛幹擱起來。這一擱,搞得汪精衛上不巴天,下 不著地,進退失據,痛苦萬分。除了緊催影佐禎昭,要求日 本政府採取明確積極的措施以外,別無他法。
影佐聽命於軍部,當然不可能有什麽個人的主張;隻勸 汪精衛稍安毋躁。這樣度日如年地過了個把月,汪精衛決定 派高宗武到日本去作嚴重的交涉。
所謂”嚴重的交涉”,就是要從日本人那裏得到一個確實 的答覆,日、汪合作謀求和平,到底採取什麽方式?
事實上,日本方麵,亦有同樣的疑問。因為汪精衛的話 很漂亮,他跟影佐禎昭說:他不離開重慶,無法發表公然主 張和平的”艷電”。至於”和平運動計劃,是準備以國民黨員 為中心,組織一個和平團體,用言論來指摘重慶抗日理論的 錯誤;宣揚和平是救中國、救東亞的唯一方法。逐步地擴大 和平陣營。企圖使重慶轉變方向。”他這些論調,是否是由衷 之言?不得而知。不過汪係的兩大將,顧孟餘與陳公博,都 在香港,陳公博以醇酒婦人寄託內心的苦悶;顧孟餘自始不 聞不問,但據說暗中堅決反對汪精衛的言論,在香港、重慶 還有這樣一個傳聞:艷電是林柏生與梅思平擅自發表的。顧 孟餘將林柏生找了去,嚴詞詰質;說到激動之處,出手打了 他一個嘴巴。照此看來,汪精衛即會想有進一步的行動,亦 必然有所顧忌。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