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爭紀實] 《特拉法爾加戰役》作者:未知【完結】
戰爭重起時,英國所處的是自從1781年以來最弱的地位。它現在不僅麵臨著法國和荷蘭的聯合艦隊,而且還必須對付法西兩國保持著的同盟關係----也就是說從提克斯克直到熱那亞的所有港口都可以供拿破崙使用,以擔負造船和避難的任務。另外,他也的確有入侵英格蘭的明顯意圖,因為在所有法國港口中都可以聽到造船工場的敲擊聲。他那個逐漸建立大海軍的計劃----目標為法國戰艦130艘,西班牙60艘,荷蘭20艘,熱那亞15艘----也並非空談。因為從1805年起,盡管連年征戰,可是到了1815年,法國艦隊的實力還是增強到戰艦103艘、巡洋艦55艘。(註:到1814年,英國海軍共有戰艦240艘、巡洋艦317艘和其他小船611艘。)
所以英國海軍現在不僅要應付在英吉利海峽中的聯合艦隊,而且還要阻止聯軍方麵的船隻----包括已經有的和尚在建造中的----離開港口出現在公海上。換句話說,在這種封鎖下,即使有一個支隊漏網逃走了,也決不會因此引起連鎖反應----就是不會再有第二個支隊又隨之逃走。特別是當1804年12月12日西班牙向英國宣戰之後,這個問題就變得更加難以解決了。
聯軍方麵的戰艦分布在以下地域:土倫11艘,卡塔赫納5艘,卡迪茲10艘,維羅爾9艘,羅徹福特3艘,布列斯特21艘,提克斯爾6艘。前兩個地方被納爾遜用12艘戰艦加以封鎖,第三個地方被奧德爵士的五艘戰艦封鎖,第四、第五和第六個地方由傑維斯和他的部下負責,一共用三十七艘戰艦在烏桑特和比斯開灣中進行封鎖,第七個地方則由凱茲勳爵的九艘戰艦,在北海方麵加以監視。此外在英國港口中還有5艘戰艦,在東西印度還另有12艘。所以在歐洲水域,英國海軍在數量上所占的優勢其實極其有限。
雖然實力並不充足,但因為英國海軍部遵守英國的傳統海軍政策,把重兵集中於海峽西麵,所以對於這個弱點多少有所補益。隻要烏桑特的岸邊有一支強大艦隊存在,同時麵對位於北海沿岸的凱茲支隊時,任何用平底船團入侵英國的企圖都是不現實的。所以英國海軍部製定了一條不可更改的原則:如果對方的被封鎖支隊逃出了港口,而負責封鎖的艦隊又無法迫使它接受會戰予以殲滅,就應該立即集中到烏桑特的附近,以增強那裏的艦隊實力。所以烏桑特乃是英國海軍防禦戰略的重心,因此在所有艦隊中,傑維斯的艦隊居於重要地位。如果他被擊敗,那麽凱茲就失去了掩護;進一步說,如果凱茲也被擊敗了,那麽除了氣候以外,再沒有任何東西足以阻止法國船團從布魯日渡海攻擊英國。拿破崙對於這一點是非常清楚的,雖然他並不太了解海軍戰術,而且也不太注意風向和潮流,不過作為一個海軍戰略家,他並不需要學習什麽新東西,因為戰略原理本身就是互通的。
雖然這個以特拉法爾加會戰為頂點的戰役,始於1805年3月2日拿破崙給在布列斯特的坎特曼中將和在土倫的維倫紐夫中將的命令。不過為了清楚地說明整個戰役的來龍去脈,就應該回溯到1804年12月12日,即西班牙對英國宣戰之日。
在那一天,拿破崙命令維倫紐夫突出土倫港,駛往西印度群島,並在馬丁尼克與梅塞斯會合,後者應從羅徹福特突出以與他會合。以後,在六十天後之內他應盡量使英國領地遭受損害,維倫紐夫則應駛往維羅爾,救出被封鎖在那裏的支隊,是由科頓上校所指揮的五艘戰列艦和兩艘巡洋艦。然後再進向羅徹福特。
