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頁
粉墨春秋(汪精衛政權的登場與散場 作者:高陽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中村無法回答這個問題;急電外務省請示。宇垣親自擬 了復電,明確指示:”以蔣介石下野為條件。”外務省東亞局 長石射立即提出警告:倘或如此,和談一開始就不必希望有 結果。
宇垣的答覆是:”最後並不以蔣介石下野為條件;但目前 日本朝野反蔣的空氣很濃厚,所以不能不在一開始作一個姿 態。”
事實上是很清楚的,蔣委員長已成為中國唯一的領袖,不 論和戰,都非他主持不可。但石原莞爾所策劃的謀略戰以暫 時”倒蔣”為整個謀略的核心;其中包含著亦和亦戰,對內 對外的重重陰謀:
第一、如果蔣委員長”下野”,中國再無第二個人能領導 抗戰;那時中國戰場將形成一片混亂,日軍在華中、華北、華 南、河東——山西各個戰場,發動全麵攻勢;或許杉山元所 作”3個月內結束戰爭”的狂妄大言竟得實現。這也就是統製 派甘於退讓,容一個長於設計,一個重在實行的石原與板垣 這一對搭檔,來試一試的主要原因。
第二、即或不能達成使中國訂立”城下之盟”式的”和 約”;但打一個大勝仗,不會成問題,”和片”亦一定可以實 現。
第三、軍部雖知數十萬陸軍陷入中國戰場這個大泥淖的 危險;但下級軍官至士兵,以及民間為數眾多的狂熱右派分 子,對戰略上的嚴重危機,不會了解,隻看到”皇軍”節節 進展,會反對談和。鑑於日俄戰後,訂立《樸資茅斯條約》引 平民間大暴動的往事,就必須在”反蔣的感情”上,使大家 有所發泄,才能接受與中國談和這一決定。
因此,以宇垣出任外相,決非偶然,而是出於精心的設 計;因為宇垣以”倒蔣”出名,但其他中國政府的要人,則 頗多為宇垣的舊識。是故,打出宇垣這張牌,在一般的感覺 上,便有”日支終必和平;但蔣介石不會再成為中國領袖”的 印象。
石原的謀略最深刻之處,便在不獨要造成日本人有此印 象;同時要使中國的政府,亦能產生這樣的誤解——汪精衛、 周佛海便是有此誤解,怦怦心動,鑽入石原的圈套,旋即省 悟,而悔之已晚的人。
至於石原謀略的具體手段,是建立一個”內閣中的內 閣”,由首相及陸、海、外務、大藏四大臣,組織”五相會 議”,作為”最高國策研討機關”,6月10日成立,在一個半 月中開了4次會議,製訂了”今後支那事件指導方針”;”因 應時間的對支謀略”;”支那政權內麵指導大綱”3個文件。
“指導方針”是”集中國力於1938年內達成戰爭目的”。 如何”達成”,就要看”對支謀略”了。
“謀略”的核心,即是使中國”中央政府崩壞,蔣介石下 台”。主要的手段一共6項;尤其重要的3項是:起用”支那 一流人物”,釀成”新中央政權”的機運;利用並操縱”反蔣 實力派”,在敵中樹立”反蔣、反共、反戰政府”;促使中國 法幣製度崩潰,取得中國在外財產,從財政上去徹底擊敗中 國。
至於第三個文件,所謂”支那政權”是指日本炮製的 “新中央政權”而言;既有”內麵指導”,則此”新中央政 權”必成傀儡,自不待言。