1月11日,梅塞斯率領五艘戰艦和四艘巡洋艦,從羅徹福特潛逃出來向馬丁尼克駛去。一個星期之後,當納爾遜率領他的支隊前往波裏西歐海峽中的馬達裏拉群島時,維倫紐夫率領十一艘戰艦和九艘巡洋艦,駛出土倫港。聽到維倫紐夫逃走的消息後,納爾遜不考慮其他的可能性,認為維倫紐夫一定會駛往馬爾他或埃及,於是立即先向東趕去,於2月7日到達亞歷山大港。當他發現並無敵蹤時,又趕往馬爾他,在那裏才知道由於遇到了風暴,維倫紐夫已經被迫返回土倫。因為 仍然相信維倫紐夫的目的地為埃及,所以在3月26日,為了攔截他的艦隊,納爾遜就讓他的支隊停駐在撒丁島以南的海麵上。四天以後,他才聽說維倫紐夫已經再次出海,不過納爾遜當然不知道維倫紐夫是在執行拿破崙3月2日的訓令。
這個訓令的目的是想在馬丁尼克集中一支擁有40艘以上戰艦的艦隊,主要部隊為坎特曼的布列斯特支隊,共有21艘戰艦和6艘巡洋艦;以及維倫紐夫的土倫支隊,共有11艘戰艦和6艘巡洋艦。在航行途中,前者應救出被封鎖在維羅爾的科頓支隊,共有四艘戰艦和兩艘巡洋艦;後者應救出在卡迪茲的西班牙支隊,這是由格拉維拉所率領的7艘戰列艦。在馬丁尼克,梅塞斯也要率領5艘戰列艦和4艘巡洋艦加入進來,等到全部兵力集中之後,就由坎特曼任總司令,指揮這個聯合艦隊向烏桑特進發,攻擊那裏的英國艦隊,並繼續向布魯日前進。維倫紐夫所奉的命令,是要在坎特曼之前先達到馬丁尼克,在那裏等候四十天,如果四十天之後坎特曼還未來到,就駛往卡迪茲,在那裏另有新的命令等候他。
為了方便起見,在沒有說到以下的作戰過程之前,首先分析一下這兩位主將----維倫紐夫和納爾遜的性格。
</br>
戰爭重起時,英國所處的是自從1781年以來最弱的地位。它現在不僅麵臨著法國和荷蘭的聯合艦隊,而且還必須對付法西兩國保持著的同盟關係----也就是說從提克斯克直到熱那亞的所有港口都可以供拿破崙使用,以擔負造船和避難的任務。另外,他也的確有入侵英格蘭的明顯意圖,因為在所有法國港口中都可以聽到造船工場的敲擊聲。他那個逐漸建立大海軍的計劃----目標為法國戰艦130艘,西班牙60艘,荷蘭20艘,熱那亞15艘----也並非空談。因為從1805年起,盡管連年征戰,可是到了1815年,法國艦隊的實力還是增強到戰艦103艘、巡洋艦55艘。(註:到1814年,英國海軍共有戰艦240艘、巡洋艦317艘和其他小船611艘。)
所以英國海軍現在不僅要應付在英吉利海峽中的聯合艦隊,而且還要阻止聯軍方麵的船隻----包括已經有的和尚在建造中的----離開港口出現在公海上。換句話說,在這種封鎖下,即使有一個支隊漏網逃走了,也決不會因此引起連鎖反應----就是不會再有第二個支隊又隨之逃走。特別是當1804年12月12日西班牙向英國宣戰之後,這個問題就變得更加難以解決了。
聯軍方麵的戰艦分布在以下地域:土倫11艘,卡塔赫納5艘,卡迪茲10艘,維羅爾9艘,羅徹福特3艘,布列斯特21艘,提克斯爾6艘。前兩個地方被納爾遜用12艘戰艦加以封鎖,第三個地方被奧德爵士的五艘戰艦封鎖,第四、第五和第六個地方由傑維斯和他的部下負責,一共用三十七艘戰艦在烏桑特和比斯開灣中進行封鎖,第七個地方則由凱茲勳爵的九艘戰艦,在北海方麵加以監視。此外在英國港口中還有5艘戰艦,在東西印度還另有12艘。所以在歐洲水域,英國海軍在數量上所占的優勢其實極其有限。