不過宇垣雖建議請孔祥熙赴日本會談,但以孔祥熙對國 家的紀錄,及與蔣委員長的親密關係,絕不可能期望他能為 “新中央政權”的領導者;而且亦難望與孔祥熙的談判中,獲 致如何有利於日本的和平條件。因此,雖然喬輔之與中村豐 一第二次在香港會談,大致已達成可由孔祥熙前往長期談判 的結論;但板垣一變初衷,認為這樣的談判,並無好處,便 趁近衛請假休養的機會,利用”帷幄上奏權”,謁見昭和後, 接見外國記者,發表”倒蔣”的聲明,接著進一步表明了強 硬的態度,明白反對宇垣的外交方針。石原的謀略,遭到嚴 重的挫折;同時這對策動”九一八事變”的親密搭檔,亦就 此分道揚鑣了。
促使板垣態度變化的另一主要原因是,他們找到了一個 “支那一流人物”,就是汪精衛。他早就在唱”低調”了;當 “宇垣工作”剛開始時,想去說明蔣委員長,放棄”抗戰到 底”的決心——那天蔣委員長因為重感冒,必須臥床休息,便 在病榻前麵,接見汪精衛。
慰問了病況以後,汪精衛有片刻的沉默。他一向以長於 詞令見稱,在這樣的情況下,出現冷場的局麵,當然是有一 句非常重要而難於措詞的話在考慮。蔣委員長雖在發高燒,卻 是神智湛明;見此光景,便從床頭櫃上拿起一杯白開水,喝 一大口,舒口氣說:”如果我們接受了日本的和平條件,將來 喝口水都不會有自由。”
汪精衛默默不答;敷衍了一會,告辭離去;他已知道蔣 委員長的決心是決不可動搖的,與日本談和的話,不必再提。 但日本方麵積極”引誘”的手段,終不免使他”春心蕩漾”了。
就在板垣發表強硬聲明,亦就是”蘆溝橋事變”將屆周 年的前兩天,近衛銷假視事;同時昭和分別召見了板垣、宇 垣、近衛及參謀總長閑院宮親王,決定了扶植汪精衛的路線。 平時高宗武已私下到了橫濱;由於扶植汪精衛的路線已經確 定,所以高宗武才得由影佐禎昭的引見,與近衛及板垣會談。 他要求近衛親筆寫一封”日本政府願以汪精衛為和平運動中 心”的保證函;這是國際交涉慣例絕不容許的事,結果改由 陸相板垣出了這樣的一封信。
</br>
宇垣的答覆是:”最後並不以蔣介石下野為條件;但目前 日本朝野反蔣的空氣很濃厚,所以不能不在一開始作一個姿 態。”
事實上是很清楚的,蔣委員長已成為中國唯一的領袖,不 論和戰,都非他主持不可。但石原莞爾所策劃的謀略戰以暫 時”倒蔣”為整個謀略的核心;其中包含著亦和亦戰,對內 對外的重重陰謀:
第一、如果蔣委員長”下野”,中國再無第二個人能領導 抗戰;那時中國戰場將形成一片混亂,日軍在華中、華北、華 南、河東——山西各個戰場,發動全麵攻勢;或許杉山元所 作”3個月內結束戰爭”的狂妄大言竟得實現。這也就是統製 派甘於退讓,容一個長於設計,一個重在實行的石原與板垣 這一對搭檔,來試一試的主要原因。
第二、即或不能達成使中國訂立”城下之盟”式的”和 約”;但打一個大勝仗,不會成問題,”和片”亦一定可以實 現。
第三、軍部雖知數十萬陸軍陷入中國戰場這個大泥淖的 危險;但下級軍官至士兵,以及民間為數眾多的狂熱右派分 子,對戰略上的嚴重危機,不會了解,隻看到”皇軍”節節 進展,會反對談和。鑑於日俄戰後,訂立《樸資茅斯條約》引 平民間大暴動的往事,就必須在”反蔣的感情”上,使大家 有所發泄,才能接受與中國談和這一決定。
因此,以宇垣出任外相,決非偶然,而是出於精心的設 計;因為宇垣以”倒蔣”出名,但其他中國政府的要人,則 頗多為宇垣的舊識。是故,打出宇垣這張牌,在一般的感覺 上,便有”日支終必和平;但蔣介石不會再成為中國領袖”的 印象。