雖然實力並不充足,但因為英國海軍部遵守英國的傳統海軍政策,把重兵集中於海峽西麵,所以對於這個弱點多少有所補益。隻要烏桑特的岸邊有一支強大艦隊存在,同時麵對位於北海沿岸的凱茲支隊時,任何用平底船團入侵英國的企圖都是不現實的。所以英國海軍部製定了一條不可更改的原則:如果對方的被封鎖支隊逃出了港口,而負責封鎖的艦隊又無法迫使它接受會戰予以殲滅,就應該立即集中到烏桑特的附近,以增強那裏的艦隊實力。所以烏桑特乃是英國海軍防禦戰略的重心,因此在所有艦隊中,傑維斯的艦隊居於重要地位。如果他被擊敗,那麽凱茲就失去了掩護;進一步說,如果凱茲也被擊敗了,那麽除了氣候以外,再沒有任何東西足以阻止法國船團從布魯日渡海攻擊英國。拿破崙對於這一點是非常清楚的,雖然他並不太了解海軍戰術,而且也不太注意風向和潮流,不過作為一個海軍戰略家,他並不需要學習什麽新東西,因為戰略原理本身就是互通的。
雖然這個以特拉法爾加會戰為頂點的戰役,始於1805年3月2日拿破崙給在布列斯特的坎特曼中將和在土倫的維倫紐夫中將的命令。不過為了清楚地說明整個戰役的來龍去脈,就應該回溯到1804年12月12日,即西班牙對英國宣戰之日。
在那一天,拿破崙命令維倫紐夫突出土倫港,駛往西印度群島,並在馬丁尼克與梅塞斯會合,後者應從羅徹福特突出以與他會合。以後,在六十天後之內他應盡量使英國領地遭受損害,維倫紐夫則應駛往維羅爾,救出被封鎖在那裏的支隊,是由科頓上校所指揮的五艘戰列艦和兩艘巡洋艦。然後再進向羅徹福特。
1月11日,梅塞斯率領五艘戰艦和四艘巡洋艦,從羅徹福特潛逃出來向馬丁尼克駛去。一個星期之後,當納爾遜率領他的支隊前往波裏西歐海峽中的馬達裏拉群島時,維倫紐夫率領十一艘戰艦和九艘巡洋艦,駛出土倫港。聽到維倫紐夫逃走的消息後,納爾遜不考慮其他的可能性,認為維倫紐夫一定會駛往馬爾他或埃及,於是立即先向東趕去,於2月7日到達亞歷山大港。當他發現並無敵蹤時,又趕往馬爾他,在那裏才知道由於遇到了風暴,維倫紐夫已經被迫返回土倫。因為 仍然相信維倫紐夫的目的地為埃及,所以在3月26日,為了攔截他的艦隊,納爾遜就讓他的支隊停駐在撒丁島以南的海麵上。四天以後,他才聽說維倫紐夫已經再次出海,不過納爾遜當然不知道維倫紐夫是在執行拿破崙3月2日的訓令。
這個訓令的目的是想在馬丁尼克集中一支擁有40艘以上戰艦的艦隊,主要部隊為坎特曼的布列斯特支隊,共有21艘戰艦和6艘巡洋艦;以及維倫紐夫的土倫支隊,共有11艘戰艦和6艘巡洋艦。在航行途中,前者應救出被封鎖在維羅爾的科頓支隊,共有四艘戰艦和兩艘巡洋艦;後者應救出在卡迪茲的西班牙支隊,這是由格拉維拉所率領的7艘戰列艦。在馬丁尼克,梅塞斯也要率領5艘戰列艦和4艘巡洋艦加入進來,等到全部兵力集中之後,就由坎特曼任總司令,指揮這個聯合艦隊向烏桑特進發,攻擊那裏的英國艦隊,並繼續向布魯日前進。維倫紐夫所奉的命令,是要在坎特曼之前先達到馬丁尼克,在那裏等候四十天,如果四十天之後坎特曼還未來到,就駛往卡迪茲,在那裏另有新的命令等候他。
為了方便起見,在沒有說到以下的作戰過程之前,首先分析一下這兩位主將----維倫紐夫和納爾遜的性格。
</br>