石原的謀略最深刻之處,便在不獨要造成日本人有此印 象;同時要使中國的政府,亦能產生這樣的誤解——汪精衛、 周佛海便是有此誤解,怦怦心動,鑽入石原的圈套,旋即省 悟,而悔之已晚的人。
至於石原謀略的具體手段,是建立一個”內閣中的內 閣”,由首相及陸、海、外務、大藏四大臣,組織”五相會 議”,作為”最高國策研討機關”,6月10日成立,在一個半 月中開了4次會議,製訂了”今後支那事件指導方針”;”因 應時間的對支謀略”;”支那政權內麵指導大綱”3個文件。
“指導方針”是”集中國力於1938年內達成戰爭目的”。 如何”達成”,就要看”對支謀略”了。
“謀略”的核心,即是使中國”中央政府崩壞,蔣介石下 台”。主要的手段一共6項;尤其重要的3項是:起用”支那 一流人物”,釀成”新中央政權”的機運;利用並操縱”反蔣 實力派”,在敵中樹立”反蔣、反共、反戰政府”;促使中國 法幣製度崩潰,取得中國在外財產,從財政上去徹底擊敗中 國。
至於第三個文件,所謂”支那政權”是指日本炮製的 “新中央政權”而言;既有”內麵指導”,則此”新中央政 權”必成傀儡,自不待言。
不過宇垣雖建議請孔祥熙赴日本會談,但以孔祥熙對國 家的紀錄,及與蔣委員長的親密關係,絕不可能期望他能為 “新中央政權”的領導者;而且亦難望與孔祥熙的談判中,獲 致如何有利於日本的和平條件。因此,雖然喬輔之與中村豐 一第二次在香港會談,大致已達成可由孔祥熙前往長期談判 的結論;但板垣一變初衷,認為這樣的談判,並無好處,便 趁近衛請假休養的機會,利用”帷幄上奏權”,謁見昭和後, 接見外國記者,發表”倒蔣”的聲明,接著進一步表明了強 硬的態度,明白反對宇垣的外交方針。石原的謀略,遭到嚴 重的挫折;同時這對策動”九一八事變”的親密搭檔,亦就 此分道揚鑣了。
促使板垣態度變化的另一主要原因是,他們找到了一個 “支那一流人物”,就是汪精衛。他早就在唱”低調”了;當 “宇垣工作”剛開始時,想去說明蔣委員長,放棄”抗戰到 底”的決心——那天蔣委員長因為重感冒,必須臥床休息,便 在病榻前麵,接見汪精衛。
慰問了病況以後,汪精衛有片刻的沉默。他一向以長於 詞令見稱,在這樣的情況下,出現冷場的局麵,當然是有一 句非常重要而難於措詞的話在考慮。蔣委員長雖在發高燒,卻 是神智湛明;見此光景,便從床頭櫃上拿起一杯白開水,喝 一大口,舒口氣說:”如果我們接受了日本的和平條件,將來 喝口水都不會有自由。”
汪精衛默默不答;敷衍了一會,告辭離去;他已知道蔣 委員長的決心是決不可動搖的,與日本談和的話,不必再提。 但日本方麵積極”引誘”的手段,終不免使他”春心蕩漾”了。
就在板垣發表強硬聲明,亦就是”蘆溝橋事變”將屆周 年的前兩天,近衛銷假視事;同時昭和分別召見了板垣、宇 垣、近衛及參謀總長閑院宮親王,決定了扶植汪精衛的路線。 平時高宗武已私下到了橫濱;由於扶植汪精衛的路線已經確 定,所以高宗武才得由影佐禎昭的引見,與近衛及板垣會談。 他要求近衛親筆寫一封”日本政府願以汪精衛為和平運動中 心”的保證函;這是國際交涉慣例絕不容許的事,結果改由 陸相板垣出了這樣的一封信。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